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行李艙的機動車。
背景技術:
機動車具有用于運輸人員的座椅,也具有用于運輸在行李艙內的貨物的行李艙。在此,通常行李艙在機動車的縱向上在前側由后排座椅的靠背部件限定并且在縱向上在后側由在車尾蓋上的蓋護板以及機動車的向后的內護板限定。行李艙在側向由在機動車的車身上作為側護板的內護板限定。行李艙在下側由行李艙底板限定并且行李艙底板用作使貨物定位在行李艙底板的上側上。
在行李艙內固定有三角警告標志和急救箱作為用于機動車運行的功能部件。在此,想實現的是三角警告標志和急救箱不是簡單放置在行李艙底板上而是借助相應的固定裝置固定,以便避免功能部件在行李艙內移動、尤其滑動。然而這種固定裝置在制造上是耗費的并且此外在行李艙內還需要附加的安裝空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機動車,其中,功能部件、例如三角警告標志或者急救箱可以借助一種保持件在使機動車的制造耗費很低的情況下可靠地和節省空間地固定在行李艙的可觸及區域中。
所述技術問題通過按照本發明的機動車解決,其包括車身、至少一個驅動發動機、尤其內燃機和/或電動機、行李艙、間接或者直接固定在車身上的間接或者直接限定行李艙的內護板(Innenverkleidung)、固定在機動車內的至少一個功能部件、尤其三角警告標志和/或急救箱,其中,至少一個功能部件在車身和內護板之間固定在保持位置中。功能部件以有利的方式在車身和內護板之間在保持位置中固定。以此,可以以有利的方式一方面使在車身和內護板之間的間隙作為用于功能部件的容納空間或者儲存空間和此外使車身 和/或內護板可以附加地實現用于功能部件的保持件的功能,以此使得對于功能部件不再需要附加的、耗費的、在制造上昂貴的固定裝置。功能部件固定在車身和內護板之間,在此,所述車身不僅可以由車尾蓋車身、也就是說構造用于車尾蓋的車身的一部分構成,而且也可以由車身的間接或者直接限定行李艙的其他部分、例如車身的側向的部分或者車身的后部的部分構成。類似地,對于內護板也是這樣。功能部件固定在車身和內護板之間,所述內護板例如可以由作為在車尾蓋上的內護板的一部分的車尾蓋護板構成,也可以由在車身的側向部件上的、側向地限定行李艙的側護板構成或者也可以由在行李艙的向后的端部區域上的內護板構成。
在一種附加的實施方式中,至少一個功能部件形狀配合和/或摩擦配合地固定在車身和內護板之間。內護板和/或車身可以通過相應的形狀構造也用于功能部件的形狀配合的固定。此外,功能部件可以摩擦配合地、例如基于功能部件的布置的預應力固定在在車身和內護板之間的保持位置中。功能部件的在保持位置中的摩擦配合的固定在此也可以由至少一個附加固定元件提供。
在另外一種實施方式中,內護板包括用于使至少一個功能部件向保持位置中導入和用于為了使用至少一個功能部件使至少一個功能部件從保持位置中移出的開口。以此,內護板具有開口,功能部件可以從外、就是說從行李艙的區域向所述開口中向保持位置中經過所述開口引導,和在利用或者使用功能部件時功能部件可以從保持位置移出以便使用功能部件。
在一種補充的變型中,至少一個功能部件借助至少一個附加固定元件形狀配合和/或摩擦配合地固定在保持位置中,以便使至少一個附加固定元件優選和內護板構成用于功能部件的保持件。所述附加固定元件具有特殊的外形和/或形狀,其實現功能部件形狀配合和/或摩擦配合地固定在內護板與車身之間的間隙中。
