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驅動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自行車驅動裝置;還涉及一種自行車,尤其是涉及一種具有上述驅動裝置的自行車。
背景技術:
健康是人生最大的幸福,運動是健康的重要保證,全民健身運動正蓬勃興起,自行車運動不僅是奧運比賽項目,更是普通老百姓的代步工具,同時也具有鍛煉身體的功效,更加上全球倡導節能環保,“少開車,多騎車”也慢慢被人們認可,并得到政府的鼓勵,正是這種時代背景和歷史傳統的作用,自行車在人們的心目中又恢復了以往的地位,但是傳統的自行車是通過腳蹬腳踏360度旋轉,通過鏈輪、鏈條帶動車輪轉動,驅車前進。此種騎車方法必須是腿腳先向前用力再向下踩踏,人騎起來相對較累,功效也不能得到很好的發揮,雖然專利號為“2012201148089”一種自行車和專利號為“2012100804348”一種腳踏自行車均已改正了驅動方式,因其改正后的驅動方式驅動力大于傳統的驅動方式,而要把多余的驅動力轉化為行駛速度就要通過安裝變速裝置來實現,這樣就增加了生產成本,再就是其腳踏桿的支點均設置在中間部位,而要讓腳踏桿復位的彈性繩就必須安裝在支點與腳踏板之間,這樣在設計緊湊型自行車時彈性繩的安裝會影響踏車人,特別是上下車容易碰到彈性繩。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座著或站著均可踩踏,并且上下車不受彈性繩影響,變速也相對方便而且不會增加成本的自行車。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驅動裝置,包括一腳踏桿、所述的腳踏桿的一端設置有軸接孔,所述的腳踏桿的另一端設置有以所述的軸接孔為中心點的弧形齒條,所述的腳踏桿的兩端之間設置有腳踏板;
所述的腳踏板設置有腳踏桿套,所述的腳踏桿套套在所述的腳踏桿上并可以前后移動,所述的腳踏桿套設置有鎖緊螺絲,所述的腳踏桿內側設置有多個沒打穿的孔,所述的鎖緊螺絲與所述的孔互相配合;
所述的腳踏桿套上的鎖緊螺絲一端設置有手柄,另一端設計呈圓頭或尖頭;
所述的腳踏桿套上的鎖緊螺絲設置為銷子,所述的銷子一端加個手柄,另一端設計呈圓頭或尖頭, 所述的銷子中間部位設置有凸臺,所述的凸臺與所述的手柄之間設置有彈簧,所述的彈簧外側設置有彈簧固定罩,所述的彈簧固定罩與腳踏桿套通過螺紋連接固定;
所述的設置在腳踏桿一端的弧形齒條改成弧形凹槽,凹槽內設置鏈條,鏈條兩端通過鏈條鎖緊螺絲分別與弧形凹槽的兩端固定,腳踏桿和一端的弧形齒條可一體或分體設置。
一種具有該驅動裝置的自行車,其包括一自行車本體,所述的自行車本體包括一車架、前車輪、后車輪、方向桿、鞍座、剎車系統、一復位裝置,所述的自行車還包括一腳剎裝置及該驅動裝置,所述的該驅動裝置包括一腳踏桿,所述的腳踏桿的一端設置有軸接孔,所述的腳踏桿的另一端設置有以所述的軸接孔為中心點的弧形齒條,所述的腳踏桿的兩端之間設置有腳踏板,所述的腳踏桿設置在車架的兩側,所述的腳踏桿的一端與所述的車架軸接,所述的后車輪的兩側分別設置有與所述的弧形齒條相嚙合的棘齒輪;
所述的復位裝置為設置在車架上的滑輪及掛在滑輪上的彈性繩,所述的滑輪上設置有凹槽,所述的彈性繩掛在所述的凹槽內,所述的滑輪外側設置有防止彈性繩滑出的擋板,所述的彈性繩一端固定在其中一腳踏桿一端的弧形齒條上,所述的彈性繩另一端固定在另一腳踏桿一端的弧形齒條上;
所述的棘齒輪兩側設置有防止弧形齒條左右擺動的擋圈;
所述的腳剎裝置由腳剎彈性繩、腳剎支架、剎車踏板、剎車塊及卡扣組成,所述的剎車踏板固定設置在所述的腳剎支架上,所述的腳剎彈性繩一端與所述的車架連接固定,另一端與所述的腳剎支架連接固定,所述的卡扣設置在所述的腳剎支架兩側并與所述的車架配合可在車架上滑動,所述的剎車塊設置在腳剎支架的下端。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腳踏桿一端設置軸孔,另一端設置弧形齒條,腳踏板設置在腳踏桿的中間部位,腳踏板設置有腳踏桿套套在腳踏桿上,腳踏桿套可根據需要在腳踏桿上前后移動并鎖緊,這樣調節行車速度變得很方便,滑輪安裝在鞍座后面的車架上,彈性繩與弧形齒條的上端連接,這樣彈性繩不會影響踏車人踩踏和上下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腳踏桿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立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腳踏桿套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腳踏桿內側設置有孔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弧形齒條用鏈條代替的結構示意圖;
