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截面形狀可以根據光線反射的效果來選擇合適的形狀結構,本實施例中優選為半月形。
[0042]優選地,次反光部包括環繞主反光部均勻分布且首尾相連的多個反光杯321,每個反光杯321靠近主反光部一側均與主反光部的外周側面緊密相連。
[0043]反光杯321的設置能將照射在其上的光線發散出去以增大照射范圍,且反光杯321的開口朝向反光罩30面部設置,便于光線反射之后穿過燈蓋10射向外界。
[0044]由于次反光部是環繞主反光部設置且呈圓環狀設置,因此每個反光杯321外側邊沿的長度均大于內側邊沿的長度。此外反光杯321的數量需要根據反光罩30的具體尺寸大小來選擇。
[0045]進一步優選地,在反光杯321的內壁上設置有環繞反光杯321軸心線均勻分布的多列反光凸面322,每列反光凸面322均由反光杯321底部延伸至反光杯321邊沿,各列反光凸面322上處于同一周向位置的各反光凸面322首尾相連。
[0046]反光凸面322的設置于上述反光條311的作用一致,利于光線在反光凸面322上進行反射,增強光線的照射效果。
[0047]優選地,在燈殼20上可拆卸連接有分別與主反光部、次反光部對應設置的主光源板51、次光源板52,在主光源板51上固設有多個主發光光源41,在次光源板52上固設有多個次發光光源42,且各主發光光源41與各次發光光源42構成上述發光光源。
[0048]主光源板51、次光源板52可拆卸連接在燈殼20上便于對發光光源進行更換、維修等工作。
[0049]進一步優選地,主發光光源41包括中心發光光源以及環繞中心發光光源均勻分布的多圈周發光光源,位于同一圈的各周發光光源等間距分布,在主反光部上開設有與各主發光光源41 對應的主通孔313。
[0050]每個主發光光源41均穿設在對應的主通孔313內,主發光光源41發出的光線直接照射到主反光部上進行反射,最終從燈蓋10上折射出外界。
[0051]本實施例中優選主發光光源41的分布為一個中心發光光源以及環繞中心發光光源均勾分布的多圈周發光光源,且主發光光源41沿著主反光部的徑向方向分布。實際生產使用過程中可以采用其他分布方式。
[0052]進一步優選地,次發光光源42與反光杯321 對應,每個反光杯321底部均開設有供對應的次發光光源42穿過的次通孔323。
[0053]同樣地,每個次發光光源42穿設在對應的次通孔323內,次發光光源42發出的光線直接照射到次反光部(對應的反光杯321)上進行反射,最終從燈蓋10上折射出外界。
[0054]本實施例中優選一個反光杯321內設置一個次發光光源42的方式,也可以米用其他方式,此處不做限定。
[0055]主發光光源41以及次發光光源42的數量都是根據反光罩30、主反光部以及次反光部的具體尺寸來設置,不做限定。
[0056]優選地,在反光罩30外周側面上固設有多個卡塊61,在燈殼20上開設有與卡塊61——對應的多個卡槽62。反光罩30通過卡塊61與卡槽62的配合與燈殼20連接在一起,卡塊61與卡槽62的設置既連接穩定又方便安裝與拆卸,便于操作。
[0057]此外,在燈殼20內還固設有多個定位板21,反光罩30背部抵靠在定位板21上,進一步確保反光罩30與燈殼20連接穩定。
[0058]如圖6所示,優選地,在燈蓋10面朝反光罩30 —側的內壁上設置有環繞燈蓋10軸心線均勻分布的多個凹槽11,各凹槽11均呈“L”形設置。所有的光線最終都會從燈蓋10上折射出外界,凹槽11的設置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光線的折射效果,進一步增強光線的照射效果。
[0059]本摩托車后尾燈在初始狀態下,各發光光源發出的光線照射在反光罩30的外表面上進行反射,之后穿過燈蓋10射向外界。整個摩托車后尾燈結構簡單,光線照射效果好,值得廣泛使用。
[0060]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精神作舉例說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摩托車后尾燈,其特征在于,包括: 燈殼; 反光罩,安裝在燈殼面部,所述反光罩上穿設有與燈殼相連的若干發光光源,所述發光光源發出的光線照射在反光罩的上表面上并反射出外界; 燈蓋,設置為透明狀,罩設在反光罩外并與燈殼緊密配合,所述反光罩反射出的光線穿過燈蓋后進入外界。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摩托車后尾燈,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罩呈圓盤狀設置,反光罩包括位于反光罩中部的主反光部以及環繞主反光部設置的次反光部,所述主反光部呈圓盤狀設置,所述次反光部呈圓環狀設置,且主反光部與次反光部連為一體。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摩托車后尾燈,其特征在于,在主反光部上設置有環繞主反光部軸心線均勻分布的若干反光條,且各反光條的外端分別沿著主反光部的徑向方向延伸,相鄰的兩個反光條之間均設置有反光槽且每個反光條均圓弧過渡至相鄰的反光槽,反光條、反光槽的橫截面均呈半月形設置。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種摩托車后尾燈,其特征在于,所述次反光部包括環繞主反光部均勻分布且首尾相連的若干反光杯,每個反光杯靠近主反光部一側均與主反光部的外周側面緊密相連。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摩托車后尾燈,其特征在于,在反光杯的內壁上設置有環繞反光杯軸心線均勻分布的若干列反光凸面,每列反光凸面均由反光杯底部延伸至反光杯邊沿,各列反光凸面上處于同一周向位置的各反光凸面首尾相連。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摩托車后尾燈,其特征在于,在燈殼上可拆卸連接有分別與主反光部、次反光部對應設置的主光源板、次光源板,在主光源板上固設有若干主發光光源,在次光源板上固設有若干次發光光源,且各主發光光源與各次發光光源構成上述發光光源。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摩托車后尾燈,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發光光源包括中心發光光源以及環繞中心發光光源均勾分布的若干圈周發光光源,位于同一圈的各周發光光源等間距分布,在主反光部上開設有與各主發光光源一一對應的主通孔。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摩托車后尾燈,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發光光源與反光杯一一對應,每個反光杯底部均開設有供對應的次發光光源穿過的次通孔。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摩托車后尾燈,其特征在于,在反光罩外周側面上固設有若干卡塊,在燈殼上開設有與卡塊一一對應的若干卡槽。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摩托車后尾燈,其特征在于,在燈蓋面朝反光罩一側的內壁上開設有環繞燈蓋軸心線均勻分布的若干凹槽,各凹槽均呈“L”形設置。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摩托車后尾燈,屬于摩托車配件技術領域。它解決了現有摩托車后尾燈照射效果差的問題。本摩托車后尾燈包括:燈殼;反光罩,安裝在燈殼面部,反光罩上穿設有與燈殼相連的若干發光光源,發光光源發出的光線照射在反光罩的上表面上并反射出外界;燈蓋,設置為透明狀,罩設在反光罩外并與燈殼緊密配合,反光罩反射出的光線穿過燈蓋后進入外界。本發明具有照射效果好的優點。
【IPC分類】F21V7/10, F21S8/10, F21W101/027, F21W101/14
【公開號】CN105240767
【申請號】CN201510724719
【發明人】鄭永國, 余君平
【申請人】寧波市鄞州雅佳達車業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1月13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