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用電動機29相當于升降用驅動部。
[0022]升降操作機構24具備從下方支撐搬送物6的被支撐部9中的前后方向X的兩端部的一對搬送物支撐部32。如上所述,通過升降用電動機29使卷繞體28沿正方向和反方向旋轉驅動并使支撐機構23升降移動,由此,一對搬送物支撐部32在上升高度和比該支撐用高度更低的下降高度升降移動。如果一對搬送物支撐部32是上升高度,則由該一對搬送物支撐部32支撐的搬送物6如圖1中實線所示地位于支撐用高度。另外,如果一對搬送物支撐部32是下降高度,則搬送物6如圖1中假想線所示地在支撐臺4上位于移載用高度。
[0023]S卩,升降操作機構24將纏繞帶24a纏繞而使一對搬送物支撐部32上升至上升高度,由此,由支撐機構23支撐的搬送物6上升至支撐用高度(參照圖1、圖2)。另一方面,升降操作機構24將纏繞帶24a陸續放出而使一對搬送物支撐部32下降至下降高度,由此,由支撐機構23支撐的搬送物6下降至移載用高度(未圖示)。
[0024]如圖1、圖2所示,以沿前后方向X并排的狀態設置一對防落下體26。一對防落下體26的間隔構成為在寬度比搬送物6的前后方向X的寬度更窄的擋住用間隔(參照圖1、圖2)和寬度比搬送物6的前后方向X的寬度更寬的退避用間隔(未參照圖示)位置變更自由。通過防落下用電動機30的驅動而變更一對防落下體26的間隔。通過使一對防落下體26的間隔為擋住用間隔,從而即使在頂棚搬送車I的行駛中,支撐機構23對搬送物6的支撐脫離,也能夠由防落下體26擋住搬送物6而防止搬送物6落下至地面上。另外,通過使一對防落下體26的間隔為退避用間隔,從而能夠使支撐機構23升降移動而將搬送物6交接至支撐臺4或從支撐臺4接收搬送物6。
[0025][支撐機構]
如圖3至圖5所示,頂棚搬送車I的支撐機構23具備:作為升降部的升降體31,聯接至纏繞帶24a的前端部,由升降操作機構24升降;搬送物支撐部32,支撐搬送物6中的被支撐部9 ;以及支撐用電動機33,使搬送物支撐部32水平地移動。在搬送物支撐部32為下降高度且物品位于支撐臺4上的狀態下,通過支撐用電動機33的驅動而水平地移動搬送物支撐部32。由此,搬送物支撐部32在位于被支撐部9的正下方的支撐用位置(參照圖3)與從被支撐部9的正下方的位置退避的退避用位置(參照圖4)之間移動。S卩,支撐用電動機33相當于支撐用驅動部。升降體31以箱狀形成,聯接至搬送物支撐部32的引導支撐部35和支撐用電動機33設置于升降體31的內部。如圖3和圖4所示,搬送物支撐部32以從設置于箱狀的升降體31的底面部31a的孔31h突出至下方的方式聯接至引導支撐部35。
[0026]一對搬送物支撐部32沿前后方向X互相遠近離開移動自由地配備。通過支撐用電動機33的驅動而使一對搬送物支撐部32沿前后方向X互相遠近離開移動,由此,一對搬送物支撐部32的間隔在支撐用間隔和退避用間隔切換。支撐用間隔是一對搬送物支撐部32的前后方向X上的間隔比搬送物6的被支撐部9的前后方向X上的寬度更窄的間隔。退避用間隔是一對搬送物支撐部32的前后方向X上的間隔比搬送物6的被支撐部9的前后方向X上的寬度更寬的間隔。
[0027]因此,在使一對搬送物支撐部32下降至移載用高度的狀態下,如圖3所示,將一對搬送物支撐部32切換成支撐用間隔,由此,一對搬送物支撐部32的各個插入位于移載部位的搬送物6中的插入用空間12且移動至被支撐部9的正下方的支撐用位置。另外,在使一對搬送物支撐部32下降至移載用高度的狀態下,如圖4所示,將一對搬送物支撐部32切換成退避用間隔,由此,一對搬送物支撐部32的各個從位于移載部位的搬送物6中的插入用空間12拔出而移動至從被支撐部9的正下方退避的退避用位置。
[0028]如圖3至圖5所示,在支撐機構23,具備:引導支撐部35,在支撐用位置和退避用位置移動自由地引導支撐搬送物支撐部32 ;緩沖體36,位于升降體31與引導支撐部35之間,承受引導支撐部35的負荷,沿上下方向彈性變形自由;以及水平限制體37,限制引導支撐部35相對于升降體31沿著水平方向移動。緩沖體36由橡膠材料等彈性部件構成,引導支撐部35和緩沖體36設置于升降體31的內部。