以上附圖的名稱及序號:1、車架,2、前車輪,3、后車輪,4、腳踏桿,5、方向桿,6、鞍座,7、軸,8、腳踏板,9、弧形齒條10、棘齒輪,12、腳踏桿套,13擋圈, 15、腳剎彈性繩,16、卡扣,17、腳剎支架,18、滑輪,19、彈性繩,20、擋板,21、剎車塊,22、剎車踏板,23、鏈條鎖緊螺絲,25、鏈條,26、剎車系統, 28、手柄,29、孔,30、凸臺,32、彈簧,36、彈簧固定罩。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一、如圖1、圖3、圖4、圖5所示,一種驅動裝置,包括一腳踏桿4、腳踏桿4的一端設置有軸接孔7,腳踏桿4的另一端設置有以軸接孔7為中心點的弧形齒條9,腳踏桿4的兩端之間設置有腳踏板8,腳踏板8設置有腳踏桿套12,腳踏桿套12套在腳踏桿4上并可以前后移動,腳踏桿套12設置有鎖緊螺絲,腳踏桿4內側設置有多個沒打穿的孔29,鎖緊螺絲與孔29互相配合,腳踏桿套12上的鎖緊螺絲一端設置有手柄28,另一端設計呈圓頭或尖頭,腳踏桿套12上的鎖緊螺絲設置為銷子,銷子一端加個手柄28,另一端設計呈圓頭或尖頭,銷子中間部位設置有凸臺30,凸臺30與手柄28之間設置有彈簧32,彈簧32外側設置有彈簧固定罩36,彈簧固定罩36與腳踏桿套12通過螺紋連接固定,設置在腳踏桿4一端的弧形齒條9改成弧形凹槽,凹槽內設置鏈條25,鏈條25兩端通過鏈條鎖緊螺絲23分別與弧形凹槽的兩端固定,腳踏桿4和一端的弧形齒條9可一體或分體設置。
實施例二、如圖2所示,一種具有該驅動裝置的自行車,其包括一自行車本體,自行車本體包括一車架1、前車輪2、后車輪3、方向桿5、鞍座6、剎車系統26、一復位裝置,自行車還包括一腳剎裝置及該驅動裝置,該驅動裝置包括一腳踏桿4,腳踏桿4的一端設置有軸接孔7,腳踏桿4的另一端設置有以軸接孔7的孔心為中心點的弧形齒條9,腳踏桿4的兩端之間設置有腳踏板8,腳踏桿4設置在車架1的兩側,腳踏桿4的一端與車架1軸接,后車輪3的兩側分別設置有與弧形齒條9相嚙合的棘齒輪10,復位裝置為設置在車架1上的滑輪1及掛在滑輪18上的彈性繩19,滑輪18上設置有凹槽,彈性繩19掛在凹槽內,滑輪18外側設置有防止彈性繩19滑出的擋板20,彈性繩19一端固定在其中一腳踏桿4一端的弧形齒條9上,彈性繩19另一端固定在另一腳踏桿4一端的弧形齒條9上,棘齒輪10兩側設置有防止弧形齒條9左右擺動的擋圈13,腳剎裝置由腳剎彈性繩15、腳剎支架17、剎車踏板22、剎車塊21及卡扣16組成,剎車踏板22固定設置在腳剎支架17上,腳剎彈性繩15一端與車架1連接固定,另一端與腳剎支架17連接固定,卡扣16設置在腳剎支架17兩側并與車架1配合可在車架1上滑動,剎車塊21設置在腳剎支架17的下端。
當踏車人向下踩踏其中一塊腳踏板8時,一端的弧形齒條9也同時下滑,帶動棘齒輪10及后車輪3轉動,當踏車人向下踩踏另一塊腳踏板8時,另一端的弧形齒條9也同時下滑,帶動棘齒輪10及后車輪3轉動,原來的那只腳提起,腳踏板8在彈性繩19的作用下也跟著彈起,原來的那只腳繼續踩踏,這樣往返運動,驅動車子前進,踏車人站著或座著均可踩踏,如果是座著踩踏或踩踏人體重較輕可以把腳踏桿套12往后移,這樣可輕松踩踏,如果是站著踩踏,尤其是胖子可以把腳踏桿套12往前移,這樣可加快行車速度,并且把腳踏桿套12上的鎖緊螺絲設計成帶彈簧32的螺絲或銷子,帶彈簧32螺絲或銷子一端加個手柄28,另一端設計呈圓頭或尖頭,只要一拉手柄28就可滑動腳踏桿套12,滑到有孔29的地方螺絲或銷子會自動彈緊,這樣很方便調節行車速度,如果行車速度過快又遇緊急情況需剎車,傳統的自行車剎車26就算一下剎住車輪2及車輪3,車輪2及車輪3也會因慣性繼續滑行,此時可用腳剎,踩下剎車踏板22剎車塊21會直接接觸地面,與地面產生摩擦增加阻力,使自行車快速停止,可減少或減輕事故。
實施例三、如圖2所示,把自行車設計成三輪車(圖上沒有顯示),其他設置同上,因三輪車不會倒掉,這樣不僅普通人能用,還可供單腿殘疾人使用,單腿殘疾人使用時只須把彈性繩19在滑輪18上系死或鎖緊,使彈性繩19不會在滑輪18上來回滑動,這樣殘疾人單腳踩下腳踏板8時另一腳踏板8不會彈起,當其單腳提起時,腳踏板8在彈性繩19的作用下也會跟著彈起,只要單腳踩踏也能驅車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