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在殼體上。驅動電機總成2也安裝在殼體上,其中,驅動電機總成2可為永磁同步、交流異步或者其他形式。當然,本發明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可選的實施例中,輪轂總成5、驅動電機總成2也可安裝在主減速器總成4的其他部件(除殼體以外的部件)上。
[0055]輪邊減速器總成6在本實施例中還包括齒圈21,齒圈21也設置在殼體上,行星輪18與齒圈21嚙合。由此,行星輪18也支撐在殼體上。當然,不局限于此,齒圈21還可設置在主減速器總成4的其他部件(除殼體以外的部件)上,以將行星輪18支撐在主減速器總成4的其他部件(除殼體以外的部件)上。
[0056]此外,在本實施例中,輪邊電機驅動系統還包括氣壓制動器總成7,其與主減速器總成4的殼體相連,并與輪轂總成5的制動盤相配合。由此,實現對輪轂的制動。其中,優選地,輪轂總成5的制動盤為通風盤。
[0057]進一步,參照圖8,在制動盤28上設置有通孔,在輪轂29上設置有螺紋孔,螺紋件30穿過通孔與螺紋孔螺紋連接。由此,克服了現有技術(在輪轂上設置有通孔,在制動盤上設置螺紋孔,螺紋件由輪轂的內部穿過通孔與螺紋孔螺紋連接,即輪轂內部的密封腔與通孔連通)中的漏油的問題,并且簡化了結構。在本實施例中,螺紋件30優選地為螺栓。
[0058]進一步參照圖3,在本實施例中,輪邊電機驅動橋包括上述輪邊電機驅動系統。因而具有上述輪邊電機驅動系統的全部優點。
[0059]此外,在本實施例中,輪邊電機驅動橋還包括橫梁1、用于支撐空氣懸架的氣囊臂(分別為位于橫梁I的兩端的左氣囊臂3和右氣囊臂8)、冷卻軟管10、冷卻鋼管11、推力桿支架9。
[0060]其中,在本實施例中,兩個上述輪邊電機驅動系統對稱連接在橫梁I的的兩端,四個氣囊臂對稱設置在橫梁I的的兩端(四個氣囊臂包括兩個左氣囊臂3和兩個右氣囊臂8),優選地,左氣囊臂3和右氣囊臂8各自的一端與橫梁I連接,其上設置有氣囊安裝點。并且,左氣囊臂3和右氣囊臂8在其與橫梁I連接位置的相反于橫梁I的一側表面設置有加強筋。
[0061]優選地,推力桿支架9垂直于橫梁I的延伸方向設置在橫梁I上。“橫梁I的延伸方向”即為在橫梁I安裝于車輛中時車的橫向方向。推力桿支架9傳遞橫梁的縱向力,且增加了橫梁的剛度。
[0062]優選地,一根冷卻軟管10和一根冷卻鋼管11沿橫梁的延伸方向延伸,并設置在橫梁I的中間。較現有技術中在橫梁的每端均設置冷卻軟管和冷卻鋼管的方式,本發明簡化了管路系統結構,降低了泄露的風險。
[0063]并且優選地,橫梁I與輪邊電機驅動系統中的主減速器總成4的殼體連接。
[0064]此外,優選地,橫梁I上設置有開口,更加優選地,在橫梁上均勻地設置多個開口。該開口不僅可以提高電機的散熱性能,兼具有排水排污的功能,而且可以減少材料用量,實現輪邊電機驅動橋的輕量化。通過改變橫梁I的橫向尺寸,可以實現匹配不同輪距的車型,通過改變橫梁I的厚度,可滿足不同軸荷車型需求。
[0065]綜上,在具有本發明的輪邊電機驅動橋和輪邊電機驅動系統的車輛中,還可通過控制驅動電機總成2,實現車輛下坡時和制動時的能量回收。此外,還可通過分別控制兩個輪邊電機驅動系統的驅動電機的力矩來實現車輛的驅動防滑控制和車身穩定控制。
[0066]優選地,本發明的輪邊電機驅動橋和輪邊電機驅動系統應用于新能源低地板車,尤其優選地適用于高端城市低地板客車和高端旅游客車。
[0067]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減速器總成的端蓋結構,包括端蓋本體(171)和設置在所述端蓋本體(171)上的軸承(172),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限位塊(173),具有支撐面(174)和與所述支撐面(174)相反設置的伸出部(175),所述伸出部(175)插接在所述軸承(172)的內圈中,所述太陽輪軸在其正轉時與所述支撐面(174)脫離、并在其反轉時與所述支撐面(174)相抵靠。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減速器總成的端蓋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撐面(174)上設置有油道,所述油道具有貫穿所述限位塊(173)的外周面、分別供潤滑油流入和流出的入口和出口。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減速器總成的端蓋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道包括: 第一凹槽(176),位于所述支撐面(174)的中央; 至少兩個第二凹槽(177),所述第二凹槽(177)的一端與所述第一凹槽(176)連通,另一端貫穿所述限位塊(173)的外周面。