集成電路中的自動復位模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集成電路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集成電路中的自動復位模塊。
【背景技術】
[0002] 集成電路是指采用現代半導體加工技術加工而成的、內部集成了數量較大的晶體 管、電阻電容等半導體器件、能完成特定功能且應用在現代電子系統中的一種微型部件。
[0003] 在一顆集成電路內部通常都有一種稱之為復位模塊的電路結構,用于對該電路中 的其它模塊進行復位操作,即通過采用這種復位模塊,使得集成電路中的其它模塊恢復到 最初的、穩定的一種電位或者狀態。
[0004] 集成電路的復位結構通常分為外部復位和內部復位,其中外部復位是專門為集成 電路設置一個復位控制信號引腳,當需要對集成電路內部進行復位時,在該引腳上施加一 個復位信號;而內部復位是指在集成電路內部構建專門的復位結構,該復位結構在集成電 路內部某一種機制觸發下,產生一個復位控制信號,對內部其它電路模塊進行復位。目前集 成電路內部復位結構主要包括以下兩種:
[0005] 1)、上電復位結構
[0006] 每一顆集成電路都需要通過外部的供電才能正常工作。外部電源開始供電前,集 成電路內部各個模塊中的信號往往處于不確定的狀態。例如集成電路內部設計了鎖存器、 觸發器和寄存器等一些具有記憶功能的模塊,在外部電源上一次供電結束前,其內部信號 被固定在某一個值;或者由于某一種干擾機制使得電路內部信號出現各種狀態;或者電路 內部電容上殘余的電荷沒有泄放完全(這種電容可以是電路內部設計的電容,也可以是內 部寄生的電容)等等,因此理論上在外部電源開始供電前,集成電路內部各個信號都處于不 確定的狀態,或者不是設計者和使用者希望的狀態,這些狀態會造成邏輯電路的工作混亂, 那么就需要一種稱之為上電復位的電路結構,在給集成電路進行供電(即上電)的過程,使 得內部各個信號恢復到一種穩定的電位。
[0007] 附圖1示出了目前常見的一種上電復位結構。其工作原理為:在芯片上電時,復位 信號Reset首先為高電平,B點快速上升到某一個電平,該電平低于反相器INV的臨界電平, 又能使NMOS管成為直流通過,這樣電容Cl的下極板就能對地放電;當A點電平下降到某一個 值時,PMOS管工作于線性電阻區,電源VDD對電容C2充電,一旦B點電平上升超過反相器INV 的臨界電平,則復位信號Reset變為低電平,上電復位結束。在這種上電復位結構中,電容 Cl、電容C2、M0S管的開啟電壓等對上電復位時間有直接的影響,而眾所周知,集成電路加工 工藝總是存在一定偏差的,因此這種上電復位結構與工藝關聯度很高;根據仿真結果,附圖 1中電容C2的值每變化10%,上電復位時間將變化53%;M0S管的開啟電壓每變化0.15V,上 電復位時間將變化300%。因此,上述這種上電復位結構并不能確保每一顆集成電路的上電 復位時間都能夠基本達到預先設計規范。
[0008] 上述上電復位結構除與工藝關聯度很高外,還易受電源電壓上升速率的影響,因 此盡管集成電路內部設置了上電復位結構,有時還不能保證集成電路能夠正常復位。
[0009] 2)、低電壓復位結構
[0010] 除了上電過程,還有一個"下電"過程,即在關閉電源過程中,由于電源電壓的變 化,也會造成電路內部信號出現不確定或者與預期結果相違背的情況,從而使得電路出現 誤操作等。因此為了確保集成電路能夠在使用過程中正常復位,除了上述上電復位結構外, 又出現了另一種結構一一低電壓復位結構。
[0011]低電壓復位結構是指在集成電路工作過程中,隨時監測電源電壓的變化,當監測 到電源電壓低于某一個值時,這種結構產生一個復位信號,用于對電路中的其它模塊進行 復位。
[0012] 附圖2示出了目前一種基于電平檢測的低電壓復位結構,其工作原理為:當電源電 壓上升到某一個值時,復位信號Reset從高電平變為低電平,表示低壓復位結束,電路開始 工作,通常把這個值稱為低電壓復位結束信號LVRE;而當下電或者由于干擾等原因電源電 壓下降到某一個值時,復位信號Reset從低電平變為高電平,使電路復位,通常把這個值稱 為低電壓復位開始信號LVRB。上述低電壓復位結構雖然結構簡單,并且也可以隨時檢測電 源電壓的變化,實現復位功能,但上述低電壓復位結構在低電壓復位開始和結束的電源電 壓值LVRB/LVRE只局限在某一組固定的值,從而復位功能的靈活性欠缺,不能很好的保證復 位信號在整個工作過程中的有效性。
