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結構物用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具有蓋主體以及在內周部能夠開閉地支承該蓋主體的承接框的地下結構物用蓋。
[0002]另外,在本申請的說明書中所說的“地下結構物用蓋”是能夠開閉地堵塞將下水道中的地下埋設物、地下結構設施等與地上連通的開口部的人孔蓋、大型鐵蓋、污水井蓋;保護電力、通信中的地下設施設備、地下電纜等的能夠開閉的共用槽用鐵蓋、輸電用鐵蓋、配電用鐵蓋;將上水道、氣體配管中的路面下的埋設導管及其附屬設備與地上連接的具有作為開閉門的功能的消火栓蓋、水控閥蓋、閘閥蓋、空氣閥蓋、氣體配管用蓋,水量計蓋等的總稱。
【背景技術】
[0003]以往,作為地下結構物用蓋,如下的平坦承接結構的地下結構物用蓋是已知的,該地下結構物用蓋中,使蓋主體的外徑比承接框的內徑稍小,并且,使蓋主體的外周部以及承接框的內周部為大致鉛垂面,由從承接框的內周突出的擱板部支承蓋主體的底面。另外,如下的傾斜承接結構的地下結構物用蓋是已知的,在該地下結構物用蓋中,使蓋主體的外徑與承接框的內徑相同,并且,具有更陡的傾斜度地朝向下方縮徑而形成蓋主體的外周部以及承接框的內周部,使蓋主體嵌入承接框。
[0004]但是,在平坦承接結構的地下結構物用蓋中,使蓋主體的外徑比承接框的內徑稍小,從而在蓋主體的外周部與承接框的內周部之間存在間隙。因此,因車輛在地下結構物用蓋上反復通行,蓋主體的底面和承接框的擱板部的上表面有時磨損而產生蓋主體的晃動、振動、噪音。
[0005]與此相對,作為傾斜承接結構的地下結構物用蓋,在專利文獻I中記載有如下的地下結構物用蓋,在該地下結構物用蓋中,將蓋主體的外周部的傾斜面以及承接框的內周部的傾斜面相對于鉛垂的傾斜角度限定為5°?10°,并且,使蓋主體的外周部的傾斜面的高度比承接框的內周部的傾斜面的高度低。在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地下結構物用蓋中,通過如上所述限定傾斜面的角度,可以充分確保蓋主體相對于承接框的嵌入力,可以顯著抑制蓋主體的晃動、振動、噪音,并且,可以起到幾乎不產生蓋主體向上滑動這樣的效果。
[0006]在先技術文獻
[0007]專利文獻
[0008]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昭53-72357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09]發明要解決的課題
[0010]但是,在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地下結構物用蓋中,雖然起到上述效果,但根據不同的設置環境,有時產生蓋主體向承接框嵌入的過剩的嵌入力,因此,在用開閉工具開蓋時有時需要很大的勞力而難以進行開蓋作業。
[0011]于是,本發明要解決的課題在于提供一種地下結構物用蓋,可以抑制蓋主體的晃動、振動、噪音,并且,可以防止產生蓋主體向承接框嵌入的過剩的嵌入力而以適度的勞力進行開蓋,也可以防止蓋主體相對于承接框向上滑動。
[0012]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案
[0013]為了解決該課題,本發明的地下結構物用蓋具有蓋主體以及在內周部能夠開閉地支承蓋主體的承接框,其特征在于,承接框的內周部具有:平坦承接狀的承接框支承部、以及在承接框支承部的下方具有傾斜度地朝向承接框的下方縮徑而形成的承接框第一面部,蓋主體的外周部具有:由承接框支承部支承的蓋平坦承接部、以及在蓋平坦承接部的下方朝向蓋主體的下方鉛垂地形成或具有比承接框第一面部更陡的傾斜度地朝向蓋主體的下方縮徑而形成的蓋第一面部,在蓋主體的閉蓋狀態下,蓋平坦承接部由承接框支承部支承,并且,蓋第一面部和承接框第一面部利用由蓋主體的外周部以及承接框的內周部中的至少任一方的彈性變形產生的推壓力相互被推壓。
[0014]另外,本發明的地下結構物用蓋具有蓋主體以及在內周部能夠開閉地支承蓋主體的承接框,其特征在于,承接框的內周部具有:平坦承接狀的承接框支承部、在承接框支承部的下方具有傾斜度地朝向承接框的下方縮徑而形成的承接框第一面部、以及在承接框第一面部的下方具有與承接框第一面部不同的傾斜度地朝向承接框的下方縮徑而形成的承接框第二面部,蓋主體的外周部具有:由承接框支承部支承的蓋平坦承接部、在蓋平坦承接部的下方朝向蓋主體的下方鉛垂地形成或具有比承接框第一面部更陡的傾斜度地朝向蓋主體的下方縮徑而形成的蓋第一面部、以及在蓋第一面部的下方具有與蓋第一面部不同的傾斜度地朝向蓋主體的下方縮徑而形成的蓋第二面部,在蓋主體的閉蓋狀態下,蓋平坦承接部由承接框支承部支承,并且,蓋第一面部和蓋第二面部中的至少任一方、以及承接框第一面部和承接框第二面部中的至少任一方,利用由蓋主體的外周部以及承接框的內周部中的至少任一方的彈性變形產生的推壓力相互被推壓。
