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陶瓷練泥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陶瓷機械領域,特別地,涉及一種陶瓷練泥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練泥是陶瓷制作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加工工藝,其用于將泥料攪拌均勻,并將泥料中的空氣排出,使陶瓷細膩、密實。
[0003]目前的練泥技術有手工練泥及機械練泥。手工練泥是將攪拌后的泥料放置泥凳上,用大木槌按一定的順序進行反復捶打、擠壓,直到用刀劃過后能看到泥料斷面發亮,表示空氣已基本排除,否則燒成后極易產生氣泡。機械練泥是采用機械攪拌的方式代替上述的手工練泥。機械練泥的方式省力、省工,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因而被廣泛應用在陶瓷生產工藝。
[0004]然而,現有的機械練泥方式往往存在如下弊端:
[0005]1、行程單一,攪拌周期長,練泥效率低下。
[0006]2、攪拌槳葉簡單,其與泥料接觸的面積小,不能最大程度攪拌泥料。
[0007]3、泥料入被擠壓流動的程度低,導致泥料在攪拌過程擴散程度低,泥料混合效果不佳。
【實用新型內容】
[0008]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練泥效率高的陶瓷練泥裝置,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0009]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陶瓷練泥裝置,包括殼體、攪拌機構及動力機構,所述攪拌機構設置于所述殼體內,所述動力機構設置于所述殼體外且與所述攪拌機構連接;所述殼體具有容置腔,所述殼體兩端設置有第一軸孔及第二軸孔,所述殼體的頂部于鄰近所述第一軸孔的區域開設有連通所述容置腔的入料口,所述殼體的底部于鄰近所述第二軸孔的區域開設有連通所述容置腔的出料口 ;所述攪拌機構包括兩端分別穿設于所述第一軸孔及所述第二軸孔的旋轉軸、與所述旋轉軸連接的第一攪拌件及設置于所述第一攪拌件上的第二攪拌件;所述第一攪拌件包括設置于所述旋轉軸且沿所述旋轉軸的長度方向延伸的攪拌體、均勻設置于所述攪拌體的若干第一槳葉以及與所述攪拌體連接且包裹所述若干第一槳葉的并沿所述旋轉軸的長度方向延伸的轉筒;所述第二攪拌件包括設置于所述轉筒上的并沿所述旋轉軸的長度方向旋轉延伸的螺旋葉、設置于所述螺旋葉上的若干第二槳葉以及凸出并設置于所述第二槳葉的若干第三槳葉。
[0010]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旋轉軸與所述轉筒之間形成第二容置腔,所述若干第一槳葉收容于所述第二容置腔。
[0011 ]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轉筒開設有若干通孔,所述若干通孔均勻分布于所述轉筒,所述容置腔通過所述若干通孔連通所述第二容置腔。
[0012]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殼體的兩端分別于鄰近所述第一軸孔及所述第二軸孔的位置設置有第一支撐件及第二支撐件,且所述第一軸孔、所述第二軸孔、所述第一支撐件及所述第二支撐件位于同一直線上。
[0013]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旋轉軸鄰近第一軸孔及所述第二軸孔的兩端分別抵接所述第一支撐件及所述第二支撐件。
[0014]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殼體外設置固定位,所述動力機構設置于所述固定位。
[0015]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槳葉開設有若干穿孔,所述若干穿孔均勻分布于所述第二槳葉。
[0016]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若干第二槳葉沿所述螺旋葉的螺旋方向均勻分布。
[0017]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槳葉的長度方向與所述旋轉軸的長度方向相同。
[0018]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槳葉與所述螺旋葉的切線垂直。
[0019]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陶瓷練泥裝置,通過設置攪拌機構,該攪拌機構具有對泥料進行第一次攪拌的第一槳葉,對泥料進行第二次攪拌的第二槳葉,以及對泥料進行第三次攪拌的第三槳葉,從而在一個攪拌行程中多次對泥料進行攪拌,提高練泥效率,同時泥料在容置腔與攪拌機構之間被擠壓流動,提高泥料的混合效率。
[0020]下面將參照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附圖說明】
[0021]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22]圖1是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陶瓷練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2是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陶瓷練泥裝置的側視圖;
[0024]圖3是圖2所示E-E的剖面示意圖;
[0025]圖4是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陶瓷練泥裝置的透視示意圖;
[0026]圖5為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攪拌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7]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根據權利要求限定和覆蓋的多種不同方式實施。
[0028]參見圖1、圖2和圖3,陶瓷練泥裝置包括殼體100、攪拌機構110及動力機構120,攪拌機構110設置于殼體100內,動力機構120設置于殼體100外且與攪拌機構110連接。
[0029]例如,殼體100為中空的長方體,其內部具有容置腔101。容置腔101具有一定的容積。容置腔101用于收容攪拌機構110和待攪拌的泥料。例如,待攪拌的泥料容置于容置腔101內,在攪拌機構110的攪拌作用下,對進行機構練泥操作。
[0030]例如,殼體100的兩端開設有第一軸孔102及第二軸孔103。第一軸孔102及第二軸孔103位于同一直線上,用于安裝攪拌機構110。
[0031]例如,殼體100的頂部于鄰近第一軸孔102的區域開設有連通容置腔101的入料口 104,殼體100的底部于鄰近第二軸孔103的區域開設有連通容置腔101的出料口 105。容置腔101通過入料口 104和出料口 105連通外部。
[0032]參見圖2和圖5,攪拌機構110包括旋轉軸111、第一攪拌件112及第二攪拌件113。例如,旋轉軸111的兩端分別穿設于第一軸孔102及第二軸孔103。第一攪拌件112與旋轉軸111連接。第二攪拌件113設置于第一攪拌件112上。
[0033]例如,第一攪拌件112包括設置于旋轉軸111且沿旋轉軸111的長度方向延伸的攪拌體112a、均勻設置于攪拌體112a的若干第一槳葉112b以及與攪拌體112a連接且包裹若干第一槳葉112b的并沿旋轉軸111的長度方向延伸的轉筒112c。
[0034]例如,第二攪拌件113包括設置于轉筒112c上的并沿旋轉軸111的長度方向旋轉延伸的螺旋葉113a、設置于螺旋葉113a上的若干第二槳葉113b以及凸出并設置于第二槳葉113b的若干第三槳葉113c。
[0035]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