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2_下艙室;3_L型牛腿柱連板邊墻;4_騎馬梁連板艙蓋;5_舟型槽標準構件-左;6_舟型槽標準構件-右;7-管廊艙蓋密肋梁;8_管廊艙蓋結構板;9_牛腿柱;10-剪力墻板;11_牛腿;12-工字鋼懸臂桁架;13-插接腿;14_板梁;15_凹槽;16-后澆帶混凝土 ;17_預留帶雨污水管標準蓋板構件;18_舟形槽底板;19_上艙室走道底板標準構件;20_管線托架;21_燃氣通道;22_ —級干線管廊;23_標準段;24_地面;25_燃氣送風口 ;26_上艙室公共送風口 ;27_排風口 ;28_ 二級支線管廊;29_大拱券拼接段;30_小拱券標準段;31_磚條帶;32-T型過渡管廊;33_防火門;34_逃生艙;35_工作區;36_逃生口 ;37-擴展槽;38_三級次支線管廊;39_三級拱券;40_三通構件;41_雨水管道;42_污水管道;43-凹陷;44_凸起。
【具體實施方式】
[0063]為了更加清楚地理解本發明的內容,下面將結合附圖,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具體說明。
[0064]圖1是本發明一種淺埋0815型地下綜合管廊拼裝組合艙室混凝土結構的一級干線綜合管廊實施例豎向圖,如圖所示,淺埋0815型地下一級干線管廊22 (在圖2中示出)的一個標準段23 (在圖2中示出)的豎向圖,包括上艙室I和下艙室2,所述上艙室I是一種由三部分拼裝構件圍合而成的混凝土結構體,標準構件為:兩個相同的L型牛腿柱連板邊墻3和一個騎馬梁連板艙蓋4,其中兩個所述邊墻對稱分布在上艙室I的兩側,中間用混凝土連接形成U型連接體,頂部蓋合所述艙蓋。
[0065]所述下艙室2為由兩個相同的構件拼裝形成的舟形槽混凝土結構,即舟型槽標準構件-左5和舟型槽標準構件-右6兩個倒T型結構地梁構件(5,6),它們對稱分布在下艙室2的兩側,中間通過混凝土連接形成倒型的連接體,槽內兩側具有雨水管道41,中間為污水管道42。
[0066]所述上艙室I的兩個邊墻可分離地安裝在對應的下艙室2的兩個倒T型結構地梁構件(5,6)上。
[0067]—級干線管廊22采用不同標準構件結合混凝土非標準構件逐步安裝、拼接方式構筑,標準構件使用模具制作,具備完全可靠的實用性和通用性,拼裝構件了規模化生產,將帶動社會PPP投資產業鏈規模化發展,轉變建筑構件制造業經濟效益。混凝土材料后澆注,做到基礎穩定和便于內部管線安裝施工。相對于現有技術中的一體立方管廊,本發明的拼裝管廊模具更加容易脫模吊裝和運輸安裝、抗震性能高、通用性強、技術成熟,可用于市政管線統一管理。
[0068]上艙室I和下艙室2拼裝標準構件的尺寸依據城市規劃指標設計定型。
[0069]圖2是圖1的側視圖,顯示了上艙室拼裝結構的縱向實施狀態、拼裝結構與交叉口拼裝結構的對應連接關系,也是逐段拼裝的結構施工便利、快速建設效果的集中反映。
[0070]如圖1和圖2所示,所述騎馬梁連板艙蓋4標準構件由管廊艙蓋密肋梁7和管廊艙蓋結構板8混合搭配組成,所述L型牛腿柱連板邊墻3拼裝標準構件是由牛腿柱9與剪力墻板10混合搭配組合構成,所述密肋梁7和牛腿柱9間斷分布,密肋梁7兩端具有牛腿11,所述牛腿柱9承接所述牛腿11。承接連接方式增強了上艙室管廊的堅固性和抗壓性,耐受地面擠壓,增強管廊的壽命。
[0071]如圖2所示,所述上艙室牛腿柱構件中預埋有金屬焊接板,用于工字鋼懸臂桁架12調節尺寸安裝。工字鋼懸臂桁架12預留空間可任意調節高度,即可承托金屬管道通行,也可承托各類電纜穿行,利于不同管徑的市政管道選位安裝。同時是一種帶接地裝置的懸臂工字鋼桁架,管線靜電隨時導入大地。
[0072]如圖1所示,所述L型牛腿柱連板邊墻的側邊底部具有插接腿13,每個所述倒T型結構地梁(5,6)的板梁14的上部具有對應的凹槽15,所述插接腿13插入到所述凹槽15中實現上、下艙室的可分離安裝。
[0073]所述L型牛腿柱連板邊墻的底部通過50%后澆帶混凝土 16和50%預留帶雨污水管標準蓋板構件17連接形成上艙室底板,蓋合在所述舟型槽的頂部,同時作為下艙室頂板,為下層雨污水管道30年大修更新打下基礎,同時保證整體結構的穩定性。
[0074]所述倒T型結構地梁的底部即兩側槽體結構通過后澆帶混凝土 16連接形成舟形槽底板18,所述后澆帶為非標準混凝土結構構件,作到基礎穩定,地震波擾動時不發生局部位移。當然,也可采用其他標準構件。
