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面,但也可以由導電性材料形成螺旋彈簧57。
[0060]如圖7所示,支承部件58為用于支承螺旋彈簧57的部件,其形成為三級形狀,即具有最向基座51側突出的面的基端部91、相對于基端部91向相機主體11的背面側突出的中央部92、及形成于中央部92的凹部93。
[0061]基端部91與基座51的凸部74夾持撓性印刷基板56。在中央部92設置有第1坑部93和供螺釘63通過的第2坑部94,通過使基座51的卡止銷62插入于第1坑部93,使支承部件58相對于基座51卡止、定位。通過使螺釘63插通于第2坑部94并且使螺釘63緊固于基座51的螺紋孔64,使支承部件58固定于基座51。
[0062]在凹部93的中央部92附近且與接點部件53相對應的位置分別設置有孔部95 (第2孔部)。孔部95為組裝電接點裝置33時使用的組合夾具102用的貫穿孔。但是,孔部95的直徑至少小于螺旋彈簧57,以免螺旋彈簧57從孔部95彈出。如圖8所示,在組合夾具102中,與孔部95的排列相對應地林立地設置有軸103,而各軸103插通于相應的孔部95。支承部件58以從孔部95突出的各軸103上配置有螺旋彈簧57的狀態安裝于基座51。
[0063]而且,在凹部93和中央部92的邊界部分且與接點部件53及孔部95相對應的位置上分別形成有半圓筒狀的導槽96 (第2槽)。導槽96與設置在基座51的導槽71 —同形成引導螺旋彈簧57以使其沿與基座51的前表面垂直的方向伸縮的引導部99(參照圖9)。導槽96形成為包圍螺旋彈簧57的支承部件58側端部到基座51側端部之間的中途的一部分。這是因為在基座51和支承部件58之間形成有使撓性印刷基板56位移的空間。
[0064]如圖9所示,若使用基座51、接點部件53、撓性印刷基板56、螺旋彈簧57、支承部件58形成電接點裝置33,則在接點部件53插通于孔部72的狀態下,成為在基座51和支承部件58之間依次夾持有接點部件53、撓性印刷基板56、螺旋彈簧57的狀態。撓性印刷基板56通過由基座51的凹部73和支承部件58的中央部92形成的空間并從導槽96和基座51之間插通于接點部件53和螺旋彈簧57之間。并且,孔部95的位置設置在包圍螺旋彈簧57的支承部件58側的外周的導槽71、96的中央。
[0065]螺旋彈簧57具有在基座51側的端部(一端側)和支承部件58側的端部(另一端側)之間進行伸縮的彈性,并且以被支承部件58支承的另一端側為基點利用基座51側的端部向撓性印刷基板56的端子部79施力,從而使撓性印刷基板56的端子部79與接點部件53的基端部53b接觸。由此,使在端子部79暴露在外的導電圖案76和接點部件53電連接。
[0066]由基座51的導槽71和支承部件58的導槽96形成引導部99。引導部99引導螺旋彈簧57伸縮。即,引導部99通過包圍螺旋彈簧57的外周,從側方支承螺旋彈簧57,抑制螺旋彈簧57搖晃或在中間彎曲。
[0067]如圖10所示,例如在將透鏡單元12安裝于相機主體11時,透鏡單元12從基座51的正面側按壓接點部件53,使得螺旋彈簧57收縮,接點部件53沿著孔部72向退避位置的方向位移。而且,在基座51和支承部件58之間,由基座51的凹部73和支承部件58的中央部92形成使撓性印刷基板56的臂部77位移的空間,因此,即使在接點部件53位移到退避位置(或者圖9的突出位置)時,撓性印刷基板56也能夠位移而不會被基座51或支承部件58卡住,能夠始終維持撓性印刷基板56夾持于接點部件53和螺旋彈簧57之間的狀
??τ ο
