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形成在所述泵效環(7)與所述的第二密封壓蓋(8)之間且與所述的第九通道(209)相垂直的第十通道(210),形成在所述泵效環(7)與所述的第二密封壓蓋(8)以及大氣端密封動環(10)和大氣端密封靜環(11)之間的第十一通道(211),形成在所述泵效環(7)與所述的大氣端密封動環(10)之間的第十二通道(212),所述的第十二通道(212)貫穿所述的泵效環(7)與形成在所述泵效環(7)內的第六通道(206)相連通。
7.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具有封閉式機械密封泵效環的軸封沖洗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形成在所述的泵軸⑴外周面和所述的軸套(12)內周面之間的第四通道(204)是形成在位于所述泵軸(I)外周面與軸套(12)內周面之間的介質端密封圈(2)和大氣端密封圈(9)之間的軸套(12)內側壁上的凹槽,所述的介質端密封圈(14)和大氣端密封圈(15)分別嵌入在所述軸套(12)的內周面上。
8.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具有封閉式機械密封泵效環的軸封沖洗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效環(7)包括有相互平行設置的環形泵效環左側板(701)和泵效環右側板(702),所述泵效環左側板(701)和泵效環右側板(702)的內環套在離心泵的軸套(12)外周面上,所述泵效環左側板(701)和泵效環右側板(702)的外周邊與離心泵的第二密封壓蓋(8)相銜接并存在間隙,所述的泵效環左側板(701)和泵效環右側板(702)之間有呈旋轉式的放射狀態設置的多數個葉片(703),并且,所述的多數個葉片(703)與所述的左側板(701)和右側板(702)相垂直設置,所述放射狀態的多數個葉片(703)臨近軸心的收口端構成的端口對應于形成在所述軸套(12)內的第五通道(205)的出液口,所述放射狀態的多數個葉片(703)的放射端邊緣構成的端口對應于形成在第二密封壓蓋(8)內的第七通道(207)的進液口。
9.根據權利要求4或6所述的具有封閉式機械密封泵效環的軸封沖洗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效環(7)包括有相互平行設置的環形泵效環左側板(701)和泵效環右側板(702),所述泵效環左側板(701)和泵效環右側板(702)的內環套在離心泵的軸套(12)外周面上,所述泵效環左側板(701)和泵效環右側板(702)的外周邊與離心泵的第二密封壓蓋(8)相銜接并存在間隙,所述的泵效環左側板(701)和泵效環右側板(702)之間有呈旋轉式的放射狀態設置的多數個葉片(703),并且,所述的多數個葉片(703)與所述的左側板(701)和右側板(702)相垂直設置,所述放射狀態的多數個葉片(703)臨近軸心的收口端構成的端口對應于形成在所述軸套(12)內的第五通道(205)的出液口,所述放射狀態的多數個葉片(703)的放射端邊緣構成的端口對應于形成在第二密封壓蓋(8)內的第七通道(207)的進液口,所述的泵效環右側板(702)的外側面上臨近所述軸套(12)處向外凸出的一體形成有與軸套(12)同軸的導流套(704),在所述的泵效環右側板(702)上并位于所述導流套(704)和軸套(12)之間開有輔助進液孔(705),第十通道(210)形成在所述第二密封壓蓋(8)與所述導流套(704)之間,第十二通道(212)形成在所述導流套(704)與所述軸套(12)之間,且第十二通道(212)的出液口通過所述輔助進液孔(705)連通形成在所述泵效環(7)內的第六通道(206)。
10.一種具有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封閉式機械密封泵效環的軸封沖洗系統,包括有套在泵軸(I)上的軸套(12),由介質端至大氣端依次連接的套在所述泵軸(I)和軸套(12)外側的泵殼(3)、第一密封壓蓋(5)和第二密封壓蓋(8),由介質端至大氣端依次設置的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壓蓋(5)與所述軸套(12)之間的介質端密封靜環¢)、位于第一密封壓蓋(5)與所述軸套(12)之間并與所述的介質端密封靜環(6)接觸連接的介質端密封動環(4)、位于第二密封壓蓋(8)與所述軸套(12)之間的大氣端密封動環(10)、位于第二密封壓蓋(8)與所述軸套(12)之間且與所述的大氣端密封動環(10)接觸連接的大氣端密封靜環(11),其特征在于,還設置有泵效環(17),所述的泵效環(17)分別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壓蓋(5)與介質端密封動環(4)之間、第二密封壓蓋(8)與所述的軸套(12)之間以及第二密封壓蓋(8)與所述的大氣端密封動環(10)之間,在所述的第一密封壓蓋(5)、介質端密封動環(4)、軸套(12)、泵軸(I)、大氣端密封動環(10)、第二密封壓蓋(8)以及泵效環(17)之間形成有分別通過外部管路連接位于外部的熱交換器(21)且能夠使熱交換液體在隨旋轉部件同步旋轉的同時,又沿旋轉部件的軸向流動能夠對各旋轉部件進行熱交換的冷卻液體循環通道,形成在所述泵效環(17)上的冷卻液體循環通道分別連通形成在所述的第二密封壓蓋⑶內和軸套(12)內的冷卻液體循環通道。