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二孔121還可以是閉口孔。設(shè)置在第二夾臂102上的第二軸200縱向地穿過第二孔121,第二軸200的延伸方向與第一軸100相同,其在第二孔121中被布置為垂直于第二孔121的橫截面(垂直于第一軸的截面,本說明書中未說明的橫截面皆為垂直于第一軸的截面),由此第二棘齒部件120可繞第二軸200轉(zhuǎn)動。第二孔121是橫向地布置的,由此允許第一棘齒部件110通過嚙合的第一、二組棘齒帶動第二棘齒部件120橫向地移動,本說明書中的“橫向”是指沿從第一夾臂101到第二夾臂102的方向或沿從第二夾臂102到第一夾臂101的方向。
[0062]第二棘齒部件120的另一端指向第一夾臂101,第二棘齒部件120在其朝向第一軸100的側(cè)部上分布有可與第一組棘齒嚙合的第二組棘齒,較佳地,第二組棘齒從第二棘齒部件101的指向第一夾臂101的一端開始分布。
[0063]第一組棘齒和第二組棘齒的各個棘齒的齒面被布置為使嚙合的第一組棘齒和第二組棘齒允許第一夾臂101和第二夾臂102的相向運動且阻止第一夾臂101和第二夾臂102的相背運動。
[0064]本實施例中,鎖定部件300包括相連的第一柱狀體301和第二柱狀體302。第二柱狀體302是圓柱形,其橫截面為第一圓;第一柱狀體301是不完整的圓柱形,其橫截面為弓形,該弓形的弧是一個圓的部分圓周,該圓為第二圓,該弓形的弧的弧長大于第二圓的圓周的一半。較佳地,第一柱狀體301和第二柱狀體302的位置關(guān)系為在它們的橫截面上,第一圓和第二圓被布置為同心,如圖5所示。鎖定部件300可以是一體成型的,也可以是將第一柱狀體301和第二柱狀體302分別成型后固定連接形成。
[0065]第一柱狀體301穿設(shè)在第二棘齒部件120的第一孔122中,并可在該孔中轉(zhuǎn)動及在轉(zhuǎn)動到一定角度時可橫向地平動。較佳地,第一孔122設(shè)置在第二棘齒部件120的中部,圖4示出了其橫截面。從圖4可見,第一孔122包括圓形的第一孔部分1221和不規(guī)則長條形的第二孔部分1222 ;第一孔部分1221接近第一夾臂101,第二孔部分1222接近第二夾臂,兩者之間具有非平滑連接的部分,其為一個臺階1223。第一孔122的形狀被設(shè)置為使第一柱狀體301可在第一孔部分1221內(nèi)轉(zhuǎn)動但不能平動以及可在第二孔部分1223內(nèi)平動但不能轉(zhuǎn)動。具體地,當?shù)谝恢鶢铙w301在第一孔部分1221中處于第一位置(例如圖6顯示的位置)時,臺階1223抵觸第一柱狀體301的彎曲的側(cè)壁部分,由此第一柱狀體301被限制在第一孔部分1221中,鎖定部件300不能從第一孔部分1221進入第二孔部分1222 ;當?shù)谝恢鶢铙w301在第一孔部分1221中處于第二位置(例如圖8顯示的位置)時,臺階1223不接觸第一柱狀體301的彎曲的側(cè)壁部分,由此不能將第一柱狀體301限制在第一孔部分1221中,鎖定部件300能從第一孔部分1221進入第二孔部分1222。
[0066]連接部件400是一個滑塊,其包括兩個平行設(shè)置的平板狀的壁(第三壁和第四壁),用于容納部分的第二棘齒部件120。第三壁和第四壁之間連接有第三柱狀體410和擋壁420,較佳地,第三柱狀體410是圓柱形,其垂直于第三壁和第四壁;擋壁420是一段垂直于第三壁和第四壁的壁。第三壁和第四壁上開設(shè)有用于與第二軸200配合的第二對孔421、422和用于與鎖定部件300配合的第三對孔,圖3示出了第三對孔的孔431,另一孔未示出。其中孔421和孔431在第三壁上,孔422和第三對孔的另一孔在第四壁上。
[0067]第二棘齒部件120被夾在第三壁和第四壁之間,并能相對于連接部件400滑動。較佳地,第二棘齒部件120朝向第三壁和第四壁的兩個表面上具有凸出部分,如凸出部分124。這些凸出部分凸出于第二棘齒部件120的上述表面,用于與第二棘齒部件120接觸,它們呈長條狀,沿第二棘齒部件120相對于連接部件400移動的方向延伸,由此減小第二棘齒部件120在發(fā)生相對于連接部件400移動時受到的滑動摩擦力。
[0068]致動部件500的一個端部用于接合鎖定部件300,本實施例中,該端部包括兩個平行設(shè)置的平板狀的壁(第一壁和第二壁),第一壁和第二壁上開有用于與鎖定部件300配合的第一對孔531、532,其中孔531在第一壁上,孔532在第二壁上。致動部件500還具有從上述端部向背離第一軸100的方向延伸的部分,本實施例中該部分為扳機狀的扳手部510,扳手部510用于供使用者施加力以改變第一組棘齒和第二組棘齒的嚙合/分離的狀態(tài)。
[0069]在扳手部510朝向第一夾臂101擺動的路徑上,第二棘齒部件120上設(shè)置有阻擋部123,本實施例中,第二棘齒部件120上具有兩個阻擋部,皆為沿平行于第一軸100的方向凸出于第二棘齒部件120的部分。阻擋部用于限制扳手部510向第一夾臂101擺動的程度。連接部件400的擋壁420被布置在扳手部朝向第二夾臂102擺動的路徑上,其用于限制扳手部510向第二夾臂102擺動的程度。
