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的介質端密封動環4、位于第二密封壓蓋8與所述軸套12之間的大氣端密封動環10、位于第二密封壓蓋8與所述軸套12之間且與所述的大氣端密封動環10接觸連接的大氣端密封靜環11,還設置有泵效環17,所述的泵效環17分別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壓蓋5與介質端密封動環4之間、第二密封壓蓋8與所述的軸套12之間以及第二密封壓蓋8與所述的大氣端密封動環10之間,在所述的第一密封壓蓋5、介質端密封動環4、軸套12、泵軸1、大氣端密封動環10、第二密封壓蓋8以及泵效環17之間形成有分別通過外部管路連接位于外部的熱交換器21且能夠使熱交換液體在隨旋轉部件同步旋轉的同時,又沿旋轉部件的軸向流動能夠對各旋轉部件進行熱交換的冷卻液體循環通道,形成在所述泵效環17上的冷卻液體循環通道分別連通形成在所述的第二密封壓蓋8內和軸套12內的冷卻液體循環通道。
[0112]所述的冷卻液體循環通道包括有依次相連通的:形成在所述的第一密封壓蓋5上且上端口通過第一外部管路18連接所述熱交換器21出液口的第一通道301,形成在所述的第一密封壓蓋5和所述泵效環17的外表面之間的第二通道302,形成在所述的第一密封壓蓋5、介質端密封靜環6和泵效環17的端面之間的第三通道303,形成在所述的泵效環17的內表面與所述介質端密封動環4之間的第四通道304,形成在所述的泵效環17的內表面與介質端密封動環4之間以及軸套12內的第五通道305,形成在所述的軸套12的內周面與所述泵軸I的外周面之間的第六通道306,形成在所述軸套12內的第七通道307,形成在所述泵效環17內的第八通道308,形成在所述第二密封壓蓋8內的第九通道309,所述第九通道309的出液口通過第二外部管路19連接所述熱交換器21的進液口,還設置有依次相連通的:通過第三外部管路20連接所述熱交換器21出液口的形成在所述第二密封壓蓋8內第十通道310,形成在所述的第二密封壓蓋8與所述的泵效環17的外表面之間的第十一通道311,形成在所述的第二密封壓蓋8、泵效環17的端面以及大氣端密封靜環11之間的第十二通道312,形成在所述的泵效環17的外表面與大氣端密封動環10之間的第十三通道313,形成在所述的泵效環17的內表面與大氣端密封動環10之間以及軸套12內的第十四通道314,所述第十四通道314的進液口與所述的形成在所述的軸套12的內周面與所述泵軸I的外周面之間的第六通道306相連通。
[0113]所述的形成在所述的泵軸I外周面和所述的軸套12內周面之間的第六通道306是形成在位于所述泵軸I外周面與軸套12內周面之間的介質端密封圈2和大氣端密封圈9之間的軸套12內側壁上的凹槽,所述的介質端密封圈14和大氣端密封圈15分別嵌入在所述軸套12的內周面上。
[0114]所述的泵效環17包括有相互平行設置的環形泵效環左側板1701和泵效環右側板1702,所述泵效環左側板1701和泵效環右側板1702靠近軸心的內環套在離心泵的軸套12外周面上,所述泵效環左側板1701和泵效環右側板1702的外周邊與第二密封壓蓋8相銜接并存在間隙,所述的泵效環左側板1701和泵效環右側板1702之間有呈旋轉式的放射狀態設置的多數個葉片1703,并且,所述的多數個葉片1703與所述的左側板1701和右側板1702相垂直設置,所述放射狀態的多數個葉片1703靠近軸心的收口端構成的端口對應于所述軸套12的出液口,所述放射狀態的多數個葉片1703的放射端邊緣構成的端口對應于形成在密封壓蓋上軸向位置的第八通道308的進液口。所述的泵效環左側板1701和泵效環右側板1702的外側面上臨近所述軸套12處相對稱的分別一體形成有一個與軸套12同軸的介質端導流套1704和大氣端導流套1705,所述的第二通道302是形成在所述第一密封壓蓋5與介質端導流套1704之間,所述的第四通道304是形成在所述的介質端導流套1704與所述介質端密封動環4之間,所述的第十一通道311是形成在所述的第二密封壓蓋8與大氣端導流套1705之間,所述的第十三通道313是形成在所述的大氣端導流套1705與所述的大氣端密封動環10之間。
[0115]本實用新型的封閉式機械密封泵效環和具有該泵效環的軸封沖洗系統,從各附圖中可以提到旋轉部件有:泵軸、軸套、介質端機械密封動環、大氣端機械密封動環、泵效環,除此之外都是靜止部件。
[0116]所述的這些旋轉部件都與泵軸同步旋轉,換句話說就是這些旋轉部件每時每刻的角速度相等,由此越靠近軸心的部位線速度的絕對值就越小,反之,距離軸心越遠的部位線速度的絕對值就越大。在本實用新型中流體微團是從軸心地帶進入泵效環,然后在泵效環的封閉通道里向該泵效環的邊緣的方向位移,這個移動的過程就是加速過程,在附圖中流體微團從a點的位置移動到b點的位置,這也就是獲得揚程的過程。除此之外從附圖中還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的泵效環具有多個封閉通道同時工作,所以它們疊加起來的通道的橫截面積就大,在單位時間里通過這個大的橫截面積的流體體積必然也就大,即:流量大。我們都知道:功率與流量和揚程的乘積成正比。這就足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泵效環性能優于現有技術的泵效環。
【主權項】