[0015]另外,本發明的地下結構物用蓋具有蓋主體以及在內周部能夠開閉地支承蓋主體的承接框,其特征在于,承接框的內周部具有:平坦承接狀的承接框支承部、在承接框支承部的下方形成的承接框第一面部、以及在承接框第一面部的下方朝向承接框的下方鉛垂地形成或具有傾斜度地朝向承接框的下方擴徑而形成的承接框第三面部,蓋主體的外周部具有:由承接框支承部支承的蓋平坦承接部、在蓋平坦承接部的下方形成的蓋第一面部、以及在蓋第一面部的下方朝向蓋主體的下方鉛垂地形成或具有傾斜度地朝向蓋主體的下方擴徑而形成的蓋第三面部,在蓋主體的閉蓋狀態下,蓋平坦承接部由承接框支承部支承,并且,蓋第三面部和承接框第三面部利用由蓋主體的外周部以及承接框的內周部中的至少任一方的彈性變形產生的推壓力相互被推壓。
[0016]優選為,蓋主體的外周部具有蓋第四面部,所述蓋第四面部在蓋第三面部的下方具有與承接框第一面部相等的角度的傾斜度地朝向蓋主體的下方縮徑而形成。
[0017]優選為,在最初將蓋主體收納于承接框而形成閉蓋狀態時,蓋主體的外周部的外周面或下表面與承接框的內周部的內周面抵接,由此,蓋主體的外周部以及/或者承接框的內周部以由彈性變形產生的推壓力殘留的狀態塑性變形。
[0018]優選為,在蓋主體的外周部以及/或者承接框的內周部,在周向上設置有多個切口部以及/或者多個通孔部。
[0019]優選為,多個切口部以及/或者多個通孔部設置在位于蓋第一面部的下方的蓋主體的外周部以及/或者位于承接框第一面部的下方的承接框的內周部。
[0020]另外,本發明的地下結構物用蓋的特征在于,位于蓋第一面部的下方的蓋主體的外周部以及/或者位于承接框第一面部的下方的承接框的內周部,由在周向上隔著間隔突出的多個突出部形成。
[0021]優選為,在突出部的基端,以包圍突出部的方式設置有凹部。
[0022]優選為,在蓋主體的背面具有加強肋,加強肋的端部與蓋主體的外周部的內周壁分開。
[0023]發明的效果
[0024]根據本發明,在蓋主體的閉蓋狀態下,由平坦承接狀的承接框支承部支承蓋主體的自重以及因車輛等在蓋主體上行駛而施加的載荷,由此,可以防止產生蓋主體向承接框嵌入的過剩的嵌入力。
[0025]具體而言,蓋第一面部和承接框第一面部、或者蓋第一面部和蓋第二面部中的至少任一方以及承接框第一面部和承接框第二面部中的至少任一方、或者蓋第三面部和承接框第三面部,利用由蓋主體的外周部以及承接框的內周部中的至少任一方的彈性變形產生的推壓力相互被推壓,由此蓋主體的徑向移動被抑制。并且,在蓋主體想要向上下方向移動時,利用推壓力,在蓋第一面部與承接框第一面部之間、或者在蓋第一面部和蓋第二面部中的至少任一方與承接框第一面部和承接框第二面部中的至少任一方之間、或者在蓋第三面部與承接框第三面部之間,產生摩擦力,蓋主體向上下方向的移動也被抑制。因此,可以防止產生蓋主體向承接框嵌入的過剩的嵌入力,并且,可以利用在蓋主體的外周部與承接框的內周部之間產生的推壓力以及摩擦力,抑制蓋主體的晃動、振動、噪音、向上滑動。
【附圖說明】
[0026]圖1是本發明的地下結構物用蓋的分解立體圖。
[0027]圖2是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地下結構物用蓋的主要部分的縱剖視圖。
[0028]圖3是由承接框支承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地下結構物用蓋的蓋主體的閉蓋狀態下的主要部分的縱剖視圖。
[0029]圖4是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地下結構物用蓋的蓋主體的側視圖。
[0030]圖5是從背面觀察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地下結構物用蓋的蓋主體的俯視圖。
[0031]圖6是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地下結構物用蓋的蓋主體的側視圖。
[0032]圖7是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地下結構物用蓋的主要部分的縱剖視圖。
[0033]圖8是本發明的實施例2的地下結構物用蓋的主要部分的縱剖視圖。
[0034]圖9是由承接框支承本發明的實施例2的地下結構物用蓋的蓋主體的閉蓋狀態下的主要部分的縱剖視圖。
[0035]圖10是本發明的實施例3的地下結構物用蓋的主要部分的縱剖視圖。
[0036]圖11是表示在本發明的實施例3的地下結構物用蓋的閉蓋中途、蓋第三面部抵接于承接框第一面部的狀態的主要部分的縱剖視圖。
[0037]圖12是由承接框支承本發明的實施例3的地下結構物用蓋的蓋主體的閉蓋狀態下的主要部分的縱剖視圖。
[0038]圖13是本發明的實施例4的地下結構物用蓋的主要部分的縱剖視圖。
[0039]圖14是表示在本發明的實施例4的地下結構物用蓋的閉蓋中途、蓋第四面部抵接于承接框第一面部的狀態的主要部分的縱剖視圖。
[0040]圖15是由承接框支承本發明的實施例4的地下結構物用蓋的蓋主體的閉蓋狀態下的主要部分的縱剖視圖。
[0041]圖16是本發明的實施例5的地下結構物用蓋的主要部分的縱剖視圖。
[0042]圖17是從背面觀察本發明的實施例5的地下結構物用蓋的蓋主體的主要部分的立體圖。
[0043]圖18是由承接框支承本發明的實施例5的地下結構物用蓋的蓋主體的閉蓋狀態下的主要部分的縱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4]以下,參照【附圖說明】本發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