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0040]為了便與描述,下文中將以使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輔助抬升件4與抬軸工具2相配合以抬升汽輪發電機的發電機的轉子I為例,參照圖4至圖7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在此需要對轉子I的結構進行明確(如圖4中所示):轉子I包括軸肩11、軸頸12以及形成在所述軸肩11和軸頸12之間的擋油圈13,使用輔助抬升件4和抬軸工具2抬升轉子I時,輔助抬升件4設置在所述抬軸工具2與轉子I之間,并且所述第一襯墊部41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襯墊部42的上表面分別支撐所述軸肩11、所述軸頸12。
[0041]基于轉子I實質上為軸狀部件,其外表面為曲面,因此,為了與轉子I的軸肩11更好地貼合,增大與軸肩11的接觸面積,所述第一襯墊部41的上表面形成為等曲率曲面(如圖7中所示),該曲面的曲率半徑R1的大小可以根據軸肩11的半徑設置,優選地,第一襯墊部41的上表面的曲率半徑辦等于軸肩11的半徑,以使得所述第一襯墊部41的上表面與所述軸肩11的外周面貼合。
[0042]同理,為了與轉子I的軸頸12更好地貼合,增大與軸頸12的接觸面積,所述第二襯墊部42的上表面形成為等曲率曲面(如圖7中所示),該曲面的曲率半徑1?2的大小可以根據軸頸12的半徑設置,優選地,第二襯墊部42的上表面的曲率半徑他等于軸頸12的半徑,以使得所述第二襯墊部42的上表面與所述軸頸12的外周面貼合。
[0043]另外,為了防止當第一襯墊部41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襯墊部42的上表面分別支撐所述軸肩U、所述軸頸12時第二襯墊部42的上表面與臺階面43之間的拐角接觸擋油圈13從而對擋油圈13施加集中應力進而損壞擋油圈13,所述輔助抬升件4還可以包括第二襯墊部42的上表面與所述臺階面44之間的倒角面43。在這種情況下,當第一襯墊部41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襯墊部42的上表面分別支撐所述軸肩11、所述軸頸12時,倒角面43可以朝向擋油圈13。為了避免輔助抬升件4與擋油圈13接觸,倒角面43的傾角(即所述倒角面43與所述輔助抬升件4的長度方向所在的平面之間的夾角)αα的范圍可以為:30° < α < 60°,優選地,可以與擋油圈13的倒角相同,例如45°。
[0044]此外,為了便于與抬軸工具2配合,所述第一襯墊部41的下表面、所述第二襯墊部42的下表面以及第三襯墊部43的下表面形成為整個表面,該整個表面為平面。
[0045]因此,當需要對汽輪發電機的靠近勵磁機端的軸瓦進行檢修時,可以使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輔助抬升件4與抬軸工具2相配合,具體地:可以參照圖4,將輔助抬升件4分別放在頂軸螺栓21和22以及千斤頂3與轉子I之間,并調整為第一襯墊部41的上表面、第二襯墊部42的上表面分別支撐在軸肩11、軸頸12的外表面上,即可通過千斤頂3向上頂起轉子1,在千斤頂3頂起轉子I的過程中,通過輔助抬升件4能夠增大千斤頂3與轉子I的接觸面積,從而防止發生應力集中現象,避免損壞轉子I。
[0046]由此,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抬軸工具組件,所述軸包括軸肩11和軸頸12,所述抬軸工具組件包括抬軸工具2,其中,所述抬軸工具組件還包括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輔助抬升件,該輔助抬升件4設置在所述抬軸工具2與所述軸之間,并且所述第一襯墊部41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襯墊部42的上表面分別支撐所述軸肩11、所述軸頸12。
[0047]根據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優選實施方式,為了分散抬軸工具2施加到所述軸上的應力,所述第一襯墊部41的上表面形成為與所述軸肩11的外周面貼合的曲面,所述第二襯墊部42的上表面形成為與所述軸頸12的外周面貼合的曲面。
[0048]—般情況下,所述軸還包括形成在所述軸肩11和軸頸12之間的擋油圈13以防止機油滲漏,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防止當第一襯墊部41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襯墊部42的上表面分別支撐所述軸肩U、所述軸頸12時第二襯墊部42的上表面與臺階面43之間的拐角接觸擋油圈13從而對擋油圈13施加集中應力進而損壞擋油圈13,所述輔助抬升件4還包括第二襯墊部42的上表面與所述臺階面44之間的倒角面43,該倒角面43朝向所述擋油圈13,以避免輔助抬升件4與擋油圈13接觸。
[0049]根據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典型的【具體實施方式】,所述抬軸工具組件用于汽輪發電機,所述汽輪發電機包括勵磁機和發電機,該發電機包括轉子I,該轉子I為所述軸。
[0050]以上結合附圖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具體細節,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范圍內,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多種簡單變型,這些簡單變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0051]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具體實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個具體技術特征,在不矛盾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任何合適的方式進行組合,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本實用新型對各種可能的組合方式不再另行說明。