1.一種封閉式機械密封泵效環,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相互平行設置的環形泵效環左側板(701)和泵效環右側板(702),所述泵效環左側板(701)和泵效環右側板(702)的內環套在離心泵的軸套(12)外周面上,所述泵效環左側板(701)和泵效環右側板(702)的外周邊與離心泵的密封壓蓋相銜接并存在間隙,所述的泵效環左側板(701)和泵效環右側板(702)之間有呈旋轉式的放射狀態設置的多數個葉片(703),并且,所述的多數個葉片(703)與所述的左側板(701)和右側板(702)相垂直設置,所述放射狀態的多數個葉片(703)的收口端構成的端口對應于所述軸套(12)的出液口,所述放射狀態的多數個葉片(703)的放射端邊緣構成的端口對應于形成在密封壓蓋上的出液通道的進液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封閉式機械密封泵效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效環右側板(702)的外側面上臨近所述軸套(12)處向外凸出的一體形成有與軸套(12)同軸的導流套(704),在所述的泵效環右側板(702)上并位于所述導流套(704)和軸套(12)之間開有輔助進液孔(705)。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封閉式機械密封泵效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效環左側板(701)和泵效環右側板(702)的外側面上臨近所述軸套(12)處相對稱的各一體形成有一個與軸套(12)同軸的導流套(704)。
4.一種具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封閉式機械密封泵效環的軸封沖洗系統,包括有套在泵軸(I)上的軸套(12),由介質端至大氣端依次連接的套在所述泵軸(I)和軸套(12)外側的泵殼(3)、第一密封壓蓋(5)和第二密封壓蓋(8),由介質端至大氣端依次設置的位于所述泵殼(3)與所述軸套(12)之間的介質端密封動環(4)、位于第一密封壓蓋(5)與所述軸套(12)之間并與所述的介質端密封動環(4)接觸連接的介質端密封靜環¢)、位于所述第二密封壓蓋(8)與所述軸套(12)之間的大氣端密封動環(10)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密封壓蓋(8)與所述軸套(12)之間的大氣端密封靜環(1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二密封壓蓋(8)與所述軸套(12)之間且位于大氣端密封動環(10)遠離大氣端密封靜環(11)這一端的泵效環(7),在所述的第一密封壓蓋(5)、介質端密封靜環(6)、介質端密封動環(4)、軸套(12)、泵軸(I)、泵效環(7)和第二密封壓蓋(8)之間形成有一條通過外部管路(13)連接位于外部的熱交換器(16)且能夠使熱交換液體在隨旋轉部件同步旋轉的同時,又沿旋轉部件的軸向流動能夠對各旋轉部件進行熱交換的冷卻液體循環通道,形成在所述泵效環(7)上的冷卻液體循環通道對應于形成在所述的第二密封壓蓋(8)上的冷卻液體循環通道。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封閉式機械密封泵效環的軸封沖洗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卻液體循環通道包括有依次相連通的:形成在所述的第一密封壓蓋(5)上且上端口通過外部管路(13)連接所述熱交換器(16)出液口的第一通道(201),形成在所述的第一密封壓蓋(5)和介質端密封靜環(6)與所述的軸套(12)之間的第二通道(202),形成在所述的軸套(12)內且對應于所述介質端密封動環(4)和泵軸(I)的第三通道(203),形成在所述的泵軸(I)外周面和所述的軸套(12)內周面之間的第四通道(204),形成在所述的軸套(12)內的第五通道(205),形成在所述的泵效環(7)內的第六通道(206),形成在所述的第二密封壓蓋(8)且上端口通過外部管路(12)連接所述熱交換器(13)進液口的第七通道(207)ο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封閉式機械密封泵效環的軸封沖洗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卻液體循環通道包括有依次相連通的:形成在所述的第一密封壓蓋(5)上且上端口通過外部管路(13)連接所述熱交換器(16)出液口的第一通道(201),形成在所述的第一密封壓蓋(5)和介質端密封靜環(6)與所述的軸套(12)之間的第二通道(202),形成在所述的軸套(12)內且對應于所述介質端密封動環(4)和泵軸(I)的第三通道(203),形成在所述的泵軸(I)外周面和所述的軸套(12)內周面之間的第四通道(204),形成在所述的軸套(12)內的第五通道(205),形成在所述的泵效環(7)內的第六通道(206),形成在所述的第二密封壓蓋(8)且上端口通過外部管路(12)連接所述熱交換器(13)進液口的第七通道(207),以及,還設置有依次相連通的:形成在所述泵效環(7)與所述的第二密封壓蓋(8)之間且進液口連通泵效環(7)內的第六通道(206)的出液口端的第八通道(208),形成在所述泵效環(7)與所述的第二密封壓蓋(8)之間且與所述的第八通道(208)相垂直的第九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