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車懸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汽車懸架。
【背景技術】
[0002]當今社會,隨著汽車的普及,汽車的性能尤其是其乘坐的舒適性及操縱的穩定性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而乘坐的舒適性及操縱的穩定性與汽車懸架各部件的性能參數息息相關,其中主要參數之一就是穩定桿的側傾角剛度。在現有汽車懸掛技術領域中,當汽車懸架設計完成之后,穩定桿的側傾角剛度在后期是很難調整的,如果在設計后期想要改變穩定桿的側傾角剛度的大小,就需要通過更換更粗或者更細的穩定桿進行調整。此方法成本較高且極不方便實現。
[0003]如圖1所示,現有的一種汽車懸架包括減震器總成11、轉向節總成12、擺臂總成13、副車架14、拉桿總成15、穩定桿總成16。減震器總成11 一端固定于車身之上,另一端與轉向節總成12相連,轉向節總成12遠離減震器總成11的一端與擺臂總成13相連,擺臂總成13與副車架14相連。穩定桿總成16包括位于中間段的桿部161及位于兩端的端部162,穩定桿總成16的桿部161通過套筒固定于副車架14上,穩定桿總成16的端部162分別通過襯套151與對應的拉桿總成15相連,拉桿總成15遠離穩定桿總成16的一端與減震器總成11相連。通過汽車設計的基本原理可知,穩定桿總成16的安裝跨距L(即穩定桿總成16與拉桿總成15的安裝中心與穩定桿總成16與副車架14的安裝中心之間有效距離,也就是說,穩定桿總成16位于其端部安裝中心與桿部安裝中心之間的部分在水平面上投影后的有效長度)與穩定桿總成16的側傾角剛度成反比關系,即穩定桿總成16的安裝跨距L越大,穩定桿總成16的側傾角剛度越小,反之,穩定桿總成16的安裝跨距L越小,穩定桿總成16的側傾角剛度就越大。然而現有的汽車懸架結構在安裝好之后,穩定桿總成16的安裝跨距L即無法調節,從而使穩定桿總成16的傾斜角剛度也無法調節。另外,在現有的穩定桿總成16的裝配方式中,拉桿總成15的成本也較高,導致了整個懸架系統的成本較尚O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以調整調節穩定桿總成的安裝跨距及側傾角剛度的汽車懸架。
[0005]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汽車懸架,包括擺臂總成、副車架及穩定桿總成,所述穩定桿總成包括桿部及位于桿部兩側的端部,所述擺臂總成與所述副車架相連,所述穩定桿總成的桿部可轉動地與所述副車架相連,所述穩定桿總成的端部通過偏心調節機構可移動地與所述擺臂總成相連,所述偏心調節機構通過調節所述穩定桿總成的端部在所述擺臂總成上的相對位置來調節所述穩定桿總成的安裝跨距。
[0006]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偏心調節機構包括基座及偏心件,所述基座設于所述擺臂總成上,所述偏心件穿過所述基座且與所述穩定桿總成的端部相連,所述偏心調節機構通過轉動所述偏心件來改變所述穩定桿總成的端部在所述所述擺臂總成上的相對位置。
[0007]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汽車懸架還包括一連接件,所述連接件包括襯套及設于所述襯套上的連接板,所述襯套套設于所述偏心件上,所述連接板通過螺栓及螺母與所述穩定桿總成的端部相連。
[0008]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基座包括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及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于所述擺臂總成上,且所述第一固定部及所述第二固定部上設有供所述偏心件穿過的偏心孔。
[0009]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偏心孔為腰形孔或橢圓孔。
[0010]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固定部及所述第二固定部在所述偏心孔的兩側還各設有兩個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在所述偏心件的轉動過程中與所述偏心件的不同部位接觸而推動所述偏心件在所述偏心孔內移動。
[0011]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偏心件為偏心螺栓,所述偏心螺栓包括頭部、螺桿、第一偏心墊片及第二偏心墊片,所述第一偏心墊片為一圓形墊片,所述第一偏心墊片靠近所述偏心螺栓的頭部且與所述螺桿連成一體,所述第一偏心墊片的中心偏離所述螺桿的軸線,所述偏心螺栓穿過所述基座后通過所述第二偏心墊片及螺母固定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偏心墊片及第二偏心墊片的直徑等于對應的兩個凸起部內側之間的距離。
[0012]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二偏心墊片上設置有一非圓孔,所述螺桿遠離所述偏心螺栓頭部的一端具有一與所述非圓孔相配合的非圓端。
[0013]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偏心墊片及所述第二偏心墊片上形成有表征所述螺桿的軸線相對于所述偏心孔中心的偏移距離的若干刻度線。