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減速器總成的端蓋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兩個第二凹槽(177)均勻地圍繞所述第一凹槽(176)布置。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減速器總成的端蓋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軸承(172)為角接觸軸承。6.一種輪邊電機驅動系統,包括輪邊減速器總成(6),其特征在于: 所述輪邊減速器總成(6)包括太陽輪軸(12)以及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減速器總成的端蓋結構,所述太陽輪軸(12)在其正轉時與所述支撐面(174)脫離、并在其反轉時與所述支撐面(174)相抵靠。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輪邊電機驅動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主減速器總成(4)和輪轂總成(5); 所述主減速器總成(4)包括輸出齒輪(16); 所述輪邊減速器總成(6)還包括行星輪(18)、輪減殼(22)、行星架(31)和固定在所述主減速器總成(4)上的齒圈(21); 其中,所述主減速器總成⑷的輸出齒輪(16)以傳遞動力的方式與所述太陽輪軸(12)連接,所述太陽輪軸(12)與所述行星輪(18)嚙合,所述行星輪(18)以傳遞動力的方式設置在所述行星架(31)上并且與所述齒圈(21)嚙合,所述行星架(31)以傳遞動力的方式設置在所述輪減殼(22)中,所述輪減殼(22)以傳遞動力的方式與所述輪轂總成(5)連接。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輪邊電機驅動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驅動電機總成(2); 所述主減速器總成(4)還包括主動齒輪(13)和至少兩個中間齒輪軸總成,每個所述中間齒輪軸總成均具有以共同轉動的方式連接在一起的主動中間齒輪和從動中間齒輪; 其中,所述驅動電機總成(2)的電機輸出軸以傳遞動力的方式與所述主動齒輪(13)連接,所述主動齒輪(13)與每個所述中間齒輪軸總成中的主動中間齒輪均嚙合,每個所述中間齒輪軸總成中的從動中間齒輪均與所述輸出齒輪(16)嚙合,并且所述主動齒輪(13)與所述輸出齒輪(16)偏心設置。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輪邊電機驅動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動齒輪(13)與所述電機輸出軸懸臂設置。10.一種輪邊電機驅動橋,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5-8中任一項所述的輪邊電機驅動系統。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汽車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減速器總成的端蓋結構、輪邊電機驅動系統及輪邊電機驅動橋。減速器總成的端蓋結構,包括端蓋本體(171)、限位塊(173)和設置在端蓋本體上的軸承(172),限位塊具有支撐面(174)和與支撐面相反設置的伸出部(175),伸出部插接在軸承的內圈中。一種輪邊電機驅動系統包括輪邊減速器總成(6),其包括太陽輪軸(12)以及上述減速器總成的端蓋結構,太陽輪軸在其正轉時與支撐面脫離、并在其反轉時與支撐面相抵靠。輪邊電機驅動橋包括上述輪邊電機驅動系統。減速器總成的端蓋結構、輪邊電機驅動系統及輪邊電機驅動橋允許太陽輪軸在轉動時徑向浮動,并且該太陽輪軸不會因被構造為斜齒而產生軸向竄動。
【IPC分類】F16H1/28, F16H57/031, F16H57/04
【公開號】CN104913031
【申請號】CN201510290952
【發明人】陳言平, 吳陽年, 汪成應, 雷繼彬
【申請人】簡式國際汽車設計(北京)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9月16日
【申請日】2015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