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情況下,仍可以通過增大施力部件的作用力將離合器形成為連結狀態。
[0092]?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球體的直徑比環狀槽以及直線槽的寬度略大。然而,例如,球體的直徑也可以與環狀槽、直線槽的寬度大致相同。即,可以使球體的直徑與環狀槽以及直線槽的寬度相等,還可以使環狀槽以及直線槽的寬度比球體的直徑略大。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下,由于成為球體在直線槽的寬度方向上幾乎沒有間隙的狀態,因此球體能夠沿環狀槽、直線槽的延伸方向移動,又能夠抑制球體在寬度方向上無用移動。進而,球體的直徑與環狀槽以及直線槽的寬度的關系并不局限于這些例示的方式。即,只要是球體被收納于在直線槽與上述環狀槽對置的部分形成的空間,且能夠通過在該空間內移動來切換連結狀態與解除狀態的結構即可。
[0093](第2實施方式)
[0094]接下來,參照圖5?圖8對離合器的第2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0095]第2實施方式的離合器與第1實施方式的離合器相同,也對從設置于發動機的曲柄軸朝使發動機的冷卻水循環的水栗的動力的傳遞狀態進行切換。
[0096]第2實施方式的離合器100與第1實施方式的離合器100的區別在于從動側旋轉體120的引導槽的形狀。具體地說,在第2實施方式的離合器100的從動側旋轉體120設置的引導槽如圖5所示,為在從動側旋轉體120的外周面上彎曲延伸的曲線槽129。
[0097]其他結構與第1實施方式的離合器100相同,因此此處對于相同的結構標注相同的符號并省略說明,圍繞第1實施方式的離合器100與第2實施方式的離合器100不同點進行說明。
[0098]如圖5所示,第2實施方式的離合器100的從動側旋轉體120在大徑部122的外周面具有沿與垂直于軸線的面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多個引導槽即多個曲線槽129,這些曲線槽129在周向上隔開間隔配置。
[0099]此外,在由形成于驅動側旋轉體110的內周面的環狀槽111與該曲線槽129形成的空間收納作為卡合件的球體130。此外,球體130的直徑為6.0毫米,曲線槽129以及環狀槽111的寬度為6.1毫米。由此,球體130在曲線槽129與環狀槽111之間的空間內,處于能夠沿曲線槽129的延伸方向移動,但在曲線槽129的寬度方向上幾乎沒有間隙的狀態。
[0100]如圖5所示,曲線槽129的中心線的曲率為R8。S卩,曲線槽129以其中心線描繪半徑8毫米的圓弧的方式彎曲。
[0101]另外,如圖5所示,曲線槽129傾斜為旋轉方向的前方的端部(圖5中位于紙面表側的曲線槽129的圖5的上方的端部)配置在從旋轉方向后方的端部朝從動側旋轉體120的小徑部123偏移的位置(圖5中右側的位置)。另外,在曲線槽129中,旋轉方向的前方側的端部形成深度比其他部分淺的保持部128。詳細而言,曲線槽129在位于旋轉方向的前方側的保持部128最淺,隨著趨向旋轉方向的后方逐漸變深。
[0102]從動側旋轉體120利用施力部件135的作用力移動接近驅動側旋轉體110,當從動側旋轉體120處于連結位置時,如圖6中實線所示,球體130位于曲線槽129的保持部128內。如上所述,由于保持部128較淺,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該部分的曲線槽129與驅動側旋轉體110的環狀槽111之間所形成的間隙較窄。因此,球體130咬入從動側旋轉體120與驅動側旋轉體110之間而無法旋轉。由此,形成驅動側旋轉體110與從動側旋轉體120經由球體130連結的連結狀態。
