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路,在所述離合器轂的徑向內側以在所述軸向上與所述接合側油室相鄰的方式劃分形成有第一空間,該第一空間用于經由形成于所述離合器轂的開口向所述第一摩擦接合板以及第二摩擦接合板供給冷卻油。
[0019]在所述第一摩擦接合板以及第二摩擦接合板通過了的所述冷卻油所流入的第二空間,在所述活塞的徑向內側與所述第一空間相連通。
[0020]在該離合器中,在輸入構件的轉速比輸出構件的轉速高的狀態下執行打滑控制時,在第二摩擦接合板的板油路內使冷卻油從離合器鼓側向離合器轂側流通,從而能夠使冷卻油在位于第二摩擦接合板的環狀板的兩側的板油路內循環。而且,因冷卻油在第一以及第二摩擦接合板的周圍循環,并且在第一以及第二摩擦接合板通過了的冷卻油的一部分流入第二空間側,所以流入第二空間的冷卻油從該第二空間再次流入第一空間。因此,在該離合器中,能夠使冷卻油在第一空間-第一以及第二摩擦接合板-第二空間-第一空間這一路徑中循環。其結果,能夠在不增加第一以及第二摩擦接合板(第一空間)潤滑冷卻用的冷卻油的供給量的情況下,使在第一以及第二摩擦接合板(摩擦件)的周圍流通(循環)而與摩擦件熱交換的冷卻油的量增加,并且能夠使從第一以及第二摩擦接合板的摩擦件獲得熱而升溫的冷卻油在第二空間降溫后,再次流入第一空間。因此,在該離合器中,既能夠使對第一以及第二摩擦接合板潤滑冷卻用的冷卻油的供給量降低,又能夠使執行打滑控制時的第一以及第二摩擦接合板的摩擦件的放熱性提高。
【附圖說明】
[0021]圖1是表示具有本發明的離合器的起步裝置的剖視圖。
[0022]圖2是表示本發明的離合器中的第一以及第二摩擦接合板的配置狀態的示意圖。
[0023]圖3是表示本發明的離合器的離合器鼓以及第二摩擦接合板的放大圖。
[0024]圖4是用于說明圖1的起步裝置的前蓋以及栗輪殼體內的工作油的流通狀態的說明圖。
[0025]圖5是表示本發明的離合器中的第一以及第二摩擦接合板周圍的工作油的流通狀態的示意圖。
[0026]圖6是表示本發明的離合器中的第一以及第二摩擦接合板的其它配置狀態的示意圖。
[0027]圖7是表示圖6所示配置的第一以及第二摩擦接合板周圍的工作油的流通狀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8]下面,一邊參照附圖一邊對用于實施本發明的方式進行說明。
[0029]圖1是表示具有本發明的離合器的起步裝置I的剖視圖。圖1所示的起步裝置I安裝在具有未圖示的作為原動機的發動機(內燃機)的車輛上。起步裝置I包括:作為輸入構件的前蓋3,與發動機的曲軸連接;栗輪(輸入側流體傳動部件)4,固定在前蓋3上;渦輪(輸出側流體傳動部件)5,能夠與栗輪4同軸旋轉;作為輸出構件的渦輪轂7,固定在未圖示的自動變速器(AT)或無級變速器(CVT)即變速器的輸入軸IS上;多板油壓式鎖止離合器8,本發明的離合器;減震機構1,與渦輪轂7連接。
[0030]前蓋3包括中心件30、通過焊接固定在該中心件30上的蓋主體33。中心件30具有位于未圖示的發動機側(圖1中的右側)的大徑圓筒部(筒狀部)301、在大徑圓筒部301的內側以比該大徑圓筒部301更向減震機構10側突出的方式形成的圓筒狀的小徑圓筒部302。在本實施方式中,中心件30的小徑圓筒部302形成為,從徑向觀察比大徑圓筒部301的靠減震機構10側的端部更接近該減震機構10,由此,在中心件30上形成有環狀的凹部303,該凹部303被大徑圓筒部301包圍,且在軸向上向發動機側(圖1中的右側)凹陷。
[0031]在中心件30的凹部303內以等間隔的方式形成有分別在軸向上向發動機側(圖1中的右側)凹陷的多個(例如6個)旋轉限制凹部(省略圖示)。另外,渦輪轂7以能夠自由旋轉的方式插入中心件30的小徑圓筒部302的內部,推力墊圈70在軸向上配置在小徑圓筒部302的端面與渦輪轂7之間。而且,前蓋3的蓋主體33具有從中心件30沿著徑向延伸的側壁部34和從該側壁部34的外周沿著起步裝置I的軸向延伸的外筒部35。與安裝在未圖示的發動機的曲軸上的驅動板(省略圖示)連接的安裝塊36,通過焊接被固定在蓋主體33的側壁部34的外周部。
[0032]栗輪4具有緊密地固定在前蓋3的外筒部35的栗輪殼體40和配置在栗輪殼體40的內表面的多個栗輪葉片41。渦輪5具有渦輪殼體50和配置在渦輪殼體50的內表面的多個渦輪葉片51。如圖1所示,渦輪殼體50與渦輪轂7嵌合,并且經由鉚釘被固定在該渦輪轂7上。栗輪4與渦輪5相互相對,在栗輪4與渦輪5之間配置有導輪6,該導輪6與栗輪4以及渦輪5同軸,對從渦輪5向栗輪4的工作油(工作流體)的液流進行整流。
