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是直鏈狀、支鏈狀、環狀的任一,雙 鍵的位置也任意。
[0019] 作為酸性磷酸酯,可以使用例如以下的通式(III)所示的化合物。
[化3]
通式(III)中,R1()表示氫原子、碳原子數4~24的烷基、碳原子數4~24的烯基以及上述 烷基或烯基中含有選自氧原子、氮原子及硫原子中的原子的碳原子數4~24的含雜原子基 團,其中優選烷基、烯基或含雜原子基團。此外,R 11表示碳原子數4~24的烷基、碳原子數4~ 24的烯基以及上述烷基或烯基中含有選自氧原子、氮原子及硫原子中的原子的碳原子數4 ~24的含雜原子基團。 R1()及R11的烷基及烯基可以是直鏈狀、支鏈狀、環狀的任一,但優選直鏈狀。進一步,R 1() 及R11的烷基及烯基優選碳原子數為6~20。 R1Q及R11的烷基及烯基的具體例與R7~R9相同。 R1()及R11是含雜原子基團時,雜原子的數目優選1~4,優選雜原子是硫原子。
[0020] 作為亞磷酸酯,使用例如以下的通式(IV)所示的化合物。
[化4]
通式(IV)中,R12表示氫原子、碳原子數4~24的烷基、碳原子數4~24的烯基以及上述 烷基或烯基中含有選自氧原子、氮原子及硫原子的原子而成的碳原子數4~24的含雜原子 基團,其中優選烷基、烯基或含雜原子基團。此外,R 13表示碳原子數4~24的烷基、碳原子數4 ~24的烯基以及上述烷基或烯基中含有選自氧原子、氮原子及硫原子的原子而成的碳原子 數4~24的含雜原子基團。 R12及R13的烷基及烯基可以是直鏈狀、支鏈狀、環狀的任一,但優選直鏈狀。進一步,R 12 及R13的烷基及烯基優選碳原子數為6~20,更優選碳原子數6~12。 R12及R13是含雜原子基團時,雜原子的數目優選1~4,雜原子優選為硫原子。 R12及R13的烷基及烯基的具體例同R7~R9。
[0021] B成分的磷酸酯系化合物的混合量基于提高耐燒結性及抑制牽引系數降低的觀 點,相對于潤滑油組合物總量,優選0.05~10質量%,更優選0.5~8質量%。
[0022] [C成分:抗氧化劑] 本發明中,C成分使用抗氧化劑。作為抗氧化劑,可列舉胺系抗氧化劑、酚系抗氧化劑及 硫系抗氧化劑。 作為胺系抗氧化劑,可列舉例如4,4'_二丁基二苯胺、4,4'_二辛基二苯胺、4,4'_二壬 基二苯胺等二烷基(烷基的碳原子數為1~20)二苯胺、苯基-α-萘胺、辛基苯基-α-萘胺、壬 基苯基-α-萘胺等萘胺。
[0023] 作為酚系抗氧化劑,可列舉例如2,6-二-tert-丁基-4-甲基苯酚、2,6-二-tert-丁 基-4-乙基苯酚等一元酚系抗氧化劑、4,4 ' -亞甲基二(2,6-二-tert-丁基苯酚)、2,2 ' -亞甲 基二(4-乙基-6-tert-丁基苯酸)等二元酸系抗氧化劑。
[0024] 作為硫系抗氧化劑,可列舉例如酚噻嗪、季戊四醇四(3-月桂基硫代丙酸酯)、二 (3,5-tert-丁基-4-羥基芐基)硫醚、硫代二亞乙基二(3-(3,5-二-tert-丁基-4-羥基苯 基))丙酸酯、2,6-二-tert-丁基-4-( 4,6-二(辛基硫基)-1,3,5-三嗪-2-甲基氨基)苯酚等。 上述抗氧化劑可以單獨使用1種,或2種以上組合使用。本發明中,優選酚系抗氧化劑與 胺系抗氧化劑或硫系抗氧化劑組合使用,酚系抗氧化劑與胺系抗氧化劑的組合最佳。
[0025] C成分的抗氧化劑的混合量基于提高氧化穩定性及抑制牽引系數降低的觀點,相 對于潤滑油組合物總量,優選〇. 1~1.6質量%,更優選0.5~1質量%。
[0026] [D 成分:胺] 本發明中,D成分使用通式(I)所示的胺及/或該胺的氧化胺(以下也稱"D成分的胺")。 通式(I)所示的胺與該胺的氧化胺均能獲得本發明的效果,但基于容易使堿值殘留、氧化穩 定性的維持優異的觀點,通式(I)所示的胺較合適。
[化5]
通式(I)中R1及R2各自獨立地表示碳原子數1~26的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烷基、碳原 子數1~26的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烯基、(R4-0)m-H或(R5-〇) nl-(R6-〇)n2-H,相互之間可以相 同或不同。R4~R 6各自獨立地表示碳原子數2~3的亞烷基,m、nl及n2各自獨立地表示2~25 的數。 R3表示取代或無取代的碳原子數1~26的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烷基,或取代或無取代 的碳原子數1~26的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烯基。
