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表示)。
[0058]另外,在上端面35d的周圍形成有比上端面35d進一步低的多個安裝面35h。在安裝面35h形成有貫通至下端面35a的三個螺孔35j。并且,在安裝面35h貫通有銷保持孔35k(圖4以及圖5表示)。
[0059]橡膠盤36(相當于按壓部件)由丁基橡膠、丙烯酸橡膠、EPDM之類的合成橡膠材料形成為一體,并具有彈力。橡膠盤36在其中央部沿厚度方向貫通有正圓狀的馬達卡合孔36a(相當于保持孔),從而形成為大致圓板狀。馬達卡合孔36a的內徑尺寸設定為能夠與上述的電動馬達34的制動盤支架34a7嵌合的大小。馬達卡合孔36a可以不必貫通橡膠盤36,也可以在橡膠盤36上形成為袋狀。
[0060]在橡膠盤36的下表面36b以在圓周上相互具有間隔并排的方式形成有多個抵接部36c。抵接部36c用于使橡膠盤36施加于電動馬達34的按壓力特性穩定,并從下表面36b朝向下方進一步突出(圖5表示)。
[0061 ]如圖3所示,托架部件35在使其下端面35a與下主體32的內周面32b(相當于內周部)抵接的狀態下,固定于下主體32上。托架部件35使插通于各個螺孔35 j的螺桿37(在圖3中僅表示一個)與下主體32螺合,從而固定于下主體32。
[0062]電動馬達34收容于形成為在下主體32下挖較深的形狀的馬達儲存部32c內,電動馬達34的上端面34al配置為與托架部件35對置。電動馬達34使軸突部34a2與支承孔35c嵌合,從而在齒輪主體31內,在相對于旋轉軸Φ的半徑方向(為圖3的水平方向,相當于規定的方向)被定位。此時,馬達殼體34a的馬達狹縫34a4與托架部件35的各個卡合突部35f嵌合,馬達殼體34a的卡合片34a5與托架部件35的各個插入槽35g卡合,從而分別發揮電動馬達34的止轉的功能。另外,在馬達殼體34a的外周面與托架部件35的內周面35bl之間形成有微小的間隙(圖3表示)。
[0063]另一方面,在馬達殼體34a的下端面34a6與馬達儲存部32c的底面32d之間夾設有上述的橡膠盤36。橡膠盤36通過在馬達卡合孔36a嵌合有馬達殼體34a的制動盤支架34a7,而被制動盤支架34a7與下主體32夾持,從而在半徑方向被定位(圖3表示)。
[0064]另外,橡膠盤36通過電動馬達34與下主體32在厚度方向壓縮抵接部36c而產生作用力,因此對電動馬達34的下端面34a6朝向托架部件35向旋轉軸Φ方向(圖3的上方)進行按壓。因此,電動馬達34在馬達殼體34a的上端面34al與托架部件35的頂面35e抵接的狀態下安裝于齒輪主體31,在馬達殼體34a的制動盤支架34a7與下主體32的底面32d之間形成有間隙(圖3表示)。
[0065]如圖3所示,在下主體32的端部形成有用于連接外部連接器(未圖示)的電源連接器部32e。在下主體32內插入有從電源連接器部32e向電動馬達34連接的供電線(未圖示)。
[0066]接下來,對本實施方式的減速機構R進行說明。減速機構R收容于齒輪主體31內,對電動馬達34的驅動力進行減速并傳遞至螺桿部件14。在電動馬達34的輸出軸34b通過壓入等固定有在外周面具有斜齒38a的小齒輪38(相當于驅動齒輪)。
[0067]在上述的托架部件35的銷保持孔35k通過壓入或者插入成形固定有樞軸支承銷39(相當于第一齒輪軸)。樞軸支承銷39的下端部與下主體32的銷固定孔32f嵌合,上端部與上主體33的銷保持孔33b嵌合。樞軸支承銷39的兩端部也可以壓入或者插入成形于下主體32以及上主體33。
[0068]在樞軸支承銷39經由一對襯套40a、40b以能夠旋轉的方式安裝有齒輪部件41。在齒輪部件41的上方形成有向半徑方向突出的第一凸緣部41a。在第一凸緣部41a通過插入成形固定有第一齒輪42(相當于第一從動齒輪)。如后所述,第一齒輪42經由多個部件與螺桿部件14連結。
[0069]第一齒輪42是由合成樹脂材料形成的斜齒輪,在外周面設置有斜齒42a。第一齒輪42與上述的小齒輪38的斜齒38a嚙合。第一齒輪42形成為比小齒輪38大徑,第一齒輪42的斜齒42a的齒數形成為比小齒輪38的斜齒38a的齒數多。
[0070]在齒輪部件41的下方的外周面上一體地形成有齒輪部41b(相當于傳遞齒輪)。齒輪部41b與小齒輪38相同地由斜齒形成,并與第一齒輪42—體地旋轉。
[0071]另外,在上主體33的上表面33c安裝有上軸承部件43a。
[0072]另外,從下主體32的外周壁32g以及馬達壁部32h向圖3的水平方向延伸有軸承固定面32j。軸承固定面32j朝向后述的齒輪軸44的旋轉中心延伸,并將行星齒輪46與第二齒輪45之間分隔。
