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加工輔助設備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涂膠置臺。
背景技術:
汽車內外板在生產過程中有一道涂膠工序,需要將汽車內外板放到涂膠置臺上。現有的涂膠置臺,其與汽車內外板接觸的觸頭的位置都是固定的,即一種涂膠置臺只對應一種涂膠置臺。在新車種更新時,需要重新制造新的涂膠置臺以完成新車的涂膠工序,增加了生產成本。
同時,隨著加工廠不斷發展,加工的車型越來越多。若繼續使用現有的涂膠置臺,則會有數量龐大的閑置涂膠置臺,占用了有限的生產空間。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種相似車型共用涂膠置臺,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涂膠置臺通用性差的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相似車型共用涂膠置臺,包括若干觸頭底座,其固接于承載臺的上端,觸頭底座上安裝有一組鑒別傳感器;支撐觸頭,其通過連接桿與觸頭底座卡接,支撐觸頭上安裝有與鑒別傳感器相對應的標識組件。
進一步,所述承載臺的下端通過豎直設置的立柱與底板轉動連接;承載臺包括水平設置第一工位臺和第二工位臺,兩者之間固接有分隔擋板,且兩者相對于分隔擋板鏡像設置。
進一步,所述鑒別傳感器包括水平固接于觸頭底座側壁上的連接板,連接板上固接有若干第一傳感器,第一傳感器的感應頭方向朝上;所述標識組件包括水平固接于所述連接桿側壁上的標識板,標識板上可拆卸連接有若干標識螺釘。
進一步,所述觸頭底座的側壁上設有縱槽,其貫穿觸頭底座上端和下端;卡接件置于縱槽內,并通過架設于縱槽兩側壁之間的軸與觸頭底座轉動連接;卡接件的上部設有朝向縱槽底部的卡爪,卡接件的下部伸出縱槽;所述連接桿的下部置于縱槽內,且其上設有與卡爪卡接的卡槽。
進一步,所述觸頭底座的側壁上固接有蓋板,蓋板沿豎直方向覆蓋所述縱槽的上部;所述觸頭底座的側壁上螺紋連接有手擰螺栓,手擰螺栓的尾端伸入縱槽并與所述連接桿相抵。
進一步,所述支撐觸頭還包括與所述連接桿固接的延伸桿,延伸桿的上端固接有水平的支撐板,支撐板上固接有接觸頭。
進一步,所述支撐板上固接有導向桿和第二傳感器。
進一步,所述延伸桿和觸頭底座上分別固接有一對相對應的第三傳感器。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相似車型共用涂膠置臺具有以下優勢: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相似車型共用涂膠置臺,結構簡單,通用性強。本實用新型能夠通過更換卡接于觸頭底座上的支撐觸頭,以適用于不同的汽車內外板。同時,由于支撐觸頭采用卡接的安裝方式,更換時更加快速準確,有效的提高了加工效率。通過鑒別傳感器和與之相對應的標識組件,能夠自動校對更換的支撐觸頭是否與需要涂膠的汽車內外板相匹配,自動化程度高,減輕了工人的勞動量。此外,本實用新型為雙工位結構,能夠同時對兩種不同的汽車內外板進行加工,節省了生產的時間和空間。
附圖說明
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相似車型共用涂膠置臺的軸測圖;
圖2為圖1中I部分的放大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相似車型共用涂膠置臺的觸頭底座和支撐觸頭的軸測局部剖視圖;
圖4為圖3中II部分的放大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底板;2-立柱;3-第一工位臺;31-第二工位臺;32-分隔擋板;4-觸頭底座;41-連接板;42-第一傳感器;43-標識板;44-標識螺釘;45-手擰螺栓;46-蓋板;5-導向桿;6-第三傳感器;7-連接桿;71-延伸桿;72-支撐板;73-卡槽;8-接觸頭;9-第二傳感器;10-卡接件;101-卡爪;11-軸。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通過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如圖1-4,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相似車型共用涂膠置臺,包括若干觸頭底座4,其固接于承載臺的上端,觸頭底座4上安裝有一組鑒別傳感器;支撐觸頭,其通過連接桿7與觸頭底座4卡接,支撐觸頭上安裝有與鑒別傳感器相對應的標識組件。
