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帶輪的下方并與曲軸固接,用于攪動潤滑油產生潤滑油霧。
[0023]所述潤滑通道是這樣設置的,單向閥設置在曲軸箱室的底部,其輸出口與輸送管道入口連通,輸送管道出口與缸頭腔連通,依次由T形上端開口、連通孔、曲軸箱室、單向閥、輸送管道、輸送管道出口、缸頭腔構成潤滑通道。
[0024]所述油氣分離機構是經由缸頭腔、隔板連通孔、呼吸器腔室、油氣分離濾網、隔板回流小孔及潤滑油油池構成。
[0025]所述潤滑油回收機構是這樣設置的,在定時皮帶相適配位置設置有用于將外側腔與潤滑油箱室連通的皮帶導槽,皮帶導槽下端面高于潤滑油面位置設置,所述外側腔是由皮帶導槽與缸頭蓋共同構成的空腔結構,從動帶輪處于外側腔內;在缸頭腔的一側設有缸頭腔輸入口、在外側腔的一側設有與缸頭腔輸入口相通的外側腔連通孔,在缸頭腔內設置有潤滑油回油吸管,所述潤滑油回油吸管的兩端分別與缸頭腔輸入口和潤滑油池連通,由此經由潤滑油油池、回油吸管吸入口、潤滑油回油吸管、缸頭腔輸入口、外側腔及潤滑油箱室構成潤滑油回收機構。
[0026]下面進一步說明采用本發明所設計結構工作運行過程。
[0027]在發動機曲軸箱室的脈動負壓作用下,在潤滑油箱室內產生的油霧通過曲軸上連通孔上端開口、連通孔后進入到曲軸箱室,對缸體12、曲軸13、連桿14及活塞15實現潤滑。發動機垂直工作狀態下,由于連通孔上端開口處于較高位置,潤滑油箱室中被拋濺的較大潤滑油油滴在重力作用下集中在潤滑油箱室下部,這樣就有效防止較大潤滑油油滴通過連通孔上端開口進入到曲軸箱室,防止曲軸箱室的潤滑油過量,減少因潤滑油過量導致的曲軸等運動部件的運行功率損耗,也防止潤滑油過量導致的潤滑油竄進缸頭燃燒室造成的缸頭積碳、排放惡化和潤滑油異常消耗。
[0028]當曲軸箱室脈動壓力為正壓時,曲軸箱室內的油霧、曲軸箱室內沉降的油滴及缸體泄漏氣體依次通過單向閥、輸送管道、輸送管道出口進入缸頭腔內,由于輸送管道出口貼近凸輪設置,油霧、油滴首先對凸輪進行充分潤滑,防止凸輪潤滑不足引起的燒傷磨損;油霧、油滴、以及缸頭泄漏氣體進入到配氣機構腔,并通過隔板上的通道孔,進入到呼吸腔室,通過油氣分離濾網被分離油霧后,從呼吸腔室出口排出潤滑油分離干凈的泄漏氣體;油霧、油滴及缸體泄漏氣體組成的混合氣體通過配氣機構腔、呼吸器腔室內油氣分離濾網油氣分離過程中,潤滑油逐步從油霧氣體中分離出來形成油滴;在配氣機構腔分離出的油滴在重力作用下匯集到潤滑油油池,在呼吸器腔室分離沉降的潤滑油在重力作用下從隔板下側位置的隔板回流小孔流入到潤滑油油池。
[0029]在發動機曲軸箱室的脈動負壓作用下,負壓通過曲軸上設置的連通孔、潤滑油箱室、皮帶導槽、外側腔、外側腔連通孔、潤滑油回油吸管傳遞到回油吸管吸入口,匯集到缸頭腔內潤滑油油池內,經分離沉降的潤滑油通過潤滑油回油吸管被吸入到外側腔后回到潤滑油箱室內。
[0030]綜上所述,本發明采用一種新型垂直軸OHC結構,采用油霧潤滑方式,結構設計合理緊湊、成本低,可有效降低潤滑油消耗、優化發動機排放,提高發動機輸出軸垂直向下使用狀態下的性能,減少發動機的功率損耗,提高發動機運行可靠性。
【主權項】
1.一種垂直軸OHC結構四沖程發動機,包括發動機主體及設置于發動機主體上方的定時傳動機構,所述發動機主體主要包括曲軸箱(11)、缸體(12)及缸頭(31),所述定時傳動機構主要由位于潤滑油油面(44)上方的主動帶輪(21)、定時皮帶(22)及從動帶輪(23)組成,其特征在于,主要還包括配氣機構、潤滑機構、油氣分離及潤滑油回收機構,所述配氣機構主要由凸輪(34)、凸輪搖臂(391)、凸輪傳動軸(35)及進排氣門(39)組成,所述凸輪(34)及凸輪搖臂(391)位于由缸頭(31)上端部與缸頭蓋(32)共同構成的缸頭腔(33)內,凸輪傳動軸(35)的兩端貫穿定時從動帶輪(23)及凸輪(34)分別與置于缸頭(31)頂端位置的缸頭上支撐孔(311)和缸頭下撐孔(312)旋轉連接,凸輪傳動軸(35 )分別通過銷1(351)和銷II (352)與定時從動帶輪(23)和凸輪(34)連接;所述潤滑機構主要包括潤滑油霧產生機構及潤滑通道,所述油氣分離及潤滑油回收機構主要包括缸頭腔(33)、隔板(38)、呼吸器腔室(37)、回油吸管(51)、潤滑油油池(52)及油氣分離濾網(53)。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垂直軸OHC結構四沖程發動機,其特征在于,在缸頭腔(33)內靠近缸頭蓋(32)內頂部位置設有用于將缸頭腔(33)分隔成配氣機構腔和呼吸器腔室(37)的隔板(38),在隔板(38)的一側和下側位置分別設有隔板連通孔(381)和隔板回流小孔(382 ),隔板連通孔(381)用于連通配氣機構腔和呼吸器腔室(37 ),在連通孔(381)的輸出端口設置有油氣分離濾網(53),在缸頭腔(33)內進排氣門(39)的下端位置設有潤滑油油池(52)。