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式轉輪及流體凈化處理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流體處理設備,特別是指一種具有可擴充功能且便于清洗的轉輪式流體處理設備。
【背景技術】
[0002]中國臺灣TW1297281號專利揭示了一種廢氣除臭裝置及其方法,該廢氣除臭裝置具有一環形轉輪,轉環式吸脫附器是繞一垂直軸旋轉并設有沸石層,沸石層僅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可供流體通過的流道,轉輪中央底部設有底板而形成氣密,此類環形轉輪或轉環式吸脫附器有其缺點在于,一旦裝置完成組裝,即無法擴充安裝額外的吸附材料,因此當制程條件變化而使待處理廢氣的化合物組成或濃度發生變化時,此類環形轉輪或轉環式吸附器將可能無法適用于新制程,從而對業者帶來困擾。
[0003]除此之外,這類環形轉輪或轉環式吸脫附器另有一缺點在于,不易以洗滌液清洗吸附層(例如沸石層),原因在于,此類吸附層的流道是在水平方向上延伸,且吸附器中央底部被底板所密封,因此若以洗滌液由外朝內灌洗時,洗滌液容易在吸附器中央容室的底部累積,不易對外排出;而若以洗滌液由內朝外灌洗,則需由工作人員進入吸附器中央容室人工灌洗,因此缺乏工作效率。
[0004]為了解決此類環形轉輪所存在不易清洗的問題,以往業界常用如中國臺灣TW1318892號專利所揭示的直立式轉輪,該轉輪具有一平行于水平面的轉軸,且其吸附材內具有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流道,如此一來,可使用洗滌液從這類直立式轉輪的一面朝另一面灌洗,洗滌液可由另一面流出而不累積在轉輪內部。
[0005]但是,此類直立式轉輪吸脫附器仍然無法解決吸附層無法擴充的問題,因為此類直立式轉輪的兩側被支撐架所夾持,兩支撐架之間的間距既已固定,轉輪的厚度便無法調整,也因此這類直立式轉輪仍欠缺可擴充性,從而無法或難以適應日后制程可能發生的變化。
[0006]再者,習用的環形轉輪或轉環式吸脫附器或直立式轉輪吸脫附器,因其受風面的氣流方向均垂直于重立方向,因此以往的轉輪其支撐結構除需承載重力方向上的轉輪重量之外,還必須承載水平方向的受風面壓力,因此容易受到所處理氣流(特別是較大面積的吸附側)受風面壓力的作用而在水平方向上產生偏移,從而通常無法處理面風速大于3.5m/s以上或經過轉輪的風壓差大于75mmWG以上的氣流,致使單一吸脫附器所能處理的風量受限,而無法滿足低濃度而特大風量(一般大于200,000m3/hr)的處理需求,或者造成吸脫附器的吸附材厚度受限(一般蜂巢狀吸附單體厚度小于500_)
【發明內容】
[0007]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可擴充性的臥式轉輪。
[0008]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臥式轉輪,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箱體,具有至少一流體入口及至少一流體出口 ; 一轉輪單元,具有一轉軸而能轉動地設于所述箱體內,所述轉輪單元將所述箱體分隔為一上容室及一位置低于所述上容室的下容室,所述流體入口連通所述上、下容室其中一個,所述流體出口連通所述上、下容室另一個,所述轉軸的軸向實質垂直于一水平面,所述轉輪單元具有一上轉輪面、一位置低于所述上轉輪面的下轉輪面、及設于所述上、下轉輪面之間的第一處理材,所述上、下轉輪面實質平行于所述水平面,第一處理材中定義有連接所述上、下轉輪面的第一流道而供流體在實質平行于所述轉軸軸向的方向上流動于所述上、下容室之間;一驅動手段,用于驅動所述轉輪單元相對所述箱體轉動。
[0009]上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中,所述轉軸為一輪鼓,所述驅動手段具有一馬達減速機構、及一穿設于所述轉軸并能受所述馬達減速機構驅動旋轉的支撐軸,所述支撐軸與所述轉軸呈同步轉動關系。
[0010]更包括一上風箱及一下風箱,所述上、下風箱的位置在軸向上重疊,所述上風箱局部罩設于所述上轉輪面,所述下風箱局部罩設于所述下轉輪面,所述上風箱具有一朝所述支撐軸延伸的延伸段,所述延伸段具有一供所述支撐軸能轉動地穿設的穿孔,所述上風箱至少一部份的重量由所述支撐軸負荷,其中對應于被上、下風箱局部罩設區域的第一流道、所述上風箱內部及所述下風箱內部界定出至少一獨立的流體通道。
