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中心的偏移量相對應,即最大刻度線對應于螺桿722的軸線相對于偏心孔714中心的最大偏移距離,距離最大刻度線越遠的刻度線對應的偏移距離越小。當最大刻度線與遠離穩定桿總成60 —側的凸起部715接觸時,螺桿722的軸線相對于偏心孔714中心的偏移距離最大,且螺桿722最靠近穩定桿總成60,此時,穩定桿總成60的安裝跨距L最小,穩定桿總成60的側傾角剛度最大;當最大刻度線與靠近穩定桿總成60 —側的凸起部715接觸時,螺桿722的軸線相對于偏心孔714中心的偏移距離最大,且螺桿722距離穩定桿總成60最遠,此時,穩定桿總成60的安裝跨距L最大,穩定桿總成60的側傾角剛度最小。
[0029]第二偏心墊片724的形狀、直徑、與對應的凸起部715之間的尺寸和位置關系,以及其上的刻度線725的設置方式均與第一偏心墊片723相同,在此不再贅述。第二偏心墊片724與第一偏心墊片723的不同之處在于:第二偏心墊片724上設有一非圓孔726,與該非圓孔726相對應,螺桿722的遠離頭部721的一端具有一非圓端727。在本實施例中,非圓孔726為一弓形孔,與之相對應,螺桿722的非圓端727為在圓柱面上切除一平面后留下的橫截面為弓形的非圓端。可以理解的,在本實用新型的其它實施例中,非圓孔726和非圓端727的橫截面的形狀并不限于為弓形,其也可以為橢圓形、四邊形或其它形狀,只要保證第二偏心墊片724安裝至螺桿722上后不會相對于螺桿722轉動即可。
[0030]請繼續參閱圖2至圖4,連接件73包括襯套731及設于襯套731上的連接板732,偏心螺栓72穿設于襯套731內,穩定桿總成60的端部62通過螺栓及螺母固定于連接板732上,實現穩定桿總成60與偏心調節機構70的連接。
[0031]裝配時先將連接件73放于基座71內,偏心螺栓72穿過基座71及連接件73并通過第二偏心墊片724及螺母將偏心螺栓72固定至基座71上。裝配后第一偏心墊片723的外邊緣沿螺桿722軸線方向的投影與第二偏心墊片724重合。當旋轉偏心螺栓72時,第一偏心墊片723及第二偏心墊片724在兩個凸起部715之間轉動,因為偏心螺栓72的螺桿722的軸線與第一偏心墊片723及第二偏心墊片724的中心不重合,所以,螺桿722在轉動過程中可以在第一偏心墊片723及第二偏心墊片724的不同部分與凸起部715接觸時,在凸起部715和對應的偏心墊片723、724之間作用力的推動下在偏心孔714中滑動。
[0032]當需要增大穩定桿總成60的側傾角剛度時,旋轉偏心螺栓72,使第一偏心墊片723及第二偏心墊片724上的遠軸端向遠離穩定桿總成60的方向轉動,螺桿722會在偏心墊片723、724的推動下向靠近穩定桿總成60的方向運動,并帶動穩定桿總成60的桿部61向順時針方向轉動,從而減小了穩定桿總成60位于其端部安裝中心與桿部安裝中心之間的部分在水平面上的有效長度,即縮小了穩定桿總成60的安裝跨距L,增大了穩定桿總成60的側傾角剛度。當需要減小穩定桿總成60的側傾角剛度時,旋轉偏心螺栓72,使得第一偏心墊片723及第二偏心墊片724上的遠軸端向靠近穩定桿總成60的方向轉動,螺桿722會在偏心墊片723、724的推動下向遠離穩定桿總成60的方向運動,并帶動穩定桿總成60的桿部61向逆時針方向轉動,從而增大了穩定桿總成60位于其端部安裝中心與桿部安裝中心之間的部分在水平面上的有效長度,即增大了穩定桿總成60的安裝跨距L,減小了穩定桿總成60的側傾角剛度。
[0033]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擺臂總成上加裝偏心調節機構,利用操縱偏心調節結構來達到調整穩定桿總成的安裝跨距,進而調整穩定桿總成側傾角剛度的目的,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通過將穩定桿總成與偏心調節機構直接連接,省去了現有技術中的拉桿總成,降低了生產成本。
[0034]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穩定桿總成60的端部通過連接件73與偏心調節機構70相連,可以理解的,在本實用新型的其它實施例中,也可以不設置連接件73而使穩定桿總成60的端部與偏心調節機構70直接相連。在不設置連接件73的實施例中,穩定桿總成60的安裝跨距L等于穩定桿總成60位于其端部安裝中心與桿部安裝中心之間的部分在水平面上投影后的有效長度。穩定桿總成60的端部安裝中心指穩定桿總成60的端部62所設的安裝孔的中心,穩定桿總成60的桿部安裝中心與副車架50上所設的用于安裝穩定桿總成60的襯套的中心重合。
[0035]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汽車懸架,包括擺臂總成(40)、副車架(50)及穩定桿總成(60),所述穩定桿總成(60)包括桿部¢1)及位于桿部¢1)兩側的端部(62),所述擺臂總成(40)與所述副車架(50)相連,所述穩定桿總成¢0)的桿部¢1)可轉動地與所述副車架(50)相連,其特征在于:所述穩定桿總成(60)的端部(62)通過偏心調節機構(70)可移動地與所述擺臂總成(40)相連,所述偏心調節機構(70)通過調節所述穩定桿總成¢0)的端部¢2)在所述擺臂總成(40)上的相對位置來調節所述穩定桿總成¢0)的安裝跨距。