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除塵設備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申請涉及一種除塵設備,尤其涉及一種光學鏡片的除塵設備。
【背景技術】
[0002]于光學鏡片的生產過程中,灰塵污染為影響制程良品率的最不利因素。故此類產品的生產過程中清潔技術與污染的防護都顯得極其重要,其中污染防護與控制主要在于生產環境的控制方面,而清潔技術主要在于對物料進行清潔方面。清潔技術在制程中借助必要的清潔方式或清潔設備對物料進行清洗以保證各制程環節中物料足夠潔凈,以確保產品良品率與質量。
[0003]目前清潔鏡片的方法之一為通過檢測人員于顯微鏡下,用棉簽對每一鏡片逐步進行灰塵擦拭,或者作業者用手拿住鏡片再使用高壓氣槍進行每一個鏡片的清潔。鏡片組件尺寸太小,人手拿住清潔作業會比較困難,且增加了每一鏡片之取放時間,生產效率較低,難以實現批量自動化生產。同時以手工拿住物料之方式進行清潔,容易形成交叉污染。
[0004]有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能提高生產效率、實現批量自動化生產,同時避免交叉污染之除塵裝置。
【發明內容】
[0005]本申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除塵設備,自動化對待除塵組件進行批量化的除塵作業,從而解決人工清潔鏡片較為困難,效率較低,且還可能會造成交叉污染的問題。
[0006]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揭示了一種除塵設備,其包括第一導引平臺以及第一除塵裝置。第一導引平臺包括第一固定座、第一導引件以及第一驅動件。第一導引件設置于第一固定座,且第一導引件用以放置待除塵組件。第一驅動件用以驅動第一導引件沿著第一固定座運動。第一除塵裝置設置于第一導引平臺,且第一除塵裝置至少部分覆蓋第一導引件。第一除塵裝置包括至少一旋轉式吹氣件以及第一靜電消除器。至少一旋轉式吹氣件面對第一導引件且與第一導引件相隔一預定距離。第一靜電消除器設置于至少一旋轉式吹氣件的一側,其中當待除塵組件位于旋轉式吹氣件與第一導引件之間時,至少一旋轉式吹氣件朝向待除塵組件送氣。
[0007]根據本申請的一實施方式,上述第一除塵裝置還包括罩體以及連通罩體的集塵管,其中罩體覆蓋至少一旋轉式吹氣件的噴嘴以及第一靜電消除器。
[0008]根據本申請的一實施方式,上述第一除塵裝置還包括第一樞接部,第一樞接部連接罩體與第一導引平臺,罩體以第一樞接部為軸心旋轉以相對第一導引平臺開合。
[0009]根據本申請的一實施方式,上述至少一旋轉式吹氣件的數目為多個,且多個旋轉式吹氣件朝著第一導引件的運動方向排列。
[0010]根據本申請的一實施方式,上述第一除塵裝置還包括第二靜電消除器,其中罩體覆蓋第二靜電消除器,且第一靜電消除器與第二靜電消除器分別位于至少一旋轉式吹氣件的相對兩側。
[0011]根據本申請的一實施方式,上述第一除塵裝置還包括設置于罩體一側的第三靜電消除器,且第三靜電消除器在第一導引平臺的正投影與第一導引件至少部分重迭。
[0012]根據本申請的一實施方式,上述第一除塵裝置還包括第四靜電消除器,且第四靜電消除器與第三靜電消除器分別設置于罩體的相對兩側,且第四靜電消除器在第一導引平臺的正投影與第一導引件至少部分重迭。
[0013]根據本申請的一實施方式,上述除塵設備還包括第二導引平臺以及設置于第一導引平臺與第二導引平臺一側的翻轉機構。第二導引平臺包括第二固定座、設置于第二固定座的第二導引件以及第二驅動件,其中第二驅動件用以驅動第二導引件沿著第二固定座運動。翻轉機構設置有夾持件,夾持件用以夾持待除塵組件,且夾持件于第一導引平件與第二導引平件之間往復運動。
[0014]根據本申請的一實施方式,上述除塵設備還包括設置于第二導引平臺的第二除塵裝置,且第二除塵裝置至少部分覆蓋第二導引件。
[0015]根據本申請的一實施方式,上述夾持件自第一導引平臺挾持住待除塵組件后,夾持件自轉一預定角度并往第二導引平臺的方向移動。
[001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申請可以獲得包括以下技術效果:
[0017]通過導引平臺、除塵裝置的配置,可以免除人工清潔待除塵組件的作業,且還可批量化的對大量待除塵組件進行除塵,提高除塵作業的效率。在部分實施方式中,除塵設備更可包含有多個導引平臺與除塵裝置,以對待除塵組件的多個面向進行除塵,例如對待除塵組件的正反兩面進行除塵。此外,通過旋轉式吹氣件朝待除塵組件送風,可產生多重旋風,增進除塵的效果。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申請一實施方式的除塵設備的立體圖。
