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0057]圖6是本實用新型較佳之固定夾塊結構圖二;
[0058]圖7是本實用新型較佳之第一溶液循環裝置結構圖;
[0059]圖8是本實用新型較佳之第二溶液循環裝置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60]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61]如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較佳之生產線框圖,從前到后依次包括進料裝置1、水清洗循環系統、烘干裝置5和出料裝置6,所述進料裝置1、水清洗循環系統、烘干裝置5和出料裝置6之間采用輸送裝置7貫穿連接,所述水清洗循環系統包括浸泡裝置2、正面沖洗裝置3和反面沖洗裝置4。
[0062]如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較佳之流程框圖,絲網印刷不良片經進料裝置I進料,定位裝置9對其進行定位,再經浸泡裝置2進行浸泡,正面沖洗裝置3進行正面沖洗,再由定位裝置9翻轉180°,再經反面沖洗裝置4進行反面沖洗,烘干裝置5進行烘干后出料,得到可用于回收使用的電池片。
[0063]如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較佳之定位裝置結構圖一,此時定位裝置9處于定位前的狀態,如圖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較佳之定位裝置結構圖二,此時定位裝置9處于定位后狀態,輸送裝置7兩側設有與所述輸送裝置7平行設置的運行軌道8,運行軌道8沿長度方向上均勻分布有定位裝置9,定位裝置9包括固定夾塊20、用于控制所述固定夾塊20旋轉運動的旋轉控制裝置、用于控制所述旋轉控制裝置前后運動的平移控制裝置,所述平移控制裝置滑動安裝在所述運行軌道8上,所述平移控制裝置的輸出端與所述旋轉控制裝置連接,所述固定夾塊20固定在所述旋轉控制裝置的輸出端。
[0064]平移控制裝置包括滑動安裝在所述運行軌道8上的殼體10、固定在所述殼體10內側一端的第一電機11、處于第一電機11中心軸上的絲桿18、用于固定所述旋轉控制裝置的固定裝置15,所述絲桿18外表面設有螺紋,所述固定裝置15上設有一內表面與所述絲桿18螺紋配合的嵌套口 17。
[0065]殼體10內側還固定設有兩個以上的滑套12,每個所述滑套12上套有可沿所述滑套12方向左右運動的滑塊14,所述滑塊14均固定在所述固定裝置15上;所述旋轉控制裝置包括第二電機13、諧波減速機16、第一旋轉軸25和第二旋轉軸19,所述第二電機13和所述諧波減速機16固定在所述固定裝置15上,所述第一旋轉軸25固定在所述第二電機13中心軸上,所述第二旋轉軸19 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旋轉軸25上,所述固定夾塊20固定在所述第二旋轉軸19另一端。第二電機13采用伺服電機,通過精確控制其轉動來實現固定夾塊的翻轉,從而實現對不良片正反面的清洗。
[0066]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絲桿18可以分為兩部分,分別位于輸送裝置7的兩側的運行軌道8上,并分別設有用于固定所述旋轉控制裝置的固定裝置15,所述絲桿18外表面設有螺紋,兩部分的外螺紋方向相反,兩個所述固定裝置15上分別設有一內表面與所述絲桿18螺紋配合的嵌套口 17。第一電機11采用伺服電機,通過絲桿18傳動,控制左右兩側的旋轉控制裝置向中間以相同速度運動,夾緊不良片,左右兩側采用同一絲桿,可提高兩固定夾塊之間配合時的精確度和穩定性。
[0067]如圖5所示為本實用新型較佳之固定夾塊結構圖一,固定夾塊20包括朝所述輸送裝置7方向的夾口21,所述夾口 21包括用于固定不良片邊沿的固定段22和用于拖起所述不良片的過渡段23,所述過渡段23為向所述夾口固定段22傾斜的斜坡;夾口 21內側設有緩沖層24。
