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的后端構成為,在沿著旋轉軸X的方向上距鉆頭主體3的前端部的距離相同。在第二間隙面31的后方未形成第二間隙面31而寬幅地形成有第二外周面29。
[0070]通過將鏟背面24的一部分設為輔助槽19,而使得第一槽9經由輔助槽19與第二槽11匯合,因此能夠使切肩的流動良好。然而,形成輔助槽19會導致鉆心的厚度變小。在本實施方式的鉆頭1中,與形成有輔助槽19的部分對應地,較大地形成第二外周面29,因此即使在鉆頭主體3的形成有輔助槽19的部分也能夠增大鉆心的厚度。
[0071 ]〈變形例〉
[0072]接下來,利用附圖對一變形例的鉆頭1進行詳細說明。需要說明的是,圖15?22是表示本變形例的附圖。
[0073]在上述的實施方式的鉆頭1中,將第一槽9的螺旋角θ1設為與第二槽11的螺旋角Θ 2不同的值,從而使第一槽9與輔助槽19匯合。另外,鉆頭主體3的外周具有第一外周面25以及鏟背面24,該鏟背面具有第一間隙面27以及輔助槽19。然而,作為使第一槽9與第二槽11匯合的結構,不限定于該結構。
[0074]如圖22所示,在本變形例中,第一槽9的螺旋角Θ3與第二槽11的螺旋角Θ4成為相同的值。另外,如圖22所示,鉆頭主體3的外周不具有鏟背面。并且,鉆頭主體3的外周的第一外周面25具有:位于鉆頭主體3的前端部側且距旋轉軸X的距離恒定的區域、位于比該區域靠鉆頭主體3的后端部側且距旋轉軸X的距離相對變小的區域。
[0075]而且,這些區域中的、位于鉆頭主體3的前端部側的部分作為邊緣部分而發揮功能,并且位于鉆頭主體3的后端部側的部分作為輔助槽19而發揮功能。
[0076]如本變形例那樣,即使在設置第一槽9、第二槽11以及輔助槽19的情況下,也能夠使第一槽9與輔助槽19匯合。在如本變形例那樣設有第一槽9、第二槽11以及輔助槽19的情況下,切肩的流動變得更加順暢,因此能夠進一步減小切肩堵塞的可能性。另外,由于未設有伊背面,因此能夠提尚鉆頭主體3的強度。
[0077]需要說明的是,在本變形例中,上述的部位以外具有與上述的實施方式的鉆頭1相同的結構。例如,本變形例的鉆頭1中的第一切削刃5以及第二切削刃5具有與上述的實施方式的鉆頭1中的第一切削刃5以及第二切削刃5相同的結構。
[0078]〈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0079]接下來,列舉使用上述的實施方式的鉆頭1的情況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進行詳細說明。以下,參照圖23?25進行說明。需要說明的是,在圖23?25中,省略了鉆頭1的把持部13的后端側的部分。
[0080]本實施方式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具備以下的(1)?(4)的工序。
[0081 ] (1)在準備好的被切削件101的上方配置鉆頭1的工序(參照圖23)。
[0082](2)使鉆頭1以旋轉軸X為中心地沿箭頭Y的方向旋轉,使鉆頭1朝向被切削件101沿Z1方向靠近的工序(參照圖23、24)。
[0083]在本工序中,例如,能夠將被切削件101固定于安裝有鉆頭1的機床的工作臺上,使鉆頭1在旋轉的狀態下靠近被切削件101。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工序中,被切削件101與鉆頭1相對地靠近即可,例如也可以使被切削件101靠近鉆頭1。
[0084](3)通過使鉆頭1進一步靠近被切削件101,使旋轉著的鉆頭1的第一切削刃及第二切削刃與被切削件101表面的所需的位置接觸,并在被切削件101形成加工孔103(貫通孔)的工序(參照圖24)。
[0085]在本工序中,從獲得良好的加工面的觀點出發,優選設定為鉆頭1的切削部中的后端側的一部分的區域不貫通被切削件101。即,通過使該一部分區域作為切肩排出用的區域而發揮功能,借助該區域能夠取得優異的切肩排出性。
[0086](4)使鉆頭1從被切削件101沿Z2方向離開的工序(參照圖25)。
[0087]在本工序中,與上述的(2)的工序相同,使被切削件101與鉆頭1相對離開即可,例如也可以使被切削件101從鉆頭1離開。
[0088]通過經過以上那樣的工序,能夠發揮優異的孔加工性。
[0089]需要說明的是,當對上述所示那樣的被切削件101進行多次切削加工時,例如,當對一個被切削件101形成多個加工孔103時,重復在保持使鉆頭1旋轉的狀態下使鉆頭1的第一切削刃及第二切削刃與被切削件101的不同部位接觸的工序即可。