[0073]軸承固定面32j的外形形成為正圓狀,在其中心設置有貫通支承孔32k并且向上下方向延伸的突部32m。在突部32m安裝有下軸承部件43b。上軸承部件43a以及下軸承部件43b均由金屬材料形成,通過插入成形或者感應加熱焊接等固定于上主體33或者下主體32。
[0074]在下軸承部件43b以能夠旋轉的方式支承有金屬材料制的齒輪軸44(相當于第二齒輪軸)。在齒輪軸44的上方形成有向半徑方向突出的第二凸緣部44a。在第二凸緣部44a通過插入成形固定有第二齒輪45(相當于第二從動齒輪)。齒輪軸44經由第二齒輪45以能夠旋轉的方式支承于上軸承部件43a(圖3表示)。
[0075]第二齒輪45與第一齒輪42相同地是由合成樹脂材料形成的斜齒輪,在外周面設置有斜齒45a。第二齒輪45與上述的齒輪部件41的齒輪部41b嚙合。第二齒輪45形成為比齒輪部41b大徑,第二齒輪45的斜齒45a的齒數形成為比齒輪部41b的齒數多。
[0076]在齒輪軸44的下端一體地形成有太陽輪部44b(相當于太陽輪)。太陽輪部44b與第二齒輪45—體地旋轉。
[0077]在太陽輪部44b的周圍配置有與太陽輪部44b嚙合的多個行星齒輪46。在本實施方式中,設置有四個行星齒輪46(在圖3中僅表示兩個),但不限定于此。各個行星齒輪46由金屬材料形成,通過太陽輪部44b的旋轉在太陽輪部44b的外周公轉。
[0078]另外,在行星齒輪46的周圍配置有由合成樹脂材料形成的齒圈47。形成圓環狀的齒圈47在內周面與行星齒輪46分別嚙合,并且形成為與下主體32卡合而無法旋轉。
[0079]在上述的行星齒輪46以將多個行星齒輪46彼此連接的方式卡合有行星架部件48。行星架部件48由合成樹脂材料形成,在其下端部連接有輸出部件49。輸出部件49由金屬材料形成,并連接于上述的螺桿部件14。因此,行星架部件48經由輸出部件49連結于螺桿部件14ο
[0080]由上述的太陽輪部44b、行星齒輪46、齒圈47以及行星架部件48形成行星齒輪機構YG。行星架部件48能夠通過行星齒輪46的公轉而旋轉,對太陽輪部44b的旋轉進行減速并輸出至螺桿部件14。
[0081 ]電動馬達34的驅動力首先通過小齒輪38與第一齒輪42的嚙合而被減速(第一級減速)。然后,通過齒輪部41b與第二齒輪45的嚙合而被減速(第二級減速)。進一步通過行星齒輪機構YG而被減速(第三級減速)后,向螺桿部件14傳遞。
[0082]根據本實施方式,具備:托架部件35,其固定于下主體32的內周面32b;電動馬達34,其與托架部件35卡合,并在齒輪主體31內在半徑方向被定位;以及橡膠盤36,其夾設于下主體32的底面32d與電動馬達34之間,并對電動馬達34朝向托架部件35向旋轉軸Φ方向進行施力,從而能夠將電動馬達34無偏差地固定于齒輪主體31。
[0083]另外,橡膠盤36的作用力作用于下主體32的底面32d與固定于下主體32的托架部件35之間,因此不產生使下主體32與上主體33分離的負載,從而能夠防止雙方的接合部的接合力的降低。
[0084]另外,托架部件35與電動馬達34分體地形成,能夠使用在外周不具有安裝部的通用的電動馬達,因此能夠形成低成本的驅動裝置3。
[0085]另外,電動馬達34從橡膠盤36承受按壓力,因此通過橡膠盤36吸收車輛行駛時的振動,從而能夠減少對電動馬達34的損傷。
[0086]另外,減速機構R包括:小齒輪38,其固定于電動馬達34的輸出軸34b;樞軸支承銷39,其與托架部件35卡合并在電動馬達34的半徑方向被定位,并且安裝于齒輪主體31;以及第一齒輪42,其形成于樞軸支承銷39上,具有比小齒輪38多的齒數,與小齒輪38嚙合,并且連結于螺桿部件14,對電動馬達34的旋轉進行減速并傳遞至螺桿部件14,從而電動馬達34與樞軸支承銷39均定位于托架部件35上,因此電動馬達34的輸出軸34b與樞軸支承銷39之間的尺寸的偏差僅取決于托架部件35的制造誤差。因此,能夠減少雙方之間的尺寸的偏差,從而能夠防止減速機構R動作時的異響和傳遞效率的降低。
[0087]另外,能夠提高電動馬達34的輸出軸34b與樞軸支承銷39之間的尺寸精度,因此能夠不需要在制造減速機構R時對小齒輪38與第一齒輪42之間的齒隙進行調整。
[0088]另外,托架部件35配置為與馬達殼體34a的上端面34al對置,并且具有支承孔35c,支承孔35c與電動馬達34的輸出軸34b突出的軸突部34a2的外周面嵌合,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