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29]圖7是對應于圖2的圖。(第4實施方式)
[0030]圖8是對應于圖2的圖。(第5實施方式)
[0031]圖9是沿圖8中的9-9線的剖視圖。(第5實施方式)
[0032]圖10是對應于圖2的圖。(第6實施方式)
[0033]圖11是對應于圖2的圖。(第7實施方式)
[0034]標號說明
[0035]11:變速器殼體;
[0036]13d:第I排出通路;
[0037]13e:第2排出通路;
[0038]13f:連通通路;
[0039]13g:縮頸部;
[0040]16:從動帶輪軸(旋轉軸);
[0041 ]35:滾珠軸承(軸承);
[0042]35a:外圈;
[0043]35b:內圈;
[0044]35c:滾珠(滾動體);
[0045]43:凹部;
[0046]43a:小徑部;
[0047]43b:中徑部;
[0048]43c:大徑部(外圈支承部);
[0049]47:空間;
[0050]48:螺母(旋轉部件);
[0051]51:離心翅片;
[0052]52:軸流翅片。
【具體實施方式】
[0053]【第I實施方式】
[0054]以下,基于圖1?圖3對本發明的第I實施方式進行說明。首先,基于圖1對帶式無級變速器T的整體結構進行說明。帶式無級變速器T的變速器殼體11具備:變矩器殼體12,其與未圖不的發動機結合;和變速器殼體主體13,其與變矩器殼體12結合,輸入軸14、驅動帶輪軸15、從動帶輪軸16和惰軸17被平行地支承于變速器殼體11的內部。
[0055]輸入軸14經由變矩器19與發動機的曲軸18連接,經由前進用離合器20能夠與該輸入軸14結合的前進用驅動齒輪21被相對旋轉自如地支承于該輸入軸14,該前進用驅動齒輪21與固定設置于驅動帶輪軸15上的前進用從動齒輪22嚙合。經由后退用離合器23能夠與驅動帶輪軸15結合的后退用從動齒輪24被相對旋轉自如地支承于該驅動帶輪軸15,該后退用從動齒輪24經由支承在惰軸17上的惰輪25與固定設置于輸入軸14上的后退用驅動齒輪26嚙合。
[0056]支承在驅動帶輪軸15上的驅動帶輪27和支承在從動帶輪軸16上的從動帶輪28通過金屬帶29連接,通過使驅動帶輪27和從動帶輪28的槽寬變化,由此能夠變更驅動帶輪軸15和從動帶輪軸16之間的變速比。
[0057]固定設置在從動帶輪軸16上的最終驅動齒輪30與固定設置在差速器31的殼體上的最終從動齒輪32嚙合,左右的車軸33、33從差速器31向變速器殼體11的外部伸出。
[0058]因此,當使前進用離合器20卡合并使后退用離合器23解除卡合時,發動機的驅動力按照曲軸18 —變矩器19 —輸入軸14 —前進用離合器20 —前進用驅動齒輪21 —前進用從動齒輪22 —驅動帶輪軸15 —驅動帶輪27 —金屬帶29 —從動帶輪28 —從動帶輪軸16 —最終驅動齒輪30 —最終從動齒輪32 —差速器31 —車軸33、33的路徑傳遞至驅動輪,從而使車輛前進行駛。
[0059]另外,當使前進用離合器20解除卡合并使后退用離合器23卡合時,發動機的驅動力按照曲軸18 —變矩器19 —輸入軸14 —后退用驅動齒輪26 —惰輪25 —后退用從動齒輪24 —后退用離合器23 —驅動帶輪軸15 —驅動帶輪27 —金屬帶29 —從動帶輪28 —從動帶輪軸16 —最終驅動齒輪30 —最終從動齒輪32 —差速器31 —車軸33、33的路徑反向旋轉而被傳遞至驅動輪,從而使車輛后退行駛。
[0060]無論是在前進行駛中和后退行駛中的哪一種情況下,在使驅動帶輪27的槽寬減小并使從動帶輪28的槽寬增大時,驅動帶輪軸15和從動帶輪軸16之間的變速比無級地增加從而使車速減小,相反,在使驅動帶輪27的槽寬增大并使從動帶輪28的槽寬減小時,驅動帶輪軸15和從動帶輪軸16之間的變速比無級地減小從而使車速增加。