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垂直軸OHC結構四沖程發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潤滑油霧產生機構是這樣設置的,潤滑油箱室(45)設置在發動機主體上方,發動機輸出機構設置在發動機主體下方,曲軸(13)垂直支撐在曲軸箱(11)上并安裝在曲軸箱室(111)內,曲軸輸出端(131)向下延伸并與設置在發動機主體下方的發動機輸出機構連接,另一端向上延伸貫穿潤滑油箱室(45)及主動帶輪(21)設置,貫穿曲軸(13)向上延伸段位置設置有用于連通潤滑油箱室(45)和曲軸箱室(111)的連通孔(41),連通孔(41)的上端開口(42)位于主動帶輪(21)上方并貼進潤滑油箱室(45)頂端部內壁設置,伸入至潤滑油中的拋油勺(43)設置在主動帶輪(21)的下方并與曲軸(13)固接。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垂直軸OHC結構四沖程發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潤滑通道是這樣設置的,單向閥(46)設置在曲軸箱室(111)的底部,其輸出口與輸送管道(47)入口連通,輸送管道出口(471)與缸頭腔(33)連通,所述輸送管道出口(471)貼近凸輪(34)設置,依次由上端開口(42)、連通孔(41)、曲軸箱室(111)、單向閥(46)、輸送管道(47)、輸送管道出口(471)、缸頭腔(33)構成潤滑通道。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垂直軸OHC結構四沖程發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氣分離機構是經由缸頭腔(33)、隔板連通孔(381)、呼吸器腔室(37)、油氣分離濾網(53)、隔板回流小孔(382)及潤滑油油池(52)構成。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垂直軸OHC結構四沖程發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潤滑油回收機構是這樣設置的,在定時皮帶(22)相適配位置設置有用于將外側腔(36)與潤滑油箱室(45)連通的皮帶導槽(221),皮帶導槽(221)下端面高于潤滑油面(44)位置設置,所述外側腔(36)是由皮帶導槽(221)與缸頭蓋(32)共同構成的空腔結構,從動帶輪(23)處于外側腔(36)內;在缸頭腔(33)的一側設有缸頭腔輸入口(512)、外側腔(36)的一側設有與缸頭腔輸入口(512)相通的外側腔連通孔(511),在缸頭腔(33)內設置有潤滑油回油吸管(51),所述潤滑油回油吸管(51)的兩端分別與缸頭腔輸入口(512)和潤滑油池(52)連通,由此經由潤滑油油池(5 2 )、回油吸管吸入口( 5 21 )、潤滑油回油吸管(51 )、缸頭腔輸入口(512)、外側腔(36)及潤滑油箱室(45)構成潤滑油回收機構。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垂直軸OHC結構四沖程發動機,包括發動機主體及設置于發動機主體上方的定時傳動機構,所述發動機主體主要包括曲軸箱、缸體及缸頭,所述定時傳動機構主要由位于潤滑油油面上方的主動帶輪、定時皮帶及從動帶輪組成。 主要還包括配氣機構、潤滑機構、油氣分離及潤滑油回收機構,所述配氣機構主要由凸輪、凸輪搖臂、凸輪傳動軸及進排氣門組成,所述潤滑機構主要包括潤滑油霧產生機構及潤滑通道,所述油氣分離及潤滑油回收機構主要包括缸頭腔、隔板及回油吸管。本發明采用一種新型垂直軸OHC結構,采用油霧潤滑方式,結構設計合理緊湊、成本低,可有效降低潤滑油消耗、優化發動機排放,提高發動機運行可靠性。
【IPC分類】F01L1/02, F02B75/02, F01M11/03, F01M9/12
【公開號】CN104989522
【申請號】CN201510403394
【發明人】張榮山, 馬駿, 袁銀蘭, 程樂, 陳春, 王宜萍
【申請人】江蘇林海動力機械集團公司
【公開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請日】2015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