[0103]因此,當從動側旋轉體120處于連結位置且驅動側旋轉體110與從動側旋轉體120經由球體130連結的情況下,曲柄軸250的旋轉經由驅動側帶輪260以及帶280傳遞至從動側旋轉體120以及輸出軸210。此外,利用與輸出軸210成為一體旋轉的栗輪220,從栗200送出冷卻水。
[0104]另外,如上所述,曲線槽129的深度越趨向驅動側旋轉體110的旋轉方向后方變得越深。因此,當從動側旋轉體120移動至解除位置時,如圖6中點劃線所示,球體130將位于曲線槽129中的比保持部128深的部位。這是由于:球體130的幾乎一半收納于驅動側旋轉體110的環狀槽111,限制了相對于驅動側旋轉體110的軸向的相對移動。這樣,如果球體130從深度淺的保持部128脫出,進入曲線槽129中的比保持部128深的部分,則允許球體130的旋轉。其結果,驅動側旋轉體110與從動側旋轉體120的相對轉動得到允許,成為從動側旋轉體120的相對于驅動側旋轉體110的連結被解除的解除狀態。
[0105]另外,伴隨著從解除狀態朝連結狀態的切換動作,在球體130突然咬入驅動側旋轉體110與從動側旋轉體120之間且從動側旋轉體120的旋轉速度急速上升的情況下,伴隨著朝連結狀態的切換動作,在離合器100作用大的沖擊載荷。
[0106]與此相對,在第2實施方式的離合器100中,從動側旋轉體120的曲線槽129如上所述彎曲。如圖6所示,曲線槽129彎曲為相對于驅動側旋轉體110的旋轉方向的傾斜度從解除狀態下球體130所處的部分趨向連結狀態下球體130所處的部分而逐漸變小。換言之,曲線槽129彎曲為從解除狀態下球體130所處的部分起到連結狀態下球體130所處的部位,逐漸向驅動側旋轉體110的旋轉方向前方側移位。
[0107]根據這樣的結構,為了從解除狀態向連結狀態切換,在使驅動側旋轉體110與從動側旋轉體120沿軸向相對移動時,沿曲線槽129移動的球體130越接近連結狀態,在曲線槽129內的朝驅動側旋轉體110的旋轉方向的移動量越多。
[0108]因此,在從解除狀態朝向連結狀態的切換動作的初期,曲線槽129內的朝向上述旋轉方向的球體130的移動量較少,球體130不咬入驅動側旋轉體110與從動側旋轉體120之間,驅動側旋轉體110與從動側旋轉體120的旋轉速度由于摩擦而接近。然后,在從解除狀態朝向連結狀態的切換動作的后期,曲線槽129內的朝向上述旋轉方向的球體130的移動量增大,球體130咬入驅動側旋轉體110與從動側旋轉體120之間,驅動側旋轉體110與從動側旋轉體120得以連結。
[0109]即,根據上述結構,能夠平緩地進行驅動側旋轉體110與從動側旋轉體120的連結,能夠緩解伴隨從解除狀態朝向連結狀態的切換動作的沖擊載荷。
[0110]此外,圖7為表示伴隨著從解除狀態朝向連結狀態的切換的從動側旋轉體120的旋轉速度的變化的曲線圖。圖7中,以實線示出第2實施方式的離合器100的從動側旋轉體120的旋轉速度的變化。另一方面,用虛線示出引導槽為直線槽的情況下的從動側旋轉體120的旋轉速度的變化。另外,用單點劃線示出引導槽為曲線槽而其中心線的曲率為R14的情況下的從動側旋轉體120的旋轉速度的變化。
[0111]如圖7中虛線所示,當引導槽為直線槽的情況下,在正時tlO開始從解除狀態朝向連結狀態的切換動作,如果使從動側旋轉體120從解除位置朝向連結位置移動,則從動側旋轉體120的旋轉速度急劇地上升。然后,在正時tll,從動側旋轉體120的旋轉速度達到rlO,朝向連結狀態的切換完成。
