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靜音風扇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風扇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靜音風扇。
【背景技術】
[0002]在靜音風扇的工作過程中,同等功率下風扇的風量大小主要取決于風扇扇葉的形狀、數量以及其配合。現有的風扇通常具有三片扇葉,同等功率下風量較小,噪音也比較大。為獲得更大的風量,現有技術中通常將扇葉的面積設計成較大,由此使得風扇的尺寸較大,導致風扇的運輸或移動較為不便,并提高了風扇的生產成本。另外,由于風扇的輪轂部分通常采用剛性材料制成,在扇葉轉動時容易導致不穩定,并使該風扇整體噪音較大。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了提供一種靜音風扇,該種靜音風扇的風量較大、噪音較小且靜音風扇尺寸較小,便于運輸和移動。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靜音風扇,包括輪轂,以及七個均勻分布在所述輪轂周圍的扇葉;所述扇葉的厚度逐漸變薄,且所述扇葉厚度較薄的一側朝向所述扇葉的旋轉方向;其中,所述輪轂包括:
[0005]連接部,所述連接部包括底部,以及圍繞所述底部的邊緣延伸形成的連接部分;所述扇葉連接于所述連接部分的外壁上;
[0006]安裝基體,固定于所述底部上,并與所述連接部分為圍成容納腔;所述安裝基體還開設有第一通孔;
[0007]彈性件,延伸突出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彈性件的外周上開設有環形槽;
[0008]支撐件,套設于所述彈性件的環形槽上,并抵靠在所述安裝基體上,且所述支撐件位于所述容納腔內。
[0009]—個實施例中,所述靜音風扇還包括電機限位座;所述彈性件上開設有沿所述彈性件的軸向貫穿的第二通孔;所述電機限位座穿設于所述第二通孔內,并與所述第二通孔的內壁過盈配合;所述電機限位座上還開設有連接孔;所述連接孔沿所述電機限位座的軸向貫穿所述電機限位座。
[0010]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安裝基體的外壁和所述連接部分的內壁之間設有間隙,且所述間隙內還設置有多個加強筋;每一所述加強筋的一端抵靠在所述支撐件上,另一端連接在所述連接部分的內壁處。
[0011]—個實施例中,當所述靜音風扇為16寸靜音風扇時,以所述輪轂的中心為圓心,依次以 110mm、140mm、1 70mm、200mm、230mm、260mm、290mm、320mm、350mm、380mm 為直徑作圓,沿各圓在所述扇葉上截取十個截面;
[0012]所述十個截面均為圓弧狀,對應的弦長依次為43. 3mm,52. 7mm,62. 4mm,73. 9mm、85. 5mm、96. 8mm、109mm、122. 9mm、136. 9mm、142. 7mm ;
[0013]且所述十個截面的安裝角度依次為43. 4°、40·2°、35·9° ,33. 5°、30·8°、26.4°、21.8。、17.8。、13.7。、9· 3。。
[0014]—個實施例中,所述靜音風扇的安裝角度在-15°?15°范圍內變化。
[0015]—個實施例中,所述彈性件為橡膠彈性件或硅膠彈性件,且所述支撐件為金屬支撐件。
[0016]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扇葉包括與所述輪轂相接觸的接觸部、端部以及連接于所述接觸部和所述端部之間的弧形的過渡部;
[0017]所述接觸部包括緊貼于所述輪轂上的接觸邊,且所述接觸邊的兩端形成第一觸角和第二觸角;從所述第一觸角和所述第二觸角上分別引出第一側邊和第二側邊;所述扇葉的厚度從所述第一觸角向所述第二觸角的方向逐漸變薄,且從所述第一觸角向所述端部方向逐漸變薄;
[0018]所述扇葉的中部下凹形成弧形的下凹部,且所述下凹部從所述接觸部向所述端部延伸。
[0019]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側邊向內凹陷,且所述第二側邊向外突出,且所述第一側邊和所述第二側邊在所述端部匯合形成圓弧過渡的尖端;
[0020]所述第一側邊和所述第二側邊在所述過渡部處的最大間距為所述接觸部處最小間距的I. 6?2倍。
[0021]實施本實用新型的靜音風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I)由于在輪轂上設置有彈性件和套設于彈性件上的支撐件,使得扇葉的運轉更加平穩,可消除雜音,還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噪音;
[0023](2)由于該靜音風扇采用了七片扇葉,每個扇葉的面積由此可減小,導致靜音風扇的尺寸可以減小,并使得靜音風扇的運輸和搬運較為方便;
[0024](3)扇葉采用了兩個方向厚度漸變的設計,使得較薄的側邊朝向扇葉的旋轉方向,而較厚的側邊則遠離旋轉方向,使得扇葉旋轉的時候所受到的空氣阻力極小,能夠有效的提高靜音風扇的功率。
