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化劑混合輸送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處理淤泥的處理設備,特別是一種固化劑混合輸送車。
【背景技術】
[0002]淤泥軟土地基承載力低,壓縮性大,透水性差,不易滿足建筑物地基設計要求,故需進行處理。
[0003]傳統工程建設大多使用拋石或者海砂作為填筑材料,近年來,山石和海砂資源日趨緊缺,其工程成本也隨之提高,而在江河口、湖泊的綜合治理和港口航道的疏浚工程中,對原有河道和江河、水庫湖泊的清淤會產生大量的疏浚淤泥,考慮到生態環境和土地資源日益緊張等因素,以往對疏浚淤泥簡單拋棄或堆放的處理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目前已經出現采用淤泥固化的技術來解決這一問題,該技術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該技術一方面解決了砂源短缺的難題,另一方面更好的解決了港口航道的疏浚淤泥的棄置問題。
[0004]淤泥固化的方法一般由兩種,一種是直接在淤泥軟基地中注入淤泥固化劑,這種方法受因場地的局限,將處理后的淤泥再次移出將增加成本;另一種是袋裝固化淤泥,即將淤泥和固化劑混合后一起注入開有注入口的模袋中,此方法處理淤泥的效率較低,輸送量較小。
[0005]然而,現有技術中污泥固化設備無法行走,一次只能固化近距離的污泥,效率很低,無法進行大面積的固化工程。
[0006]并且現有的污泥固化設備往往只具有一個接口,一次只能滿足一個泥管作業,然而為了保證工期,又必須高效率的完成固化作業,因此作業現場往往需要很多臺固化設備一起工作,經常可見每臺設備都拖著長長的泥管,成本很高,并且由于淤泥和固化劑混合后很快就會固化,特別是袋裝固化淤泥,需要同時將淤泥和固化劑的混合物注入模袋,才能保證模袋不會出現該端已泥固,另一端還沒泥固的情況。
【發明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固化劑混合輸送車,該輸送車既可以一邊行走一邊混合固化劑和污泥,又可以提供多個注漿泥管安裝接頭。
[0008]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術方案解決了其技術問題:
[0009]種固化劑混合輸送車,包括攪拌車、分泥頭拖車和輸送泥管。
[0010]所述攪拌車包括攪拌車車把、攪拌車轉向架、攪拌車前輪、攪拌車托架、攪拌車絞盤、攪拌機底座、攪拌車后輪系和用于混合并輸送淤泥和固化劑的攪拌機,攪拌車轉向架兩端轉動置有攪拌車前輪,攪拌車轉向架中間前端置有控制行走方向的攪拌車車把,攪拌車轉向架中間后端以能夠沿水平方向轉動的方式樞接在攪拌車托架的前端,攪拌車托架的后端則固定連接在攪拌機底座的前端,攪拌車托架上固定置有用于整車移位助力的攪拌車絞盤,攪拌機底座下方置有攪拌車后輪系,攪拌機固定置在攪拌機底座上方,所述攪拌機上置有進料口和出料口。
[0011]所述分泥頭拖車包括拖車車把、拖車轉向架、拖車前輪、拖車托架、拖車絞盤、分泥頭底座、拖車后輪和分泥頭,拖車轉向架兩端轉動置有拖車前輪,拖車轉向架中間前端置有控制行走方向的拖車車把,拖車轉向架中間后端以能夠沿水平方向轉動的方式樞接在拖車托架的前端,拖車托架后端則固定連接在分泥頭底座前端,分泥頭底座上固定置有用于整車移位助力的拖車絞盤,拖車后輪轉動置在分泥頭底座的下方,分泥頭固定置在分泥頭底座上,所述分泥頭包括由輸送載體的管道構成的主管接頭和至少兩個支管接頭,支管接頭固定置在主管接頭的側壁,主管接頭與支管接頭相連通,主管接頭的截面面積大于支管接頭的截面面積,每個支管接頭上均置有出料閘閥。
[0012]本實用新型攪拌機的出料口和分泥頭拖車的主管接頭通過輸送泥管連接。
[0013]本實用新型將攪拌機安裝在具有前后輪胎的行走機構上構成攪拌車,通過絞盤移動攪拌車,通過擺動車把改變攪拌車的行進方向,通過攪拌機進行淤泥和固化劑的混合并輸送,從而實現遠距離、大面積的污泥固化,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節約工程成本。
