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8]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自動包膜機主要由機架A、轉盤B、滾筒組C、上料機構D、繞絲筒拔筒機構E、包覆膜自動包膜機構F、包覆膜自動折邊機構G、下料機構H和中央控制器組成。轉盤B水平安裝在機架A上,轉盤B由安裝在下方的轉盤驅動結構B-l(優選一電機)驅動圍繞圓心作逆時針圓周運行。滾筒組C有5個,分別對應上料機構D、繞絲筒拔筒機構E、包覆膜自動包膜機構F、包覆膜自動折邊機構G、下料機構H,每個滾筒組C由兩個滾筒組成,兩個滾筒之間用皮帶連接,兩個滾筒分別通過轉軸平行安裝在轉盤B上,滾筒組C均勻分布在轉盤B上,兩個滾筒之間的皮帶上水平放置紗團9,紗團9一端朝向轉盤B中心,紗團9另一端朝向轉盤B外方(即紗團9沿轉盤B徑向放置)。
[0029]本實施例滾筒架35,五個滾筒架35裝在轉盤B上,分別用于上料機構D、繞絲筒拔筒機構E、包覆膜自動包膜機構F、包覆膜自動折邊機構G、下料機構H,五個滾筒架5上分別安裝五個滾筒組C。
[0030]本實施例上料機構D、繞絲筒拔筒機構E、包覆膜自動包膜機構F、包覆膜自動折邊機構G、下料機構H按順序相互成72度夾角圓周分布在轉盤B旁或上方的機架A上,通過轉盤B旋轉運送物料使以上五個機構按順序連接,以實現五個機構各自功能并依次連接完成包膜流程(上料-拔筒-包膜-折邊-下料)。
[0031 ]本實施例設有相同的兩套動力機構8,分別用在包覆膜自動包膜機構F、包覆膜自動折邊機構G中,動力機構8與中央控制器連接,平時位于轉盤B下,需要用時升起來驅動滾筒組C,從而帶動紗團9轉動。在這兩種情況下,所述兩個滾筒特別稱為主動滾筒18和從動滾筒19,以便區別與動力輪20連接關系。動力機構8、轉盤驅動結構均為現有技術。
[0032]所述動力機構8包括動力輪20、驅動電機、動力機構提升裝置,動力機構8裝在轉盤B下,驅動電機與動力輪20固接,動力輪20、驅動電機均安裝動力機構提升裝置上,動力機構升裝置可以采用電機或者氣缸,主動滾筒18與動力輪20配合(工作時相切);驅動電機、動力機構提升裝置均與中央控制器連接。
[0033]本實施例上料機構D為現有技術,當轉盤B停止轉動且上料機構D無紗團時,將紗團9直接放在上料機構D的2個滾筒中間。
[0034]參見圖3、圖4,本實施例繞絲筒拔筒機構E主要包括拔筒提升裝置15(包括一臺提升電機15-1和垂直方向傳感器)和自動拔筒裝置,拔筒提升裝置15與自動拔筒裝置連接,通過提升電機15-1垂直運動實現自動拔筒裝置在垂直方向的調節。作為進一步改進,還可以設置紗團檢測定位裝置,主要包括水平方向傳感器,用來檢測自動拔筒裝置與紗團9水平方向的距離。
[0035]所述自動拔筒裝置包括第一氣缸1、第二氣缸2、第三氣缸3、第四氣缸4、第五氣缸5、第六氣缸6、手抓(由左側手抓7-1和右側手抓7-2組成)、拔筒機構框架10、左側手抓底座U、右側手抓底座12、手抓底座13、框架底座14。第一氣缸1、左側手抓7-1均安裝在左側手抓底座11上,第二氣缸2與左側手抓底座11連接,第五汽缸5、右側手抓7-2均安裝在右側手抓底座12上,第六氣缸6與右側手抓底座12連接,左側手抓底座11、右側手抓底座12均滑動安裝在手抓底座13上,第二氣缸2、第六氣缸6均安裝在手抓底座13上,第四氣缸4安裝在拔筒機構框架10上并與手抓底座13連接,控制兩個手抓的伸出(向紗團9方向直線運動伸出抓取繞絲筒),手抓底座13滑動安裝在拔筒機構框架10上,拔筒機構框架10滑動安裝在框架底座14上,第三氣缸3安裝在框架底座14上并與拔筒機構框架10連接,第一氣缸I控制左側手抓7-1的合攏,第二氣缸2控制左側手抓7-2向右直線遠動,第五汽缸5控制右側手抓7-2合攏,第六汽缸6控制右側手抓7-2的向左直線運動,第三氣缸3驅動拔筒機構框架10移動至紗團9位置,拔筒提升裝置15的提升電機15-1與框架底座14連接,用來驅動自動拔筒裝置上下調整以適應不同尺寸的紗團9。中央控制器與提升電機15-1、垂直方向傳感器、第一氣缸1、第二氣缸2、第三氣缸3、第四氣缸4、第五氣缸5、第六氣缸6、紗團檢測定位裝置均連接并控制它們的操作。
