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道路風障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道路交通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隔離和削減城市街道峽谷風對行人影響的道路風障帶。
【背景技術】
[0002]現代城市高層建筑引起的街道峽谷風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這一現象會影響建筑環境的質量并影響一些相關的建筑環境設計的功能的實現,如人行道、步行街、露天餐飲區、兒童活動場地、公共露臺、屋頂游泳池等。
[0003]峽谷強風對人們日常活動的影響主要有兩個方面:舒適性和安全性。舒適性一般表現在:中小風速時,風對人們坐、立、行、走的干擾超出了大眾在不同類型的活動中一般能夠容忍的范圍。如:所設計的戶外活動區(如戶外餐飲區,兒童活動場地等)由于風強度及其發生頻率而不能按所期望的正常使用。人們如在這樣的地方坐立久了易受風寒或行人會遇到行走困難、雨天打傘困難等。安全性主要表現在:當局部風速達到約20米/秒以上,大多數行人會失去行走的平衡能力,可能被吹翻,吹撞墻或吹到交通繁忙的機動車道上使之受傷或導致生命危險。對于老人和兒童而言,這個安全風速值還要更低。另外對建筑物出入口的大門也會產生影響,如開閉困難、機構或結構損壞等。
[0004]消除或減弱行人活動區域的強風,保障公共場所的舒適性和安全性是建筑設計所必須關心的問題。也是建筑質量和市政建設所帶來的社會福利和生活品質的表現。
[0005]現有技術中,消除或減小城市街道峽谷風對路面行人的影響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規劃初期對設計新建項目和周邊建筑進行風洞試驗或計算流體動力學數值模擬。對設計建筑物的幾何尺寸、形狀、朝向以及與周圍現存建筑的相對位置等進行評估和優化設計。且對于以上設計措施中未能解決的,或對于現存的街道強風干擾,一般采用種植常青樹木、設立擋風墻等方法。
[0006]如申請公布號為CN1040184399A的“道路交通用擋風屏”,公布了一種調整擋風屏透風率的豎直擋風屏,用于阻擋自然風對車輛的影響,并保證橋體結構安全;但是由于街道峽谷風的流向、流速等取決于周圍建筑物的幾何形狀和立體布局,所以在許多情況下,該類型的防風減風措施不能有效地起到期望的環境改善效果;另外大面積的視覺遮擋,對城市交通安全也不是很好的選項。雖然擋風墻時有應用,但長距離的擋風墻隔離地面的行人區域無論對路面的商家,居住樓或辦公樓都會產生較大的不便,而且影響美觀;在強風下,面積大,風壓引起的風載荷太大,特別容易造成坍塌或損壞。而利用常青樹木擋風則一般需要有較大的空間,適當的高度和枝葉密度。以及受植物種植、成長到成熟形態所需的生長時間的限制,不易即刻奏效。由于城市街道空間的限制,通常在繁忙街道的區域不適用。
【實用新型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道路風障帶,以解決現有擋風屏管控道路峽谷風效果差、交通安全性不足且使用不便的問題,具體方案如下:
[0008]一種道路風障帶,包括多塊固定在地面上的板翼,相鄰兩板翼間隔設置,且所述板翼相對典型局部風向傾斜設置。
[0009]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技術方案為:以垂直于典型局部風向的面為投影面,相鄰兩板翼在投影面上的投影存在部分重疊。
[0010]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技術方案為:沿典型局部風向,相鄰兩板翼分別為第一板翼和第二板翼,其中第一板翼上投影重疊于第二板翼投影的部分為重疊部,寬度方向上該重疊部占該第一板翼的比例為10-30%。
[0011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技術方案為:所述板翼為平面板或曲面板,或所述板翼為具有凸出部和/或凹陷部和/或透氣孔的平面板或曲面板。
[0012]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技術方案為:所述的板翼相互平行,且所述板翼與電性局部風向的夾角為45度至90度。
[0013]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技術方案為:所述板翼中點的連線為中軸線,且板翼在中點處切線相對中軸線偏轉40度至50度。
[0014]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技術方案為:若干所述的板翼通過安裝頂板形成獨立的或相連的雨亭。
[0015]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技術方案為:所述的板翼由透明建筑材料制成,以消除視覺堵塞。
[0016]本實用新型通過采用非連續平行安裝的單元化板翼組成的陣列實現對街道有限空間的城市峽谷風的阻擋和強度削減。該技術采用板翼陣增加原流動方向上的阻力以及通過板翼間流動的強分離流的湍流能量耗散,來阻擋和減弱強風流入被保護的區域。實現風環境品質的改善,并同時做到,擋風不擋人的設計理念。
[0017]該實用新型可以大幅度地降低保護區域的風強度,提高行人的戶外活動的舒適度和出行的安全性。提高城市環境質量,有較大的社會效益。
【附圖說明】
[0018]圖1示出了該道路風障帶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示出了該道路風障帶實施例1的俯視圖;
[0020]圖3示出了該道路風障帶實施例的I仿真分析效果圖;
[0021 ]圖4示出了該道路風障帶實施例2用于降低城市街道峽谷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為進一步說明各實施例,本實用新型提供有附圖。這些附圖為本實用新型揭露內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說明實施例,并可配合說明書的相關描述來解釋實施例的運作原理。配合參考這些內容,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應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實施方式以及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圖中的組件并未按比例繪制,而類似的組件符號通常用來表示類似的組件。
[0023]現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24]實施例1:
[0025]如圖1所示,站臺3左右兩側均設置有呈線性陣列設置的板翼I,數個該板翼I組成了道路風障帶。為達到對行人最佳保護效果,板翼I寬為2-3米,高1.8-3米,且相鄰的兩板翼I間距2米左右。由圖可見,該相鄰板翼I之間空間可作為人行道使用,極大的方便了行人的通過。
[0026]再結合圖2,箭頭所示為該道路的典型局部風向4,本文說稱的典型局部風向4是指在局部街道環境中目標保護區域所面臨的局部盛行風來流方向;典型局部風即相對一特定位置其風速較強且發生頻率較高的特征風向,它可能是由自然風、建筑物或地貌的干擾風所形成。該典型局部風向4是本道路風障帶所阻擋的目標風向;與該典型局部風向4相交的直線所代表的方向為該板翼I的方向,即典型局部風向4與板翼I的夾角為角度B,氣流以角度B方向沖向板翼I。為保證最佳的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