[0068]固定夾塊過渡段23最下端與所述輸送裝置7位于同一平面上。
[0069]如圖6所示為本實用新型較佳之固定夾塊結構圖二,固定夾塊20包括朝所述輸送裝置7方向的夾口21,所述夾口 21包括用于固定不良片邊沿的固定段22和用于拖起所述不良片的過渡段23,過渡段23為曲線,其切線與固定夾塊20底面的夾角從固定夾塊20尖端到夾口 21方向逐漸增加,最大夾角小于80°C。這樣可以減少不良片在到達固定段過程中邊沿承受的水平壓力作用,降低對不良片質量的影響。
[0070]如圖7所示為本實用新型較佳之第一溶液循環裝置結構圖,所述浸泡裝置2底部設有第一出液口 26,頂部設有第一出氣口 27,側面設有第一進液口 28,所述第一出液口 26處設有第一溶液循環裝置29,所述第一溶液循環裝置29出口與所述第一進液口 28相連;所述第一溶液循環裝置29包括從前到后依次包括第一沉淀池35、第二沉淀池36、第三沉淀池37和第一混合裝置38,所述第一出液口 26與所述第一沉淀池35入口相連,所述第一沉淀池上方設有第三進液口 39;所述第一沉淀池35、第二沉淀池36和第三沉淀池37內分別裝有鉤狀攪拌裝置,所述第一沉淀池35、第二沉淀池36和第三沉淀池37出口處均設有用于過濾絮狀沉淀物的過濾網40。所述第一出液口26和第二出液口31處設有用于過濾固體沉淀物的過濾裝置,所述過濾裝置包括由三層無紡布采用針刺復合而成,從前到后依次為熔噴無紡布、針刺無紡布、恪噴無紡布。
[0071 ]過濾網40包括三層,從前到后依次為機織布層,針刺布層和機織布層,其中所述針刺布層的孔隙率大于90%,第三沉淀池37與所述第一混合裝置38之間通過管道連接,所述第一混合裝置38出口與所述第一進液口 28相連,所述第一混合裝置38內設有第一補液口 41和用于混合溶液的第一攪拌裝置。所述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第三沉淀池上的過濾網的孔徑逐漸降低,這樣可以使三個沉淀池中過濾絮狀物的直徑逐漸降低,通過第一沉淀池的過濾,實現大塊含鋁絮狀物的過濾,第二沉淀池過濾掉剩余少量大塊含鋁絮狀物和大量的小塊含鋁絮狀物,最后第三沉淀池過濾掉剩余的小塊含鋁沉淀物。
[0072]此外,由于絮狀物本身結構即有一定的過濾效果,其附著于過濾網上后會進一步提高過濾網的過濾性能,特別是對小塊含鋁絮狀物的過濾性能。
[0073]如圖8所示為本實用新型較佳之第二溶液循環裝置結構圖,正面沖洗裝置3與所述反面沖洗裝置4下方設有儲水池30,所述儲水池30側面設有第二出液口 31,頂部設有第二出氣口 32,側面設有第二進液口 33,所述第二出液口 31處設有第二溶液循環裝置34,所述第二溶液循環裝置34出口與所述第二進液口 33相連。
[0074]第二溶液循環裝置42包括第四沉淀池43、過濾離心機44和第二混合裝置45,所述第四沉淀池43入口與所述第二出液口31相連,出口與所述過濾離心機44入口相連,所述過濾離心機44出口與所述第二混合裝置45入口相連,所述第二混合裝置45出口與所述第二進液口 33相連,所述第二混合裝置45內設有第二補液口 46和用于混合溶液的第二攪拌裝置。
[0075]第四沉淀池43上設有第四進液口 47。
[0076]過濾離心機44的轉鼓直徑為1000mm,所述轉鼓的轉速為2 200r/mm,分離因數為2300,進料量為30?100m2/h。
[0077]正面沖洗裝置3和所述反面沖洗裝置4內均設有一條以上的噴水管,每條所述噴水管上均勻分布有三個以上的噴水口,所述噴水口的噴水方向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30?70°。
[0078]輸送裝置7兩側設有與所述輸送裝置7平行設置的運行軌道8,所述運行軌道8沿長度方向上均勻分布有定位裝置9,所述定位裝置9包括固定夾塊20、用于控制所述固定夾塊20旋轉運動的旋轉控制裝置、用于控制所述旋轉控制裝置前后運動的平移控制裝置,所述平移控制裝置滑動安裝在所述運行軌道8上,所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