[0033]導輪6具有多個導輪葉片60,導輪6的旋轉方向被單向離合器61設定為只在一個方向上旋轉。上述的栗輪4、渦輪5以及導輪6形成使工作油循環的環面(環狀流路),作為具有扭矩放大功能的液力變矩器(流體傳動裝置)發揮作用。但是,在起步裝置I中,也可以省略導輪6和單向離合器61,使栗輪4以及渦輪5作為液力耦合器發揮作用。
[0034]如圖1所示,減震機構10包括:作為輸入部件的驅動構件11;第一中間構件12,經由多個第一外周彈簧(第一彈性體)SP11與驅動構件11連接(接合);第二中間構件14,經由多個第二外周彈簧(第一彈性體)SP12與第一中間構件12連接(接合),并且與第一中間構件12一起構成中間部件;從動構件(輸出部件)15,經由多個內周彈簧(第二彈性體)SP2與第二中間構件14連接(接合)。
[0035]在減震機構10中,第一以及第二外周彈簧SPll、SP12是由以在未施加負載時具有筆直地延伸的軸心的方式卷繞成螺旋狀的金屬材料構件的螺旋彈簧,并且,分別通過驅動構件11與第一以及第二中間構件12、14的相對旋轉被壓縮。另外,各內周彈簧SP2是由以在未施加負載時具有圓弧狀地延伸的軸心的方式卷繞的金屬材料構成的弧形彈簧,并且,通過第二中間構件14與從動構件15的相對旋轉被壓縮。但是,內周彈簧SP2也可以是由單一的線圈組成的弧形彈簧或螺旋彈簧。
[0036]驅動構件11具有分別與對應的第一外周彈簧SPll的一端抵接的多個彈簧抵接部Ila和多個彈簧支撐部lib。驅動構件11經由鎖止離合器8與作為輸入構件的前蓋3連接,并且配置在由前蓋3和栗輪4的栗輪殼體40劃分形成的流體傳動室9內的外周側區域。第一中間構件12構成為環狀構件,第一中間構件12能夠與驅動構件11的多個彈簧支撐部Ilb—起以使第一以及第二外周彈簧SP11、SP12在同一圓周上相互相鄰(交替地)的方式,將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外周彈簧SP1USP12支撐為能夠自由滑動。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中間構件12被鎖止離合器8的構成構件支撐為能夠圍繞起步裝置I的軸自由旋轉,并且配置在流體傳動室9內的外周側區域。另外,第一中間構件12具有多對彈簧抵接部12a,每對彈簧抵接部12a分別配置在對應的第一外周彈簧SPll的另一端和與該第一外周彈簧SPll相鄰的第二外周彈簧SP12的一端之間,并且與該第一外周彈簧SPll以及該第二外周彈簧SP12相抵接。
[0037]第二中間構件14包括:環狀的第一板構件141;環狀的第二板構件142,以與第一板構件141 一起將內周彈簧SP2以及從動構件15夾入的方式經由鉚釘連接(固定)于該第一板構件141。第二中間構件14的第一板構件141在外周部具有分別與對應的第二外周彈簧SP12的另一端抵接的多個彈簧抵接部(第二抵接部)141a,并且在內周部具有用于支撐內周彈簧SP2的多個彈簧支撐部(省略圖示)。另外,第二中間構件14的第二板構件142具有分別與第一板構件141的彈簧支撐部相對且支撐內周彈簧SP2的多個彈簧支撐部(省略圖示)。并且,在第一以及第二板構件141以及142上形成有分別與對應的內周彈簧SP2的一端抵接的多個彈貪抵接部(省略圖不)。
[0038]由此,多個第一外周彈簧SPll以分別位于驅動構件11的彈簧抵接部Ila與第一中間構件12的彈簧抵接部12a之間的方式,配置在減震機構10的外周部,多個第二外周彈簧SP12以分別位于第一中間構件12的彈簧抵接部12a與第二中間構件14即第一板構件141的彈簧抵接部141a之間的方式,配置在減震機構10的外周部。另外,多個內周彈簧SP2在起步裝置I的徑向上分別與第一以及第二外周彈簧SP1USP12分離配置,并且位于第一以及第二外周彈簧SP1USP12的內側。
[0039]從動構件15配置在第二中間構件14的第一板構件141與第二板構件142之間,并且與渦輪殼體50—起經由鉚釘被固定在渦輪轂7上。另外,從動構件15具有分別與對應的內周彈簧SP2的另一端抵接的多個彈簧抵接部15a。而且,從動構件15具有向軸向突出且將第二中間構件14的第二板構件142的內周支撐為能夠自由旋轉的多個板支撐部15c。由此,第二中間構件14被從動構件15支撐為能夠自由旋轉且圍繞起步裝置I的軸配置。
[0040]鎖止離合器8能夠選擇性地執行將栗輪4與渦輪5即前蓋3與固定在渦輪轂7上的變速器的輸入軸IS機械地(經由減震機構10)連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