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于浮動導筒JlO內,浮動桿左端板J13和浮動桿右端板J14分別固定連接在浮動導桿Jll的左右兩端,兩根浮動桿復位彈簧J12套設于浮動導桿Jll上,且位于浮動導筒JlO的左右兩端,XY軸過度板J15固定連接于浮動桿左端板J13和浮動桿右端板J14之間,Y軸滑套J16于XY軸過度板J15固定連接,Y軸主導桿J17和Y軸副導桿J18可滑動地插穿于Y軸滑套J16內,Y軸復位彈簧J19套設于Y軸副導桿J18上,且Y軸復位彈簧J19的兩端分別支撐于Y軸滑套J16和Y軸主導桿J17的下端,Y軸驅動導板J20設于Y軸主導桿J17的下端,X軸左頂桿J8和Y軸驅動頂桿J21分別固定連接在機座Jl上和浮動桿左端板J13上,擺架驅動頂桿J24設于機座Jl的右端。導輪aJ22和導輪bJ25分別轉動連接在Y軸驅動頂桿J21上和擺架驅動頂桿J24上。
[0034]如圖2和圖3,旋轉擺架2包括擺架座板K1、擺軸復位彈簧K4、限位螺釘K6、阻尼磁鐵K7、配重塊K8和設有上下兩拐臂的擺架K5,擺架K5固定于擺軸K3上并通過軸承K2轉動連接于擺架座板Kl上,擺軸復位彈簧K4置在擺架K5與擺架座板Kl的結合處,且擺軸復位彈簧K4的兩端分別固定于擺架座板Kl和擺軸K3上,配重塊K8固定連接在擺架K5的下拐臂上,兩阻尼磁鐵K7分別固定連接在擺架座板Kl上和擺架K5的下拐臂上,且擺架座板Kl上的阻尼磁鐵K7與擺架K5上的阻尼磁鐵K7配對以產生磁力吸引,從而對擺架K5的擺動形成阻尼作用。限位螺釘K6固定于擺架座板Kl上端以限制擺架K5在垂直狀態的角位置。擺架K5的上拐臂與脫模頭3固定連接。
[0035]如圖4,脫模頭3包括螺栓座Tl、芯管T2、套管T3、乳膠環帶T4、彈簧箍T5、LED照明燈T7、芯管通氣閥T9、芯管溢氣閥T10和環帶通氣閥T11,芯管T2套設在螺栓座TI上,套管T3套設于芯管T2上,套管T3與芯管T2之間形成有環帶氣腔T13,密封環T8設在套管T3與芯管T2的結合處。套管T3的外圓周壁上分層設有若干V形槽,乳膠環帶T4套設于套管T3的外圓周壁上,并通過彈簧箍T5將乳膠環帶T4嵌入在套管T3上的V形槽內。套管T3壁上設有與環帶氣腔T13相貫通的環帶通氣孔T14,環帶通氣閥Tll連接于環帶通氣孔T14上,環帶氣腔T13通過環帶通氣閥Tll與外部壓縮空氣源連接。芯管通氣閥T9和芯管溢氣閥TlO分別連接于芯管T2上,芯管T2的芯管氣腔T12通過芯管通氣閥T9與外部壓縮空氣源連接,通過芯管溢氣閥TlO與外部大氣相通。在芯管T2的上端設有呈輻射狀分布的芯管散氣孔T15與外部大氣相通,L ED照明燈T7連接在芯管T2的頂端。
[0036]脫套分檢機5包括機架P1、取套機構P2、廢品收納箕P3、分檢機構P4和分包傳送帶P5,取套機構P2、廢品收納箕P3和分檢機構P4分別設置于機架Pl上,且取套機構P2設于分檢機構P4的上方,廢品收納箕P3設于取套機構P2的右側,分包傳送帶P5設于分檢機構P4的右端下方。
