樞轉軸線彼此對準。為了增加穩定性,兩個后側支腳21優選通過橫向構件牢固地連接到一起。
[0041]在附圖中未示出且其優選配置成L形或弧形的運動聯接器在一端部處鉸接到靠背5,以及在另一端部處鉸接到座墊載體9。優選地,氣彈簧在一方面鉸接到前側支腳11以及在另一方面鉸接到前側搖臂10(或座墊載體9),拉伸彈簧在一方面懸掛到后側支腳21以及在另一方面懸掛到后側存儲搖臂30b。
[0042]為了從使用位置轉變到存儲位置,后側鎖定件25通過操作元件43打開以及從而將后側支腳21解鎖。操作元件43可以為在靠背5上或后側支腳21上的可樞轉的操縱桿,如附圖所示,和/或為在后側支腳21上的短小突出部。轉變到存儲位置通過從后側施加到靠背5上的壓力來進行,并由迫使座墊載體9向上移動的氣彈簧和將后側支腳21拉動到后側存儲搖臂30b上的拉伸彈簧來協助。座墊3進行向上的樞轉運動,其中由于通過前側搖臂10的鉸接,只限定旋轉的瞬時中心,而不是固定的旋轉軸線。后側支腳21執行偏移運動,所述偏移運動構成存儲搖臂30a和30b相對于前側支腳11的樞轉運動以及后側支腳21相對于存儲搖臂30a和30b的樞轉運動的疊加。通過后側支腳21的偏移運動,靠背5也位移到前方,其中所述靠背5稍微傾斜到前方。通常將壓力從靠背5傳遞到座墊3的所述運動聯接器將座墊3和靠背5的運動相結合(聯接),并允許單手操作。
[0043]在前側支腳11上,固定銷45設置成相對于前側搖臂10的鉸接點稍微偏移到后方,所述固定銷從所述前側支腳11向外突出到側面。如果后側支腳21定位在固定銷45上,且在當前情況下所述鎖定件25優選自動地鎖定到所述固定銷45,即后側支腳21鎖定到前側支腳11,便可實現存儲位置。從而自動地固定存儲位置,這增加防止加載的保護。靠背5布置于座墊3的后面,且所述靠背5的前表面面朝座墊3的下表面,即朝向座墊載體9。
[0044]為了向回樞轉到使用位置,自動存儲固定裝置通過操作元件43解鎖,即后側鎖定件25從固定銷45釋放。優選地通過向后拉動靠背5,或者替代性地通過同時按壓座墊3,座墊3被向下折疊以及使得靠背5位移到后側。當到達使用位置時,后側鎖定件25被再次鎖定到第二座椅軌道13b的后側鎖定銷。
[0045]為了從使用位置轉變到地板位置,通過另外的操作元件或通過以不同方式操作前述操作元件43,例如操作元件43在相對樞轉方向上的致動,裝配件27被解鎖,即靠背5被解鎖。而當調節靠背5的傾斜度時,僅進行靠背5的非常小的角度改變,現在靠背5向前樞轉到大致水平的平坦位置下。同時靠背通過運動聯接器向下拉動通過前側搖臂10鉸接的座墊3到達后方(或在變型實施例中向下到達前方),即座墊3被降低。因此靠背5能夠位于座墊3上而不壓縮座墊,即靠背5的前表面位于座墊3的上表面上。可通過鎖定裝配件27來確保地板位置。以所述步驟的相反順序來執行返回到使用位置。
[0046]為了設定位于使用位置的車輛座椅I的不同縱向座椅位置,必須解鎖本身已知的軌道鎖定機構,例如在每種情況下,必須致動安裝在第二座椅軌道13b中的銷。為此目的,在座墊3上,軌道解鎖操縱桿81布置于正面上,所述軌道解鎖操縱桿被彈簧預張緊,并且例如通過鮑登纜線直接或間接地可操作地連接到軌道解鎖桿85。軌道解鎖桿85垂直于兩個座椅軌道對13布置,并在所述兩個座椅軌道對13之間或在兩個前側支腳11之間延伸,且在其兩端部處,可旋轉地安裝到相應的第二座椅軌道13b上或安裝到前側支腳11上。
[0047]如果就座的用戶致動容易到達其的軌道解鎖操縱桿81,軌道解鎖桿85旋轉,進而以已知的方式致動軌道鎖定機構。由此軌道鎖定裝置解鎖,以及車輛座椅I可位移到不同的縱向座椅位置。如果軌道解鎖操縱桿81被釋放,彈簧預張緊確保所述組件返回到其初始位置下,從而鎖定軌道鎖定機構。
[0048]在軌道解鎖桿85的至少一個端部處,在當前情況下在兩個端部處,一個相應的操縱桿89,189在旋轉方面牢固地附接。在行進方向上觀察到緊固到軌道解鎖桿85的左手端的操縱桿189的幾何形狀在細節上可偏離于緊固到軌道解鎖桿85的相對右手端的操縱桿89的幾何形狀,這就是為何操縱桿189具有增加100的附圖標記的原因。這同樣適用于連接到操縱桿189的幾個組件,其也具有增加100的附圖標記。