[0013] 有鑒于上述的缺陷,本設計人,積極加以研究創新,以期創設一種新型結構的集成 電路中的自動復位模塊,使其更具有產業上的利用價值。
【發明內容】
[0014]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集成電路中的自動復位模塊。
[0015] 本發明的集成電路中的自動復位模塊,包括一種集成電路中的自動復位模塊,集 成電路中集成有復位模塊,該復位模塊主要包括有多值低電壓復位檢測模塊和上電復位模 塊,所述多值低電壓復位檢測模塊和上電復位模塊采用同一個外部電源供電,且所述多值 低電壓復位檢測模塊和上電復位模塊還擇一的對該集成電路進行復位操作。
[0016] 進一步的,還設有輸入模塊和譯碼電路,所述輸入模塊用于供用戶輸入工作指令, 所述譯碼電路與所述輸入模塊電連接,并能夠將所述輸入模塊的工作指令轉化成輸出信 號;且所述譯碼電路的輸出信號能夠控制所述多值低電壓復位檢測模塊對集成電路進行復 位操作。
[0017] 進一步的,所述輸入模塊具有第一、三信號輸出端;所述譯碼電路包括第一反相 器、第二反相器、第一與非門、以及第一或非門,其中,所述第一反相器和第二反相器的輸入 端分別電連接于所述輸入模塊的第一、三信號輸出端,所述第一與非門的兩個輸入端口分 別電連接于所述輸入模塊的第一、三信號輸出端,其輸出端口還電連接有第三反相器,所述 第一或非門的兩個輸入端口亦分別電連接于所述輸入模塊的第一、三信號輸出端,其輸出 端口還電連接有第四反相器;且所述第一反相器、第二反相器、第三反相器、以及第四反相 器的輸出端皆為所述譯碼電路的信號輸出端。
[0018] 進一步的,所述多值低電壓復位檢測模塊包括第一倒比管、第二倒比管、第三PMOS 管、第四PMOS管、第一匪OS管、第一MOS管單元、第二MOS管單元、第十匪OS管、第^^一匪OS 管、第五反相器、以及第六反相器,其中,所述第一倒比管的源極電連接于外部電源,所述第 一倒比管的柵極電連接于所述譯碼電路的信號輸出端;所述第二倒比管包括有第一負載串 和第二負載串,其中所述第一負載串包括有多個串聯連接的第一PMOS管,多個所述第一 PMOS管中的第一個第一 PMOS管的源極電連接于外部電源,多個所述第一 PMOS管中的最后一 個第一 PMOS管的漏極電連接于所述第四PMOS管的源極,且多個所述第一 PMOS管的柵極、以 及所述第四PMOS管的柵極還皆電連接于所述第一倒比管的漏極;所述第二負載串包括有多 個串聯連接的第二PMOS管,多個所述第二PMOS管的柵極皆電連接于所述譯碼電路的信號輸 出端,且多個所述第二PMOS管中的第一個第二PMOS管的源極電連接于外部電源,多個所述 第二PMOS管中的最后一個第二PMOS管的漏極電連接于所述第四PMOS管的源極;所述第三 PMOS管的柵極電連接于所述譯碼電路的信號輸出端,其源極電連接于所述第一倒比管的漏 極;
[0019] 所述第一匪OS管的源極接地,其漏極電連接于所述第一倒比管的漏極;所述第一 MOS管單元包括一個第三負載串和三個第四負載串,其中所述第三負載串包括有多個串聯 連接的第二NMOS管,多個所述第二NMOS管的柵極、以及所述第一匪OS管的柵極分別電連接 于所述第三PMOS管的漏極,且多個所述第二NMOS管中的第一個第二NMOS管的漏極電連接于 所述第四PMOS管的漏極,多個所述第二匪OS管中的最后一個第二匪OS管的源極接地;每一 所述第四負載串各分別包括有多個串聯連接的第三NMOS管,每一所述第四負載串中的第一 個第三NMOS管的漏極皆電連接于所述第四PMOS管的漏極,每一所述第四負載串中的最后一 個第三NMOS管的源極接地,每一所述第四負載串中的第一個第三匪OS管的柵極皆電連接于 所述譯碼電路的信號輸出端,且每一所述第四負載串中的余下第三NMOS管的柵極皆電連接 于所述第三PMOS管的漏極;
[0020] 所述第二MOS管單元包括第四匪OS管、第五NMOS管、兩個第五負載串、以及兩個第 六負載串,其中所述第四NMOS管的柵極和第五NMOS管的柵極分別電連接于所述譯碼電路的 信號輸出端,所述第四匪OS管的漏極和第五匪OS管的漏極分別電連接于所述第十匪OS管 的源極,每一所述第五負載串各分別包括有串聯連接的第六匪OS管和第七匪OS管,兩個所 述第六NMOS管的漏極均電連接于所述第四NMOS管的源極,兩個所述第六NMOS管的柵極、以 及兩個所述第七NMOS管的柵極皆電連接于所述第三PMOS管的漏極,且兩個所述第七NMOS管 的源極接地;每一所述第六負載串各分別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