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活性炭經粉末活性炭投加累(5)也投加到管道混合器(3)的進水端,經過管道混合器 (3)混合后,加有PAC與粉末活性炭后的原水進入混凝池(8);同時攬拌器一(9)開始運行, 鼓風機(12)運行,空氣經混凝池布氣設備(10)進入混凝池(8)的底部,空氣氣泡自池底一 邊晃動一邊上升,對混凝池(8)內的原水起到機械攬拌、給氧曝氣、承托重介質粉延緩其下 沉的作用;隨后原水進入絮凝反應器的重介質混合反應池(13),同時攬拌器二(16)開始運 行;在重介質混合反應池(13)內,重介質自動投加裝置(11)加入適量重介質,同時,助凝劑 加藥累(15)也自動將助凝劑加藥箱(14)中的助凝劑按合適劑量加入;一定時間后,原水進 入熟化池(18),同時攬拌器=(17)開始運行;熟化完成后通過配水管(20)進入快速沉淀 池(21),所述快速沉淀池(21)配置有單層斜板或雙層斜板W加速沉淀,快速沉淀池(21)的 上層清液出水,進入下道水處理工序;絮凝反應器和快速沉淀池內的剩余污泥根據工況需 要,或者通過污泥回流管(25)進入混凝池(8)參與反應,或者通過污泥回收管(24)經旋流 分離器(26)使重介質粉與水和污泥產生分離W便回收循環使用,回收所得重介質粉通過 管道重新投加至重介質混合反應池(13);經過旋流分離器(26)后產生的絮體污泥被排放 至污泥池(27)W便進一步處理;快速沉淀池同時配置有快速沉淀池氣洗設備(22),當快速 沉淀池的斜板(19)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需要對沉積在斜板(19)上的污泥進行清洗、去除 時,打開鼓風機(12)與快速沉淀池氣洗設備(22)之間的閥口,不斷晃動的空氣氣泡由水底 逐步上升經由斜板(19),起到很方便地震動清洗去除斜板(19)上污泥的作用。 陽02U 實施例1:
[0022] 原水樣取自長江下游某自來水廠取樣口,所采用的重介質/活性炭混凝裝置工藝 流程為:首先在原水中投加聚合氯化侶(PAC)至濃度8mg/L(W密度為1. 24g/ml液體聚 合A1C13計),粉末活性炭投加至濃度20mg/l,混合均勻后投加聚丙締酷胺(PAM)至濃度 0.Img/l,混凝期間所投加的重介質量為lOOmg/l,整個反應時間為4min,沉淀2min后出水。 為考察該工藝的穩定性,將W上過程運行2個月,所得運行結果如圖所示:運行周期內,原 水濁度變化范圍為71-107NTU,C0Dm。變化范圍在3. 4-4mg/L(圖2和圖3中誤差棒所示)之 間,整個運行期間的出水濁度可穩定在< 2NTU,COD可穩定在2. 4mg/L左右,濁度和COD的 去除率分別可達98%和34%左右。隨著運行周期的延長,整個工藝水處理效果有向好趨勢 (表現為IV。逐步升高),運表明整個系統更趨于穩定。
[0023] 表1:重介質/活性炭混凝沉淀工藝穩定運行期間對水源水處理效果
[00巧]該裝置穩定運行后出水的相關指標如表1所示。總體而言,重介質/活性炭混凝 沉淀工藝出水水質較好,濁度、CODm。、氨氮等關鍵指標即可達(GB5749-2006)國家飲用水衛 生標準。對總大腸菌群和菌落總數可達90%W上的去除率,運可減輕后續消毒工藝負擔,降 低相關費用。
[0026] 實施例2:
[0027] 表2:重介質/活性炭混凝沉淀工藝對不同原水的除濁性能比較
[0029] 備注:PAC投加量8mg/L,PAM投加量0.Img/L,粉末活性炭投加量20mg/L
[0030] ①-測試溫度為1-2°C,②-測試溫度為30°C
[0031] 為考察重介質/活性炭混凝沉淀工藝對不同水源的處理效果:原水NTU變化范圍 從15. 9至423,溫度變化范圍為rC-30°C(除備注說明外,其余處理溫度為15-25°C環境溫 度)。如表2所示,重介質/活性炭混凝沉淀工藝具有非常高的抗沖擊能力,在投藥量不變 的情況下,無論面對低溫低濁或高濁度水源水,其出水濁度均可穩定保持在2W下。此外, 該工藝對CODm。的去除率穩定保持在35%左右,本實驗范圍內(原水CODm":3. 4-4.Img/L), 該工藝出水CODm。即可達到國家飲用水標準(C0Dm"< 3mg/L)。運表明該裝置可較好應對水 源水的季節性變化,具有其應用的廣泛性,對保持水廠運行的穩定性具有顯著意義。
[0032] 實施例3:
[0033] 表3:重介質/活性炭混凝沉淀工藝/加砂絮凝沉淀工藝/常規絮凝沉淀工藝的 處理性能比較
[0035] 備注:PAC投加量8mg/L,PAM投加量0.Img/L,粉末活性炭投加量20mg/L
[0036] 對比重介質/活性炭分離工藝、加砂與常規絮凝工藝對長江原水的處理效果,結 果如表3所示:在同等操作參數條件下,重介質/活性炭混凝沉淀工藝的去濁和去COD效 果要明顯好于加砂和常規工藝,運充分表現了重介質分離工藝快速高效的優越性。與加砂 相比,本實用新型工藝所使用重介質粉的效果更好,運主要是因為重介質的密度(~4. 5g/ cm3)比砂的密度(~2.2g/cm3)更大,而且通過多種組分的配比使重介質帶有一定電荷效 應,影響了絮體電位穩定,從而使得重介質/活性炭混凝沉淀效果更好。值得一提的是,若 采用常規絮凝沉淀,PAC投加量為20mg/l,整個工藝停留時間需Ih才可達到與加砂類似的 效果,運也從另一方面表明,重介質/活性炭混凝沉淀工藝在大幅減少絮凝沉淀時間的同 時還可W明顯減少絮凝劑用量。 陽037] 本實施例的有益效果為:
