徑向壓變探針3的壓變部34出現弧線狀的變形,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徑向壓變探針3的探針部33也必然具有較大的抵接應力;經實際測試發現,利用本徑向壓變探針3在收縮行程0.5MM時,能夠產生120gf的應力;同時,對現有的彈簧探針應力進行測試發現,現有的彈簧探針在收縮行程為0.5MM時,能夠產生約20gf的應力;顯然,利用本徑向壓變探針3可以在同樣的壓縮行程上,得到更好的接觸應力,從而能夠確保接觸的有效性。
[0033]為了使抵接應力的傳導更加及時,在本技術方案中,所述前模板21設置定位塊24和供所述徑向壓變探針3通過的凹位211,所述徑向壓變探針3依次穿過凹位211和定位塊24并延伸至定位孔111中。這樣,當測試組件2在工作時,由于徑向壓變探針3通過凹位211時,凹位211的下方還具有一定的間隙,這樣,在抵接應力傳導時,所述凹位211可以避免對徑向壓變探針3形成限制,徑向壓變探針3的變形更加及時,避免針頭損壞端子的接觸片,
[0034]詳見圖4,為了使徑向壓變探針3的前端在保證軸向自由活動的同時得到精準的定位,所述定位塊24設置有導向部241,所述測試腔11設置有供所述導向部241插入的導向凹槽112,所述定位孔111位于導向凹槽112內。利用本方案,所述導向部241伸入導向凹槽112,不但起到定位作用,而且還達到了減小導向部241、定位孔111分別與徑向壓變探針3形成的雙重導向距離,使壓變應力的傳導更加迅速。
[0035]進一步的說,為了提高整個測試裝置的緊湊性,所述測試座I設置有導向柱12,所述測試組件2與導向柱12活動連接。利用本導向柱12即可對測試組件2形成導向作用,從而便于將本測試裝置整體應用于不同的設備上。
[0036]作為更進一步的,所述測試座I設置有第一復位彈簧13,所述第一復位彈簧13抵接于測試座I與測試組件2之間。測試時,第一驅動機構驅動測試組件2壓縮第一復位彈簧13,當測試完成后,所述壓力消失時,第一復位彈簧13能夠起到輔助復位的作用,即將測試組件2彈性復位,在本方案中第一復位彈簧13的數量可以設置為兩個,分別設置在測試座I的兩側,形成對稱,顯然,也可以根據需要設置多個,此處不在細述。
[0037]在此,作為另一實施方式,當本測試裝置應用于雙向接觸的測試端子時,例如Iphone手機的充電端子等,詳見圖1,本測試裝置包括有兩組測試組件2,同時,每一組測試組件2中設置有與測試端子對應的八條徑向壓變探針3,這樣即可完成雙面接觸端子的測試,作為作更優的方式,通常測試端子的接觸片都為長條狀,在測試時,為了可以對接觸片的阻抗進行測試,每組測試組件2設置有兩排壓變探針3,從而使兩排壓變探針3形成對測試端子的進一步測試,測試準確性更高,當然,本測試裝置還可以根據其他的需要進行設置多組測試組件2,在此,不一一例舉。
[0038]為了準確的定位測試端子,除嚴格控制測試組件2的定位精度,還應該對測試端子的測試腔11進行更加嚴格的控制,由于端子的前面和背面均可以具有一定的間隙,且這種間隙不會對測試組件2的定位造成影響,重要的是在于端子的兩個側面,在本技術方案中,所述測試座I設置有用于對測試端子的側面進行定位的側向定位機構4,所述測試腔11的側面設置有側位孔113,所述側向定位機構4包括頂針41、第二驅動機構和用于復位頂針41的第二復位彈簧42,所述第二驅動機構驅動頂針41穿過側位孔113與測試端子抵接;當端子裝入測試腔11時,利用本方案的頂針41對端子的一側形成抵接,從而端子抵向測試腔11的另一側,即可達到定位作用,且這種定位方式的結構簡單,易于控制,所述第二驅動機構最好采用氣缸,制造成本低,結構簡單。
[0039]在本技術方案中,所述定位孔111的直徑為0.2-0.3MM之間,且所述直徑的公差為± 0.0IMM。所述徑向壓變探針3與定位孔111之間的間隙為0.003麗之間,從而確保徑向壓變探針3與端子的準確接觸。
[0040]以上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依據本發明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主權項】
1.一種連接端子的測試裝置,包括測試座(I),所述測試座(I)設置有供測試端子插入的測試腔(11),其特征在于:所述測試座(I)設置有至少一組測試組件(2),所述測試組件(2)設置有一條或以上的徑向壓變探針(3),所述測試腔(11)設置有供所述徑向壓變探針(3)穿過的定位孔(111),所述測試組件(2)連接有第一驅動機構;所述第一驅動機構用于驅動測試組件(2)使徑向壓變探針(3)與測試端子抵觸,并且使徑向壓變探針(3)發生徑向形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連接端子的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徑向壓變探針(3)包括導針柱體(31),所述導針柱體(31)表面具有絕緣涂層(32),所述導針柱體(31)的前端延伸出絕緣涂層(32)以形成用于與測試端子接觸的探針部(33)。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連接端子的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測試組件(2)包括前模板(21)、后模板(22)和組裝柱(23),所述組裝柱(23)的一端與前模板(21)連接,所述組裝柱(23)的另一端與后模板(22)連接,所述徑向壓變探針(3)的后端與后模板(22)連接固定,所述徑向壓變探針(3)的前端穿過前模板(21)并伸入定位孔(111)中,所述徑向壓變探針(3)位于前模板(21)與后模板(22)之間的部分形成壓變部(34)。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連接端子的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板(21)設置定位塊(24)和供所述徑向壓變探針(3)通過的凹位(211),所述徑向壓變探針(3)依次穿過凹位(211)和定位塊(24)并伸入定位孔(111)中。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連接端子的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塊(24)設置有導向部(241),所述測試腔(11)設置有供所述導向部(241)插入的導向凹槽(112),所述定位孔(111)位于導向凹槽(112)內。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連接端子的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測試座(I)設置有導向柱(12),所述測試組件(2)與導向柱(12)活動連接。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連接端子的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測試座(I)設置有第一復位彈簧(13),所述第一復位彈簧(13)抵接于測試座(I)與測試組件(2)之間。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連接端子的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測試座(I)設置有用于對測試端子的側面進行定位的側向定位機構(4),所述測試腔(11)的側面設置有側位孔(113),所述側向定位機構(4)包括頂針(41)、第二驅動機構和用于復位頂針(41)的第二復位彈簧(42),所述第二驅動機構驅動頂針(41)穿過側位孔(113)與測試端子抵接。9.根據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的一種連接端子的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111)的直徑為0.2-0.3MM之間,且所述直徑的公差為± 0.01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測試裝置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連接端子的測試裝置,包括測試座,所述測試座設置有供測試端子插入的測試腔,所述測試座的旁側設置有至少一組測試組件,所述測試組件設置有一條或以上的徑向壓變探針,所述測試腔設置有供所述徑向壓變探針穿過的定位孔,所述測試組件連接有第一驅動機構;由于本裝置采用的是徑向壓變探針的結構,其主要是利用了徑向壓變探針的剛性產生進一步的壓力,同時,也由剛性特性自行復原,使用壽命更長,結構更加簡單。
【IPC分類】G01R31/00, G01R1/067
【公開號】CN205333754
【申請號】CN201521095642
【發明人】陳卓雄, 楊正康
【申請人】東莞市海輪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6月22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