上述承載臺的下端通過豎直設置的立柱2與底板1轉動連接;承載臺包括水平設置第一工位臺3和第二工位臺31,兩者之間固接有分隔擋板32,且兩者相對于分隔擋板32鏡像設置。第一工位臺3和第二工位臺31上的觸頭底座4的位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完全相同,具體布局方式依照需要涂膠的汽車內外板的結構確定。
上述鑒別傳感器包括水平固接于觸頭底座4側壁上的連接板41,連接板41上固接有若干第一傳感器42,第一傳感器42的感應頭方向朝上;上述標識組件包括水平固接于上述連接桿7側壁上的標識板43,標識板43上可拆卸連接有若干標識螺釘44。通過調節標識螺釘44在標識板43上的位置和數量,可將支撐觸頭進行標識區分。支撐觸頭安裝于觸頭底座4上后,標識螺釘44對第一傳感器42選擇性觸發,即可得知安裝的支撐觸頭是否合乎需要。
為簡化結構,可在第一工位臺3和第二工位臺31上分別選取一個觸頭底座4安裝鑒別傳感器。并將支撐觸頭依照不同的車型分為不同的組,將每組中與安裝有鑒別傳感器的觸頭底座4相對應的支撐觸頭安裝標識組件。這樣,即可以組為單位對支撐觸頭進行區分。
上述觸頭底座4的側壁上設有縱槽,其貫穿觸頭底座4上端和下端;卡接件10置于縱槽內,并通過架設于縱槽兩側壁之間的軸11與觸頭底座4轉動連接;卡接件10的上部設有朝向縱槽底部的卡爪101,卡接件10的下部伸出縱槽;上述連接桿7的下部置于縱槽內,且其上設有與卡爪101卡接的卡槽73。
上述觸頭底座4的側壁上固接有蓋板46,蓋板46沿豎直方向覆蓋上述縱槽的上部;上述觸頭底座4的側壁上螺紋連接有手擰螺栓45,手擰螺栓45的尾端伸入縱槽并與上述連接桿7相抵。蓋板46用于保證連接桿7的方向始終為豎直方向,接觸頭8不會傾斜,確保接觸頭8與汽車內外板的精準接觸。手擰螺栓45對連接桿7進行輔助固定。
上述支撐觸頭還包括與上述連接桿7固接的延伸桿71,延伸桿71的上端固接有水平的支撐板72,支撐板72上固接有接觸頭8。為了保證放置于接觸頭8上的汽車內外板位置固定,還可在接觸頭8附近安裝磁鐵,通過磁鐵對汽車內外板進行吸附。
上述支撐板72上固接有導向桿5和第二傳感器9。第二傳感器9用以檢測接觸頭8上是否放置有汽車內外板,以及放置的汽車內外板是否與接觸頭8很好的接觸。
上述延伸桿71和觸頭底座4上分別固接有一對相對應的第三傳感器6。一對第三傳感器6用來檢測支撐觸頭是否與觸頭底座4安裝到位。當支撐觸頭安裝到位時,即兩個第三傳感器6的距離達到預設值時,第三傳感器6被觸發并向系統發出信號;反之,第三傳感器6沒有發出信號,則說明支撐觸頭沒有安裝到位。
使用時,依照需要加工的汽車內外板選擇適合的支撐觸頭。通過連接桿7將支撐觸頭與觸頭底座4卡接。之后,擰緊手擰螺栓45,將支撐觸頭與觸頭底座4可靠固定。將需要加工的工件通過導向桿5放置在安裝好的支撐觸頭上,工件與接觸頭8接觸,并依靠自身重力固定于接觸頭8上。
當需要更換支撐觸頭時,將卡接件10伸出上述縱槽的部分向下按壓,卡接件10旋轉,卡爪101與卡槽73分離。之后,取出支撐觸頭進行更換即可。
本實用新型上述的相似車型共用涂膠置臺,結構簡單,通用性強。本實用新型能夠通過更換卡接于觸頭底座4上的支撐觸頭,以適用于不同的汽車內外板。同時,由于支撐觸頭采用卡接的安裝方式,更換時更加快速準確,有效的提高了加工效率。通過鑒別傳感器和與之相對應的標識組件,能夠自動校對更換的支撐觸頭是否與需要涂膠的汽車內外板相匹配,自動化程度高,減輕了工人的勞動量。此外,本實用新型為雙工位結構,能夠同時對兩種不同的汽車內外板進行加工,節省了生產的時間和空間。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