[0038] 本實施例具有節約±地使用面積和±建成本,水處理效果的穩定性更強,可應對 水體突發事件,提高水廠反洗水的回收率,重介質粉循環利用,重介質粉回收設備更簡單、 節能,連續穩定高效運行,經濟性良好等特點。
[0039] 本實用新型已經通過上述實施例進行了說明,但應當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只是 用于舉例和說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將本實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實施例范圍內。此外本領 域技術人員可W理解的是,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例,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教導還 可W做出更多種的變型和修改,運些變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實用新型所要求保護的范圍W 內。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由附屬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范圍所界定。
【主權項】
1. 一種高效重介質/活性炭混凝沉淀水處理裝置,其組成包括:原水水槽(I)、潛水栗 (2)、管道混合器(3)、粉末活性炭漿液箱(4)、粉末活性炭投加栗(5)、絮凝劑加藥箱(6)、 絮凝劑加藥栗(7)、混凝池(8)、攪拌器一(9)、混凝池布氣設備(10)、重介質自動投加裝置 (11)、鼓風機(12)、重介質混合反應池(13)、助凝劑加藥箱(14)、助凝劑加藥栗(15)、攪拌 器二(16)、拌器三(17)、熟化池(18)、斜板(19)、配水管(20)、快速沉淀池(21)、快速沉淀 池氣洗設備(22)、污泥栗(23)、污泥回收管(24)、污泥回流管(25)、旋流分離器(26)和污 泥池(27),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水水槽(1)中設有潛水栗(2),潛水栗(2)通過管路與混凝 池(8)連接,在潛水栗(2)與混凝池(8)連接的管路上還設有管道混合器(3);所述粉末活 性炭漿液箱(4)和絮凝劑加藥箱(6)通過管道與管道混合器(3)連接,在粉末活性炭漿液 箱(4)與管道混合器(3)連接的管路上設有粉末活性炭投加栗(5),在絮凝劑加藥箱(6)與 管道混合器(3)連接的管路上設有絮凝劑加藥栗(7);所述攪拌器一(9)、攪拌器二(16)和 攪拌器三(17)分別設置于混凝池(8)、重介質混合反應池(13)和熟化池(18)中,且混凝池 (8)中還設有混凝池布氣設備(10),混凝池布氣設備(10)與鼓風機(12)連接;重介質自動 投加裝置(11)與重介質混合反應池(13)相連,助凝劑加藥箱(14)與熟化池(18)連接,在 助凝劑加藥箱(14)與熟化池(18)連接的管路上設有助凝劑加藥栗(15);所述快速沉淀池 (21)中設有斜板(19)、配水管(20)和快速沉淀池氣洗設備(22),且快速沉淀池(21)通過 污泥回收管(24)與旋流分離器(26)連接,所述旋流分離器(26)與污泥池(27)連接;所述 快速沉淀池(21)通過污泥回流管(25)與混凝池(8)連接;所述快速沉淀池(21)連接的管 路上設有污泥栗(23)。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效重介質/活性炭混凝沉淀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快速沉淀池氣洗設備(22)是設置于快速沉淀池(21)的底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高效重介質/活性炭混凝沉淀水處理裝置,其組成包括:原水水槽、潛水泵、管道混合器、粉末活性炭漿液箱、粉末活性炭投加泵、絮凝劑加藥箱、絮凝劑加藥泵、混凝池、攪拌器一、混凝池布氣設備、重介質自動投加裝置、鼓風機、重介質混合反應池、助凝劑加藥箱、助凝劑加藥泵、攪拌器二、拌器三、熟化池、斜板、配水管、快速沉淀池、快速沉淀池氣洗設備、污泥泵、污泥回收管、污泥回流管、旋流分離器和污泥池,所述原水水槽中設有潛水泵,潛水泵通過管路與混凝池連接,所述快速沉淀池中設有斜板、配水管和快速沉淀池氣洗設備,所述旋流分離器與污泥池連接。它具有水處理效果的穩定性更強,連續穩定高效運行,經濟性良好等特點。
【IPC分類】C02F9/04
【公開號】CN204939139
【申請號】CN201520699417
【發明人】楊志宏, 賈伯林, 王光輝, 周圓圓
【申請人】太平洋水處理工程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1月6日
【申請日】2015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