符合目的的是,至少一個附加固定元件一體式地與內護板、就是說一體式地與內護板的部件構造。至少一個附加固定元件與內護板的一體式構造時,至少一個附加固定元件以此可以在內護板由塑料、尤其熱塑性或者熱固性塑料注塑時一同制造。以此,用于內護板注塑的工具相應地成形,以此使得內護板的部件以及至少一個附加固定元件能夠在注塑時一起制造。以此,制造至少一個附加固定元件、就是說用于功能部件的保持件的成本是很低 的。
在一種補充的設計方案中內護板和/或至少一個附加固定元件由塑料構成和/或借助注塑制造。
在另外一種變型中,至少一個附加固定元件包括背側的支承部件,功能部件的背側定位在所述支承部件上。背側的支承部件定位在功能部件的背側上。所述背側在功能部件上相對于前側地構造并且所述前側朝向所述開口。
在一種附加的設計方案中,背側的支承部件包括多個用于在功能部件上定位的肋件并且所述肋件以連接板相互連接。
在一種補充的設計方案中至少一個附加固定元件包括第一側向支承部件和第二側向支承部件并且在功能部件的各側向的外側上各定位一個側向支承部件。
優選地,側向支承部件具有引導斜坡并且優選地引導斜坡與假想的水平面成銳角地定向。所述引導斜坡實現功能部件向開口中的尤其良好的引導,因為在所述引導斜坡上基本水平的引導運動造成功能部件在所述引導斜坡上垂直向上的運動。引導部件向開口水平的移動以此造成功能部件在所述引導斜坡上的垂直的向上的指向的運動。以此使功能部件向開口中的引導和隨后在保持位置中的定位特別方便。
在一種補充的設計方案中,至少一個附加固定元件包括下部保持壁并且功能部件的下側支承在所述下部保持壁上。以此,功能部件以下側定位在所述下部保持壁上。在保持位置中以此通過下部保持壁限制功能部件向下的運動。
在一種補充的變形中,至少一個附加固定元件包括上部保持壁并且優選地功能部件的上側支承在上部保持壁上。在保持位置中功能部件的上側也可以支承在上部保持壁上,使得在保持位置中功能部件在下部保持壁與上部保持壁之間借助可選的壓力預緊力壓緊。與此不同地,在保持位置中在功能部件的上側與上部保持壁之間也可以構造微小的垂直的距離,使得僅在機動車的特別的運動中、就是說駛過不平路面時,通過上部保持壁限制功能部件在垂直向上指向的方向上的運動。
在一種補充的實施方式中,下部和/或上部保持壁固定在內護板上并且優選地,下部和/或上部保持壁與后側的支承部件連接。下部和/或上部保持壁固定在內護板上并且優選地一體式地在內護板、就是說內護板的部件注塑時 一起制造。背側的保持支承部件同樣可以與下部和/或上部保持壁連接,以便由此使后側的支承部件間接地以下部或上部保持壁與內護板連接。背側的支承部件也可以在內護板注塑時與其一體式地制造。
在一種補充的實施方式中,開口的形狀這樣地構造,使得在功能部件的保持位置中在開口的沒有由功能部件覆蓋的部分上存在至少一個抓取開口,用于向功能部件手動施加在機動車的橫向或者縱向上指向的力。
在一種附加的實施方式中,在內護板上內側、在作為內護板的邊緣的開口區域中、在開口上構造至少一個保護凸緣、尤其至少一個保護凸鼻,和/或機動車包括能在關閉位置和開啟位置之間運動的、用于行李艙裝卸貨物的車尾蓋,并且車尾蓋在外側由作為車尾蓋車身的車身的一部分構成,并且在內側由作為車尾蓋護板的內護板的一部分構成,并且至少一個功能部件在蓋車身與蓋護板之間固定在保持位置中。
附圖說明
下面參照附圖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附圖中:
圖1示出機動車的縱截面或者側視圖,
圖2示出按照圖1的機動車的車尾蓋的內側部件的平視圖,其在第一實施例中具有用于導入和導出功能部件、例如三角警告標志或者急救箱的開口車尾蓋,其中蓋護板由于車尾蓋的關閉狀態而垂直定向,
圖3示出按照圖2的A-A的水平的截面,
圖4示出按照圖3的B-B的垂直的截面,
圖5示出按照圖1的機動車的車尾蓋的內側部件的平視圖,其在第一實施例中具有用于導入和導出功能部件、例如三角警告標志或者急救箱的開口,其中蓋護板由于車尾蓋的關閉狀態而垂直定向,車尾蓋,
