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包含各種部件,前蓋38定位在外透鏡42附近。
[0036]透鏡組件40包括光源44、初級透鏡46和彎折透鏡(bending lens) 48。外透鏡42通常用帶顏色的透明或半透明的塑料構成,其可以是紅色。然而,應理解外透鏡42可以用具有不同顏色的材料和/或不同的材料構造。外透鏡42可以配置為覆蓋殼體36,使得殼體36和外透鏡42被包封,即完全圍繞和包圍光源44、初級透鏡46和彎折透鏡48。
[0037]繼續參考圖2,光源44配置為發出光線58。光源44包括燈泡54和反射表面56。燈泡54可以是燈絲類型的燈泡54,例如白熾燈泡等,其發出沿x、y和/或z方向的多條光束58。導線60可以操作性地附接到燈泡54,以選擇性地提供電信號,以選擇性地使得燈泡54照亮,例如響應于裝置的促動,裝置例如是轉向信號開關、制動踏板開關等。
[0038]反射表面56可以是拋物面形狀的盤狀件,其具有限定了反射腔64的反射表面56。燈泡54操作性地設置在反射腔64中,使得從燈泡54發出的光束被朝向反射表面56引導。現在參見圖2和3,一旦光束58接觸反射表面56,則根據斯涅爾定律光束58被沿x、y和/或z方向發散。在下文詳細描述,初級透鏡46操作性地設置在光源44附近。反射表面56通常面對初級透鏡46,使得發散的光束66被朝向初級透鏡46作為平行光束67引導。出于簡單的目的,圖2和3每一個僅顯示了從光源44的燈泡54發出的四條光束58。然而,應理解,實際上,光束并不局限于有限數量的窄線,因為理論上從燈泡54將發出無線數量的光束58。
[0039]初級透鏡46是過濾器,其配置為使得從光源44接收的發散的光束66變直。初級透鏡46可以是準直器68,其配置為對準從光源44接收的光束58,使得沿x、y、和/或z方向行進的發散的光束66變成僅沿X方向行進的平行光束67。初級透鏡46包括入射表面70和與入射表面70相反設置的出射表面72。入射表面70設置為與光源44成面對關系,而出射表面72設置為與彎折透鏡48成面對關系。因此,光束58以彼此平行的關系通過出射表面72離開初級透鏡46,且僅沿X方向行進。
[0040]彎折透鏡48可以用透明的材料形成,例如聚碳酸脂、亞克力和/或類似材料。彎折透鏡48包括接收表面74和與接收表面74相反設置的發出表面76。參見圖2和3,彎折透鏡48可以是多個彎折透鏡48,即第一彎折透鏡48A、第二彎折透鏡48B、和第三彎折透鏡48C,它們設置為彼此成靠近且疊放的關系。第一彎折透鏡48A設置在為鄰近初級透鏡46。第二彎折透鏡48B設置為鄰近第一彎折透鏡48A,使得第一彎折透鏡48A設置在初級透鏡46和第二彎折透鏡48B之間第三彎折透鏡48C設置為鄰近第二彎折透鏡48B,使得第二彎折透鏡48B設置在第一彎折透鏡48A和第三彎折透鏡48C之間。在該結構下,且如在下文詳細描述的,從初級透鏡46的出射表面72接收的平行光束67相繼被引導通過第一、第二、第三彎折透鏡48A、48B、48C。
[0041]再次參見圖2,透鏡組件40也可以包括托板50,其配置為用于操作性地支撐初級透鏡46和彎折透鏡48A-C。托板50配置為保持透鏡46、48A-C彼此之間的關系。通過非限制性的例子,托板50可以限定多個槽道52,其中每一個槽道配置為用于在其中接收相應的透鏡。
[0042]參見圖2-4,至少鏡片78從每一個彎折透鏡48的發出表面76延伸出來。鏡片78配置為改變通過接收表面74接收的光束58的角度。更具體地,鏡片78配置為使得行進通過相應彎折透鏡48A-C的光束58彎折,以沿xy方向行進。更具體地,如圖3所示,初級透鏡46引導光束58以彼此平行的關系沿X方向行進。從初級透鏡46接收的平行的光束67通過接收表面74進入彎折透鏡48。平行光束67中的一些遇到設置在發出表面76上的鏡片78,鏡片隨后使得這些光束58彎折,以隨后沿xy行進方向行進。更具體地,以彼此平行的關系進入第一彎折透鏡48A的這些光束58被鏡片78彎折,以從僅沿x方向行進改變為隨后作為彎折光束69而沿xy方向行進。這些光束58可以繼續行進通過任何隨后的彎折透鏡48A-C每一個且通過外透鏡42離開。盡管圖中示出了三個彎折透鏡48A-C,但是應理解可以在透鏡組件40中設置任何數量的彎折透鏡48。
[0043]再次參見圖2,鏡片78包括散射表面(dispers1n surface) 80,其配置為改變通過接收表面74接收的光束58的行進方向。彎折透鏡48的散射表面80和發出表面76是非平面的。散射表面80從發出表面76以拱形82延伸。更具體地,每一個鏡片78包括從發出表面76以彼此間隔開的關系延伸了高度86的一對壁84。散射表面80在壁84和發出表面76之間延伸。如此,鏡片78可以是隆起的形狀。鏡片78可以設置為同樣大小。替換地,鏡片78可以具有不同大小,以產生對行進通過其中的光束58的不同程度的彎折。進一步地,壁84沿發出表面76延伸一長度88。用于每一個鏡片78的壁84可以具有不同高度86和不同長度88。壁84的不同高度86和長度88實現拱形82的形狀,由此還改變行進通過其中的光束58的發散幾何形式。進一步地,壁84可以配置為在發出表面76和散射表面80之間以大致垂直的關系延伸,即大致與X方向成平行關系。如此,行進通過鏡片78的光束58僅被引導為沿xy方向行進,且不被沿z方向引導。
[0044]參見圖2-4,應理解在每一個彎折透鏡48A-C上可以設置多個鏡片78。進一步地,一個彎折透鏡48上的鏡片78可以置于為使得彎折的光束69(其被之前的彎折透鏡48上的鏡片78彎折)不進入隨后的鏡片。鏡片78被布置在彎折透鏡48上,以提供沿xy方向的光束58的發散幾何形式,如從尾燈組件24的外部觀察。如此,鏡片78可以具體大小設置且布置為提供三維影像,其可以從車輛20的后部30辨識,即在從車輛20的后部30沿X方向外透鏡42處觀察時。然而,在從任何其他方位觀察車輛20時,盡管光束58可以被看見,但是無法辨識出具體影像。該影像是漸進照明(progress1n lighting)的結果,即光束58的頂點(culminat1n)逐漸通過每一個透鏡46、48、42。
