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上述電池輸送緩存裝置主要包括兩大部分,一個是用于向電池鋼殼20內裝填電解液的注液機構,一個是設置在注液機構之后并用于將攜帶有電解液的電池鋼殼20送至后續工序的輸送機構30,在電池鋼殼20作業及其輸送過程中,每個電池鋼殼20均放置在單個電池托杯10中,以保證運輸過程的平穩。
[0037]在生產流水線中,電池鋼殼20制造出來后先裝入電池托杯10并由網帶等部件傳送至注液機構,待注液機構將電解液注入電池鋼殼20后,該電池鋼殼20被注液機構卸出并被輸送通道31的入口段311接收,然后電池鋼殼20經過緩存段313、出口段312再進入下一道工序。
[0038]本電池輸送緩存裝置在初始狀態下,整體結構布局合理,輸送機構30和注液機構對接可靠,且電池鋼殼20放置在電池托杯10內再進行運輸,使其傳送平穩;輸送機構30設置有具備停機緩存功能的輸送通道31,且輸送機構30傳送電池平穩、可靠,具體的,在輸送機構30后方的工序停機后,輸送通道31停止傳送,此時輸送通道31上的電池鋼殼20即可作為重啟作業的緩存物料,在設備重啟后,該部分電池鋼殼20可以迅速補入后續工序中,進一步的,緩存段313上的電池托杯10呈間隙排布,即使后續工序停機時,輸送通道31出口段312內的電池托杯10由于傳送力的作用向前推送而相互緊挨在一起,位于緩存段313上的電池托杯10在消除與前面電池托杯10的間隙后才貼合在該電池托杯10的后面,減少了停機時帶來的速降、擠壓現象,避免了電池之間相互碰撞而導致的電解液溢出、電池倒翻、機械故障等現象。
[0039]在本發明中,注液機構可以屬于電池生產線其他局部的一部分,也可以作為本發明的電池輸送緩存裝置的一部分。
[0040]作為一種優選或可選的實施方式,為減少后續工序停機時給輸送通道31上的電池托杯10傳送工作帶來的影響,避免電池傾斜以及電池之間的擠壓、碰撞現象的產生,優選入口段311、出口段312上的電池分布與緩存段313相似,即:處于入口段311上的相鄰兩電池托杯10呈間隙設置,處于出口段312上的相鄰兩電池托杯10呈間隙設置,這樣整條輸送通道31上的電池托杯10傳送時均是間隙分布,提高了傳送的平穩性和停機緩存時的可靠性。
[0041]進一步的,為保證生產效率和空間利用率,優選緩存段313呈S形設置且由依次設置的第一緩存通道3131、第二緩存通道3132、第三緩存通道3133構成,第一緩存通道3131與入口段311相連,第三緩存通道3133與出口段312相連,第二緩存通道3132的兩端分別弧形過渡至第一緩存通道3131、第三緩存通道3133。這樣的結構設計,使得緩存段313傳送時平穩、可靠,使得輸送通道31布局緊湊,也提高了輸送通道31的緩存空間。
[0042]再進一步提升空間布局和傳送的流暢性,優選各緩存通道均為直線通道且相互平行設置,第一緩存通道3131的輸送方向與第三緩存通道3133的輸送方向相同,且該輸送方向與第二緩存通道3132的輸送方向相反,第一緩存通道3131的出口通過第一弧形彎道3134與第二緩存通道3132的入口緊密相連,第二緩存通道3132的出口通過第二弧形彎道3135與第三緩存通道3133的入口緊密相連,各弧形彎道的拐彎角度均為180°。
[0043]通過相鄰的三個直線緩存通道以及緊密配合的弧形彎道設計,使得緩存段313的結構布局大幅提升,而這樣的結構設計也保證了電池托杯10傳送更加平穩,不易產生卡堵、碰撞、跌倒等現象。
[0044]為使得各緩存通道對接可靠,優選入口段311由彎折設置的第一入口通道3111、第二入口通道3112構成,第二入口通道3112與第一緩存通道3131相連且二者呈鈍角設置,這樣輸送的電池托杯10(電池鋼殼20)可以更加平穩、順暢;出口段312設置為第三緩存通道3133出口延伸處的直線通道,該直線通道的輸送方向與第三緩存通道3133的輸送方向相同,且該直線通道的寬度與第三緩存通道3133等寬。
[0045]這樣的結構布局使得電池托杯10傳送平穩,在后續工序停機后,即使由于慣性傳動力的作用,電池托杯10滑移后產生的碰撞也是比較輕微的,不影響電池托杯10的平穩性,使得其內部的電解液不易溢出。