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封閉式機械密封泵效環的軸封沖洗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卻液體循環通道包括有依次相連通的:形成在所述的第一密封壓蓋(5)上且上端口通過第一外部管路(18)連接所述熱交換器(21)出液口的第一通道(301),形成在所述的第一密封壓蓋(5)和所述泵效環(17)之間的第二通道(302),形成在所述的第一密封壓蓋(5)、介質端密封靜環(6)和泵效環(17)之間的第三通道(303),形成在所述的泵效環(17)與所述介質端密封動環(4)之間的第四通道(304),形成在所述的泵效環(17)與介質端密封動環(4)之間以及軸套(12)內的第五通道(305),形成在所述的軸套(12)與所述泵軸(I)之間的第六通道(306),形成在所述軸套(12)內的第七通道(307),形成在所述泵效環(17)內的第八通道(308),形成在所述第二密封壓蓋(8)內的第九通道(309),所述第九通道(309)的出液口通過第二外部管路(19)連接所述熱交換器(21)的進液口,還設置有依次相連通的:通過第三外部管路(20)連接所述熱交換器(21)出液口的形成在所述第二密封壓蓋(8)內第十通道(310),形成在所述的第二密封壓蓋(8)與所述的泵效環(17)之間的第十一通道(311),形成在所述的第二密封壓蓋(8)、泵效環(17)以及大氣端密封靜環(11)之間的第十二通道(312),形成在所述的泵效環(17)與大氣端密封動環(10)之間的第十三通道(313),形成在所述的泵效環(17)與大氣端密封動環(10)之間以及軸套(12)內的第十四通道(314),所述第十四通道(314)的出液口與所述的形成在所述的軸套(12)與所述泵軸(I)之間的第六通道(306)相連通。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封閉式機械密封泵效環的軸封沖洗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形成在所述的泵軸(I)外周面和所述的軸套(12)內周面之間的第六通道(306)是形成在位于所述泵軸(I)外周面與軸套(12)內周面之間的介質端密封圈(2)和大氣端密封圈(9)之間的軸套(12)內側壁上的凹槽,所述的介質端密封圈(14)和大氣端密封圈(15)分別嵌入在所述軸套(12)的內周面上。
13.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封閉式機械密封泵效環的軸封沖洗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效環(17)包括有相互平行設置的環形泵效環左側板(1701)和泵效環右側板(1702),所述泵效環左側板(1701)和泵效環右側板(1702)的內環套在離心泵的軸套(12)外周面上,所述泵效環左側板(1701)和泵效環右側板(1702)的外周邊與第二密封壓蓋(8)相銜接并存在間隙,所述的泵效環左側板(1701)和泵效環右側板(1702)之間有呈旋轉式的放射狀態設置的多數個葉片(1703),并且,所述的多數個葉片(1703)與所述的左側板(1701)和右側板(1702)相垂直設置,所述放射狀態的多數個葉片(1703)的收口端構成的端口對應于所述軸套(12)的出液口,所述放射狀態的多數個葉片(1703)的放射端邊緣構成的端口對應于形成在第二密封壓蓋(8)上的第九通道(309)的進液口,所述的泵效環左側板(1701)和泵效環右側板(1702)的外側面上臨近所述軸套(12)處相對稱的分別一體形成有一個與軸套(12)同軸的介質端導流套(1704)和大氣端導流套(1705),第二通道(302)是形成在所述第一密封壓蓋(5)與介質端導流套(1704)之間,第四通道(304)是形成在所述的介質端導流套(1704)與所述介質端密封動環(4)之間,第十一通道(311)是形成在所述的第二密封壓蓋(8)與大氣端導流套(1705)之間,第十三通道(313)是形成在所述的大氣端導流套(1705)與所述的大氣端密封動環(10)之間。
【專利摘要】一種封閉式機械密封泵效環和具有該泵效環的軸封沖洗系統,泵效環有相互平行設置的環形泵效環左側板和泵效環右側板,泵效環左側板和泵效環右側板的內環套在離心泵的軸套外周面上,泵效環左側板和泵效環右側板的外周邊與離心泵的密封壓蓋相銜接并存在間隙,泵效環左側板和泵效環右側板之間有呈旋轉式的放射狀態設置的多數個葉片,多數個葉片與左側板和右側板相垂直設置,放射狀態的多數個葉片的收口端構成的端口對應于軸套的出液口,放射狀態的多數個葉片的放射端邊緣構成的端口對應于形成在密封壓蓋上的出液通道的進液口。本實用新型泵效環將液體加速的距離增加,減小無用功。它既能讓密封腔里絕大部分液體都參與流動,又能加長流體流動路徑而加大過流面積。
【IPC分類】F04D29-70, F04D29-12, F04D29-58
【公開號】CN204511960
【申請號】CN201520190148
【發明人】邢宇, 邢天宜
【申請人】邢宇
【公開日】2015年7月29日
【申請日】2015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