[0070]復位部件包括第一彈性元件610 (參見圖6)和第二彈性元件620。第一彈性元件610是一個壓縮彈簧,其被橫向地布置在第二孔部分1222內(nèi),其一個端部抵觸(即接觸且擠壓)鎖定部件300的第一柱狀體301以使第一柱狀體301被保持在第一孔部分1221內(nèi)。第二彈性元件620是一個扭轉(zhuǎn)彈簧,其彈簧圈套設(shè)在第二軸200上,其一個端部621抵觸在扳手部501遠離第二組棘齒的側(cè)壁上,較佳地,該側(cè)壁上具有與端部621配合的凹槽540 ?’另一個端部622抵觸在第二夾臂102的內(nèi)壁上。受到第二彈性元件620的端部621的抵觸,致動部件500保持抵觸阻擋部123。
[0071]在組合第二棘齒部件120、鎖定部件300、連接部件400、致動部件500和復位部件時,將第二棘齒部件120部分地夾在連接部件400的第三壁和第四壁之間且將第三柱狀體410布置在第二孔121的開口處并由此在第二軸200的外側(cè)(即更接近于第二夾臂102的一側(cè)),將第二棘齒部件120和連接部件400部分地夾在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間,且將鎖定部件300依次穿過孔532、第三對孔的另一孔、第一孔122、孔431和孔531。其中,第一柱狀體301穿過孔532、第三對孔的另一孔和第一孔122,第二柱狀體302穿過孔431和孔531,鎖定部件300不能發(fā)生相對于孔532、第三對孔的另一孔、第一孔122、孔431和孔531的轉(zhuǎn)動。另外,第二軸200依次穿過第二彈性元件620的一個彈簧圈、孔422、第二孔121、孔421和第二彈性元件620的另一個彈簧圈。
[0072]夾持住工件的棘輪夾的兩組棘齒保持相互嚙合,如圖5、6所示。將夾持住工件的棘輪夾的嚙合的兩組棘齒分離時,致動部件500對鎖定部件300依次地施加第一次致動和第二次致動,其中第一次致動的過程(圖7-10)具體地為:
[0073]當使用者對扳手部510施加朝向第二夾臂的力F時,如圖7所示,當力F足夠大時,致動部件500能克服摩擦力和第二彈性元件620的回復力發(fā)生轉(zhuǎn)動,其帶動鎖定部件300并使其轉(zhuǎn)動到圖7、8所示的位置,在該位置的鎖定部件300的第一柱狀體301能夠越過臺階1223而進入第二孔部分1222。由于被夾持的工件同時對第一夾臂101和第二夾臂102施加一對相背方向的作用力,使第一夾臂101和第二夾臂102具有發(fā)生相背運動的趨勢,由此第一夾臂101通過第一棘齒部件110帶動第二棘齒部件120 ;相對于第二棘齒部件120,鎖定部件300將能克服復位部件的第一彈性元件610的回復力,從第一孔122的第一孔部分1221移動到第二孔部分1222,如圖9、10所示。由此,第一夾嘴部分11和第二夾嘴部分12之間的距離會增加一些,釋放了至少部分的對被夾持的物體的夾持力;嚙合的兩組棘齒間的作用力相應地被減小。
[0074]第二次致動的過程(圖11、12)具體地為:使用者繼續(xù)對扳手部510施加朝向第二夾臂的力F,致動部件500使第二棘齒部件120繞第二軸200轉(zhuǎn)動,從而使第二組棘齒與第一組棘齒分離。由于該分離是在該兩組棘齒間的作用力較小的時候進行的,其更為平穩(wěn)且對棘齒的損傷小。當?shù)诙M棘齒與第一組棘齒分離后,回復部件的第一彈性元件610的回復力將使第二棘齒部件120向第二夾臂102的方向發(fā)生一小段位移,從而使鎖定部件300的第一柱狀體301回到第一孔部分1221,如圖12所示。
[0075]當使用者撤銷對扳手部510施加的力F后,第二彈性元件620的回復力將使扳手部510向第二組棘齒的方向轉(zhuǎn)動并抵觸到阻擋部123上,扳手部510帶動鎖定部件300旋轉(zhuǎn),使其第一柱狀體301復位(圖5、6所示的位置),此時臺階1223通過鎖定部件300使兩組棘齒保持嚙合。
[0076]以上詳細描述了本發(fā)明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lǐng)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無需創(chuàng)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構(gòu)思做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技術(shù)領(lǐng)域的技術(shù)人員依本發(fā)明的構(gòu)思在現(xiàn)有技術(shù)的基礎(chǔ)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shù)方案,皆應在由權(quán)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內(nèi)。
【主權(quán)項】
1.一種卸力機構(gòu),設(shè)置在工具上,用于至少部分地釋放所述工具對物體的夾持力,包括鎖定部件、致動部件、帶有第一組棘齒的第一棘齒部件以及帶有第二組棘齒的第二棘齒部件,所述第一棘齒部件的一端固定設(shè)置在所述工具上,所述第二棘齒部件聯(lián)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