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一種可攜帶電子裝置的真空隔熱結構,其以真空隔熱結構應用于可攜帶電子裝置,使可攜帶電子裝置實現隔熱避免電子組件熱源(例如晶片、電池)所散發的熱量穿越殼體燙傷用戶。
背景技術:
目前市售的可攜帶電子裝置,當經由長時間使用后,則在局部出現過熱現象,該現象不僅造成消費者觸感溫度過高甚至燙傷用戶。
次者,由于目前可攜帶電子裝置的外觀造型要求厚度過薄,并沒有空間預留給傳統熱傳遞方法中的熱對流(利用風扇獲得對流),所以就只剩下熱傳導和熱輻射兩種方式可被應用,目前市售的可攜帶電子裝置多是利用在熱源附近貼附,例如石墨片、銅箔等高導熱材料以達到散熱降溫目的,從市售魅族,小米,華為等品牌大屏手機來看,并無顯著散熱降溫效果,局部溫度仍居高不下,該現象不僅造成消費者觸感溫度過高甚至燙傷用戶,消費者使用中多有抱怨。是以,本發明人有鑒于上揭問題點,構思一種可攜帶電子裝置的真空隔熱結構,為本實用新型所欲解決的課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可攜帶電子裝置的電子組件熱源(例如晶片、電池)在工作時所產生的主要熱源的熱穿越殼體燙傷用戶,避免造成殼體局部過熱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攜帶電子裝置的真空隔熱結構,改善消費者的不良使用體驗。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可攜帶電子裝置的真空隔熱結構,包括:一適用于可攜帶電子裝置的前殼及后殼,且該前殼與該后殼相對應結合成一組件,其特征在于:該組件的前殼與后殼上至少設有一封閉狀的真空區域,形成一真空隔熱結構,以使該前殼與該后殼相對應形成一隔熱系統。
依據前揭特征,該組件內設有一電路板,該電路板上至少設有一個晶片及屏蔽罩,該屏蔽罩罩住該晶片,且該屏蔽罩的罩面接觸該組件位于該真空區域的一側。
依據前揭特征,該組件內設有一電池,該電池位于該真空區域的一側。
依據前揭特征,該真空區域設成二個,并分別位于該組件的前殼及后殼且相對應呈平行。
依據前揭特征,該組件內設有一電路板,該電路板上設有二個鏡射的晶片及屏蔽罩,各該屏蔽罩分別罩住各該晶片,且各該屏蔽罩的罩面分別接觸該組件內的前殼、后殼并位于該真空區域的兩側。
依據前揭特征,該組件內設有一電池,該電池分別接觸該組件內的前殼、后殼并位于該真空區域的兩側。
依據前揭特征,該真空區域可位于該前殼的正面及后面其中任一位置;且該真空區域亦可位于該后殼的正面后面其中任一位置。
依據前揭特征,還包括一液晶熒幕及觸控面板,其依序固定在該組件上。
借助上揭技術手段,本實用新型解決可攜帶電子裝置所產生熱源散發的熱量,經由真空均熱隔熱結構,不會造成殼體局部過熱的問題,解決可攜帶電子裝置的電子組件熱源(例如晶片、電池)在工作時所產生的主要熱源的熱穿越殼體燙傷用戶,讓消費者有更好的人機體驗。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改善消費者的不良使用體驗。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又一可行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可行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中標號說明:
10可攜帶電子裝置
11組件
111前殼
112后殼
12電路板
121晶片
122屏蔽罩
13電池
14液晶熒幕
15觸控面板
20真空隔熱結構
21真空區域
30隔熱系統
具體實施方式
首先,請參閱圖1~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可攜帶電子裝置的真空隔熱結構的較佳實施例包括:一適用于可攜帶電子裝置10的前殼111及后殼112,且該前殼111與該后殼112相對應結合成一組件11,其特征在于:該組件11的前殼111與后殼112上以燒結或貼附材料封閉后進行抽成真空,形成至少設有一封閉狀的真空區域21;且在該真空區域21內具有隔熱性,形成一真空隔熱結構20,以使該前殼111與該后殼112相對應形成一隔熱系統30,本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該真空區域21可位于該組件11的前殼111;進一步,該真空區域21可位于該組件的前殼111的正面及后面其中任一位置。
或如圖2所示,又一可行實施例中,該真空區域21可位于該組件11的后殼112;進一步,該真空區域21位于該組件11的后殼112的正面及后面其中任一位置。如此一來,該前殼111與該后殼112為兩個不同且獨立的個體,使該真空隔熱結構20可設在該前殼111或該后殼112,但不限定于此。
承上,該組件11內設有一電路板12,該電路板12上至少設有一個晶片121及屏蔽罩122,該屏蔽122罩罩住該晶片121,且該屏蔽罩122的罩面接觸該組件11內具有該真空區域21的一側,及該組件11內設有一電池13,該電池13在具有該真空區域21的一側,換言之,在該晶片121頂面上方前殼(中板)111的正面或反面;在后殼112的正面或反面,用燒結或貼付材料封閉后抽成真空,在此真空區域21進行隔熱,但不限定于此。
又如圖3所示,在另一可行實施例中,該真空區域21設成二個,并分別位于該組件11的前殼111及后殼112且相對應呈平行;進一步,該真空區域21位于該前殼111的正面及后面其中任一位置;且該真空區域21可位于該后殼112的正面及后面其中任一位置;如此一來,該前殼111與該后殼112為兩個不同且獨立的個體,使該真空隔熱結構20可分別設在該前殼111與該后殼112,但不限定于此。
承上,該組件11內設有一電路板12,該電路板12上設有二個鏡射的晶片121及屏蔽罩122,各該屏蔽罩122分別罩住各該晶片121,且各該屏蔽罩122的罩面分別接觸該組件11內的前殼111、后殼112并具有該真空區域21的兩側,及該組件11內設有一電池13,該電池13分別接觸該組件11內的前殼111、后殼112并具有該真空區域21的兩側,換言之,在該晶片121頂面上方前殼(中板)111的正面與反面;在后殼112的正面與反面,用燒結或貼付材料封閉后抽成真空,在此真空區域21進行隔熱,但不限定于此。此外,還包括一液晶熒幕14及觸控面板15,其依序固定在該組件11上。
基于上述構成,本實用新型的真空隔熱結構20,其將該晶片121在該組件11內所產生的熱源進行真空隔熱,能避免該觸控面板15及后殼112形成局部熱源,亦解決該可攜帶電子裝置10的晶片121在工作時所產生的主要熱源的熱穿越殼體燙傷用戶,讓消費者有更好的人機體驗。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在結構設計、使用實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全符合產業發展所需,且所揭示的結構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創新構造,具有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符合有關實用新型專利要件的規定,故依法提起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