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振動電機,尤其涉及一種極芯與配重塊配合設計的線性振動電機。
背景技術:
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便攜式消費性電子產品越來越受人們的歡迎,如手機、掌上游戲機、導航裝置或掌上多媒體娛樂設備等,這些電子產品一般都會用到振動電機來做系統反饋,比如手機的來電提示、信息提示、導航提示、游戲機的振動反饋等。如此廣泛的應用就對振動電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關技術的線性振動電機包括振子,振子包括極芯和配重塊。目前,極芯和配重塊的裝配是采用焊接方案完成的,而極芯與配重塊焊接時需要采用專門的導向板定位極芯以完成與配重塊焊接。這種通過專門的導向板定位極芯的方式,不僅使得極芯與配重塊裝配不方便,而且裝配效率低。
因此,實有必要提供一種新型的線性振動電機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線性振動電機,其用于解決相關技術的線性振動電機存在極芯與配重塊裝配不方便和裝配效率低的技術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設計了一種線性振動電機,其包括外殼、收容于所述外殼內的振子、定子及支撐所述振子的彈性部件,所述外殼包括固定所述定子的底壁,所述振子沿平行于所述底壁的方向振動,所述振子和所述定子其中一方包括線圈,另一方包括磁鋼,所述線圈和所述磁鋼正對間隔設置,所述振子還包括極芯和配重塊,所述極芯包括定位部,所述配重塊包括正對所述定子的下表面、與所述下表面相對的上表面及自所述上表面向所述下表面方向凹陷形成的卡合部,所述卡合部通過卡合所述定位部以定位所述極芯。
優選的,所述卡合部包括兩個平行間隔設置的第一側壁及連接兩所述第一側壁的第二側壁,所述定位部與所述卡合部相匹配。
優選的,所述卡合部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所述卡合部的開口方向相對設置。
優選的,所述配重塊還包括至少一個收容所述磁鋼的收容孔,兩個所述卡合部關于所述收容孔對稱設置。
優選的,所述彈性部件包括與所述配重塊連接的第一固定部、與所述外殼連接的第二固定部及連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的連接部。
優選的,所述彈性部件為U型彈簧。
優選的,所述彈性部件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所述彈性部件的開口方向相對設置。
優選的,所述線性振動電機還包括設于所述第一固定部與所述外殼之間以及設于所述第二固定部與所述配重塊之間的緩沖片。
與相關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線性振動電機的有益效果在于:
所述極芯包括定位部,所述配重塊包括用于卡合所述定位部的卡合部,當所述配重塊與所述極芯裝配時,所述卡合部通過卡合所述定位部以定位所述極芯,從而解決了需要通過專門的導向板定位所述極芯造成的所述極芯與所述配重塊裝配不方便和裝配效率低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線性振動電機的立體結構分解圖;
圖2為圖1所示線性振動電機中配重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所示線性振動電機中極芯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所示線性振動電機組裝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所示線性振動電機沿A-A方向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份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結合參閱圖1、圖2、圖3、圖4及圖5,其中,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線性振動電機的立體結構分解圖,圖2為圖1所示線性振動電機中配重塊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1所示線性振動電機中極芯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1所示線性振動電機組裝后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4所示線性振動電機沿A-A方向的剖視圖。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線性振動電機100,包括外殼1、收容于所述外殼1內的定子3、振子5、支撐所述振子5的彈性部件7及用于防止所述彈性部件7與所述外殼1和所述振子5發生碰撞的緩沖片9。
所述外殼1可以為一體結構也可以為分體結構。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外殼1為分體結構,其包括殼體11及與所述殼體11組接形成收容空間的蓋體13。所述蓋體13包括正對所述收容空間的底壁131。可以理解,所述底壁131也可以是所述殼體11正對所述蓋體13的表面。
所述定子3包括固設于所述底壁131的軟磁體31及固設于所述軟磁體31遠離所述底壁131一側的線圈33。所述軟磁體31起導磁作用。
所述振子5通過所述彈性部件7懸置于所述定子3的正上方并沿平行于所述底壁131的長軸方向振動。
所述振子5包括正對所述定子3的配重塊51、收容于所述配重塊51內并與所述線圈33正對間隔設置的磁鋼53及固設于所述配重塊51遠離所述線圈33一側并覆蓋所述磁鋼53的極芯55。當所述線圈33通電后,所述配重塊51和所述磁鋼53在磁場的作用下沿平行于所述底壁131的長軸方向振動。
所述配重塊51包括正對所述定子3的下表面511、與所述下表面511相對的上表面513、垂直貫穿所述下表面511和所述上表面513的收容孔515及自所述上表面513向所述下表面511方向凹陷形成的卡合部517。
所述收容孔515位于所述配重塊51的中央,其至少為一個。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收容孔515為兩個且兩個所述收容孔515沿所述振子5振動方向間隔設置,相應的,所述磁鋼53的數量為兩個。
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線圈33和所述磁鋼53的位置可以互換,即所述線圈33設置在所述配重塊51上,相應的,所述收容孔515的數量和形狀發生相應變化,而所述磁鋼53固設于所述軟磁體31遠離所述底壁131一側。
所述卡合部517呈U型槽結構,其包括兩個平行間隔設置的第一側壁518及連接兩所述第一側壁518的第二側壁519。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卡合部517的數量為兩個,且兩個所述卡合部517的開口方向相對設置并關于所述收容孔515對稱。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卡合部517并不局限于U型槽,其也可以為三角形、圓弧形等結構。
所述極芯55包括與所述卡合部517形狀相匹配的定位部551。
所述定位部551呈U型片結構,其包括兩個平行間隔設置的第一側面553及連接所述第一側面553的第二側面555。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定位部551的數量為兩個,且兩個所述定位部551分別位于所述極芯55的兩相對側。
當所述配重塊51與所述極芯55裝配時,所述第一側面553與所述第一側壁518抵接,所述第二側面555與所述第二側壁519抵接,從而使得所述卡合部517通過卡合所述定位部551以定位所述極芯55,定位后可以將所述極芯55焊接于所述配重塊51上。
所述彈性部件7包括與所述配重塊51連接的第一固定部71、與所述外殼1連接的第二固定部73及連接所述第一固定部71和所述第二固定部73的連接部75。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彈性部件7的數量為兩個,并為U型彈簧,兩個所述彈性部件7的開口方向相對設置。
所述緩沖片9的數量為四個,四個所述緩沖片9分別設于所述第一固定部71與所述外殼1之間以及所述第二固定部73與所述配重塊51之間。通過設置所述緩沖片9防止所述振子5在振動過程中所述彈性部件7與所述外殼1和所述振子5的所述配重塊51發生碰撞,從而提高產品的可靠性。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緩沖片9可以采用泡棉制成。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線性振動電機100的有益效果在于:
所述極芯55包括定位部551,所述配重塊51包括用于卡合所述定位部551的卡合部517,當所述配重塊51與所述極芯55裝配時,所述卡合部517通過卡合所述定位部551以定位所述極芯55,從而解決了需要通過專門的導向板定位所述極芯55造成的所述極芯55與所述配重塊51裝配不方便和裝配效率低的問題。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在此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改進,但這些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