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動齒輪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驅動齒輪裝置,詳細而言,涉及能夠將旋轉運動或動力(轉矩)分為兩 個路徑進行傳遞的驅動齒輪裝置。
【背景技術】
[0002] 以往,提出了為了控制向機動車的驅動輪分配的轉矩和/或轉速而使用的各種裝 置。
[0003] 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圖25的結構圖所示的差動齒輪裝置510。該差動齒輪 機構510具備兩組行星齒輪機構52〇3、52013,行星齒輪機構52(^、52013的外齒太陽齒輪構件 523a、523b彼此經由內結合構件522而結合。在各個行星齒輪機構520a、520b的內齒輪構件 526a、526b上結合外結合構件527a、527b,在外結合構件527a、527b的軸直角端面上形成與 齒輪構件529嚙合的齒輪部528a、528b。當向內結合構件522輸入驅動力時,從行星輪架 525a、525b輸出驅動力。通過齒輪構件529的旋轉/停止,能夠控制驅動力的分配和/或轉速。
[0004] 在專利文獻2中公開了圖26的立體圖所示的正齒輪差動裝置。該正齒輪差動裝置 具備第一及第二太陽齒輪603、605和相互嚙合的第一及第二行星齒輪607、609。第一行星齒 輪607僅與第一太陽齒輪603嚙合,第二行星齒輪609僅與第二太陽齒輪605嚙合。第一及第 二太陽齒輪603、605彼此的齒數相同,齒頂圓直徑相互不同。對第一及第二太陽齒輪603、 605中的一方實施正的變位,對另一方實施負的變位。
[0005] 在專利文獻3中公開了圖27的結構圖所示的傳動裝置。該傳動裝置在輸出軸716、 717之間具備與輸出軸716、717分別結合的行星齒輪組718、719、移動機構722。移動機構722 能夠向移動位置S 1、S2切換,在移動位置S 1的情況下,能夠進行同方向旋轉且應對制動、 驅動,在移動位置S2的情況下,左右軸能夠反轉運行。
[0006] 現有技術文獻
[0007] 專利文獻
[0008]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6-214530號公報
[0009] 專利文獻2:美國專利申請公開第2011/0245012說明書
[0010] 專利文獻3:美國專利申請公開第2010/0323838號說明書
【發明內容】
[0011] 發明要解決的課題
[0012] 圖25的差動齒輪裝置510由于齒輪構件529相對于行星齒輪機構520a、520b的中心 軸非平行地配置,因此構造上變得復雜且制造成本升高,而且由于齒輪構件529與外結合構 件527a、527b的齒輪部528a、528b的嚙合而產生摩擦損失。而且,齒輪構件529相對于行星齒 輪機構520a、520b的中心軸沿徑向配置,扭轉轉矩會作用于外結合構件527a、527b,所以難 以小型輕量化。
[0013] 圖26的正齒輪差動裝置是作為允許車輛的左右輪的旋轉差的簡單的差動齒輪機 構發揮作用的不同級的行星齒輪機構。為了變更轉矩分配或使轉速差產生,需要使將第一 行星齒輪607和第二行星齒輪609支承為旋轉自如的輪架旋轉。這種情況下,用于使輪架旋 轉的結構復雜且變大,也產生摩擦損失。
[0014] 圖27的傳動裝置中,第一及第二行星齒輪組718、719的結構不同,為左右非對稱的 復雜結構,摩擦損失變大。
[0015] 本發明鑒于上述的實際情況,意圖提供一種驅動齒輪裝置,其為簡單的結構且能 夠容易進行小型輕量化,摩擦損失少。
[0016] 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0017] 本發明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提供如下那樣構成的驅動齒輪裝置。