[0029]在引導支撐部35,具備:基框39 ;直線軌道40,在基框39上沿著前后方向X設置;引導部件41,在直線軌道40上沿著前后方向X被引導支撐;以及聯接部件42,聯接搬送物支撐部32和引導部件41。與一對搬送物支撐部32對應地以沿前后方向X并排的狀態設置一對聯接部件42,在一對聯接部件42的各個,支撐用于引導對應的搬送物支撐部32的引導部件41。各聯接部件42具有:肩部42a,聯接至各引導部件41,并且沿著水平方向;和上臂部42b,從肩部42a彎曲至下方,并且聯接至搬送物支撐部32。換言之,以將對置的上臂部42b切口的方式,成為抓住搬送物6的臂的搬送物支撐部32從上臂部42b連續地形成。
[0030]如上所述,升降體31以箱狀形成,將引導支撐部35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在內。在本實施方式中,基框39、直線軌道40、引導部件41、肩部42a以及上臂部42b的至少一部分被包括在箱狀的升降體31內。在升降體31的底面部31a,形成有孔31h,上臂部42b的一部分和搬送物支撐部32從該孔31h突出至下方。因此,在箱狀的升降體31的下方,搬送物6由搬送物支撐部32支撐。
[0031]另外,如圖5所示,引導支撐部35具備螺紋接合于聯接部件42的滾珠絲杠34和使該滾珠絲杠34旋轉驅動的支撐用電動機33。由支撐用電動機33使滾珠絲杠34旋轉驅動,從而引導部件41被直線軌道40引導,同時一對搬送物支撐部32沿前后方向X互相遠近離開移動。由此,一對搬送物支撐部32的間隔在支撐用間隔和退避用間隔切換。
[0032]水平限制體37由聯接至基框39的直線軸37a和聯接至升降體31的底面部31a的直線襯套37b構成。直線軸37a相對于直線襯套37b沿上下方向移動自由地嵌合。另外,直線軸37a的下端部分與直線襯套37b接觸,從而進行向上方的防脫。水平限制體37將基框39和升降體31的底面部31a聯接。由該水平限制體37限制基框39相對于底面部31a向上方離開設定距離以上以及基框39相對于底面部31a沿水平方向移動。
[0033]在升降體31的底面部31a,具備承載支撐緩沖體36的承載部分44,在引導支撐部35的基框39,具備比承載部分44更位于上方并由緩沖體36承載支撐的被承載部分45。緩沖體36設置于底面部31a的承載部分44與基框39的被承載部分45之間,承受引導支撐部35等的負荷,由此以壓縮狀態設置。
[0034]緩沖體36僅聯接至承載部分44和被承載部分45中的承載部分44。另外,升降體31裝卸自由地配備承載部分44,能夠通過使承載部分44從支撐機構23脫離而將緩沖體36與該承載部分44 一起從支撐機構23拆卸。
[0035]這樣,在升降體31與引導支撐部35之間,配備沿上下方向彈性變形自由的緩沖體36,由此,能夠抑制行駛移動部16行駛時的振動和在升降體31升降時傳遞至搬送物6的振動,同時使搬送物支撐部32沿上下方向較薄地形成,搬送物支撐部32難以與搬送物6的被支撐部9干涉。
[0036][其他實施方式] (I)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設置有緩沖體36和水平限制體37,抑制對搬送物支撐部32施加上下方向的振動,但也可以僅設置有緩沖體36,抑制對搬送物支撐部32施加上下方向和水平方向的振動。
[0037](2)另外,由直線軸37a和直線襯套37b構成水平限制體37,但能夠適當變更水平限制體37的構成。例如,也可以由以位于基框39的橫側方的方式從底面部31a豎立設置的限制部件構成水平限制體37,基框39與限制部件接觸,由此,限制引導支撐部35相對于升降體31沿著水平方向移動。
[0038](3)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以壓縮狀態配備緩沖體36,但也可以拉伸狀態配備緩沖體36。例如,也可以在升降體31配備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