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抬升件和抬軸工具組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發電機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輔助抬升件和抬軸工具組件。
【背景技術】
[0002]在汽輪發電機中,軸瓦是軸承的重要構件之一,是滑動軸承和軸(即轉子)接觸的部分,一般設置在軸的下方,形狀為瓦狀的半圓柱面。在工作時,由于軸瓦與軸頸直接接觸,因此軸瓦的主要失效形式是磨損。有鑒于軸瓦的主要作用是承載軸頸所施加的作用力、保持油膜(用于潤滑和吸收摩擦熱量的油液)穩定、使軸承平穩地工作并減少軸承的摩擦損失,因此,發電機的檢修工作中,對軸瓦的檢修必不可少。
[0003]由于軸瓦為瓦狀的半圓柱面,因此,在軸瓦的檢修過程中需要通過專門的抬軸工具將軸抬起以將軸瓦從軸的下部取出。具體地,如圖1和圖2所示,轉子I包括軸肩11和軸頸12以及軸肩11與軸頸12之間的擋油圈13,通過螺栓連接于軸承座(未示出)的抬軸工具2(示意性示出)的對稱設置的頂軸螺栓21和22與軸肩11接觸以支撐轉子I,千斤頂3放置在抬軸工具2的凹槽23中,當千斤頂3向上頂起轉子I時,調整頂軸螺栓21和22至支撐轉子I以防止由于千斤頂失效而使得轉子I重重落下而受損。
[0004]然而,當需要對靠近勵磁機端的軸瓦進行檢修時,由于現有技術中軸承座的螺栓孔的位置固定,當抬軸工具2連接在相應的位置上時,頂軸螺栓21和22以及千斤頂3恰好頂在軸肩11的邊緣處(如圖3中所示),使得該處的應力十分集中,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千斤頂3在頂起轉子I時施加的作用力高達約5 X 15N,而且在汽輪發電機中轉子直徑一般較小且長度較大,因此,很容易損壞轉子。
[0005]綜上,現有技術中存在汽輪發電機檢修時容易損壞轉子的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輔助抬升件,當抬軸工具頂在轉子的軸肩的邊緣處時,該輔助抬升件能夠分散抬軸工具對轉子的應力,避免應力集中在轉子的軸肩的邊緣處而損壞轉子。
[0007]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一種輔助抬升件,其中,該輔助抬升件包括沿所述輔助抬升件的長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襯墊部和第二襯墊部,所述第一襯墊部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第二襯墊部的上表面,所述第一襯墊部與所述第二襯墊部之間形成有臺階面。
[0008]優選地,所述第一襯墊部的上表面形成為等曲率曲面。
[0009]優選地,所述第二襯墊部的上表面形成為等曲率曲面。
[0010]優選地,所述輔助抬升件還包括第二襯墊部的上表面與所述臺階面之間的倒角面。
[0011]優選地,所述倒角面與所述輔助抬升件的長度方向所在的平面之間的夾角α為:
30° < α < 60。ο
[0012]優選地,所述第一襯墊部的下表面、所述第二襯墊部的下表面以及所述第三襯墊部的下表面形成為整個表面,該整個表面為平面。
[0013]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抬軸工具組件,所述軸包括軸肩和軸頸,所述抬軸工具組件包括抬軸工具,其中,所述抬軸工具組件還包括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輔助抬升件,該輔助抬升件設置在所述抬軸工具與所述軸之間,并且所述第一襯墊部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襯墊部的上表面分別支撐所述軸肩、所述軸頸。
[0014]優選地,所述第一襯墊部的上表面形成為與所述軸肩的外周面貼合的曲面,所述第二襯墊部的上表面形成為與所述軸頸的外周面貼合的曲面,所述倒角面與所述擋油圈的外周面相貼合。
[0015]所述軸還包括形成在所述軸肩和軸頸之間的擋油圈,所述輔助抬升件還包括第二襯墊部的上表面與所述臺階面之間的倒角面,該倒角面朝向所述擋油圈。
[0016]典型地,所述抬軸工具組件用于汽輪發電機,所述汽輪發電機包括勵磁機和發電機,該發電機包括轉子,該轉子為所述軸。
[0017]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輔助抬升件與抬軸工具協同使用以抬升轉子,當抬軸工具頂在轉子的軸肩的邊緣處時,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輔助抬升件通過第一襯墊部、第二襯墊部和第三襯墊部能夠分別支撐轉子的具有不同直徑的軸肩、軸頸和擋油圈等部分,從而能夠分散抬軸工具對轉子的應力,避免損壞轉子。