[0014]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偏心墊片及第二偏心墊片上形成有距離所述螺桿軸線最近的近軸端及距離所述螺桿軸線最遠的遠軸端,當所述遠軸端與遠離所述穩定桿總成的凸起部接觸時,所述穩定桿總成的安裝跨距最小,當所述遠軸端與靠近所述穩定桿總成的凸起部接觸時,所述穩定桿總成的安裝跨距最大。
[0015]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擺臂總成上加裝偏心調節機構,利用操縱偏心調節結構來達到調整穩定桿總成的安裝跨距,進而調整穩定桿總成側傾角剛度的目的。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通過將穩定桿總成與偏心調節機構直接連接,省去了現有技術中的拉桿總成,降低了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現有的一種汽車懸架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車懸架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3為圖2所示的汽車懸架中偏心調節機構的放大示意圖。
[0019]圖4為圖2所示的汽車懸架中偏心調節機構與穩定桿總成的正向投影示意圖。
[0020]圖5為偏心調節機構的基座的結構不意圖。
[0021]圖6為偏心調節機構的偏心螺栓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7為偏心調節機構的第二偏心墊片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為更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為達成預定實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如下。
[0024]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車懸架包括減震器總成20、轉向節總成30、擺臂總成40、副車架50、穩定桿總成60、偏心調節機構70及連接件73。
[0025]其中,穩定桿總成60包括位于穩定桿總成60中部的桿部61及位于桿部61兩側的兩個端部62。在本實施例中,穩定桿總成60的桿部61大體上為但不限于直線型,穩定桿總成60的兩個端部62相對于穩定桿總成60的桿部61向同一側(即同時向左側或同時向右側)彎折。擺臂總成40的一端與副車架50相連,另一端與轉向節總成30相連,轉向節總成30遠離擺臂總成40的一端與減震器總成20相連,偏心調節機構70固定于擺臂總成40上,穩定桿總成60的桿部61通過襯套可轉動地固定于副車架50上,穩定桿總成60的端部62通過連接件73與偏心調節機構70可移動地相連。偏心調節機構70通過調節穩定桿總成60的端部62和連接件73在擺臂總成40上的相對位置,來調節穩定桿總成60的安裝跨距L,通過調節穩定桿總成60的安裝跨距L來達到調節穩定桿總成60的側傾角剛度的目的。在本實用新型中,穩定桿總成60的安裝跨距L指穩定桿總成60與偏心調節機構70的安裝中心與穩定桿總成60與副車架50的安裝中心之間的有效距離,也就是說,安裝跨距L等于位于連接件73與偏心調節機構70的安裝中心至穩定桿總成60與副車架50的安裝中心之間的部分在水平面上投影后的有效長度。在本實施例中,連接件73與偏心調節機構70的安裝中心指連接件73上所設的與偏心調節機構70相連的安裝孔的中心,穩定桿總成60與副車架50的安裝中心指副車架50上所設的用于安裝穩定桿總成60的襯套的中心。如圖3及圖4所示,偏心調節機構70包括基座71及偏心件(本實施例為偏心螺栓72)。基座71設于擺臂總成40上,偏心螺栓72穿過基座71及連接件73,穩定桿總成60的端部62通過連接件73和偏心螺栓72與基座71相連。
[0026]請進一步參閱圖5,基座71包括第一固定部711、第二固定部712及連接部713。第一固定部711及第二固定部712固定于擺臂總成40上,其延伸方向基本垂直于穩定桿總成60的桿部長度方向。第一固定部711及第二固定部712遠離穩定桿總成60的一側通過連接部713連成一體,從而在基座71上形成一朝向穩定桿總成60的開口。在第一固定部711及第二固定部712上設有供偏心螺栓72穿過及滑動的偏心孔714。在本實施例中,偏心孔714為腰形孔,可以理解的,偏心孔714也可以為橢圓孔等其它具有偏心功能的孔。在第一固定部711及第二固定部712的偏心孔714的兩側還各設有兩個凸起部715。
[0027]請進一步參閱圖6及圖7,偏心螺栓72包括頭部721、螺桿722、第一偏心墊片723及第二偏心墊片724。
[0028]第一偏心墊片723靠近偏心螺栓72的頭部721且與螺桿722連成一體。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偏心墊片723為一圓形墊片,其直徑的大小等于對應的兩個凸起部715內側之間的距離,并且,第一偏心墊片723的中心偏離螺桿722的軸線,在第一偏心墊片723上形成有距離螺桿722軸線最近的近軸端和距離螺桿722軸線最遠的遠軸端。第一偏心墊片723在近軸端或遠軸端附近設有若干個刻度線725,具體而言,這些刻度線725以經過近軸端或遠軸端的刻度線為最大刻度線。在本實施例中,最大刻度線經過第一偏心墊片723的遠軸端,其余的刻度線由最大刻度線處沿第一偏心墊片723的周向以刻度遞減的方式對稱分布于最大刻度線的兩側。這些刻度線725與螺桿722的軸線相對于偏心孔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