[0018] 驅動齒輪裝置具備:(a)殼體;(b)第一行星齒輪機構及第二行星齒輪機構,具有形 成有外齒太陽齒輪的外齒太陽齒輪構件、形成有與所述外齒太陽齒輪嚙合的行星齒輪的行 星齒輪構件、形成有與所述行星齒輪嚙合的內齒的內齒輪構件以及將所述行星齒輪構件支 承為能夠繞所述外齒太陽齒輪公轉且能夠自轉的行星輪架,所述外齒太陽齒輪構件、所述 內齒輪構件以及所述行星輪架旋轉自如;(c)結合構件,將所述第一行星齒輪機構及所述第 二行星齒輪機構的所述外齒太陽齒輪構件和所述第一行星齒輪機構及所述第二行星齒輪 機構的所述內齒輪構件中的任一方的第一對構件結合,使所述第一對構件各自的轉速及旋 轉方向相同;及(d)反向旋轉構件,將所述第一行星齒輪機構及所述第二行星齒輪機構的所 述外齒太陽齒輪構件和所述第一行星齒輪機構及所述第二行星齒輪機構的所述內齒輪構 件中的另一方的第二對構件結合,使所述第二對構件各自的旋轉方向彼此相反。輸入到所 述結合構件的轉矩被向所述第一行星齒輪機構和所述第二行星齒輪機構分配,并從所述行 星輪架輸出。
[0019] 在上述結構中,在結合構件結合有第一及第二行星齒輪機構的外齒太陽齒輪構件 的情況下,通過反向旋轉構件使第一及第二行星齒輪機構的內齒輪構件彼此向反方向旋 轉,因此輸入到結合構件的轉矩能夠均等地分配給第一及第二行星齒輪機構的行星輪架。 在結合構件結合有第一及第二行星齒輪機構的內齒輪構件的情況下,通過反向旋轉構件使 第一及第二行星齒輪機構的外齒輪太陽齒輪構件彼此向反方向旋轉,因此輸入到結合構件 的轉矩能夠均等地分配給第一及第二行星齒輪機構的行星輪架。
[0020] 根據上述結構,反向旋轉構件不傳遞輸入到結合構件的驅動力。而且,反向旋轉構 件不需要公轉。因此,驅動齒輪裝置的結構簡單,能夠容易進行小型化,在驅動齒輪裝置中 產生的摩擦損失少。
[0021] 優選的是,還具備控制用電動機,所述控制用電動機使所述第一行星齒輪機構的 所述第二構件、所述第二行星齒輪機構的所述第二構件以及所述反向旋轉構件中的至少一 個旋轉。
[0022] 這種情況下,使用控制用電動機,使第一及第二行星齒輪機構的第二構件彼此向 反方向旋轉,能夠控制向第一及第二行星齒輪機構的行星輪架分配的轉矩和/或轉速之差。 為了傳遞轉矩而旋轉的部分與為了控制轉矩的分配和/或轉速之差而通過控制用電動機進 行旋轉的部分完全分離,因此控制性極其良好。此外,在對控制用電動機進行驅動的電力系 統和/或傳遞控制用電動機的旋轉的機構發生了故障的情況下,僅僅是無法使第一及第二 行星齒輪機構的第二構件彼此向反方向旋轉,通過反向旋轉構件而轉矩被均等地分配給第 一及第二行星齒輪機構的行星輪架,轉矩的分配不會成為異常狀態。因此,即使發生故障也 安全,分配轉矩的機械動作得以維持。
[0023] 優選的是,所述結合構件將作為所述第一對構件的所述第一行星齒輪機構及所述 第二行星齒輪機構的所述外齒太陽齒輪構件同軸結合。在所述第一行星齒輪機構及所述第 二行星齒輪機構的所述內齒輪構件形成有外齒。所述驅動齒輪裝置具備:(a)第一輔助齒輪 構件,同軸地形成有與所述第一行星齒輪機構的所述內齒輪構件的所述外齒嚙合的第一外 齒、及第二外齒,且以旋轉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殼體;及(b)第二輔助齒輪構件,同軸地形 成有與所述第一輔助齒輪構件的所述第二外齒嚙合的第三外齒和與所述第二行星齒輪機 構的所述內齒輪構件的所述外齒嚙合的第四外齒,且以旋轉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殼體。 所述第一輔助齒輪構件及所述第二輔助齒輪構件作為所述反向旋轉構件發揮功能。
[0024] 這種情況下,當第一及第二輔助齒輪構件與第一及第二行星齒輪機構的外齒太陽 齒輪構件的旋轉中心軸平行地配置時,向第一及第二輔助齒輪構件的第一及第二齒輪不傳 遞驅動力,摩擦損失少。而且,第一及第二輔助齒輪構件無需繞著第一及第二行星齒輪機構 的內齒輪構件進行公轉。因此,驅動齒輪裝置的結構簡單,能夠容易進行小型化。
