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片9071直接作為實施例二所示的柔性基材209,且偏光片9071也為可撓性柔性材料,材料特性與實施例二中的柔性基材209特性相同。納米銀線導電層903成形在偏光片9071上,為了同時可以將偏光片9071的微形變造成的納米銀線導電層903內部的拉應力變為壓應力,納米銀線導電層903需成形在偏光片9071的下表面,同時偏光片9071的下表面靠近光學組件9073,偏光片9071上方通過高折射率粘合層905粘貼在蓋板901上。高折射率粘合層905的特性可以參考實施例二中的高折射率粘合層205。
[0095]如此一來,首先是無需再做一層實施例二中PET的柔性基材209,曲面觸控面板90的整體厚度得到降低。其次,偏光片9071兼具柔性基材209的特性和位置關系,也能將導電層903在偏光片9071微形變后產生的拉應力變為壓應力,增強導電層903的導電性和附著力。當然,當納米銀線導電層903位于偏光片9071之下,相對于位于偏光片9071之上時,納米銀線導電層903距離觸控面的距離更遠,光漫射量更小,霧度更低。
[0096]同時,該納米銀線導電層903也可以參照第四實施例,在納米銀線導電層903的上方設置第四實施例所述的增粘層402,下方設置第六實施例所述保護層608,和第五實施例所述的光學匹配層506。
[0097]本發明所述的顯示單元207可以為IXD顯示器,LED顯示器,OLED顯示器,還可以用在等離子顯示器上,彩色平板顯示器上,光電子器件等。
[0098]請參閱圖13,本發明的曲面觸控面板20可以應用在一些可穿戴設備100上,形成生活中的智能手表,智能手環等類似可穿戴設備100。在上述可穿戴設備100中,所述的曲面觸控面板20貼合于顯示單元207的上方,用于可穿戴設備100人機交互的其中之一的I/O設備,當然可穿戴設備100還會集成有控制模組,控制模組用于導通連接并控制曲面觸控面板20。可以容易理解,在本發明的所述曲面觸控面板20還可應用于智能服裝、智能飾品,智能眼鏡,智能手鐲,智能手鏈等非平面式智能可穿戴式電子設備上。
[0099]此處主要以第二實施例的曲面觸控面板20來述說其具有的效果,不可置疑地,在符合本實施例的結構布局基礎之上,其他實施例也具有同樣的有益效果。
[010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曲面觸控面板20及可穿戴設備100的觸控電極材料由傳統的ITO材料替換為納米銀線801材料,使得曲面觸控面板20的導電效果更佳,成本更低,外觀視覺效果更好,迎合并逐漸主導觸控產品的發展方向,具有前瞻性與市場主導性的有益效果。
[0101]同時,本發明的曲面觸控面板20主要應用在可穿戴式智能電子設備上,在使用環境上整個層狀結構更容易引起微小的形變。本發明將納米銀線導電層203設置在承載納米銀線導電層203的柔性基材209之下,將本應該出現拉應力的納米銀線導電層203變為借助柔性基材209形變而產生壓應力。如此,由拉應力到壓應力的轉換,雖然在ITO的導電層上并不會起多大的效果,但是對于納米銀線導電層203來說,其內部是有很多絲狀的納米銀線801分散在基質803中,導電性的最終體現即為內部多個納米銀線801的相互搭接來實現的,搭接的優良程度除了與納米銀線801的數量有關外,還與內部的緊密程度密切相關。當納米銀線導電層203由于形變而承受壓應力時,內部的多條納米銀線801之間互相擠壓搭接,使搭接強度和搭接密度增大,而致使導電率降得到大幅提高。在壓應力的作用下,也會使得納米銀線導電層203與柔性基材209相互更加靠近,從而增強兩者之間的附著力,大幅降低納米銀線導電層203與柔性基材209之間粘著性能要求。
[0102]從解決納米銀線801霧度的角度來看,本發明將納米銀線導電層203由位于柔性基材209上方移至位于柔性基材209下方后,通過柔性基材209的覆蓋,減低納米銀線導電層203上納米銀線801的光漫射,從而降低納米銀線導電層203的霧度。另外,本發明將原有的粘合層材料進行改進,選用高折射率粘合層205-0CA膠來粘接上層的蓋板201和柔性基材209,高折射率粘合層205位于納米銀線導電層203之上,可以有效降低納米銀線導電層203的反射,解決納米銀線801霧度明顯的問題。同時,用高折射率粘合層205無需額外增加疊層,也有利于降低曲面觸控面板20的厚度,取得輕薄化的效果。
[0103]從產品輕薄化的角度來看,本發明第六實施例采用混合材質制成的保護層608,該保護層608兼具粘著性和光學處理特性,在疊層結構上不再需要單獨的高折射率粘合層205,和處理霧度問題的光學處理層506,從而可以降低屏體的整體厚度,實現產品輕薄化的同時還能解決納米銀線導電層603的霧度問題。
[0104]在本發明的更優第八實施例中,將偏光片9071直接替代柔性基材209來承載納米銀線導電層903,且納米銀線導電層903位于偏光片9071的下方,將偏光片9071形變產生的拉應力變為壓應力。沒有納米銀線導電層903的偏光片9071的一面靠近觸摸面,降低納米銀線導電層903的霧度,同時降低產品的整體厚度,符合輕薄化的需求。