[0027] D成分的胺在中和因B成分的磷酸酯系化合物的添加而引起的酸度上升,抑制金屬 腐蝕的同時,還具有抑制潤滑油組合物的氧化,提高氧化穩定性的作用。另,作為其它堿性 物質,考慮有金屬清洗劑、伯胺及仲胺。但是,金屬清洗劑反應性過高,有損保持B成分的磷 酸酯系化合物的耐燒結性的效果。此外,伯胺及仲胺存在與磷酸酯系化合物反應而生成沉 淀的情況。
[0028] 通式(I)中,R1~R3基于提高穩定性的觀點,優選烷基,此外更優選無取代的直鏈狀 烷基。 此外,通式(I)中,R1~R3的碳原子數的總數優選10~40,更優選11~23,進一步優選12 ~22。碳原子數的總數在10以上時,D成分胺可以作為有效成分長時間殘留,碳原子數的總 數在40以下時,可以以一定的比例確保堿性的有效成分,抑制D成分胺的添加量。 此外,通式(I)中,優選R1及R2之中的1個或2個為甲基,更優選R1及R 2的雙方為甲基。R3 基于提高穩定性的觀點,優選不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數8~22的直鏈狀烷基,更優選不具有 取代基的碳原子數10~20的直鏈狀烷基。 D成分胺可以僅使用1種或2種以上混合使用。
[0029] D成分胺基于抑制牽引系數的降低的觀點,優選D成分的混合量較少的堿值,優選 堿值在50mgK0H/g以上,更優選100mgK0H/g以上。另,本發明中堿值是指根據JIS K2501的鹽 酸法測定的值。
[0030] D成分胺的混合量出于適當地中和及抑制牽引系數的降低的觀點,相對于潤滑油 組合物總量,優選0.05~4質量%,更優選0.1~0.8質量%,進一步優選0.15~0.5質量%。 此外,潤滑油組合物中,優選B成分磷酸酯系化合物與D成分胺以35:1~2:1的質量比混 合,更優選以20:1~3:1的質量比混合。通過以這樣的質量比進行混合,可以使耐燒結性與 抑制腐蝕的平衡良好。
[0031] [E成分:潤滑油添加劑] 本發明的潤滑油組合物中,可以在混合A~D成分而成的組合物中,進一步混合潤滑油 添加劑作為E成分。 作為E成分潤滑油添加劑,可列舉粘度指數改善劑、摩擦改進劑及其它潤滑油添加劑 等,優選從中選出1種或2種以上的潤滑油添加劑進行混合。
[0032]作為摩擦改進劑,可列舉脂肪酸與脂肪族多元醇反應而得的偏酯化合物。偏酯化 合物中,脂肪酸優選具有碳原子數6~30的直鏈狀或支鏈狀烴基的脂肪酸,該烴基的碳原子 數更優選8~24、特別優選10~20。作為脂肪酸,可列舉羊油酸、羊脂酸、羊蠟酸、月桂酸、肉 豆蔻酸、棕櫚酸、硬脂酸、花生酸、山崳酸以及二十四酸等飽和脂肪酸或肉豆蔻腦酸、棕櫚油 酸、油酸以及亞麻酸等不飽和脂肪酸,優選油酸。上述脂肪族多元醇是2~6元的醇類,可列 舉乙二醇、丙三醇、三羥甲基丙烷、季戊四醇、山梨糖醇、山梨糖醇酐等,優選山梨糖醇酐。這 些偏酯化合物可以單獨使用1種,或2種組合使用。 此外,十八烷胺、油胺等碳原子數10~20左右的脂肪族飽和一元胺及不飽和一元胺也 可作為摩擦改進劑適合使用。
[0033] 作為其它潤滑油添加劑,可列舉消泡劑、金屬鈍化劑油性劑、紫外線吸收劑、防銹 劑及降凝劑等。作為消泡劑,可列舉硅酮油或氟化硅酮油等,作為金屬鈍化劑,可列舉N_[N, N 二烷基(碳原子數3~12的烷基)氨基甲基]三唑等銅鈍化劑等。
[0034] 上述潤滑油添加劑的混合量根據賦予的性能不同而采用不同的量,不能一概而 言,但相對于潤滑油組合物總量,優選3質量%以下,更優選0.1~1質量%。 潤滑油組合物優選實質上不含有脂肪族伯胺或脂肪族仲胺。實質上不含有是指,以潤 滑油組合物的總量為基準在0.1質量%以下,優選0.01質量%以下、更優選0質量%。另,伯 胺或仲胺也可在不損害本發明的效果的范圍內添加。例如,對于總碳原子數超過20的伯胺 或仲胺,雖然也取決于基礎油的種類,但具有不易產生沉淀物的傾向。
[0035][牽引傳動變速器] 本發明的牽引傳動變速器使用上述本發明的牽引傳動變速器用潤滑油組合物,作為牽 引傳動變速器中含有的潤滑油組合物。 牽引傳動變速器的本身可以使用現有公知的變速器。作為牽引傳動變速器中含有的潤 滑油組合物,可以使用上述本發明的牽引傳動變速器用潤滑油組合物。 本發明的牽引傳動變速器通過優異的堿值殘留性而具有充分的氧化穩定性,同時能保 持耐燒結性、無沉淀物引發的障礙、牽引系數高而動力傳動優異。 實施例
[0036]接著,通過實施例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不限于此。另,實施例中,潤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