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該后端部分的耐久性降低的可能性。然而,通過使第一槽9與第二槽11匯合,能夠增大容易施加有較大的力的鉆頭1的后端部分的鉆心的厚度。
[0045]另一方面,在因將兩個切肩排出槽的螺旋角設為相互不同的值而使得這些切肩排出槽直接匯合的情況下,匯合側的切肩排出槽中前進的切肩的流動方向在這些切肩排出槽的匯合地點處急劇地改變。因此,可能導致在該匯合地點處切肩的流動停滯而導致切肩堵塞的可能性。
[0046]在本實施方式的鉆頭1中,如圖8所示,在鉆頭主體3的外周,除第一槽9以及第二槽11以外還設置有輔助槽19。輔助槽19在旋轉軸X的旋轉方向的前方側沿著第二槽11延伸。而且,第一槽9并非單純地與第二槽11匯合,而第一槽9的后端與輔助槽19匯合。
[0047]像這樣,在第一槽9與第二槽11匯合的部位設置有輔助槽19,第一槽9的后端通過與輔助槽19匯合而與第二槽11間接地匯合。由于設置有輔助槽19,因此能夠將第一槽9與第二槽11的匯合地點的空間確保得較寬。因此,抑制了從第一槽9中流過來的切肩流入第二槽11時,切肩的流動方向急劇地改變。
[0048]具體而言,在輔助槽19中能夠調節從第一槽9中流過來而流入第二槽11中的切肩的流量以及流出方向,從而抑制了切肩急劇地流入第二槽11。結果使得切肩的流動良好,切肩堵塞的可能性變小。從第一槽9中流過來的切肩流入第二槽11,因此第二槽11的后端比第一槽9的后端向鉆頭主體3的后端部延伸。
[0049]另外,輔助槽19并非沿著從第二槽11的前端至后端的整體,而是與第二槽11局部相鄰地設置。因此,能夠抑制輔助槽19必要以上地形成而導致鉆心的厚度變小。
[0050]如圖8所示,第二槽11的后端比輔助槽19的后端還向鉆頭主體3的后端部延伸。如已說明的那樣,在切削加工時對鉆頭1的后端部分容易施加較大的力。然而,輔助槽19的后端位于比第二槽11的后端靠前端側,因此包括鉆頭主體3的切削部15的后端部分在內能夠進一步增大與旋轉軸X正交的剖面上的鉆心的厚度。
[0051]作為鉆心的厚度、即鉆頭主體3的與旋轉軸X正交的剖面上的內切圓的直徑,優選達到外接圓的直徑的20%以上。具體而言,例如,在鉆頭主體3的外徑D(外接圓的直徑)是1mm的情況下,優選鉆心的厚度達到0.2mm以上。另外,據此作為第一槽9以及第二槽11的深度,優選達到外接圓的直徑的40%以下。
[0052]如圖8所示,本實施方式中的輔助槽19具有:位于鉆頭主體3的前端部側的第一區域21、位于比該第一區域21靠鉆頭主體3的后端部側的第二區域23。第一區域21的深度隨著朝向鉆頭主體3的后端部而變深。第二區域23的深度隨著朝向鉆頭主體3的后端部而變淺。而且,第一槽9的后端在輔助槽19的第一區域21匯合。需要說明的是,上述的輔助槽19的深度是指,與旋轉軸X正交的剖面中的、從鉆頭主體3的半徑減去輔助槽19的底與旋轉軸X的距離而得到的值。
[0053]第一槽9與深度逐漸變深的第一區域21匯合的情況下,能夠逐漸增大從第一槽9流入輔助槽19的切肩的量。因此,能夠抑制切肩從第一槽9向輔助槽19急劇地流入,因此切肩的流動順暢。
[0054]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的情況下,只要第一區域21的深度隨著朝向鉆頭主體3的后端部不變淺即可,因此第一區域21也可以具有深度局部恒定的區域。
[0055]另外,本實施方式中的輔助槽19的第二區域23位于比第一槽9的后端靠鉆頭主體3的后端部側,在切肩全部從第一槽9向輔助槽19流動的階段,輔助槽19的深度足夠深。因此,能夠充分確保切肩的流動空間,因此能夠抑制從第一槽9中流過來的切肩與從第二槽11中流過來的切肩過度地碰撞。結果使得切肩的流動非常良好。
[0056]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方式中的輔助槽19由第一區域21以及第二區域23構成,然而不限定于這樣的結構。例如,在第一區域21與第二區域23之間還可以具有深度恒定的第三區域(未圖示)。
[0057 ]本實施方式中的輔助槽19的第二區域23比第一區域21的與旋轉軸X平行的方向的長度長。具體而言,L2所示的第二區域23的長度比L1所示的第一區域21的長度長。在輔助槽19的第一區域21,切肩從第一槽9向輔助槽19流動。因此,第一區域21只要具有能夠抑制從第一槽9流過來的切肩的流動方向急劇地改變的程度的長度即可。
