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晶硅太陽電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為了解決方阻不均而設計的一種晶硅太陽電池正面電極結構。
背景技術:
太陽能光伏產業的迅速發展,隨著漿料網版技術的不斷發展,為了提高晶硅太陽電池的轉換效率,都在追求高阻密柵。
晶體硅太陽電池是將太陽能轉化成電能的半導體器件,器件的大小和正面柵線遮光面積直接決定最終的發電功率,為了獲得更高的電池轉換效率,需要擴散更高的方阻,配合更細的副柵線印刷,減少遮光面積,提高電流,從而提高晶硅太陽電池轉換效率。
在進行擴散工藝的過程中,為了追求更高的方阻,方阻的均勻性就會受到影響,導致硅片由四周向中心區域方阻逐漸增大,如果采用傳統的晶硅太陽電池正面電極設計,就不能達到高阻密柵的最佳效果,因此,有必要對晶硅太陽電池的正面電極進行改進。
本實用新型根據擴散方阻不均的情況,對晶硅太陽電池正面電極結構的網版圖形進行優化設計,使高阻密柵達到最佳的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晶硅太陽電池正面電極結構,從而解決方阻不均的問題,優化高阻密柵效果,進一步提高晶硅太陽電池的轉換效率。
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晶硅太陽電池正面電極結構,包括設置在所述正面電極上的若干主柵線與若干副柵線,其中,所述主柵線相互平行設置,所述副柵線相互平行設置并垂直于所述主柵線,所述正面電極包含第一區域、第二區域及第三區域,所述第一區域包圍所述第二區域,所述第二區域包圍所述第三區域,設置在所述第一個區域,所述第二區域及所述第三區域的所述副柵線的間距不同。
可選的,在上述的晶硅太陽電池正面電極結構中,設置在所述第一個區域,所述第二區域及所述第三區域的所述副柵線的寬度不同。
可選的,在上述的晶硅太陽電池正面電極結構中,所述主柵線的數量為1至20條。
可選的,在上述的晶硅太陽電池正面電極結構中,所述主柵線的寬度為100至1500um。
可選的,在上述的晶硅太陽電池正面電極結構中,所述主柵線的長度為155至165mm。
可選的,在上述的晶硅太陽電池正面電極結構中,所述副柵線的數量為50至200根。
可選的,在上述的晶硅太陽電池正面電極結構中,所述副柵線的寬度為15至60um,
可選的,在上述的晶硅太陽電池正面電極結構中,所述副柵線的長度為10至165mm。
可選的,在上述的晶硅太陽電池正面電極結構中,設置于所述第一區域的所述副柵線的間距為1.5至4mm,設置于所述第二區域的所述副柵線的間距為1.0至3.5mm,設置于所述第三區域的所述副柵線間距在0.5至3.0mm。
可選的,在上述的晶硅太陽電池正面電極結構中,所述晶硅太陽電池的形狀為正方片或四角帶有圓弧的準方片,其中圓弧的直徑大于200mm。
可選的,在上述的晶硅太陽電池正面電極結構中,所述晶硅太陽電池的基材為單晶硅或多晶硅。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術方案,使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
1.可以實現在不同區域設計不同副柵線寬度和間距,降低遮光面積,提高電流,從而提高晶硅電池轉換效率。
2.可以實現在不同區域設計不同副柵線寬度和間距,緩解甚至消除由于擴散方阻不均導致效率偏低的現象。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晶硅太陽電池正面電極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晶硅太陽電池正面電極結構的區域示意圖;
圖中:100-晶硅太陽電池、101-主柵線、102-副柵線、201-第一區域、202-第二區域、203-第三區域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晶硅太陽電池正面電極結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根據下面說明和權利要求書,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特征將更清楚。需說明的是,附圖均采用非常簡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準的比例,僅用以方便、明晰地輔助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
請參閱圖1及圖2,本實施例公開了一種晶硅太陽電池100正面電極結構,包括設置在所述正面電極上的若干主柵線101與若干副柵線102,其中,所述主柵線101相互平行設置,所述副柵線102相互平行設置并垂直于所述主柵線101,所述正面電極包含第一區域201、第二區域202及第三區域203,所述第一區域201包圍所述第二區域202,所述第二區域202包圍所述第三區域203,設置在所述第一個區域201,所述第二區域202及所述第三區域203的所述副柵線102的間距不同。
在上述實施例中,設置在所述第一個區域201,所述第二區域202及所述第三區域203的所述副柵線102的寬度不同。
在上述實施例中,所述主柵線101的數量為1至20條。
在上述實施例中,所述主柵線101的寬度為100至1500um。
在上述實施例中,所述主柵線101的長度為155至165mm。
在上述實施例中,所述副柵線102的數量為50至200根。
在上述實施例中,所述副柵線102的寬度為15至60um,
在上述實施例中,所述副柵線102的長度為10至165mm。
在上述實施例中,設置于所述第一區域201的所述副柵線102的間距為1.5至4mm,設置于所述第二區域202的所述副柵線102的間距為1.0至3.5mm,設置于所述第三區域203的所述副柵線102間距在0.5至3.0mm。
在上述實施例中,所述晶硅太陽電池100的形狀為正方片或四角帶有圓弧的準方片,其中圓弧的直徑大于200mm。
在上述實施例中,所述晶硅太陽電池100的基材為單晶硅或多晶硅。
上述方案可以實現在不同區域設計不同副柵線寬度和間距,降低遮光面積,提高電流,從而提高晶硅電池轉換效率,此外緩解甚至消除由于擴散方阻不均導致效率偏低的現象。
上述描述僅是對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范圍的任何限定,本實用新型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根據上述揭示內容做的任何變更、修飾,均屬于權利要求書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