[0075]如圖1所示,所述上艙室底板上方架空設置有上艙室走道底板標準構件19,供進入管廊內的維修人員行走,與管廊地面隔絕,防止地面濕滑帶電危險維修人員安全。
[0076]如圖1所示,所述上艙室的兩側牛腿柱上設置有若干管線托架20,容納市政管線,例如燃氣管線、自來水管線、供熱管線,其中容納燃氣管線具有獨立的燃氣通道21,單獨管理,避免燃氣管道泄露威脅整個管廊的安全,提高管廊的安全性。
[0077]如圖2所示,所述一級干線管廊22由多段所述標準段23經過逐段依次延長拼裝組合形成,連接處采用漲拉等方式緊密連接,且在管廊內每隔200mm處設置有防火隔墻(未示出),建立防火區,分段管理、提高綜合管廊的安全性。艙室防火隔墻分為可通行和不可通行兩種,有利于系統安裝/地下綜合管廊物業運營管理。管廊艙室內的消防系統按樓宇消防自控設備設施進行設防。
[0078]如圖1和圖2所示,所述上艙室的艙室艙蓋距離地面24不大于500mm淺埋鋪設,拼裝結構組合艙室混凝土構件采用淺埋施工方式進行安裝,減少土方開挖量。同時可利用管廊自身散發的熱量,促使管廊上的路面冬季不結冰,利于道路上的行人行車安全,節省融雪劑資金投入,避免環境污染。另外,由于拼裝結構組合艙室混凝土構件淺埋,組合艙室上部距地面很近,預留了材料、工具、設備吊裝口,艙室內有材料、工具、設備運輸軌道用于方便施工。這樣可以分期安裝地下管線,不再挖掘道路“開拉鏈”,利于分期投資,管線老化更換、維修施工方便。
[0079]圖3是圖1的倒T型結構地梁部分的A-A剖視圖,如圖3所示,所述凹槽15在每段倒T型結構地梁標準構件的兩端貫通延伸,其中一端的中間具有矩形凹陷43,另一端的中間具有對應的矩形凸起44。其中的凸起44插入相鄰的倒T型結構地梁標準構件的另一個凹陷中;其中的凹陷43內承接另一個相鄰的倒T型結構地梁標準構件的另一個凸起,使得相鄰的舟型槽標準段為承插連接,所有承插槽縫隙灌填料封閉,連接處穩固,降低地震等震動對管廊的影響和破壞。
[0080]地下綜合管廊內部環境空氣置換直接影響各類管線的運行壽命,直接影響到社會資本PPP投資者的資金安全。如圖1所示,每個所述標準段的一側邊墻下部具有上下兩個送風口,包括燃氣送風口 25和上艙室公共送風口 26,燃氣通風口單獨通入容納燃氣管道的獨立通道,上艙室公共送風口通入所述上艙室內。如圖2所示,另一側邊墻的上部具有一個對應的排風口 27,設置在密肋梁與梁之間的空氣流通槽內,外部與排風鋼管及電桿中心孔連接,進行自然煙囪排風,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同時在排風口位置布置了 3臺小型軸流防爆風機,用于機械強排。兩個送風口與一個排風口構成一級干線管廊22的一拖二排、送風方式,將地下綜合管廊艙室的公共空間通風和燃氣小艙室的通風空間分開進行送、排風的結構設計,是一種以自然排、送風為主,機械排風、送風為輔的方式進行管廊艙室內的空氣置換,確保管廊空氣高效置換、各類管線安全運行,節約長期運行成本降低能源消耗。主要送風實施方式是預留800 X 400mm送風口,每組上下兩個,送風口組與組間距不大于50米。主要排風方式是預留Φ300ΜΜΧ3/組排風口,排風口組與組間距不大于50米。并且送風口在緊急情況下可轉化為泄爆口功能。使得管廊內的環境溫度一般保持在冬季22°C—夏季25°C之間。
[0081]在城市道路兩側布局地下綜合管廊,一是在道路中心線下預留淺埋地下交通廊道位置,為形成城市雙層路網體系預留地下空間,二是保留現有道路下的原有市政管線有機更新,能用則用,可廢再廢。可根據主干道路兩側城市市政需,選擇布局方式,采用主干道路兩側各敷設一條艙室管廊布局,實現與現有直埋市政管線順利對接置換,依據規劃條件蛇行導入、直線導入方式均可,連接市政站點作好市政供應轉換;采用道路兩側雙側雙艙室布局,單側預留空間,直行導入方式提供市政供應。
[0082]淺埋0815型地下綜合管廊拼裝組合艙室混凝土結構的一級干線管廊施工組織設計:
[0083]地質勘探報告一管廊挖槽施工一基礎工程施工一舟型槽拼裝(閉水試驗)-雨水、污水管道敷設(管壓實驗)一舟型槽密實性填充一十字交叉口結構拼裝(閉水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