[0037]如圖5和圖6,取套機構P2包括夾套氣缸P6、夾套靴墊P7、取套擱板樞軸P9、取套擱板套筒P10、取套擱板復位扭簧Pl1、對開式取套擱板P12、取套驅動氣缸P13、雙挑滾輪P14、吹拋氣嘴P15、剝套輪橫擔P16、剝套輪升降氣缸P17、雙挑橫擔P18、剝套輪旋轉電機P19和剝套輪刷P20,剝套輪橫擔P16、夾套氣缸P6、取套驅動氣缸P13和取套擱板樞軸P9分層設置于機架Pl上,取套擱板套筒PlO取套擱板復位扭簧PlI均套設于取套擱板樞軸P9上,且取套擱板復位扭簧PlI的左端與取套擱板套筒PlO固定連接,右端固定連接在取套擱板樞軸P9上,對開式取套擱板P12固定連接在取套擱板套筒PlO上,吹拋氣嘴P15設于取套擱板樞軸P9的左端,雙挑滾輪P14和夾套靴墊P7分別設置在取套驅動氣缸P13的活塞桿上和夾套氣缸P6的活塞桿上,剝套輪升降氣缸P17固定連接在剝套輪橫擔P16上,剝套輪旋轉電機P19通過雙挑橫擔P18設于剝套輪升降氣缸P17的活塞桿上,剝套輪刷P20與剝套輪旋轉電機P19的轉軸相連。
[0038]如圖7,分檢機構P4包括分料機導桿P22、分料機滑臺P23、分料擱板樞軸P24、分料擱板套筒P25、分料擱板復位扭簧P26、對開式分料擱板P27、分料擱板驅動銷桿P28、分料驅動導板P29和分料驅動導板座P30,分料機導桿P22固定連接在機架Pl上,
[0039]分料機滑臺P23可滑動地套設于分料機導桿P22上,分料擱板樞軸P24設置在分料機滑臺P23上,分料擱板套筒P25和分料擱板復位扭簧P26套設于分料擱板樞軸P24上,且分料擱板復位扭簧P26的左端與分料擱板套筒P25固定連接,右端固定連接在分料擱板樞軸P24上,對開式分料擱板P27固定連接在分料擱板套筒P25上,分料擱板驅動銷桿P28設于分料擱板套筒P25上,分料驅動導板P29固定于機架Pl上。
[0040]如圖8,攝像檢測臺4包括光電支架Ml、攝像機M2、鏡板M3和照明光源M4,兩所述鏡板M3設置在光電支架Ml上,攝像機M2置于鏡板M3上方,兩照明光源M4分設于攝像機M2兩側。
[0041]如圖9,本發明浮動導桿式塑膠手套脫模檢測包裝一體機工作過程說明如下:
[0042]機器啟動后的初試狀態如下:
[0043]搬運機械手I的X軸滑塊J9處于左端且位于塑膠手套生產線6吊掛的手模7下方,此時X軸左頂桿J8與浮動桿左端板J13接觸而Y軸驅動頂桿J21的導輪J22與Y軸驅動導板J20即將接觸,Y軸主導桿J17縮回到最低位置,旋轉擺架2復位并將脫模頭3保持在直立位置。
[0044]脫模頭3的環帶通氣閥Tll與大氣相通從而使得乳膠環帶T4收縮并緊貼套管T2,芯管通氣閥T9關閉,芯管溢氣閥TlO與大氣相通,LED照明燈T7關閉。
[0045]攝像檢測臺4的照明光源M4保持開啟。
[0046]脫套分檢機5的剝套輪升降氣缸P17的活塞桿縮回使得剝套輪刷P20提升到最高位置;剝套輪旋轉電機P19停止旋轉,夾套氣缸P6和取套驅動氣缸P13的活塞桿縮回到最高位置,對開式取套擱板P12復位使得其底板形成平面,吹拋氣嘴P15關閉;分料機滑臺P23位于最左端,對開式分料擱板P27復位使得其底板形成平面。
[0047]分包傳送帶P5保持在行進狀態。
[0048]在生產運行如下:
[0049]在生產運行中,塑膠手套生產線6保持連續運行,其上吊掛的手模7上覆套的塑膠手套8已經完成半脫模,塑膠手套8的頸脖部分已被翻卷到手模7的下端。當光電檢測傳感器9檢測到手模7就位時,控制系統驅動X軸滑塊J9向左運動,X軸左頂桿J8對浮動導桿左端板J13的頂推作用使得左側的子導桿復位彈簧J12被壓縮,在導輪J22與Y軸驅動導板J20的引導作用下,Y軸主導桿J17帶動脫模頭3向上運動并將脫模頭3的上端伸入到已半脫模的塑膠手套8下垂的頸脖中;接著脫模頭3的環帶通氣閥Tll通氣使得乳膠環帶T4膨脹而繃緊塑膠手套8的頸脖,然后X軸滑塊J9向右運動,X軸左頂桿J8對浮動桿左端板J13的頂推作用逐漸釋放,在Y軸復位彈簧J19和子導桿復位彈簧J12的作用下,Y軸主導桿J18帶動脫模頭3向下運動并將塑膠手套8從手模7上取下;此后X軸滑塊J9繼續向右運動,當脫模頭3在水平方向閃過手模7時,芯管通氣閥T9開啟,外部壓縮空氣充入塑膠手套8使其膨脹舒展,同時芯管溢氣閥TlO保持開啟與大氣相通以便塑膠手套8內的氣壓穩定使其膨脹狀態保持不變,此時LED照明燈T7開啟。
[0050]X軸滑塊J9繼續向右運動,當擺架K5的下拐臂與擺架驅動頂桿J24接觸后即開始翻轉,直到脫模頭3旋轉到水平狀態,此時脫模頭3上的手套8正好位于攝像檢測臺4中間的攝像機M2下方,此后X軸滑塊J9暫時停止運動直到控制系統通過攝像機M2完成對手套8的圖象采集,爾后X軸滑塊J9繼續向右運動且在此過程中計算機依據采集到圖象對手套8進行質量缺陷判定。
[0051 ] 隨著X軸滑塊J9向右運動到右端時,脫模頭3上的手套8正好位于對開式取套擱板P12上方,此后控制系統根據手套8是否被判定為合格品而執行以下兩種不同的動作序列。
[0052]第一種情況:如果手套8被判定為合格品,則夾套氣缸P6的活塞桿推出并通過夾套靴墊P7將手套8的指端緊壓在對開式取套擱板P12上,此時脫模頭3的環帶通氣閥Tll切換到與大氣相通從而使得膨脹的乳膠環帶T4中的氣體泄放而使其松弛回縮,同時脫模頭3的芯管通氣閥T9切換到與大氣相通,手套8中的氣體被泄放。此后X軸滑塊J9開始向左作返回運動,當手套8與脫模頭3分離后,夾套氣缸P6的活塞桿縮回并將手套8存留在對開式取套擱板P12上,此后X軸滑塊J9繼續向左作返回運動。
[0053]第二種情況:如果手套8被判定為殘次品,則剝套輪升降氣缸P17的活塞桿伸出并降下兩只成門型布局的剝套輪刷P20將手套8的腕部夾住,同時夾套氣缸P6的活塞桿推出并通過夾套靴墊P7將手套8的指端緊壓在對開式取套擱板P12上,此時脫模頭3的環帶通氣閥Tll切換到與大氣相通從而使得膨脹的乳膠環帶T4中的氣體泄放而使其松弛回縮,同時脫模頭3的芯管通氣閥T9切換到與大氣相通,手套8中的氣體被泄放。此后X軸滑塊J9向左作返回運動,同時剝套輪旋轉電機P19啟動以驅動剝套輪刷P20旋轉以幫助手套8與脫模頭3分離。隨著X軸滑塊J9繼續向左作返回運動,剝套輪升降氣缸P17的活塞桿縮回使得剝套輪刷P20重新被提升到原來的位置。然后夾套氣缸P6的活塞桿縮回并將殘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