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斜盤擺動至零角度位置,則能夠實現栗恒壓切斷控制功能;通過控制斜盤的第二端由零角度平面右側擺動至零角度平面左側則可以使流體機械由栗工況切換至馬達工況,此時第二工作口 B進油,第一工作口 S出油;而通過比例調節斜盤在零角度平面右側和零角度平面左側的角位移,則能夠實現栗比例排量控制功能和馬達比例排量控制功能。
[0059]第一換向閥6能夠控制第二柱塞缸3的無桿腔通過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中的一個與第二工作口 B連通,當第二柱塞缸3的無桿腔通過第一油路與第二工作口 B連通時,流體機械處于栗工況,第一工作口 S進油,第二工作口 B出油;當第二驅動裝置的液控端通過第二油路與第二工作口 B連通時,流體機械處于馬達工況,第二工作口 B進油,第一工作口 S出油。
[0060]如圖6所示,該第一換向閥6包括第一油口、第二油口和第三油口,其中,第一換向閥6的第一油口與第二換向閥9連接,第一換向閥6的第二油口與第一工況調節裝置連接,第一換向閥6的第三油口與第二柱塞缸3的無桿腔連通;而且,第一換向閥6具有第一工作位和第二工作位,當第一換向閥6處于第一工作位(即圖6中的右位)時,第一換向閥6的第一油口截止且第一換向閥6的第二油口和第三油口連通,以使第二柱塞缸3的無桿腔能夠通過第一油路與第二工作口 B連通,進而使流體機械處于栗工況;當第一換向閥6處于第二工作位(即圖6中的左位)時,第一換向閥6的第一油口與第三油口連通且第一換向閥6的第二油口截止,以使第二柱塞缸3的無桿腔能夠通過第二油路與第二工作口 B連通,進而使流體機械處于馬達工況。
[0061]實現第一換向閥6在第一工作位和第二工作位之間切換的控制方式有多種,例如液控、電控或機械控制,在圖6所示的實施例中,采用電控方式,即在該實施例中,第一換向閥6為電磁換向閥,其具有電磁控制端Y1,這樣通過調節電磁控制端Y1的通電量即能夠控制第一換向閥6在第一工作位和第二工作位之間切換,簡單方便,易于實現。
[0062]在該實施例中,比例電磁閥8用于通過比例調節經由第一油路進入第二柱塞缸3的無桿腔內的液壓油壓力來比例調節斜盤的第二端在零角度平面右側的角位移,從而實現對流體機械在栗工況時的排量的比例控制,也即使流體機械具有栗比例排量控制功能。
[0063]如圖6所示,比例電磁閥8包括第一油口、第二油口、第三油口和第一控制端Y2,其中,比例電磁閥8的第一油口與第二工作口 B連通,比例電磁閥8的第二油口通過壓力切斷閥7與第一換向閥6的第二油口連接,比例電磁閥8的第三油口與油箱連通;比例電磁閥8具有第一工作位和第二工作位,當比例電磁閥8處于第一工作位(即圖6中的左位)時,比例電磁閥8的第一油口與第二油口連通且第三油口截止;當比例電磁閥8處于第二工作位(即圖6中的右位)時,比例電磁閥8的第一油口截止且第二油口與第三油口連通;比例電磁閥8的第一控制端Y2用于控制比例電磁閥8在第一工作位和第二工作位之間切換,且通過比例調節該第一控制端Y2的通電量能夠比例調節比例電磁閥8在第一工作位時的閥口開口大小,從而比例調節經由第一油路進入第二柱塞缸3的無桿腔內的液壓油壓力,實現流體機械的栗比例排量控制功能。
[0064]為了實現更精確的栗比例排量控制功能,如圖6所示,在該實施例中還設置了斜盤角位移反饋機構4,且在比例電磁閥8的與其第一控制端Y2相對的第二控制端設有第一反饋彈簧801,其中,斜盤角位移反饋機構4的一端與第二柱塞缸3的柱塞連接,當斜盤的第二端在零角度平面右側擺動時,斜盤角位移反饋機構4的另一端能夠與該第一反饋彈簧801連接,從而能夠將斜盤的角位移轉換為第一反饋彈簧801的變形量,也即將斜盤在栗工況時的角位移反饋至比例電磁閥8的第二控制端,進而與比例電磁閥8的第一控制端Y2相配合形成對經由第一油路進入第二柱塞缸3的無桿腔內的液壓油壓力的閉環控制,進一步提高栗比例排量控制的控制精度。當然,斜盤角位移反饋機構4還可以采用其他的實施方式,例如可以為能夠采集斜盤角位移信號的傳感器等,只要其能夠將斜盤在栗工況時的角位移反饋至比例電磁閥8的第二控制端以形成閉環控制即可。