[0068]如上所述,在電接點裝置33中,由基座51的導槽71和支承部件58的導槽96形成引導部99,通過引導部99引導螺旋彈簧57伸縮,因此能夠縮短接點部件53到透鏡單元12的側面之間的距離。而且,通常為了與更換用的透鏡單元的互換性,接點部件53的位置被規定,因此,若使用電接點裝置33而縮短接點部件53到透鏡單元12的側面之間的距離,則透鏡單元12的插入空間擴大,導致可使用于透鏡單元12的透鏡14的直徑擴大,能夠提高透鏡單元12的透鏡設計上的自由度。
[0069]例如,如圖11所示,對電接點裝置33 (圖11(A))和僅用支承部件58支承螺旋彈簧57的比較例的電接點裝置111 (圖11(B))進行比較。在比較例的電接點裝置111中,使用在與電接點裝置33的引導部99相對應的位置形成有用于支承螺旋彈簧57的凹部113的支承部件112,其他結構形成為與電接點裝置33相同。
[0070]此時,在電接點裝置111的凹部113中,在螺旋彈簧57和基座51之間形成有壁114,因此在螺旋彈簧57和基座51的側壁之間產生大致壁114的厚度程度的間隙。與此相反,在電接點裝置33中,由基座51的導槽71和支承部件58的導槽96形成引導部99,并且通過引導部99引導螺旋彈簧57,因此在螺旋彈簧57和基座51的側壁之間幾乎沒有間隙。因此,如圖11(A)、⑶中的箭頭D1、D2所示,與比較例的電接點裝置111相比,電接點裝置33的接點部件53到基座51的側面(與插入的透鏡單元12的側面的位置相對應的面)之間的距離短大致側壁114的量(Dl < D2)。
[0071]并且,在比較例的電接點裝置111中,在螺旋彈簧57的側方存在較大的間隙,因此接點部件53在突出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間位移時螺旋彈簧57無法筆直地伸縮,有可能在中間彎曲。此時,基于螺旋彈簧57的撓性印刷基板56的施力或施力方向變得不均,可能會引起撓性印刷基板56和接點部件53之間產生間隙等,接觸會變得不穩。但是,在電接點裝置33中,由于由導槽71引導螺旋彈簧57的半周左右從而保持螺旋彈簧57的姿勢,因此至少能夠防止螺旋彈簧57向基座51的方向彎曲,能夠使撓性印刷基板56和接點部件53穩定地接觸。
[0072]另外,若將接點部件53和撓性印刷基板56接觸的面(即基端部53b的表面)設為平面,則因撓性印刷基板56的撓曲或傾斜而有可能在基端部53b的表面和撓性印刷基板56之間產生間隙等,會使電連接變得不穩。因此,如圖12所示,優選將接點部件53和撓性印刷基板56接觸的面(即基端部53b的表面121)形成為向撓性印刷基板56的方向突出的凸曲面形狀。如此一來,撓性印刷基板56沿著基端部53b的表面形狀而預先撓曲,從而難以產生不確定且暫時的撓曲,并且,即使產生少許傾斜,也能夠利用面容易使接點部件53和撓性印刷基板56接觸。因此電連接變得穩定。
[0073]并且,優選在形成為凸面形狀的基端部53b的例如中央設置凹部122。如此,通過設置凹部122,螺旋彈簧57的作用力集中于凹部122的邊緣部分從而容易使撓性印刷基板56沿著基端部53b的表面形狀撓曲,因此更容易使電連接變得穩定。
[0074]在支承部件58設置有用于使組合夾具102的軸103通過的孔部95,但是,如圖13所示,還可以使用設置有與組合夾具102的軸103相對應的突起部132并利用該突起部132卡止螺旋彈簧57的支承部件131,從而替代支承部件58。若使用該支承部件131,則不用組合夾具102也能夠容易組裝電接點裝置33。
[0075]而且,電接點裝置33設置在相機主體11側,但是,也可以將透鏡單元側的電接點裝置43設為與電接點裝置33相同結構的電接點裝置。此時,優選將相機主體11側的接點設為只暴露出接點的電接點裝置。
[0076]如圖14所示,在沿一個方向夾著排列區域141的兩個位置用螺釘63將支承部件58固定于基座51,而該排列區域141為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