[0014]將分泥頭安裝在具有前后輪胎的行走機構上構成分泥頭拖車,通過絞盤拉動分泥頭拖車,通過擺動車把改變分泥頭拖車的行進方向,從而保證了工程的實時跟進。分泥頭的主管接頭通過輸送泥管接攪拌機的出料口,支管接頭接注漿泥管,通過接入多個注漿泥管,只需同時打開支管接頭閘閥,即可實現多個點同時注漿,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0015]總之,本實用新型具有明顯的技術效果,能夠進行淤泥和固化劑的混合并輸送,并提供多個注漿泥管安裝接頭,實現多個點同時注漿,從而實現了遠距離、大面積的污泥固化作業,降低了成本,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保證了填料的同步性,且可在軟基上移動。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攪拌機的側視圖。
[0018]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攪拌機及部分底座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4是本實施例分泥頭拖車的側視圖。
[0020]圖中各序號分別表不為:
[0021]1—攪拌車,11 一攪拌車車把,111一攪拌車手把,12—攪拌車前輪,13—攪拌車轉向架,14 一攪拌車托架,15—攪拌車絞盤,16—攪拌機底座,17—攪拌車后輪系,171—攪拌車后輪軸,172—攪拌車后輪胎,8—攪拌機,81—攪拌電機,82—減速箱,83—聯軸器,84—攪拌箱主體,85—污泥進料口,86—固化劑進料口,87—檢修井,88—出料口,89—攪拌軸,891—攪拌葉片,892—支座,893—螺栓,894—軸承;
[0022]2—分泥頭拖車,21—拖車車把,211—拖車手把,22—拖車前輪,23—拖車轉向架,24—拖車托架,25—拖車絞盤,26—分泥頭底座,27—拖車后輪,7—分泥頭,71—主管接頭,72—支管接頭,73—出料閘閥,74—清洗管接頭,75—進水閘閥;
[0023]3—輸送泥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以下結合實施例以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0025]參照圖1,本實用新型包括攪拌車1、分泥頭拖車2和輸送泥管3。
[0026]參照圖2,攪拌車1主要包括攪拌車車把11、攪拌車前輪12、攪拌車轉向架13、攪拌車絞盤15、攪拌機底座16和攪拌車后輪系17組成的行走機構,以及攪拌機8。
[0027]攪拌機8用于混合并輸送淤泥和固化劑。攪拌機8包括攪拌電機81、減速箱82、聯軸器83、攪拌箱主體84、進料口、檢修井87和出料口 88。攪拌電機81通過減速箱82和聯軸器83與攪拌箱主體84內的攪拌軸89轉動連接。
[0028]參照圖2,攪拌軸89上安裝有若干攪拌葉片891,由于攪拌軸89長度較長,如果長時間處于受力不均的狀態,易導致攪拌軸89彎曲,因此合理布置攪拌葉片891使軸承受力均勻相當有必要。本實施例所述攪拌軸89在間隔均布的每一圓周上固定置有兩片攪拌葉片891,同一圓周上的兩片攪拌葉片891呈直線布置,相鄰圓周上的攪拌葉片891相互垂直布置,這樣可保證攪拌軸89受力均勻。
[0029]攪拌軸89兩端與軸承的配合要求高,由于攪拌箱主體84長度較長,因此攪拌箱主體84兩端安裝孔的同軸度難以保證。為此,攪拌箱主體84的前后兩端固定安裝有支座892,支座892上加工有安裝孔,支座892通過螺栓893固定安裝在攪拌箱主體84上,攪拌軸89通過軸承894安裝在支座892的安裝孔內,安裝時通過調整螺栓893的間隙,可非常容易的將攪拌軸89安裝在攪拌箱主體84上。
[0030]進料口包括污泥進料口 85和固化劑進料口 86,污泥進料口 85和固化劑進料口 86分別安裝在攪拌箱主體84前部的左右兩側,出料口 88安裝在攪拌箱主體84后部的左右兩側,輸送泥管3 —端與該出料口 88連接。通過栗將污泥和固化劑分別栗進污泥進料口 85和固化劑進料口 86,經攪拌軸進行混合后,最后將混合后的污泥和固化劑從出料口 88輸送出,由于進料口和出料口 88分別位于攪拌箱主體84的前后部,淤泥和固化劑在向后移動的過程中即可混合完成,因此進料和出料可同時進行,連續輸出能力強,因此效率高,輸送量大。
[0031]攪拌箱主體84的上部位于進料口和出料口 88處分別安裝有檢修井87,檢修人員通過該檢修井87觀察攪拌箱主體84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