[0025] 優選的是,在所述第一行星齒輪機構的所述內齒輪構件形成有外齒。所述驅動齒 輪裝置具備:(a)雙重構造電動機,配置在所述第一行星齒輪機構與所述第二行星齒輪機構 之間,具有兩端向所述第一行星齒輪機構側和所述第二行星齒輪機構側突出的內轉子和兩 端向所述第一行星齒輪機構側和所述第二行星齒輪機構側突出的外轉子,所述第一行星齒 輪機構及所述第二行星齒輪機構的所述外齒太陽齒輪構件同軸結合于所述內轉子的所述 兩端,所述外轉子的所述第二行星齒輪機構側與所述第二行星齒輪機構的所述內齒輪構件 同軸結合;(b)第三輔助齒輪構件,與所述外轉子的所述第一行星齒輪機構側同軸結合,且 具有內齒;及(c)第四輔助齒輪構件,同軸地形成有與所述第一行星齒輪機構的所述內齒輪 構件的所述外齒嚙合的第一外齒和與所述第三輔助齒輪構件的所述內齒嚙合的第二外齒, 且以旋轉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殼體。所述雙重構造電動機的所述內轉子作為所述結合構 件發揮功能。所述雙重構造電動機的所述外轉子、所述第三輔助齒輪構件以及所述第四輔 助齒輪構件作為所述反向旋轉構件發揮功能。所述雙重構造電動機作為所述控制用電動機 發揮功能,且作為驅動所述結合構件旋轉的驅動用電動機發揮功能。
[0026] 這種情況下,能夠容易地使驅動齒輪裝置小型輕量化。
[0027] 優選的是,在所述第一行星齒輪機構的所述內齒輪構件形成有外齒。所述驅動齒 輪裝置具備:(a)第五輔助齒輪構件,同軸結合于所述第二行星齒輪機構的所述內齒輪構件 的所述第一行星齒輪機構側,且具有內齒;(b)第六輔助齒輪構件,同軸地形成有與所述第 一行星齒輪機構的所述內齒輪構件的所述外齒嚙合的第一外齒和與所述第五輔助齒輪構 件的所述內齒嚙合的所述第二外齒,且以旋轉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殼體;及(c)驅動用電 動機,配置在所述第一行星齒輪機構與所述第二行星齒輪機構之間,具有兩端向所述第一 行星齒輪機構側和所述第二行星齒輪機構側突出的內轉子,所述第一行星齒輪機構及所述 第二行星齒輪機構的所述外齒太陽齒輪構件同軸結合于所述內轉子的所述兩端。所述第一 對構件是所述第一行星齒輪機構及所述第二行星齒輪機構的所述外齒太陽齒輪構件。所述 驅動用電動機的所述內轉子作為所述結合構件發揮功能。所述第五輔助齒輪構件及所述第 六輔助齒輪構件作為所述反向旋轉構件發揮功能。
[0028]這種情況下,能夠減少反向旋轉構件彼此的嚙合部位,能夠簡化結構。而且,能夠 減小徑向的尺寸。
[0029]優選的是,所述結合構件將作為所述第一對構件的所述第一行星齒輪機構及所述 第二行星齒輪機構的所述外齒太陽齒輪構件同軸結合。在所述第一行星齒輪機構及所述第 二行星齒輪機構的所述內齒輪構件形成有外齒。所述驅動齒輪裝置具備反向旋轉電動機單 元,所述反向旋轉電動機單元具有第一輸出軸及第二輸出軸,所述第一輸出軸及第二輸出 軸同軸配置,彼此向相反側突出且彼此被向反方向驅動旋轉,在所述第一輸出軸及所述第 二輸出軸同軸地結合有與所述第一行星齒輪機構及所述第二行星齒輪機構的所述內齒輪 構件的所述外齒嚙合的第一外齒齒輪及第二外齒齒輪。所述反向旋轉電動機單元作為所述 反向旋轉構件及所述控制用電動機發揮功能。
[0030] 這種情況下,反向旋轉構件的組裝變得容易。
[0031] 優選的是,所述結合構件將作為所述第一對構件的所述第一行星齒輪機構及所述 第二行星齒輪機構的所述外齒太陽齒輪構件同軸結合。所述第一行星齒輪機構的所述內齒 輪構件的所述內齒包括向所述第二行星齒輪機構側延長的內齒延長部分。所述第二行星齒 輪機構的所述內齒輪構件的所述內齒包括向所述第一行星齒輪機構側延長的內齒延長部 分。所述驅動齒輪裝置具備:(a)第一輔助齒輪構件,同軸地形成有與所述第一行星齒輪機 構的所述內齒輪構件的所述內齒延長部分嚙合的第一齒輪、及第二齒輪,且以旋轉自如的 方式支承于所述殼體;及(b)第二輔助齒輪構件,同軸地形成有與所述第一輔助齒輪構件的 所述第二齒輪嚙合的第三齒輪和與所述第二行星齒輪機構的所述內齒輪構件的所述內齒 延長部分嚙合的第四齒輪,且以旋轉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殼體。所述第一輔助齒輪構件 及所述第二輔助齒輪構件作為所述反向旋轉構件發揮功能。
[0032] 這種情況下,在第一及第二行星齒輪機構的內齒輪構件不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