[0105]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曲面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蓋板,具有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為觸控面; 一柔性基材和設置于所述柔性基材上的納米銀線導電層,所述柔性基材位于所述第二表面與所述納米銀線導電層之間; 所述柔性基材形變后,所述柔性基材與所述納米銀線導電層的曲率大于O,所述納米銀線導電層被壓縮。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曲面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基材的厚度與所述納米銀線導電層的厚度比大于100,所述柔性基材形變后,所述納米銀線導電層壓縮率為OH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曲面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基材形變后,所述納米銀線導電層的導電率提高0-40%。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曲面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一高折射率粘合層,高折射率粘合層位于所述蓋板和所述柔性基材之間,所述高折射率層的折射率為1.52-1.79。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曲面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折射率粘合層的涂覆面積在所述納米銀線導電層表面上的涂覆率不低于50%。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曲面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納米銀線導電層的透光率至少為90 %,霧度不超過5 %,厚度為50nm-200nm,折射率為1.35-1.8。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曲面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納米銀線導電層包括一基質及分布于所述基質中的多條納米銀線,所述多條納米銀線相互搭接形成導電網絡,所述每條納米銀線的線長介于20-50 μ m,線徑小于50nm,長寬比大于400。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曲面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設置于所述柔性基材與所述納米銀線導電層之間的增粘層,所述增粘層的膨脹系數小于所述柔性基材的膨脹系數。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曲面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設置于所述納米銀線導電層表面的透明絕緣的保護層,包括透明的粘著材料以及透明的介電材料,粘著材料為感光性粘著劑或熱固性粘著劑,介電材料選自聚亞酰胺、二氧化硅、氮硅氧化物、環氧樹脂、亞克力聚合物之任意一種或其組合,所述保護層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納米銀線導電層的折射率,所述納米銀線導電層的折射率小于所述柔性基材的折射率。10.一種可穿戴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驅動控制模組和如權利要求1-9任一項所述的曲面觸控面板,驅動控制模組電性連接該曲面觸控面板。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涉及觸控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曲面觸控面板及采用該曲面觸控面板制作的可穿戴設備。曲面觸控面板,包括一蓋板,具有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為觸控面;一柔性基材和設置于所述柔性基材上的納米銀線導電層,所述柔性基材位于所述第二表面與所述納米銀線導電層之間;所述柔性基材形變后,所述柔性基材與所述納米銀線導電層的曲率大于0,所述納米銀線導電層被壓縮。可穿戴設備,包括驅動控制模組和如上所述的曲面觸控面板,驅動控制模組電性連接該曲面觸控面板。
【IPC分類】G06F3/041
【公開號】CN105224115
【申請號】CN201410260250
【發明人】高國峯, 何加友, 何小嫻, 連少芳
【申請人】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1月6日
【申請日】2014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