[0045]盡管圖3和4顯示了通過初級透鏡46將發散的光束66引導為僅平行地沿x行進方向行進,且隨后通過彎折透鏡48A-C僅沿xy行進方向行進,但是應理解透鏡46、48可以布置為提供沿任何期望行進方向的彎折光束的行進,以相對于尾燈組件24從任何期望的有利角度提供任何期望的影像。
[0046]再次參見圖2,每一個鏡片78和相應彎折透鏡48可以整體地形成。替換地,每一個鏡片78可以操作性地附接到彎折透鏡48的發出表面76,例如經由粘接劑等。進一步地,發出表面76可以是大致平面的,使得行進通過相應彎折透鏡48的光束58不被發出表面76彎折而僅因行進通過鏡片78而彎折。
[0047]在另一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至少一個凸塊90可以設置在接收表面74上。凸塊90可以從接收表面74延伸到頂點92。如此,每一個凸塊90形狀為大致三角形的,即齒狀的。凸塊90配置為中斷從之前的透鏡接收的光束58且將光束58朝向設置在與接收表面74相反的散射表面80上的鏡片78重新引導。這種凸塊90可以用于增加被引導通過相應鏡片78的光束58的數量。
[0048]盡管已經對執行本發明的較佳模式進行了詳盡的描述,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可得知在所附的權利要求的范圍內的用來實施本發明的許多替換設計和實施例。
【主權項】
1.一種用于車輛的透鏡組件,透鏡組件包括: 光源,配置為發出發散光束; 初級透鏡,具有入射表面和與入射表面相反設置的出射表面; 其中初級透鏡設置為與光源成鄰近關系,使得入射表面面對光源且配置為接收光束的至少一部分; 其中初級透鏡配置為使得光束變直且通過出射表面發出平行光束; 彎折透鏡,具有接收表面和與接收表面相反設置的發出表面; 其中彎折透鏡設置為與初級透鏡成間隔開且鄰近關系,使得接收表面面對初級透鏡的出射表面; 其中接收表面配置為接收平行光束的至少一部分;和 至少一個鏡片,從彎折透鏡的發出表面伸出; 其中所述至少一個鏡片配置為使得行進通過其中的光束的一部分彎折,使得彎折的光束從鏡片發出。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鏡組件,其中初級透鏡是準直器,所述準直器配置為使得從光源發出的光束變直,以通過出射表面發出平行光束。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鏡組件,其中鏡片是隆起的形狀。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透鏡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個鏡片包括散射表面,所述散射表面配置為使得行進通過其中的平行光束的一部分彎折,使得彎折的光束從鏡片發出; 其中彎折透鏡的散射表面和發出表面為非平面的。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透鏡組件,其中散射表面從發出表面以拱形延伸。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透鏡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個鏡片包括從發出表面以彼此間隔開的關系延伸的一對壁,且散射表面在壁和發出表面之間延伸。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透鏡組件,其中壁在發出表面和散射表面之間延伸,使得壁與發出表面成大致垂直的關系。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鏡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個鏡片和彎折透鏡整體地形成。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鏡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個鏡片操作性地附接到彎折透鏡的發出表面。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鏡組件,其中發出表面為大致平面的。
【專利摘要】一種用于車輛的透鏡組件包括光源、初級透鏡和彎折透鏡。光源發出光束。初級透鏡具有入射表面和與入射表面相反的出射表面。初級透鏡設置為與光源成鄰近關系,使得入射表面面對光源。彎折透鏡具有接收表面和與接收表面相反相對的發出表面。彎折透鏡的接收表面面對初級透鏡的出射表面。至少一個鏡片從彎折透鏡的發出表面伸出。每一個鏡片配置為使得行進通過其中的平行光束的一部分彎折,使得彎折的光束從鏡片發出。
【IPC分類】F21V5/04, F21W101/02
【公開號】CN105299589
【申請號】CN201510336968
【發明人】J.H.奧文希雷, M.J.戴維斯, B.P.扎瓦拉
【申請人】通用汽車環球科技運作有限責任公司
【公開日】2016年2月3日
【申請日】2015年6月17日
【公告號】DE102015109606A1, US20150369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