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的帶動下上下移動。
[0050]圖5所示,圖5中未表示降噪除塵設備;所述側翻機構包括設于所述底板二14上方的第二鉸鏈座15和第三鉸鏈座16;所述第二鉸鏈座15與一第二油缸17鉸接;所述第三鉸鏈座16與一第一連桿18的一端鉸接;所述第一連桿18的另一端通過銷軸19連接一第二連桿20一端;所述第二連桿20另一端與一第四鉸鏈座21鉸接,所述第四鉸鏈座21同時與一液壓馬達22的一側端鉸接;所述液壓馬達22的另一側端連接一夾持裝置,由此可見,第二鉸鏈座15、第三鉸鏈座16、第一連桿18、第二連桿20以及液壓馬達22—起形成一個曲柄搖桿機構。
[0051]圖5、圖6、圖9、圖10所示,液壓馬達22上設有夾持裝置,夾持裝置用于夾持輪轂49,所述夾持裝置包括兩塊間隔一定距離的圓板一 23和圓板二 24,圓板一 23和圓板二 24之間通過三根立柱25固定連接;所述圓板一 23的下表面設有三道T形槽26,每個T形槽26內安裝有一 T形塊27;圓板一23的上表面設有三個跑道槽28,每個所述跑道槽28連通其中一個T形槽26,跑道槽28內插設有移動柱29,所述移動柱29的下端固定連接所述T形塊27;圓板一23的下方還設有一軸套30,該軸套30的本體向外延伸出三個連接端,每個連接端形狀相同且相互間隔120度;每個所述T形塊27均與其中一個連接端通過鉸鏈31連接;所述圓板二 24上設有一通孔32,所述液壓馬達22的傳動軸33伸入所述通孔32中,傳動軸33轉動時能夠帶動所述夾持裝置旋轉。其中,三個所述立柱25、三個所述T形槽26和三個所述跑道槽28均兩兩間隔120度設置。
[0052]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圖,圖中未表示底座,結合圖7和圖11可知,萬向機構設于降噪除塵設備內部,所述降噪除塵設備由設于所述底座I上方的收集盤34和固定于所述收集盤34上方的護罩35組成,所述內部一側固定有一收集器36;所述收集盤34內設有一弓丨流板37,該引流板37斜向所述收集器36底部設置,外界空氣能夠自加工口 2進入后于引流板37的作用下輸送至所述收集器36的底部。所述收集器36內部自上而下依次設有一抽風機38、第一過濾板39與第二過濾板40,所述第一過濾板39和第二過濾板40之間設有一霧化噴頭41,并填充有除塵填料(除塵填料圖中未標示);所述收集器36底部一側設有一排水口 42;除塵填料優選為多面球。輪轂49在拋光的時候,抽風機38運行,外界空氣自加工口 2進入,與粉塵一起自引流板37進入收集器36底部,然后進一步于抽風機38的作用下上升,依次通過第二過濾板40和第一過濾板39,混合氣體在上升的過程中,霧化噴頭41噴水形成霧化水簾,將混合空氣中的粉塵沖刷至收集器36下部,隨著排水口 42排出。
[0053]圖8所示,所述降噪除塵設備的加工口2上方還設有一活動板機構;所述活動板機構包括沿著所述加工口 2上邊緣和側邊緣分別設置的滑軌一 44和滑軌二 45,滑軌一 44和滑軌二 45相互垂直;所述滑軌一 44上套設有滑塊二 46,所述滑軌二 45上套設有滑塊三47;所述滑塊二46和滑塊三47分別連接所述活動板43—側面的其中一端;所述加工口2的側邊緣并同時位于所述滑軌二 45的下方設有第三油缸48,第三油缸48的活塞桿12與所述滑塊三47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油缸48的活塞桿12向上伸出時能夠帶動滑塊三47于滑軌二 45上向上移動,從而帶動所述活動板43側移,這樣的設置能根據需要擴大或縮小加工口 2的大小。
[0054]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型的輪轂萬向無塵拋光設備,它設計了一種通過機械結構和獨特的除塵結構實現了輪轂拋光的萬向無塵輪轂拋光平臺,建立一個無塵、安全、零排放的生產系統,從根本上解決了拋光工人工作環境差,環境污染嚴重,安全隱患存在的問題,同時拋光質量不會降低,拋光產量得到了提高。
[0055]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新型的輪轂萬向無塵拋光設備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輪轂萬向無塵拋光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底座; 一降噪除塵設備,其安裝于所述底座的上方,該設備具有連通外部空間以供外界空氣進入其內部的加工口; 以及設置于上述降噪除塵設備內的萬向機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轂萬向無塵拋光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萬向機構包括底板一,該底板一下方設有能夠驅動所述底板一水平移動的水平機構;所述底板一上方兩側垂直安裝有兩個側板一,所述兩個側板一內側均設有導軌一,每個導軌一內均安裝有一滑塊一,每個所述滑塊一均被垂直安裝于所述底板一上方的一升降油缸驅動,以實現該滑塊一于導軌一上做上下移動;兩個所述滑塊一之間設有升降機構;所述升降機構內部設有側翻機構。