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體容器I的檢體容器架子3經由內部輸送路102a的下游側端部到達內部輸送路102b的上游側端部的情況下(參照圖35),且在搭載了檢體容器I的檢體容器架子3的優先度與緊急檢體相當的情況下,不經由架子保持軌道163通過內部輸送路102b輸送至分析裝置400 (參照圖42)。
[0167]其他的結構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
[0168]即使在如以上那樣構成的本實施方式中,也能夠獲得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效果O
[0169]另外,在包含優先度緊急的檢體容器的檢體容器架子3的情況下,能夠超過普通的檢體,向分析裝置400供給。
[0170]另外,由此,即便在緊急用的檢體連續的情況下,也能夠將對移載行為的影響限制為最小限度,并且能夠對分析的優先度進行控制。
[0171]<第四實施方式>
[0172]參照圖43?圖48對本發明的第四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0173]本實施方式在檢體容器移載機構部100的內部輸送路102具備進行將檢體容器架子3從分析裝置400向檢體容器移載機構部100的輸送的輸送路徑102c,并且在內部輸送路1lb具備使空的檢體容器支架2暫時停止的止動機構106h。
[0174]圖43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檢體容器移載機構部的整體結構的圖,圖44?圖48是表示通過內部輸送路102a、102b、102c機芯檢體容器架子3的輸送的樣子的圖。在附圖中,對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并省略說明。
[0175]在圖34中,配置有將檢體容器架子3從分析裝置400輸送至內部輸送路102a的上游側端部的內部輸送路102c。
[0176]內部輸送路102c以檢體容器架子3在檢體容器移載機構部100與分析裝置400的雙方輸送以及循環為目的,若檢體容器架子3被內部輸送路102c從分析裝置400輸送(參照圖44),并到達內部輸送路102c的下游側(S卩,內部輸送路102a的上游側)(參照圖45),則檢體容器架子3被搬入架子保持軌道108(參照圖46),從架子保持軌道108的下游側搬入架子保持軌道109(參照圖47),從架子保持軌道109的上游側搬出內部輸送路102a(圖48)。
[0177]此外,若載置結束了分析裝置400中的分析處理的檢體容器I的架子141從分析系統被搬出并返回移載裝置,則通過檢體容器移動機構104抽出檢體容器I,搭載于被止動機構106h停止的空的檢體容器支架2,從而以條形碼la、RFID元件2a相同的方式被讀取,由控制部10構建并輸送接下來的輸送路徑的信息。
[0178]其他的結構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
[0179]即使在如以上那樣構成的本實施方式中,也能夠獲得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效果O
[0180]另外,不需要將空的檢體容器架子3補充于檢體容器移載機構部100,因此即使在處理大規模的醫院、檢查中心等的大量的檢體的施設中,也能夠抑制工時。
[0181]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基于儲存于RFID元件2a的信息,由控制部10判斷要否移載,但也可以構成為在RFID元件2a儲存包含要否移載的信息,在RFID元件2a的讀取時進行判斷。
[0182]<第四實施方式的變形例>
[0183]此外,在第四實施方式中,例示使用架子保持軌道108、109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圖49所示,也考慮并用在第二實施方式中說明的連續構造的架子保持軌道161、162的情況、如圖50所示并用在第三實施方式中說明的隨機訪問構造的架子保持軌道163的情況。
[0184]即使在該情況下,也能夠獲得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效果以及與各實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0185]符號說明
[0186]I一檢體容器,Ia一條形碼,Ib一檢體,2—檢體容器支架(第一載體),3—檢體容器架子(第二載體),10—控制部,1a—移載控制部,1b—存儲部,100、200—檢體容器移載機構部,101、102—內部輸送路,103—檢體容器移載位置,104—檢體容器移動機構,105—內部輸送路選擇機構,106—止動機構,107—RFID讀取器,108、109—架子保持軌道,110—支架檢測器,111一架子檢測器,112、113b—條形碼讀取器,150—停止開關,161、162、163—架子保持軌道,300—前處理裝置,400、500—分析裝置,600—輸送路。
【主權項】