[0018]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0019]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但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0020]圖1是現有技術中發電機的轉子與抬軸工具之間的位置關系的示意圖,在該圖中,千斤頂和抬軸工具作用于轉子的應力分散;
[0021]圖2是圖1的右視圖;
[0022]圖3是現有技術中發電機的轉子與抬軸工具之間的位置關系的示意圖,在該圖中,千斤頂和抬軸工具作用于轉子的應力集中;
[0023]圖4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輔助抬升件、發電機轉子與抬軸工具之間的位置關系的示意圖;
[0024]圖5是根據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輔助抬升件的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0025]圖6是圖5中所示的根據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輔助抬升件的實施方式的俯視圖;
[0026]圖7圖5中所示的根據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輔助抬升件的實施方式的左視圖。
[0027]附圖標記說明
[0028]I轉子;11軸肩;
[0029]12軸頸;13擋油圈;
[0030]2抬軸工具; 21、22頂軸螺栓;
[0031]23凹槽;3千斤頂;
[0032]4輔助抬升件;41第一襯墊部;
[0033]42第二襯墊部;43第三襯墊部;
[0034]44臺階面。
【具體實施方式】
[0035]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
[0036]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提供一種輔助抬升件,其中,該輔助抬升件4包括沿所述輔助抬升件的長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襯墊部41和第二襯墊部42,所述第一襯墊部41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第二襯墊部42的上表面,所述第一襯墊部41與所述第二襯墊部42之間形成有臺階面44。
[0037]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輔助抬升件適于與抬升工具一起使用,并且用于抬升具有階梯結構的工件或部件(例如轉子),在使用時,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輔助抬升件的第一襯墊部41、第二襯墊部42支撐在工件或部件的階梯結構的位置,從而當抬升工具作用于工件或部件的階梯結構處時,通過第一襯墊部41和第二襯墊部42能夠增大抬升工具對工件或部件的作用面積,從而避免抬升工具對工件或部件的集中應力,避免損壞工件或部件。
[0038]在此需要解釋的是,在本實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說明的情況下,使用的方位詞如“上、下”通常是指在輔助抬升件處于使用狀態時,靠近工件或部件(如轉子I)或與工件或部件相接觸的表面稱為上表面,靠近抬升工具(如抬軸工具2)或與抬軸工具接觸的表面稱為下表面,參考圖4可以更加清楚上述方位詞的定義,S卩:與轉子I接觸的表面被稱為上表面,與抬軸工具2接觸的表面被稱為下表面。另外,在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之前,需要解釋的是,所使用的名詞如“長度方向、厚度方向和高度方向”通常是指輔助抬升件自身的長度方向、厚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其中,厚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平行。可以參考的是,當使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輔助抬升件用于與抬軸工具2—起抬升汽輪發電機中的發電機的轉子I時,輔助抬升件的長度方向平行于轉子I的軸線方向,上述上表面與轉子I接觸,下表面與抬升工具2接觸,而厚度方向則可以參考圖5中第一襯墊部41的厚度H1和第二襯墊部42的厚度H2的方向。
[0039]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輔助抬升件4的第一襯墊部41的上表面、第二襯墊部42的上表面可以為平面或曲面,根據被抬升的部件或工件選擇將第一襯墊部41的上表面和第二襯墊部42的上表面設置為平面還是曲面,以便于輔助抬升件4與部件或工件盡可能地貼合,以使得輔助抬升件4與部件或工件的接觸面積(即作用面積)盡可能大,從而最大程度地降低在抬升部件或工件時所產生的應力集中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