[0011 ]更包括一止推軸承套設于所述支撐軸,所述延伸段承靠于所述止推軸承上。
[0012]所述轉軸為一輪鼓,所述驅動手段具有一馬達減速機構、一穿設于所述轉軸內的導軸、及一設于馬達減速機構與導軸之間并能受所述馬達減速機構驅動旋轉的套管組,所述套管組與所述轉軸呈同步轉動關系,所述導軸分別與所述套管組及所述轉軸呈能相對轉動關系。
[0013]更包括一上風箱及一下風箱,所述上、下風箱的位置在軸向上重疊,所述上風箱為局部罩設于所述上轉輪面,所述下風箱為局部罩設于所述下轉輪面,所述上風箱具有一朝所述導軸延伸的延伸段,所述延伸段具有一供所述導軸穿設的穿孔,所述上風箱至少一部份的重量為所述導軸負荷,其中對應于被上、下風箱局部罩設區域的第一流道、所述上風箱內部及所述下風箱內部界定出至少一獨立的流體通道。
[0014]更包括一上風箱及一下風箱,所述上、下風箱的位置在軸向上重疊,所述上風箱為局部罩設于所述上轉輪面,所述下風箱為局部罩設于所述下轉輪面,其中對應于被上、下風箱局部罩設區域的第一流道、所述上風箱內部及所述下風箱內部圍構出至少一獨立的流體通道。
[0015]更包括一輔助輪單元,所述輔助輪單元設于所述上容室內,所述輔助輪單元能同步轉動地疊設于所述上轉輪面,所述輔助輪單元具有一上輔助輪面、一位置低于所述上輔助輪面的下輔助輪面、及設于所述上、下輔助輪面之間的第二處理材,所述上、下輔助輪面實質平行于所述水平面,所述下輔助輪面緊貼所述上轉輪面,第二處理材中定義有連接所述上、下輔助輪面的第二流道,第一、第二流道彼此連通而供流體在實質平行于所述轉軸軸向的方向上流動于所述上、下容室之間。
[0016]更包括一上風箱及一下風箱,所述輔助輪單元能選擇性地自所述上容室移出,所述上、下風箱的位置在軸向上重疊,所述上風箱能相對所述轉輪單元軸向位移,所述下轉輪面為局部罩設于所述下轉輪面,當所述輔助輪單元疊設于所述上轉輪面時,所述上風箱為局部罩設于所述上輔助輪面,當所述輔助輪單元自所述上容室移出后,所述上風箱為局部罩設于所述上轉輪面。
[0017]更包括一上風箱及一下風箱,所述上、下風箱的位置在軸向上重疊,所述上風箱能在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間相對所述轉輪單元軸向位移,所述下風箱局部罩設于所述下轉輪面,當所述上風箱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上風箱局部罩設于所述上轉輪面,當所述上風箱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上風箱與所述上轉輪面分離。
[0018]更包括一輔助輪單元,所述輔助輪單元為選擇性地設于所述上容室而位于所述上風箱與所述上轉輪面之間,所述輔助輪單元具有一上輔助輪面、一位置低于所述上輔助輪面的下輔助輪面、及設于所述上、下輔助輪面之間的第二處理材,所述上、下輔助輪面實質平行于所述水平面,所述下輔助輪面緊貼所述上轉輪面,第二處理材中定義有連接所述上、下輔助輪面的第二流道,第一、第二流道彼此連通而供流體在實質平行于所述轉軸軸向的方向上流動于所述上、下容室之間,當所述上風箱在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上風箱局部罩設于所述上輔助輪面。
[0019]所述上轉輪面并未與能用于支撐所述轉輪單元重量的機構鏈接。
[0020 ]所述箱體及所述轉輪單元之間僅具有一組密封結構,所述密封結構使流體僅能經由所述第一流道而在上、下容室之間流動。
[0021 ]所述箱體及所述轉輪單元之間僅具有一組密封結構,所述密封結構使流體僅能經由所述第一、第二流道而在上、下容室之間流動。
[0022 ]所述箱體及所述轉輪單元之間僅具有一組密封結構,所述密封結構使流體僅能經由所述第一、第二流道而在上、下容室之間流動。
[0023]更包括至少一支撐架,所述轉輪單元具有至少一位于下轉輪面的環形框架,所述支撐架設于所述下容室并抵頂于所述環形框架,所述支撐架負荷所述轉輪單元一部份的重量。
[0024]所述支撐架頂端具有一抵頂于所述環形框架的滾輪。
[0025]所述轉輪單元具有一吸附區及一脫附區,所述吸附區界定于未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