1.一種檢體容器移載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 檢體容器移載機構部,其配置于將搭載收容檢體的檢體容器的第一載體向多個輸送目的地之一輸送的輸送路與該輸送目的地之間,并在被所述輸送路輸送的第一載體與用于在所述輸送目的地搭載并輸送所述檢體容器的第二載體之間移載所述檢體容器;以及 移載控制部,其對所述輸送目的地是否處于適合接收所述檢體容器的狀態進行判定,在判定為不適合接收的狀態的情況下,以將所述第一載體經由所述輸送路輸送至其他的輸送目的地的方式對所述檢體容器移載機構部進行控制。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檢體容器移載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 第一內部輸送路,其將被所述輸送路輸送至所述檢體容器移載機構部的所述第一載體輸送至在所述第一載體與所述第二載體之間移載所述檢體容器的檢體容器移載位置; 第二內部輸送路,其將所述第一載體從所述檢體容器移載位置輸送至所述輸送路; 第三內部輸送路,其將被所述輸送路輸送至所述檢體容器移載機構部的所述第一載體經由至少比所述第一內部輸送路長的距離輸送至所述檢體容器移載位置;以及 內部輸送路選擇機構,其以所述第一內部輸送路與所述第三內部輸送路選擇性地切換將所述第一載體輸送至所述檢體容器移載位置的內部輸送路, 所述移載控制部基于預先設定于搭載于所述第一載體的所述檢體容器的輸送信息,對所述內部輸送路選擇機構進行控制。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檢體容器移載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 載體保管部,其保持多個未搭載所述檢體容器的第二載體,并將該第二載體供給至所述檢體容器移載位置; 第四內部輸送路,其將所述第二載體從所述檢體容器移載位置向所述輸送目的地輸送;以及 載體保持部,其設置于所述第四內部輸送路徑,能夠暫時保持多個所述第二載體,并且能夠選擇性地搬出至第四內部輸送路, 所述移載控制部基于預先設定于搭載于所述第二載體的檢體容器的輸送信息,對所述載體保持部進行控制。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檢體容器移載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 第四內部輸送路,其將所述第二載體從所述檢體容器移載位置輸送至所述輸送目的地; 第五內部輸送路,其將所述第二載體從所述輸送目的地輸送至所述檢體容器移載位置;以及 載體保管部,其保持多個未搭載所述檢體容器的第二載體,進行向所述檢體容器移載位置供給第二載體以及從所述檢體容器移載位置回收第二載體。5.一種檢體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具備: 前處理系統,其對收容于檢體容器的檢體實施前處理; 多個分析系統,它們對實施了前處理的所述檢體容器的檢體實施分析處理; 輸送路,其在所述前處理系統以及所述多個分析系統之間輸送搭載了所述檢體容器的第一載體; 多個檢體容器移載機構部,其連接于所述多個分析系統的每一個,在被所述輸送路輸送的第一載體與在所述各分析系統中用于搭載并輸送所述檢體容器的第二載體之間移載所述檢體容器;以及 移載控制部,其在連接有所述檢體容器移載機構部的分析系統處于不適合接收所述檢體容器的狀態的情況下,以將所述第一載體經由所述輸送路輸送至其他的分析系統的方式對該檢體容器移載機構部進行控制。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檢體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具備: 第一內部輸送路,其將被所述輸送路輸送至所述檢體容器移載機構部的所述第一載體輸送至在所述第一載體與所述第二載體之間移載所述檢體容器的檢體容器移載位置; 第二內部輸送路,其將所述第一載體從所述檢體容器移載位置輸送至所述輸送路; 第三內部輸送路,其將被所述輸送路輸送至所述檢體容器移載機構部的所述第一載體經由至少比所述第一內部輸送路長的距離輸送至所述檢體容器移載位置;以及 內部輸送路選擇機構,其以所述第一內部輸送路與所述第三內部輸送路選擇性地切換將所述第一載體輸送至所述檢體容器移載位置的內部輸送路, 所述移載控制部基于預先設定于搭載于所述第一載體的檢體容器的輸送信息,對所述內部輸送路選擇機構進行控制。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檢體移載裝置以及檢體處理系統。檢體移載裝置具備:檢體容器移載機構部(100、200),其配置于將搭載收容檢體(1b)的檢體容器(1)的檢體容器支架(2)向多個分析裝置(400、500)之一輸送的輸送路600與其分析裝置(400、500)之間,并在被輸送路(600)輸送的檢體容器支架(2)與用于在分析裝置(400、500)搭載并輸送檢體容器(1)的檢體容器架子(3)之間移載檢體容器(1),對分析裝置(400、500)對是否適合檢體容器(1)的接收的狀態進行判定,在判定為呈不適合接收的狀態的情況下,以將檢體容器(1)經由輸送路(600)輸送至其他的分析裝置(400、500)的方式對檢體容器移載機構部(100、200)進行控制。由此,能夠抑制分析處理的延遲、總處理能力的降低。
【IPC分類】G01N35/04, G01N35/02
【公開號】CN105579854
【申請號】CN201480053410
【發明人】圷正志
【申請人】株式會社日立高新技術
【公開日】2016年5月11日
【申請日】2014年10月27日
【公告號】WO2015064540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