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織物淹沒的浴液量,因而,大幅減輕了帶荷設備的重量,進而大幅降低了生產過程中各轉鼓轉動過程中的電耗;
[0037]再者,上述第一水洗機、第二水洗機、第三水洗機、第四水洗機、第四水洗機、第五水洗機和各自的上部均設置有加水管,各自的底部均設置有出水管,各出水管上均設置有循環栗;生產過程中,所述第一水洗機、第二水洗機、第三水洗機、第四水洗機、第五水洗機和第六水洗機內的補充水采用循環供水方式,其循環路線為:新鮮補充水一第六水洗機一第一水洗機一第二水洗機一第三水洗機一第四水洗機一第五水洗機一第六水洗機。這樣,從第一水洗機至第六水洗機的各水洗步驟,統一采用閉路循環供水方式,進一步降低了水耗。
[0038]5、第一蒸漂箱、第二蒸漂箱練和水洗機均采用“帶葉輪的轉鼓”結構形式,其葉輪每次旋轉啟動和停止時都會撥動織物運動和撥動水的流動并加大織物與水之間的碰撞,水浴還可在“液下吹氣裝置”壓縮空氣的吹動下產生“波動”,促使織物在水中震蕩,這種“葉片撥動”和“液下波動”作用,大大提高了練漂效率,增進了對織物的松弛作用。
[0039]織物在葉片和轉鼓的運載下,緩緩地在含有精練劑、穩定劑、燒堿、雙氧水等的練漂溶液中運動,煮漂液由循環栗不斷地噴淋織物。在這一過程中,除了通過去除織物中的各種雜質以獲得良好的白度和“毛效”即完成練漂過程外,還能保證織物以完全松式狀態浸漬于水溶液中,通過纖維的吸水溶脹,使織物均勻地收縮而致密,這不僅能獲得最佳平整的布面效果,還能提高織物在后續加工中抗擠壓和抗拉伸的能力,不會因擠壓而產生折痕。
[0040]6、物料流程從左至右,各葉輪的轉動方向為逆時針方向;
[0041]各轉鼓均為間歇式順時針旋轉,每轉動一次,轉鼓旋轉的角度等于與其對應的葉輪的相鄰兩個葉片之間的夾角。
[0042]這樣,一是,各轉鼓內液流的方向與織物前進的方向相反。這種逆流方式,有利于增強各工藝步驟中浴液對織物浸漂與水洗的處理效果。
[0043]二是,可以保證各工藝步驟中浴液對織物浸漂與水洗的處理時間。
[0044]說明,上述技術方案中,堆置池起緩沖作用,用于平衡前后工藝處理之間的速度;乳水機可以除去布所含的部分浴液,并拖動布繼續向下一步驟運動。
[0045]堆置池與乳水機均為常規選擇的現有技術。
[0046]優選為,上述第一傳動裝置與第一葉輪之間設置有第一布量控制裝置,所述第二傳動裝置與第二葉輪之間設置有第二布量控制裝置;
[0047]所述第一布量控制裝置與第二布量控制裝置的結構形式相同,均分別包括成對設置的左右兩塊擋板,其中,左右兩塊擋板之間保留有一定間距;
[0048]所述左右兩塊擋板的上方還分別設置有用于將所述織物吹松/吹開的帶有若干氣嘴的氣管。該優選技術方案直接帶來的技術效果是,進一步保證進入下一級裝置內的布充分展開,防止成團或疊層過厚現象的出現,從而保證工藝處理質量。
[0049]進一步優選,上述擋板的材質為橡膠。
[0050]該優選技術方案直接帶來的技術效果是,采用具有軟質彈性材料制成的擋板,可以防止其劃傷布,而且,擋板之間的間距具有一定程度的柔性自動調節能力。
[0051]進一步優選,上述第一葉輪的葉片數量為12-20片;所述第二葉輪的葉片數量為10-12 片。
[0052]該優選技術方案直接帶來的技術效果是,將上述第一葉輪的葉片數量選定為12-20片、第二葉輪的葉片數量選定為10-12片,可以保證工藝處理過程車速的平衡與穩定。
[0053]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54]1、生產過程中,織物在處理過程能夠充分展開、不成團不集聚成堆,煮練與漂白效果好。
[0055]2、合理的主機設備布局與系統集成化程度高,可以滿足煮練、漂白一浴一步法連續化生產的工藝要求;與本實用新型匹配的這種的連續化生產方式,既能實現優良煮漂效果,又能盡可能地減低纖維的氧化損傷程度,其生產效率高,水電消耗少,工藝控制簡單且調節方便,并可以實現柔性化生產。
【附圖說明】