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懸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調節機構(70)包括基座(71)及偏心件,所述基座(71)設于所述擺臂總成(40)上,所述偏心件穿過所述基座(71)且與所述穩定桿總成¢0)的端部¢2)相連,所述偏心調節機構(70)通過轉動所述偏心件來改變所述穩定桿總成¢0)的端部¢2)在所述所述擺臂總成(40)上的相對位置。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懸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車懸架還包括一連接件(73),所述連接件(73)包括襯套(731)及設于所述襯套(731)上的連接板(732),所述襯套(731)套設于所述偏心件上,所述連接板(732)通過螺栓及螺母與所述穩定桿總成¢0)的端部(62)相連。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懸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71)包括第一固定部(711)及第二固定部(712),所述第一固定部(711)及所述第二固定部(712)固定于所述擺臂總成(40)上,且所述第一固定部(711)及所述第二固定部(712)上設有供所述偏心件穿過的偏心孔(714)。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汽車懸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孔(714)為腰形孔或橢圓孔。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汽車懸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711)及所述第二固定部(712)在所述偏心孔(714)的兩側還各設有兩個凸起部(715),所述凸起部(715)在所述偏心件的轉動過程中與所述偏心件的不同部位接觸而推動所述偏心件在所述偏心孔(714)內移動。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汽車懸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件為偏心螺栓(72),所述偏心螺栓(72)包括頭部(721)、螺桿(722)、第一偏心墊片(723)及第二偏心墊片(724),所述第一偏心墊片(723)為一圓形墊片,所述第一偏心墊片(723)靠近所述偏心螺栓(72)的頭部(721)且與所述螺桿(722)連成一體,所述第一偏心墊片(723)的中心偏離所述螺桿(722)的軸線,所述偏心螺栓(72)穿過所述基座(71)后通過所述第二偏心墊片(724)及螺母固定于所述基座(71)上,所述第一偏心墊片(723)及第二偏心墊片(724)的直徑等于對應的兩個凸起部(715)內側之間的距離。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汽車懸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偏心墊片(724)上設置有一非圓孔(726),所述螺桿(722)遠離所述偏心螺栓(72)的頭部(721) —端具有一與所述非圓孔(726)相配合的非圓端(727)。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汽車懸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心墊片(723)及所述第二偏心墊片(724)上形成有表征所述螺桿(722)的軸線相對于所述偏心孔(714)中心的偏移距離的若干刻度線(715)。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汽車懸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心墊片(723)及第二偏心墊片(724)上形成有距離所述螺桿(722)軸線最近的近軸端及距離所述螺桿(722)軸線最遠的遠軸端,當所述遠軸端與遠離所述穩定桿總成¢0)的凸起部(715)接觸時,所述穩定桿總成¢0)的安裝跨距最小,當所述遠軸端與靠近所述穩定桿總成¢0)的凸起部(715)接觸時,所述穩定桿總成(60)的安裝跨距最大。
【專利摘要】一種汽車懸架,包括擺臂總成、副車架及穩定桿總成,所述穩定桿總成包括桿部及位于桿部兩側的端部,所述擺臂總成與所述副車架相連,所述穩定桿總成的桿部可轉動地與所述副車架相連,所述穩定桿總成的端部通過偏心調節機構可移動地與所述擺臂總成相連,所述偏心調節機構通過調節所述穩定桿總成的端部在所述擺臂總成上的相對位置來調節所述穩定桿總成的安裝跨距。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擺臂總成上加裝偏心調節機構,利用操縱偏心調節結構來達到調整穩定桿總成的安裝跨距,進而調整穩定桿總成的側傾角剛度的目的。
【IPC分類】B60G7/00, B60G21/055
【公開號】CN204641318
【申請號】CN201520126617
【發明人】李奕寶, 李罡, 王彧, 谷玉川, 王更勝
【申請人】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9月16日
【申請日】2015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