[0046]在本發明中,為使得電池托杯10傳送更加高效,減少阻力,以避免電池鋼殼20內的電解液傾斜卸出,優選各緩存通道、各弧形彎道均僅能容納單列電池托杯10通過,各緩存通道、各弧形彎道的內壁分別與電池托杯10的外壁滑動接觸,電池托杯10的外壁與對應緩存通道或弧形彎道之間產生滑動摩擦,且優選該處產生的滑動摩擦力較大程度地小于輸送通道31的傳送力,并略小于停機后電池托杯10的慣性沖力。使得電池托杯10可以實現快速地傳送,并在后續工序停機后,電池托杯10在滑動摩擦力的作用下平緩地停止前進,避免了滾動摩擦帶來的電池鋼殼20旋轉等情況,避免電解液溢出。
[0047]在此處,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由第一緩存通道3131、第二緩存通道3132、第三緩存通道3133以及兩個弧形彎道構成的緩存段313結構布局雖然緊湊,但在輸送電池托杯10時依舊存在電解液漏出的風險,尤其是電池托杯10通過上述弧形彎道的時候,如果輸送通道31的傳送速度過快且電解液填充較充分,則可能導致拐彎時將電解液濺出或者甩出外界。
[0048]對此,本發明中還提供另外一種輸送通道31的技術方案如下:
[0049]優選地,輸送機構30還包括圓盤32以及環繞圓盤32邊沿設置的圍板33,圍板33與圓盤32的上端面合圍形成緩存腔40,緩存段313包括中心緩存通道341且中心緩存通道341的入口、出口分別與入口段311、出口段312相連,中心緩存通道341位于緩存腔40內且為貼近圍板33內壁設置的一弧形通道,處于中心緩存通道341上的電池托杯10的外壁與圍板33的內壁滑動接觸,中心緩存通道341的圓弧度數大于180°。
[0050]在該改進后的輸送通道31技術方案中,中心緩存通道341為緩存段313的主要組成部分,且優選其圓弧角度大于180°。在輸送過程中,圓盤32轉動并帶動電池托杯10貼著圍板33的內壁滑動(該動作的動力源為圓盤32轉動帶來的離心力),由于中心緩存通道341整體呈一個彎道設置且彎曲幅度逐漸擴大,其圓心角較大,此時即使輸送通道31的傳送速度較快,順著較大彎曲弧度在傳送的電池托杯10的部分外力也會被圍板33吸收,且電池托杯10拐彎時的慣性力更小,拐彎更加平緩,不易導致拐彎時電解液濺出或者甩出外界,保證了工作的可靠性。
[0051]進一步的,優選上述電池托杯10與圍板33產生的滑動摩擦力較大程度地小于圓盤32的傳送力,并略小于停機后電池托杯10的慣性沖力。使得電池托杯10可以實現較快速地傳送,并在后續工序停機后,電池托杯10在滑動摩擦力的作用下平緩地停止前進,避免了滾動摩擦帶來的電池鋼殼20旋轉等情況,避免電解液溢出。
[0052]進一步優選地,為使得輸送通道31布局更加緊湊、合理,在圍板33 —側設有用于連接中心緩存通道341入口和入口段311的第一連接通道342以及用于連接中心緩存通道341出口和出口段312的第二連接通道343,第一連接通道342、第二連接通道343均呈曲線設置,入口段311、出口段312、第一連接通道342、第二連接通道343、中心緩存通道341合圍形成“ η ”字形的上述輸送通道31。這樣的結構布局也使得輸送通道31內部各段通道對接可靠,輸送平穩,避免電池側翻導致電解液溢出。
[0053]再進一步的,為使得電池托杯10由一段通道進入另一端通道更加順暢、平穩,優選入口段311設置為第一連接通道342入口延伸處的直線通道,出口段312設置為第二連接通道343出口延伸處的直線通道,入口段311的輸送方向與第一連接通道342入口處的輸送方向呈鈍角設置,出口段312的輸送方向與第二連接通道343出口處的輸送方向呈鈍角設置。這樣的結構設計,使得電池托杯10在進入第一連接通道342或退出第二連接通道343時更加平緩,使得電池托杯10可以平穩地拐彎,避免急轉帶來的電解液溢出等弊端。
[0054]在該改進后的技術方案中,為使得電池托杯10傳送更加高效,減少阻力,以避免電池鋼殼20內的電解液傾斜卸出,優選入口段311、出口段312、中心緩存通道341以及各連接通道均僅能容納單列電池托杯10通過,各連接通道的內壁分別與電池托杯10的外壁滑動接觸,電池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