[0090]以上,雖然例示出本發明所涉及的一實施方式,但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只要不脫離本發明的主旨,便能夠設置成任意的結構,這是無需言及的。
[0091]附圖標記說明
[0092]1 鉆頭
[0093]3 鉆頭主體
[0094]5 第一切削刃
[0095]7 第二切削刃
[0096]9 第一切肩排出槽(第一槽)
[0097]11 第二切肩排出槽(第二槽)
[0098]13 把持部
[0099]15 切削部
[0100]17 橫刃
[0101]19 輔助槽
[0102]21 第一區域
[0103]23 第二區域
[0104]25 第一外周面
[0105]27 第一間隙面
[0106]29 第二外周面
[0107]31 第二間隙面
[0108]101 被切削件
[0109]103 加工孔(貫通孔)
【主權項】
1.一種鉆頭,其特征在于,具備: 繞旋轉軸旋轉的棒狀的鉆頭主體; 位于該鉆頭主體的前端部的第一切削刃以及第二切削刃; 設置在所述鉆頭主體的外周且從所述第一切削刃朝向所述鉆頭主體的后端部繞所述旋轉軸以螺旋狀延伸的第一切肩排出槽; 設置在所述鉆頭主體的外周且從所述第二切削刃朝向所述鉆頭主體的所述后端部繞所述旋轉軸以螺旋狀延伸的第二切肩排出槽;以及 設置在所述鉆頭主體的外周且在所述旋轉軸的旋轉方向上的前方側沿著所述第二切肩排出槽延伸的輔助槽, 所述第二切肩排出槽的后端比所述第一切肩排出槽的后端向所述鉆頭主體的所述后端部延伸, 所述第一切肩排出槽的后端與所述輔助槽匯合。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鉆頭,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切肩排出槽的所述后端比所述輔助槽的后端向所述鉆頭主體的所述后端部延伸。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鉆頭,其特征在于, 所述輔助槽具有:位于所述鉆頭主體的前端部側且隨著朝向所述鉆頭主體的所述后端部而深度變深的第一區域;以及位于比該第一區域靠所述鉆頭主體的后端部側且隨著朝向所述鉆頭主體的所述后端部而深度變淺的第二區域, 所述第一切肩排出槽的所述后端與所述第一區域匯合。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鉆頭,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區域與所述第一區域相比,在與所述旋轉軸平行的方向上的長度長。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鉆頭,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切肩排出槽在比所述第一切肩排出槽與所述輔助槽匯合的部分靠所述鉆頭主體的后端部側,隨著朝向所述鉆頭主體的所述后端部而深度變淺。6.—種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其中,包括: 使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鉆頭繞所述旋轉軸旋轉的工序; 使旋轉的所述鉆頭的所述第一切削刃以及所述第二切削刃與被切削件接觸的工序;以及 使所述鉆頭從所述被切削件離開的工序。
【專利摘要】本發明的一方式的鉆頭具備:設置在鉆頭主體的外周且從第一切削刃朝向鉆頭主體的后端部繞旋轉軸以螺旋狀延伸的第一切屑排出槽;設置在鉆頭主體的外周且從第二切削刃朝向鉆頭主體的后端部繞旋轉軸以螺旋狀延伸的第二切屑排出槽;以及設置在鉆頭主體的外周且在旋轉軸的旋轉方向的前方側沿著第二切屑排出槽延伸的輔助槽,第二切屑排出槽的后端比第一切屑排出槽的后端向鉆頭主體的后端部延伸,第一切屑排出槽的后端與輔助槽匯合。
【IPC分類】B23B51/00, B23B51/02
【公開號】CN105451918
【申請號】CN201480045504
【發明人】小川浩, 鐵川聰志
【申請人】京瓷株式會社
【公開日】2016年3月30日
【申請日】2014年8月26日
【公告號】US20160207120, WO2015029963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