[0025](4)扇葉的中部下凹以形成下凹部,使扇葉的每一截面均為弧形,從而增大扇葉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從而提升風量、優化了流場,抑制了靜音風扇噪聲的產生。
【附圖說明】
[0026]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
[0027]圖I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的靜音風扇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0028]圖2是圖I中的靜音風扇的背面結構示意圖;
[0029]圖3是圖2中的輪轂內的彈性件和支撐件的結構示意圖;
[0030]圖4為圖3中的彈性件和支撐件的側視圖;
[0031]圖5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的扇葉的結構示意圖;
[0032]圖6是圖I中的靜音風扇的主視圖;
[0033]圖7是圖6中的靜音風扇的10個截面的安裝角度和截面弦長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4]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35]圖1-4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的靜音風扇。如圖1-4所示,該靜音風扇包括輪轂2以及安裝在輪轂2周圍的扇葉I。其中,扇葉I的厚度逐漸變薄,且扇葉I厚度較薄的一側朝向扇葉的旋轉方向。其中,在圖1-4所示的實施例中,一個輪轂2的周圍設置有七片扇葉1,且每個扇葉I均勻地分布于輪轂2的周圍,其扇葉的風速和風量較大且噪聲較小。
[0036]具體參見圖1-4,該輪轂2包括安裝基體21、連接部22、彈性件23、支撐件24、電機限位座25、連接孔26以及加強筋27。
[0037]其中,該安裝基體21大體上呈圓盤狀。而連接部22包括底部222以及圍繞該底部222的邊緣延伸形成的圓環狀的連接部分221。其中,底部222大體上呈圓弧狀,并沿遠離連接部分221的方向彎曲形成突出。該連接部分221和底部222優選地一體成型。每一扇葉的扇葉I均連接于該連接部22的連接部分221外壁上。而安裝基體21則固定在底部222上遠離該突出的端面處,并沿平行于該連接部分221的延伸方向進行延伸,且安裝基體21和連接部分22之間圍成容納腔。
[0038]進一步如圖3-4所示,該彈性件23大體上呈圓柱形,且該彈性件23的厚度大于安裝基體21的厚度。在安裝基體21上開設有第一通孔(未示出);該彈性件23可延伸突出于該第一通孔。此外,該彈性件23的外周上開設有環形槽(未示出),供支撐件24安裝。
[0039]該支撐件24大體上呈圓環狀。在安裝時,該支撐件24可套設于該彈性件23上的環形槽內,由此使得支撐件24固定于該彈性件23上。在安裝時,彈性件23穿設與該第一通孔內,并且支撐件24抵靠在該安裝基體21上,以對彈性件23實現限位。此外,在支撐件24上還進一步開設有多個安裝孔241,由此可例如通過螺釘或者螺栓等部件將該支撐件24固定在安裝基體21上,進而實現對彈性件23的進一步限位和固定。
[0040]在本實施例中,該彈性件23優選地由橡膠或硅膠制成,以使扇葉的運轉更加平穩,并可消除雜音,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噪音。而支撐件24則優選地由金屬制成,由此可對該彈性件23起到支撐作用。
[0041]進一步如圖3-5所示,在該彈性件23開設有沿該彈性件23的軸向貫穿的第二通孔(未示出),其中,電機限位座25穿設于該第二通孔內,并與該第二通孔的內壁過盈配合,以使該電機限位座25固定。其中,該電機限位座25優選地呈環形結構,用于實現對轉動電機的限位,從而增強輪轂2與轉動電機之間的連接強度,使得輪轂2轉動的更穩定。
[0042]在該電機限位座25上開設有連接孔26,且該連接孔26沿電機限位座25的軸向貫穿該電機限位座25,用于供轉動電機(未示出)穿設固定,以隨著轉動電機的轉動來帶動輪轂2轉動。
[0043]在本實施例中,該電機限位座25優選地采用金屬制成,其作用在于,一方面可在第二通孔內對彈性件23進行支撐;而另一方面,在電機穿設于電機限位座23上的連接孔22時,可提高電機限位座23的耐磨性,延長使用壽命。
[0044]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在安裝基體21的外壁和連接部22的連接部分221的內壁之間設有間隙,且在該間隙內還進一步設置有加強筋27。該加強筋27的一端抵靠在支撐件24上,而另一端則連接在連接部分的內壁處,并且加強筋27整體容納在安裝基體21和連接部22之間圍成的容納腔內,用于增強靜音風扇工作過程中的平穩性。在本實施例中,該加強筋27的數量為七個,且七個加強筋27均勻分布在該環形容納腔內并與扇葉I對應。
[0045]圖5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的扇葉。如圖5所示,該扇葉I大體上為月牙形,并包括用于與輪轂2接觸的接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