[0058]另一方面,在第二區域23,從第一槽9流過來的切肩從第二區域23向第二槽11流動,因此會與從第二槽11中流過來的切肩碰撞。因此,優選確保第二區域23與第二槽11匯合的長度比第一區域21與第二槽11匯合的長度長。在本實施方式的鉆頭1中,第二區域23比第一區域21的與旋轉軸X平行的方向的長度長,因此切肩的流動更加良好。
[0059]本實施方式中的輔助槽19的第二區域23在側面觀察的情況下的與旋轉軸X正交的方向的寬度L3隨著朝向鉆頭主體3的后端部而變短。因此,能夠抑制在第二區域23中流動的切肩急劇地流入第二槽11,能夠使從第二區域23向第二槽11的切肩的流動順暢。
[0060]本實施方式中的第二槽11在比經由輔助槽19而與第一槽9匯合的區域靠鉆頭主體3的后端部側,深度隨著朝向鉆頭主體3的后端部而變淺。由此,隨著朝向鉆頭主體3的后端部能夠增大鉆心的厚度。因此,能夠提高容易施加有較大的力的鉆頭1的后端部分的剛性。
[0061]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的情況下,在比經由輔助槽19而與第一槽9匯合的區域靠鉆頭主體3的后端部側,第二槽11的深度隨著朝向鉆頭主體3的后端部不變深即可,因此,也可以具有局部深度恒定的區域。
[0062]本實施方式中的鉆頭主體3的外周具有:在比第一槽9靠旋轉軸X的旋轉方向的后方側沿著第一槽9設置的第一外周面25;以及在比該第一外周面25靠旋轉軸X的旋轉方向的后方側、沿著第二槽11且比第二槽11靠旋轉軸X的旋轉方向的前方側設置的所謂的鏟背面24。第一外周面25作為所謂的邊緣部分而發揮功能。鏟背面比第一外周面25向旋轉軸X靠近地凹陷,其一部分作為第一間隙面27而發揮功能。
[0063]另外,鉆頭主體3的外周具有:在比第二槽11靠旋轉軸X的旋轉方向的后方側沿著第二槽11設置的第二外周面29;以及在比該第二外周面29靠旋轉軸X的旋轉方向的后方側、沿著第一槽9且比第一槽9靠旋轉軸X的旋轉方向的前方側設置的鏟背面。第二外周面29與第一外周面25相同,作為邊緣部分而發揮功能。鏟背面比第二外周面29向旋轉軸X靠近地凹陷,其一部分作為第二間隙面31而發揮功能。
[0064]在本實施方式的鉆頭1中,沿著第二槽11設置的鏟背面24的距旋轉軸X的距離不恒定,從位于比第一槽9與第二槽11的匯合地點靠前端側的特定的地點起至鉆頭主體3的后端部,鏟背面24距旋轉軸X的距離變小。換言之,在比上述的特定的地點靠鉆頭主體3的后端部側,鏟背面24以比第一外周面25向旋轉軸X靠近的方式相對大幅度地凹陷。
[0065]即,在本實施方式的鉆頭1中,從鏟背面24中的比第一槽9與第二槽11的匯合地點靠前端側的特定的地點起向前端是距旋轉軸X的距離恒定的第一間隙面27,從鏟背面24中的比上述的匯合地點靠鉆頭主體3的后端部側的上述的特定的地點起至前端是距旋轉軸X的距離相對較小的輔助槽19。
[0066]因此,在本實施方式的鉆頭1中,第一間隙面27比輔助槽19靠鉆頭主體3的前端部側地設置且與輔助槽19連續,第一槽9在第一外周面25的后端的后方經由輔助槽19而與第二槽11匯合。
[0067]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方式中,將鏟背面24的一部分作為輔助槽19,然而并不特別地限定于這樣的方式。第一槽9經由輔助槽19而與第二槽11匯合即可,也可以將輔助槽19構成為與鏟背面24互為不同體。另外,也可以是第一外周面25延伸至輔助槽19的第一區域21內的結構。
[0068]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鉆頭1中,如圖8所示,第二間隙面31未形成為與從第二外周面29的前端至后端的第二外周面29的幾乎整體相鄰,而僅形成在與第二外周面29的前端側的一部分相鄰的區域。具體而言,第二間隙面31僅形成在從第二外周面29的前端至與第一間隙面27和輔助槽19的邊界對應的區域。
[0069]因此,第一間隙面27和輔助槽19的邊界、與第二間隙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