[0019]圖2為圖1的除塵設備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0020]圖3為本申請一實施方式的第一導引平臺的立體圖。
[0021]圖4為圖3的第一導引平臺的爆炸圖。
[0022]圖5為載盤放置在第一導引件上時的放大圖。
[0023]圖6為載盤放置在第二導引件上時的放大圖。
[0024]圖7為本申請的第一除塵裝置相對第一導引平臺打開的示意圖。
[0025]圖8為圖7的第一除塵裝置與第一導引平臺的局部剖面圖。
[0026]圖9為本申請一實施方式的第一除塵裝置的局部分解與透視圖。
[0027]圖10為本申請一實施方式的翻轉機構的立體圖。
[0028]圖11為本申請一實施方式的第一除塵裝置與第一導引平臺連接部分的放大圖。
[0029]附圖標記說明:
[0030]除塵設備10,內部結構10’,待除塵組件20,載盤30,操作按鈕97,人機操作界面98,箱體99,第一導引平臺100,第一固定座102,限位塊體102a、102b,限位軌道102c,第一導引件104,主同步帶輪104a,副同步帶輪104b、104c,主同步帶104d,導引帶104e、104f,定位件105,第一驅動件106,端蓋108,高度限位塊110a、110b,第一除塵裝置120,旋轉式吹氣件 121、122、123,轉軸 121a、122a、123a,噴嘴 121b、122b、123b,第一樞接部 125,第一靜電消除器130,第二靜電消除器132,第三靜電消除器134,第四靜電消除器136,罩體140,內罩141,通孔141a,外罩142,傳動件143,驅動件144,集塵管145,第二導引平臺200,第二固定座202,第二導引件204,第二除塵裝置220,翻轉機構300,夾持件310,導軌320,旋轉汽缸330,步進馬達350,內表面SI,外表面S2,限位高度H,載盤高度H’,預定距離D,預定角度
θ ο
【具體實施方式】
[0031]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申請的多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并說明。然而,應了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申請。也就是說,在本申請的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組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的示意的方式繪示之。
[0032]關于本文中所使用之“第一"、“第二 "等,并非特別指稱次序或順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申請,其僅僅是為了區別以相同技術用語描述的組件或操作而已。
[0033]圖1為本申請一實施方式的除塵設備10的立體圖,圖2為圖1的除塵設備10的內部結構10'示意圖。如圖所示,除塵設備10包括箱體99、第一導引平臺100、第一除塵裝置120、第二導引平臺200、第二除塵裝置220,人機操作界面98以及操作按鈕97,其中第一導引平臺100與第二導引平臺200部分位于相體99內,部分裸露于相體99外。人機操作界面98供操作者了解目前除塵設備10的工作進度,并且通過操作按鈕97操控除塵設備10的相關除塵作業。在本實施方式中,待除塵組件可先放置在裸露的第一導引平臺100上,經過箱體99內部的第一除塵裝置120以及第二除塵裝置220完成除塵作業后,自裸露的第二導引平臺200取出,完成整個自動化的除塵作業。
[0034]更進一步而言,第一除塵裝置120設置于第一導引平臺100上,第二除塵裝置220設置于第二導引平臺200上。待除塵組件放置在第一導引平臺100與第二導引平臺200后,可分別被導引至第一除塵裝置120與第二除塵裝置220內部以完成除塵的作業。在本實施方式中,待除塵組件可以是鏡片,例如手機或平板裝置的內建鏡片模塊,但本申請不以此為限。本申請的除塵裝置也可以應用至其他微型、批量化的物料的除塵作業中。
[0035]圖3為本申請一實施方式的第一導引平臺100的立體圖,圖4為圖3的第一導引平臺100的爆炸圖。第一導引平臺100包括第一固定座102、第一導引件104以及第一驅動件106。第一導引件104設置于第一固定座102上。更詳細而言,第一固定座102可包括兩塊限位塊體102a、102b,兩塊限位塊體102a、102b面對面設置。面對面設置的限位塊體102a、102b之間可形成限位軌道102c。第一導引件104可設置于第一固定座102的限位軌道102c上,使得第一導引件104局限于限位軌道102c內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