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輪轂萬向無塵拋光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機構包括設置于底座上方的一線性導軌二,該線性導軌二上具有能夠于該導軌二上滑動的連接塊,所述連接塊的上端連接所述底板一;所述底板一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有第一鉸鏈座與第一油缸,所述第一鉸鏈座與所述第一油缸的活塞桿鉸接。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輪轂萬向無塵拋光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機構包括兩個側板二,每個所述側板二均固定連接其中一個滑塊一;還包括一底板二,兩個側板二和一個底板二組成一個U型架;該U型架能夠于升降油缸的帶動下上下移動。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輪轂萬向無塵拋光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側翻機構包括設于所述底板二上方的第二鉸鏈座和第三鉸鏈座;所述第二鉸鏈座與一第二油缸鉸接;所述第三鉸鏈座與一第一連桿的一端鉸接;所述第一連桿的另一端通過銷軸連接一第二連桿一端;所述第二連桿另一端與一第四鉸鏈座鉸接,所述第四鉸鏈座同時與一液壓馬達的一側端鉸接;所述液壓馬達的另一側端連接一夾持裝置。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輪轂萬向無塵拋光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裝置包括兩塊間隔一定距離的圓板一和圓板二,圓板一和圓板二之間通過三根立柱固定連接;所述圓板一的下表面設有三道T形槽,每個T形槽內安裝有一T形塊;圓板一的上表面設有三個跑道槽,每個所述跑道槽連通其中一個T形槽,跑道槽內插設有移動柱,所述移動柱的下端固定連接所述T形塊;圓板一的下方還設有一軸套,該軸套的本體向外延伸出三個連接端,每個連接端形狀相同且相互間隔120度;每個所述T形塊均與其中一個連接端通過鉸鏈連接;所述圓板二上設有一通孔,所述液壓馬達的傳動軸伸入所述通孔中,傳動軸轉動時能夠帶動所述夾持裝置旋轉。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輪轂萬向無塵拋光設備,其特征在于,三個所述立柱、三個所述T形槽和三個所述跑道槽均兩兩間隔120度設置。8.根據權利要求1、2、3、4、5、6或7任意所述的輪轂萬向無塵拋光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除塵設備由設于所述底座上方的收集盤和固定于所述收集盤上方的護罩組成,所述內部一側固定有一收集器;所述收集盤內設有一引流板,該引流板斜向所述收集器底部設置,外界空氣能夠自加工口進入后于引流板的作用下輸送至所述收集器的底部。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輪轂萬向無塵拋光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器內部自上而下依次設有一抽風機、第一過濾板與第二過濾板,所述第一過濾板和第二過濾板之間設有一霧化噴頭并填充有除塵填料;所述收集器底部一側設有一排水口。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輪轂萬向無塵拋光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除塵設備的加工口上方還設有一活動板機構;所述活動板機構包括沿著所述加工口上邊緣和側邊緣分別設置的滑軌一和滑軌二,滑軌一和滑軌二相互垂直;所述滑軌一上套設有滑塊二,所述滑軌二上套設有滑塊三;所述滑塊二和滑塊三分別連接所述活動板一側面的其中一端;所述加工口的側邊緣并同時位于所述滑軌二的下方設有第三油缸,第三油缸的活塞桿與所述滑塊三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油缸的活塞桿向上伸出時能夠帶動滑塊三于滑軌二上向上移動,從而帶動所述活動板移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的輪轂萬向無塵拋光設備,包括一底座,一降噪除塵設備以及設置于上述降噪除塵設備內的萬向機構。本實用新型設計了一種通過機械結構和獨特的除塵結構實現了輪轂拋光的萬向無塵輪轂拋光平臺,建立一個無塵、安全、零排放的生產系統,從根本上解決了拋光工人工作環境差,環境污染嚴重,安全隱患存在的問題,同時拋光質量不會降低,拋光產量得到了提高。
【IPC分類】B24B29/02, B24B55/00, B24B55/06
【公開號】CN205237788
【申請號】CN201520943917
【發明人】周玉, 周從蘭, 周從英, 周君
【申請人】江蘇密斯特工業機器人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5月18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