[005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工藝流程結構示意圖;
[0057]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蒸漂箱的結構示意圖;
[0058]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水洗機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59]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0060]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煮練、漂白一浴一步法生產線主機設備系統集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按從左至右的工藝流程正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蒸漂箱、第二蒸漂箱、第一水洗機、第二水洗機、第三水洗機、去酸洗裝置、堆置池、第四水洗機、第五水洗機和第六水洗機,其中:
[0061]如圖2所示,上述第一蒸漂箱和第二蒸漂箱的結構相同,均包括一密閉的帶第一葉輪I的第一轉鼓2,上述第一轉鼓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一進布口和一出布口,在進布口位置處設置有第一導向裝置和第一噴淋裝置6,在出布口位置處設置有第一傳動裝置;
[0062]上述第一導向裝置包括順次布置的第一漲緊輥3、第一拖布輥4和第一六角輥5 ;
[0063]上述拖布輥用于夾持并拖動待處理的布向前運動,上述第一拖布輥一上一下成對設置,上輥與下輥之間保留一定間隙;
[0064]上述第一傳動裝置包括一主動和一被動相互之間保留一定間隙的兩個第一乳輥7,上述織物從上述兩個第一乳輥之間的間隙穿過,并由該兩個第一乳輥拖拽向前運動;
[0065]上述噴淋裝置設置在上述第一六角輥右側的上方,用于朝著上述六角輥的右側噴出浴液,并利用該噴出浴液的沖擊力將待處理的織物沖入上述第一葉輪的相鄰兩個葉片之間的區域內,上述第一噴淋裝置通過管路外接循環栗;
[0066]上述第一轉鼓的底部均設置有第一吹氣裝置11和第一電加熱裝置12 ;
[0067]上述第一吹氣裝置與裝置外的壓縮空氣罐通過管路連接;
[0068]如圖3所示,上述第一水洗機、第二水洗機、第三水洗機、去酸洗裝置、第四水洗機、第五水洗機和第六水洗機的結構形式相同,均包括一密閉的帶第二葉輪21的第二轉鼓22 ;
[0069]上述第二轉鼓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一進布口和一出布口,在進布口位置處設置有第二導向裝置,在出布口位置處設置有第二傳動裝置;
[0070]上述第二導向裝置包括兩個第二導布棍23和一個第二六角棍25 ;
[0071]上述第二傳動裝置包括一主動和一被動相互之間保留一定間隙的兩個第二乳輥27,上述織物10從上述兩個第二乳輥之間的間隙穿過,并由該兩個第二乳輥拖拽,按工藝流程的順次向前運動;
[0072]上述第二轉鼓的底部均設置有第二吹氣裝置30和第二電加熱裝置31 ;
[0073]上述第二吹氣裝置與裝置外的壓縮空氣罐通過管路連接;
[0074]上述第一噴淋管依次通過循環加熱器、循環栗,與設置在第一轉鼓底部的出水管連接,形成一循環供水系統,不斷將第一轉鼓中的水加熱并輸送至第一噴淋管進行循環利用;
[0075]上述第一葉輪和第二葉輪均靜止不動,上述第一轉鼓和第二轉鼓均每間隔一定時間旋轉一定的角度,上述角度等于上述第一葉輪和第二葉輪每相鄰兩片葉片之間的夾角;
[0076]上述間隔時間依據所需處理的織物的規格相應調整和設定。
[0077]如圖2、圖3上述第一傳動裝置與第一葉輪之間設置有第一布量控制裝置,上述第二傳動裝置與第二葉輪之間設置有第二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