[0061]從動帶輪軸16的右端經由滾珠軸承34支承于變矩器殼體12,從動帶輪軸16的左端經由滾珠軸承35支承于變速器殼體主體13。
[0062]接下來,基于圖2和圖3,對將從動帶輪軸16的左端支承于變速器殼體主體13的滾珠軸承35的潤滑結構進行說明。
[0063]在變速器殼體主體13的面對從動帶輪軸16的左端的壁面上形成有凹部43,該凹部43被經由O型環41嵌合的蓋部件42封閉,凹部43具備:在蓋部件42的內壁上形成的小徑部43a ;和在變速器殼體主體13的內壁上形成的中徑部43b及大徑部43c。支承從動帶輪軸16的左端的滾珠軸承35具備外圈35a、內圈35b、以及配置在外圈35a和內圈35b之間的多個滾珠35c,外圈35a在嵌合于凹部43的大徑部43c中的狀態下被板狀的固定部件46卡定,該固定部件46被螺栓45固定于變速器殼體主體13的內表面。另一方面,滾珠軸承35的內圈35b在隔著墊圈44與從動帶輪軸16的階梯部16a抵接的狀態下被六邊形的螺母48固定,所述螺母48與在從動帶輪軸16上形成的外螺紋部16b螺合。
[0064]蓋部件42具備突出至凹部43的中心的凸部42a,壓入凸部42a的末端的噴嘴49經由O型環50相對旋轉自如地嵌合于在從動帶輪軸16的軸線L上形成的油路16c中。并且,在蓋部件42中形成的油路42b經由噴嘴49與從動帶輪軸16的油路16c連通,由此,潤滑油被供給至從動帶輪軸16的外周的各被潤滑部。
[0065]在滾珠軸承35的上方處的變速器殼體主體13的內壁面13a上突出設置有潤滑油引導壁13b,潤滑油引導壁13b的下端經由由面對滾珠軸承35的外圈35a的外周面和一個側面的切口構成的供給通路13c,與凹部43的上部連通。另外,凹部43的下部經由由面對滾珠軸承35的一個側面和外周面的切口構成的第I排出通路13d,與變速器殼體11內的不同于所述凹部43的空間47連通。從動帶輪軸16的螺母48與凹部43的中徑部43b對置,第I排出通路13d的入口在該中徑部43b處開口。滾珠軸承35的外圈35a的內周下端的高度比第I排出通路13d的入口的高度高(參照圖2)。
[0066]接下來,對具備上述結構的本發明的第I實施方式的作用進行說明。
[0067]當車輛前進行駛時,帶式無級變速器T的最終從動齒輪32在變速器殼體11的內部旋轉,因此,儲存在變速器殼體11的底部的油被最終從動齒輪32揚起,如在圖2和圖3中以虛線箭頭所示,該潤滑油的一部分沿著從變速器殼體主體13的內壁面13a突出的潤滑油引導壁13b的上表面向下流動,通過面對滾珠軸承35的外圈35a的上部的供給通路13c流入凹部43,與和從動帶輪軸16 —體地旋轉的螺母48接觸并向徑向外側飛散,由此附著在凹部43的小徑部43a和中徑部43b的內壁面上。
[0068]其結果是,含有異物的潤滑油從凹部43的小徑部43a的內壁面開始沿著中徑部43b的內壁面流動,并從在中徑部43b的下部開口的第I排出通路13d排出至變速器殼體11內的空間47中,因此,僅將不含異物的清潔的潤滑油供給至滾珠軸承35,由此,無需設置特別的過濾器就能夠提尚滾珠軸承35的耐久性。
[0069]本實施方式中,從動帶輪軸16沿水平方向配置,供給通路13c在凹部43的較高位置開口,第I排出通路13d在凹部43的較低位置開口,但是,即使在從動帶輪軸16沿鉛直方向配置且供給通路13c和第I排出通路13d處于相同的高度的情況下,在凹部43內含有異物的潤滑油由于離心力而向徑向外側飛散,因此,能夠順暢地進行異物的排出。
[0070]【第2實施方式】
[0071]接下來,基于圖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