[0052]此外,本實用新型的各種不同的實施方式之間也可以進行任意組合,只要其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樣應當視為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內容。
【主權項】
1.一種輔助抬升件,其特征在于,該輔助抬升件(4)包括沿所述輔助抬升件的長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襯墊部(41)和第二襯墊部(42),所述第一襯墊部(41)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第二襯墊部(42)的上表面,所述第一襯墊部(41)與所述第二襯墊部(42)之間形成有臺階面(44)。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輔助抬升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襯墊部(41)的上表面形成為等曲率曲面。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輔助抬升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襯墊部(42)的上表面形成為等曲率曲面。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輔助抬升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輔助抬升件(4)還包括第二襯墊部(42)的上表面與所述臺階面(44)之間的倒角面(43)。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輔助抬升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面(43)與所述輔助抬升件(4)的長度方向所在的平面之間的夾角α的范圍為:30° < α < 60°。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輔助抬升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襯墊部(41)的下表面、所述第二襯墊部(42)的下表面形成為整個表面,該整個表面為平面。7.—種抬軸工具組件,所述軸包括軸肩(11)和軸頸(12),所述抬軸工具組件包括抬軸工具(2),其特征在于,所述抬軸工具組件還包括根據權利要求1-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輔助抬升件,該輔助抬升件(4)設置在所述抬軸工具(2)與所述軸之間,并且所述第一襯墊部(41)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襯墊部(42)的上表面分別支撐所述軸肩(11)、所述軸頸(12)。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抬軸工具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襯墊部(41)的上表面形成為與所述軸肩(11)的外周面貼合的曲面,所述第二襯墊部(42)的上表面形成為與所述軸頸(12)的外周面貼合的曲面。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抬軸工具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軸還包括形成在所述軸肩(11)和軸頸(12)之間的擋油圈(13),所述輔助抬升件(4)還包括第二襯墊部(42)的上表面與所述臺階面(44)之間的倒角面(43),該倒角面(43)朝向所述擋油圈(13)。10.根據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抬軸工具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抬軸工具組件用于汽輪發電機,所述汽輪發電機包括勵磁機和發電機,該發電機包括轉子(I),該轉子(I)為所述軸。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輔助抬升件,其中,該輔助抬升件(4)包括沿所述輔助抬升件的長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襯墊部(41)和第二襯墊部(42),所述第一襯墊部(41)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第二襯墊部(42)的上表面,所述第一襯墊部(41)與所述第二襯墊部(42)之間形成有臺階面(44)。當抬軸工具頂在轉子的軸肩的邊緣處時,使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輔助抬升件能夠分散抬軸工具對轉子的應力,避免應力集中在轉子的軸肩的邊緣處而損壞轉子。
【IPC分類】B66F11/00
【公開號】CN205367621
【申請號】CN201620203412
【發明人】周永剛, 崔建, 高志勇
【申請人】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國華電力有限責任公司, 江蘇國華陳家港發電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7月6日
【申請日】2016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