圖6示出按照圖5的C-C的水平的截面,
圖7示出按照圖6的D-D的垂直的截面,
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1中所示的機動車1具有由鋼制造的車身2。借助驅動發動機3、即電動機4和/或內燃機5驅動機動車1。車身2限定內部空間,在內部空間中布置用于容納成員或者人員的前排座椅7和后排座椅8。座椅6分別具有 一個座椅部件9和一個靠背部件10。在后排座椅8之后在后排座椅8與可擺動的車尾蓋13之間構造行李艙11。行李艙11在下側由行李艙底板12并且在上側由后窗板14限定。行李艙底板12用于使貨物定位在行李艙底板12的上側上。行李艙11在側向由作為內護板42的一部分的側護板限定并且在背側地由作為內護板42的一部分的蓋護板26以及由在車身2上的內護板42限定。車尾蓋13在外側部分地由作為車身2的一部分的蓋車身25構成并且在內側由蓋護板26構成。機動車的縱向15和橫向16是水平指向的。
在圖2至圖4中示出用于功能部件17、例如三角警告標志18或者急救箱19的保持件的第一實施例。功能部件17在作為在車尾蓋13上的內護板42的一部分的蓋護板26與在可轉動的車尾蓋13上的車身的一部分的蓋車身25之間借助多個附加固定元件29形狀配合和/或摩擦配合地固定在保持位置中。功能部件17具有在保持位置中朝向開口27的前側20和與前側20相對地構造的背側21。蓋護板26具有開口27,以便為了使用功能部件17使功能部件17能從按照圖2至圖4所示的保持位置中取出。相反地,在功能部件17被使用后可以通過開口27使功能部件17再被固定在保持位置中。功能部件17此外具有兩個側向的外側22以及上側23和下側24。在蓋護板26的在開口27的區域中的邊緣或者端部上,保護凸緣38構造為完全圍繞開口27的保護凸鼻39。保護凸緣38也可以與此處不同地在開口27的區域中在圓周方向上僅部分地構造。在功能部件17的前側20上優選地可以構造互補于保護凸緣38的對應形狀配合形狀(未示出)、例如完全圍繞的槽、使得完全圍繞的保護凸鼻39布置在槽中和以此在對應形狀配合形狀與保護凸鼻39之間構成形狀配合連接。
功能部件17的前側20以此在圖3所示的保持位置中支承在保護凸緣38上并且功能部件17的背側21支承在背側支承部件30上。背側支承部件30包括多個肋件31并且肋件31與連接板32一體式地連接。功能部件17因此定位于在背側21上的肋件31的端部與在前側20上的保護凸緣38的端部之間并且由此借助在肋件31與保護凸緣38之間的壓力預緊力形狀配合和摩擦配合地在保持位置中固定在肋件31和保護凸緣38上。在車尾蓋13的關閉位置中,即如圖2至圖4所示,在車尾蓋13的關閉位置中在開口27的下部區域上構造水平指向的下部保持壁36。功能部件17的下側24定位在下部保持壁36上。此外,在蓋護板26上固定有上部的保持壁37。在保持位置中在 上部保持壁37與功能部件17的上側23之間存在微小的垂直的距離。在以該機動車1駛過不平路面時以此通過上部保持壁37限制功能部件17在垂直方向上向上的運動。
在圖2至圖4中右側所示的側向外側22定位在第一側向支承部件33上并且在圖2至圖4中左側所示的側向外側22定位在第二側向支承部件34上。此外,在第二側向支承部件34上構造有引導斜坡35。在圖3中功能部件17在保持位置中以實線示出并且此外在圖3中附加地示出在功能部件17從外部向開口27中導入運動期間的功能部件17。由于引導斜坡35使得在向開口27中導入時功能部件17的具有在水平方向上的運動分量的運動造成功能部件17在引導斜坡35上的在垂直向上指向的方向的運動。以此可以在導入功能部件17時使其簡便地向保持位置中運動。