[0049]如果車輛座椅I已經轉變到存儲位置,可能希望將與布置于所述車輛座椅前方的座椅排之間的距離最小化,為此,必須采用位于最靠前的縱向座椅(就座)位置。在前方的存儲位置,軌道解鎖操縱桿81不再由用戶所觸及。然而為了能夠將軌道鎖定機構解鎖,在每一種情況下,按鈕89a,189a設置于至少一個操縱桿89,189處,在當前情況下設置于兩個操縱桿89,189上。在每一種情況下,按鈕89a,189a包括相對于軌道解鎖桿85突出到后方的臂(與行進方向相反),座椅用戶可將力施加到其端部上,所述端部將開啟力矩傳遞到軌道解鎖桿85上,由此如上所述,軌道鎖定機構被解鎖,以及車輛座椅I能夠位移到不同的縱向座椅位置。
[0050]在每一種情況下,相對于軌道解鎖桿85突出到前方(在行進方向上)的操縱桿端部89b,189b成形到兩個操縱桿89,189上,所述操縱桿端部經由下面進一步描述的聯接裝置將軌道鎖定機構和上述座椅運動系統聯接到一起,以使得座椅軌道對13鎖定在使用位置和非使用位置,但在至少一個中間位置下解鎖,在當前的情況下,車輛座椅I的存儲位置即所述非使用位置。
[0051]下文參照圖4至圖9開始描述聯接器,在行進方向上觀察時其布置在車輛座椅I的右手側上,布置在軌道鎖定機構和座椅運動系統之間。
[0052]操縱桿89的操縱桿端部89b通過第一銷101可旋轉地連接到聯接器90。
[0053]設計成基本上呈平面狀且平坦的聯接器90包括配置成滑動引導件的控制輪廓92,其具有第一開槽控制部分92a、第二開槽控制部分92b和設置于第一控制部分92a和第二控制部分92b之間的鎖扣輪廓92c。
[0054]第一控制部分92a具有直的細長輪廓,其在大致徑向方向上遠離第一銷101延伸。第二控制部分92b也具有大致直的細長輪廓,其以大約80度的角度延伸,在當前的情況下即大致在前側支腳11的方向上從第一控制部分92a彎回到前方。第一控制部分92a和第二控制部分92b在拐角區域中彼此合并或會合。鎖扣輪廓92c以大致與第一銷101相對的方式位于該拐角區域內,所述鎖扣輪廓配置成相對于所述第二控制部分92b的上限的否則為直線的路徑稍微凹進。
[0055]第二銷102從座椅外表面延伸通過所述控制輪廓92且通過外部螺紋旋擰到前側存儲搖臂30a的內螺紋內。在第二銷102的遠離前側存儲搖臂30a的內螺紋的端部上,所述第二銷102具有頭部,其頭部直徑大于開槽控制輪廓92的寬度,這樣聯接器90通過第二銷102軸向固定,但可相對于控制輪廓92位移。
[0056]在車輛座椅I的在圖4和圖5中所示的使用位置,座椅軌道對13被鎖定。第二銷102位于第一控制部分92a中并與鎖扣輪廓92c間隔開。聯接器90通過在圖中未示出的彈簧圍繞第一銷101預張緊到前方,這樣控制輪廓92在前側搖臂10的方向上的直接路徑上被預張緊。
[0057]在下文中開始描述當從車輛座椅I的在圖4和圖5中所示的使用位置轉變到在圖6和圖7中所示的車輛座椅I的中間位置時聯接裝置的運動序列。
[0058]車輛座椅I從使用位置朝向其存儲位置移動。由于在緊固到前側存儲搖臂30a上的第二銷102和第一銷101之間的相對運動,第二銷102在控制輪廓92內移動,直到其承靠控制輪廓92的鎖扣輪廓92c,從而帶動聯接器90。其結果是,操縱桿89的可旋轉地連接到聯接器90的操縱桿端部89b被拉動,并因此使得軌道解鎖桿85旋轉,以及使得軌道鎖定機構解鎖。因此車輛座椅I在該狀態下可位移。
[0059]在當前情況下,在第二銷102在控制輪廓92內運動期間,所述聯接器90圍繞第一銷101稍微樞轉到前方。
[0060]在第二銷102到達控制輪廓92內的鎖扣輪廓92c之后,車輛座椅I在存儲位置方向上的進一步運動導致聯接器90的進一步向前樞轉,直到所述聯接器最終承靠緊固到前側支腳11的止動部12。該中間位置在圖6和圖7中示出。
[0061]車輛座椅I現在通過座椅軌道對13在存儲位置的前方縱向調節位置的方向上進一步位移。在該情況下第二銷102最初保持在鎖扣輪廓92c內,因為自鎖在第二銷102和鎖扣輪廓92c之間產生力,所述力最初未被反作用力克服,所述反作用力基本上由當車輛座椅I在縱向方向上移動時第一座椅軌道13a和第二座椅軌道13b之間的摩擦力所導致。
[0062]在所述車輛座椅位移到縱向調節的限定位置(在當前情況下是存儲位置的前方縱向調節位置)內之后,存在增加的位移力,也就是第一座椅軌道13a相對于第二座椅軌道13b的進一步位移需要增大耗費的力或由于在附圖中未示出的端部止動部不再可能進行所述進一步位移。例如這可通過在座椅軌道對13內的本身已知的端部止動部來實現。替代性地,也能夠使用從現有技術已知的非剛性(非強制)制動裝置。
[0063]由于作用于車輛座椅I上的位移力增大,座椅用戶必須將更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