[0036]自動拔筒運行原理:首先通過拔筒提升裝置15進行拔筒機構框架10的上下垂直調節,以保證不同大小的紗團9的拔筒位置,待紗團9隨轉盤B轉動到工作位置時,第三氣缸3將拔筒機構框架10向紗團9方向(向轉盤B中心方向)推出,將紗團9推到滾筒組C的基準線位置(保證紗團9包膜位置固定),第四氣缸4工作控制兩個手抓伸出,第一氣缸1、第五氣缸5工作分別控制左側手抓7-1和右側手抓7-2同時合攏將紗團9內的繞絲筒邊緣夾住,然后第二氣缸2、第六氣缸6工作分別控制左側手抓7-1、右側手抓7-2同時向中心直線運行,第四氣缸4工作后退,將繞絲筒拔出,繞絲筒一端端面突出紗團9,繞絲筒另一端端面與紗團9端面齊平,兩個手抓松開,六個汽缸控制拔筒裝置整體回復原點待機,準備下一個紗團繞絲筒拔筒。整個裝置通過氣缸、傳感器精確定位工作,實現了纖維紗團繞絲筒的自動拔筒,效率高,拔筒位置精確,極大降低了人工勞動強度并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0037]本實施例對不同纖維紗團9拔筒時的位置定位靠拔筒提升裝置15通過傳感器定位,例如通過繞絲筒中心設置標記,當傳感器移動至檢測到繞絲筒中心標記后,立即停止提升動作。
[0038]參見圖5、圖6,本實施例包覆膜自動包膜機構F位于轉盤B上方,包括送膜機構F_1、覆膜輥軸16、切膜機構F-2、用于帶動紗團9做回轉運動的動力機構8,送膜機構F-1位于動力機構8正上方;覆膜輥軸16、切膜機構F-2裝在送膜機構F-1下部,切膜機構F-2的切割部位位于包覆膜17待切割部位的正上方。
[0039]所述的送膜機構F-1包括架體21、送膜馬達22、送膜絲桿23和送膜滑架24,架體21上部設有用于安裝包覆膜17的轉軸25,送膜馬達22安裝在架體21上,送膜馬達22的輸出軸與送膜絲桿23—端固接,送膜絲桿23另一端與送膜滑架24螺接;送膜滑架24側面與架體21側面滑動連接;送膜滑架24底部裝有覆膜輥軸16,包覆膜17繞在覆膜輥軸16上;送膜馬達22與中央控制器連接。
[0040]所述的切膜機構F-2包括切膜支架26、切膜電阻絲27和切膜氣缸28,切膜支架26與所述的送膜滑架24滑動連接;切膜氣缸28裝在送膜滑架24上,切膜氣缸28的推桿與切膜支架26固接;切膜電阻絲27兩端水平固定在切膜支架26的自由端,切膜電阻絲27與中央控制器連接;切膜氣缸28與中央控制器連接。
[0041 ]送膜滑架24的前擋板241上裝有底部帶有凸條的安裝板242,切膜支架26上裝有固定塊261,固定塊261上帶有與凸條匹配的凸條滑槽,切膜支架26通過固定塊261與安裝板242滑動連接。送膜滑架24底部設有豎直方向的條形槽,覆膜輥軸16兩端卡入條形槽內。
[0042]架體21上分布多個交替排列的滾動軸212,包覆膜17的自由端依次穿過相應的滾動軸212后從送膜滑架24與切膜電阻絲27之間的間隙穿出。架體21上裝有用于測定覆膜量的覆膜量傳感器211,覆膜量傳感器211與中央控制器連接。
[0043]參見圖7、圖8,所述包覆膜自動折邊機構G包括位移機構29、左右折邊機構30、壓邊機構31、用于帶動紗團9做回轉運動的動力機構8,所述動力機構8裝在轉盤B下,所述的位移機構29位于動力機構8正上方;所述的左右折邊機構30安裝在位移機構29下部左右兩邊,壓邊機構31位于左右折邊機構30的中間;所述位移機構29、左右折邊機構30、壓邊機構31、動力機構8均與中央控制器連接。
[0044]所述的位移機構29由位移馬達291、位移絲桿292、折邊底座293、線性導軌(圖上未示出)組成,位移馬達291安裝包膜機的支架上并與中央控制器連接,折邊底座293通過線性導軌安裝在自動包膜機的機架A上,位移馬達291與位移絲桿292—端固接,折邊底座293通過位移馬達291和位移絲桿292驅動可以做前后(圖7的左右方向)直線運動。
[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