[0065]在該實施例中,壓力切斷閥7用于在第二工作口 B的壓力達到設定危險壓力時控制通過第一油路進入第二柱塞缸3的無桿腔內的液壓油壓力達到能夠驅動斜盤擺動至零角度位置的壓力,這樣就使得在栗工況時一旦第二工作口 B的壓力達到設定危險壓力,流體機械的流量就能夠自動變為零,從而實現流體機械的栗恒壓切斷控制功能。
[0066]具體地,如圖6所示,壓力切斷閥7包括第一油口、第二油口、第三油口和控制端,其中,壓力切斷閥7的第一油口與第二工作口 B連通,壓力切斷閥7的第二油口與比例電磁閥8的第二油口連通,壓力切斷閥7的第三油口與第一換向閥6的第二油口連通;壓力切斷閥7具有第一工作位和第二工作位,當壓力切斷閥7處于第一工作位(即圖6中的右位)時,壓力切斷閥7的第一油口截止且壓力切斷閥7的第二油口與第三油口連通,這樣第二工作油口 B能夠通過比例電磁閥8的第一工作位、壓力切斷閥7的第一工作位以及第一換向閥6的第一工作位與第二柱塞缸3的無桿腔連通,此時通過比例調節比例電磁閥8的第一控制端Y2的通電量就能夠實現栗比例排量控制功能;而當壓力切斷閥7處于第二工作位(即圖6中的左位)時,壓力切斷閥7的第一油口與第三油口連通且壓力切斷閥7的第二油口截止,這樣第二工作油口 B能夠通過壓力切斷閥7的第二工作位以及第一換向閥6的第一工作位與第二柱塞缸3的無桿腔連通;壓力切斷閥7的控制端與第二工作口 B連通,這樣當第二工作口 B的壓力達到壓力切斷閥7的設定壓力時,壓力切斷閥7的控制端則能夠控制壓力切斷閥7切換至第二工作位,而當壓力切斷閥7切換至第二工作位后,進入第二柱塞缸3的無桿腔內的液壓油壓力能夠推動斜盤擺動至零角度位置,從而實現栗恒壓切斷控制功能。
[0067]在該實施例中,第二換向閥9 一方面能夠通過比例調節經由第二油路進入第二柱塞缸3的無桿腔內的液壓油壓力來比例調節斜盤的第二端在零角度平面左側的角位移,從而實現流體機械的馬達比例排量控制功能;另一方面,第二換向閥9還能夠通過使第二柱塞缸3的無桿腔通過泄油口 L與油箱連通來實現流體機械的栗最大排量控制功能。為了描述方便,將這兩種由第二換向閥9調節的工況統稱為栗馬達工況,也即在栗馬達工況時,既能實現栗的最大排量功能,又能實現馬達比例排量控制功能。
[0068]具體地,如圖6所示,第二換向閥9包括第一油口、第二油口、第三油口和第一控制端Y3,第二換向閥9的第一油口與第二工作口 B連通,第二換向閥9的第二油口與第一換向閥6的第一油口連通,第二換向閥9的第三油口與油箱連通;第二換向閥9的第一控制端Y3能夠控制第二換向閥9在第一工作位和第二工作位之間切換,當第二換向閥9處于第一工作位(即圖6中的左位)時,第二換向閥9的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連通且第三油口截止,在第一換向閥6同時切換至第二工作位時,第二工作口 B能夠通過第二換向閥9的第一工作位以及第一換向閥6的第二工作位與第二柱塞缸3的無桿腔連通,第二柱塞缸3于是能夠驅動斜盤的第二端擺動至零角度平面左側,從而使流體機械切換至馬達工況;而當第二換向閥9處于第二工作位(即圖6中的右位)時,第二換向閥9的第一油口截止且第二油口與第三油口連通,這樣第二柱塞缸3的無桿腔能夠通過第一換向閥6的第二工作位以及第二換向閥9的第二工作位與油箱連通,將第二柱塞缸3的無桿腔內的液壓油泄流至油箱,從而解除第二柱塞缸3對斜盤施加的使斜盤離開第一角度位置的作用力,斜盤于是在第一柱塞缸2的作用下處于第一角度位置,進而實現栗最大排量控制功能;此外,第二換向閥9的第一控制端Y3能夠比例調節第二換向閥9處于第一工作位時的閥口開口大小,也即該第一控制端Y3能夠比例調節經由第二油路進入第二柱塞缸3的無桿腔內的液壓油壓力,第二柱塞缸3于是能夠比例調節斜盤的第二端在零角度平面左側的角位移,從而比例調節流體機械在馬達工況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