[0112]與此相對,在第2實施方式的離合器100中,如圖7中實線所示,在正時tlO,開始從解除狀態朝向連結狀態的切換動作,如果是從動側旋轉體120從解除位置朝向連結位置移動,則開始旋轉的從動側旋轉體120的旋轉速度與由虛線所示的直線槽的情況相比平緩上升。然后,在正時tl2,從動側旋轉體120的旋轉速度達到rlO,朝向連結狀態的切換完成。
[0113]此外,當如圖7中點劃線所示曲線槽的中心線的曲率為R14的情況下,從動側旋轉體120的旋轉速度與虛線所示的直線槽的情況相比平緩上升,而與實線所示的第2實施方式的離合器100的情況相比,迅速上升。
[0114]這樣,根據第2實施方式的離合器100,與引導槽為曲線槽而其中心線的曲率為R14的情況、引導槽為直線槽的情況相比,能使驅動側旋轉體110與從動側旋轉體120的連結平緩地進行。
[0115]另外,圖8為表示在從解除狀態朝向連結狀態的切換時的沖擊載荷的大小的曲線圖。如圖8的右側所示,當如第2實施方式的離合器100那樣曲線槽129的中心線的曲率為R8的情況下,與引導槽為曲線槽而其中心線的曲率為R14的情況、引導槽為直線槽的情況相比,沖擊載荷變小。此外,由圖8可見,只要引導槽為曲線槽,即使在其中心線的曲率為R14的情況下,與引導槽為直線槽的情況相比,沖擊載荷也變小。
[0116]這樣,根據第2實施方式的離合器100,引導槽為曲線槽而其中心線的曲率為R14的情況、引導槽為直線槽的情況相比,能夠緩解伴隨著從解除狀態朝向連結狀態的切換動作的沖擊載荷。
[0117]根據上文說明的第2實施方式,可得到以下的效果。
[0118](1)在第2實施方式中,作為引導槽的曲線槽129也相對于環狀槽111傾斜延伸。此外,在形成于環狀槽111與相對于環狀槽111傾斜延伸的曲線槽129所對置的部分的空間收納球體130。因此,通過使驅動側旋轉體110與從動側旋轉體120沿軸向相對移動,使得環狀槽111以及曲線槽129的相互對置的部分的位置變化,在驅動側旋轉體110與從動側旋轉體120之間球體130移動。因此,無需在驅動側旋轉體110與從動側旋轉體120之間設置收納球體130的保持器,便能夠使球體130的位置移動,因此能夠不設置保持器地切換從動側旋轉體120與驅動側旋轉體110的動力的傳遞狀態。
[0119](2)在第2實施方式中,作為引導槽的曲線槽129的旋轉方向前方側的端部也形成與該曲線槽129的其他部分相比淺的保持部128。伴隨于驅動側旋轉體110的旋轉,在球體130作用使之在曲線槽129內沿驅動側旋轉體110的旋轉方向、即旋轉方向前方移動的力。因此在第2實施方式中,越從驅動側旋轉體110輸入大的驅動力,球體130越朝曲線槽129的淺的保持部128被驅動,容易維持球體130咬入驅動側旋轉體110與從動側旋轉體120之間的狀態。因此,能夠傳遞大的驅動力。
[0120](3)在第2實施方式中,從動側旋轉體120也通過施力部件135的作用力被朝連結位置施力。此外,當從動側旋轉體120處于連結位置時,驅動側旋轉體110與從動側旋轉體120處于連結狀態。另一方面,如果卡止部件140的銷141插入處于連結狀態且同驅動側旋轉體110 一起旋轉的從動側旋轉體120的螺旋槽410,則在圍繞軸線相對于軸向傾斜延伸的螺旋槽410的側壁413與卡止部件140卡合的狀態下,從動側旋轉體120旋轉。其結果,從動側旋轉體120克服施力部件135的作用力從連結位置朝解除位置移動,驅動側旋轉體110與從動側旋轉體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