所有的附加固定元件29、即背側的支承部件30、兩個側向的支承部件33、34和下部與上部的保持壁36、37以及保護凸緣38都是由熱塑性塑料制造的并且在內護板42作為在車尾蓋13上的蓋護板26的注塑時以具有兩個工具部件的注塑工具一起制造。用于制造附加固定元件29的成本由此以有利的方式是特別低的。此外,開口27的形狀這樣地構造,使得在按照圖2所示的保持位置中、也就是在功能部件17的保持位置中平視開口27的視圖中,存在兩個抓取開口28。借助抓取開口28可以手動地即觸碰上側23也觸碰下側24,以便由此可以在功能部件17上施加在橫向上、就是說向左指向的力,以便由此使功能部件17的左側端部區域基于引導斜坡35在引導斜坡35上進行垂直向上指向的運動。由此可以使功能部件17尤其簡單地從保持位置中通過開口27向行李艙11或者機動車1的周圍取出。
在圖5至圖7中示出具有用于功能部件17的保持件的機動車1的第二實施例。下面基本上僅對與在圖2至圖4中所示的第一實施例的不同之處說明。用于功能部件17的保持件不具有單獨的下部的保持壁36。取而代之的是,功能部件17的下側24在此定位在第一側向支承部件33的水平構造的保持部段40和第二側向支承部件34的水平構造的保持部段41上。保持部段40、41以此構造下部的保持壁36。開口27的形狀這樣地構造,使得不同于在按照第一實施例的保持位置中在功能部件17的下側24之下的兩個單獨的抓取開口28,在第二實施例中在保持位置中在功能部件17的下側24之下僅有一個較大的抓取開口28(圖5)。
在機動車1另外的、未示出的實施例中功能部件17沒有固定在車尾蓋13上,而是在車尾蓋13以外的車身上、就是說在側向限定行李艙11的作為內護板42的側護板上以及在車身2的側向地在行李艙12上的部分上。
總而言之,按照本發明的機動車1具有顯著的優點。功能部件17、就是說三角警告標志18和急救箱19在保持位置中以附加固定元件29固定在內護板42和車身2之間。功能部件17不再需要耗費的單獨的固定裝置并且附加固定元件29可以低成本地在內護板42的注塑時一起制造。在內護板42上總共有兩個帶有相應的附加固定元件29的開口27,不僅使三角警告標志18也使急救箱19可以在內護板42與車身2之間安全、可靠和低成本地固定。
在此描述了至少一個實施例,在此要注意的是,為此存在大量變型。也要知道的是,一個或者多個實施例僅是舉例,并非對保護范圍、使用性或者實施性或者結構以任何方式的限制。上述說明教導本領域技術人員實施至少一個實施例。要清楚的是,不脫離權利要求和權利要求的等效范圍可以對在示例的實施方式中所述部件的功能和布置進行不同的變化。
附圖標記列表
1 機動車
2 車身
3 驅動發動機
4 電動機
5 內燃機
6 座椅
7 前排座椅
8 后排座椅
9 座椅部件
10 靠背部件
11 行李艙
12 行李艙底板
13 車尾蓋
14 后窗板
15 縱向
16 橫向
17 功能部件
18 三角警告標志
19 急救箱
20 功能部件的前側
21 功能部件的背側
22 功能部件的側向的外側
23 功能部件的上側
24 功能部件的下側
25 蓋車身
26 蓋護板
27 在蓋護板中的開口
28 抓取開口
29 附加固定元件
30 背側的支承部件
31 肋件
32 連接板
33 第一側向的支承部件
34 第二側向的支承部件
35 引導斜坡
36 下部保持壁
37 上部保持壁
38 保護凸緣
39 保護凸鼻
40 在第一側向的支承部件上的水平的保持部段
41 在第二側向的支承部件上的水平的保持部段
42 內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