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合使用。
[0092]需要說明的是,腳踏推動機構的形式也不局限于本實施例中的結構,也可以采用能夠實現該功能的其它結構,在此不--贅述。
[0093]實施例5。
[0094]—種手搖康復輪椅,如圖13至圖16所示,設置有椅架100、動力發生機構、傳遞離合300和傳遞機構。動力發生機構與傳遞離合300固定連接,傳遞離合300裝配于傳遞機構,傳遞機構驅動輪椅的后大輪110轉動。
[0095]動力發生機構設置為搖擺驅動桿210,搖擺驅動桿210與傳遞離合300固定連接。當使用者通過手帶動搖擺驅動桿210前后搖擺的時候,搖擺驅動桿210帶動與其固定連接的傳遞離合300也進行相應運動。
[0096]傳遞機構設置有主動輪421、第一傳動齒輪422、第二傳動齒輪423、鏈條424、前棘輪425和后棘輪426。主動輪421、第一傳動齒輪422、第二傳動齒輪423、鏈條424、前棘輪425和后棘輪426裝配于椅架,主動輪421與第一傳動齒輪422、搖擺驅動桿210同軸連接,第一傳動齒輪422與第二傳動齒輪423嚙合,前棘輪425與第一傳動齒輪422同軸連接,后棘輪426與后大輪110的轉軸同軸連接。鏈條424裝配于前棘輪425和所述后棘輪426,主動輪421與傳遞離合300裝配。
[0097]傳遞離合300設置有殼體310、換向柄320、換向撥軸330、第一彈簧340、第二彈簧350、第一撥動塊360和第二撥動塊370。
[0098]換向柄320設置有手柄換向器321、換向連動桿322和離合換向塊323,換向連動桿322活動裝配于所述搖擺驅動桿210,換向連動桿322 —端與手柄換向器321活動連接,換向連動桿322另一端與離合換向塊323活動連接,離合換向塊323與換向撥軸330同軸連接。當推動手柄換向器321時,換向連動桿322也旋轉推動離合換向塊323旋轉,離合換向塊323的轉動帶動換向撥軸330也進行相應的旋轉。
[0099]換向撥軸330活動裝配于殼體310,第一彈簧340、第二彈簧350、第一撥動塊360和第二撥動塊370裝配于殼體310內部。殼體310設置有第一裝配槽311、第二裝配槽312,第一裝配槽311、第二裝配槽312分別設置于換向撥軸330的兩側,第一撥動塊360活動設置于第一裝配槽311與換向撥軸330之間,第一彈簧340裝配于第一裝配槽311,第一撥動塊360兩端分別與第一彈簧340和換向撥軸330抵接。第二撥動塊370活動設置于第二裝配槽312與換向撥軸330之間,第二彈簧350裝配于第二裝配槽312,第二撥動塊370兩端分別與第二彈簧350和換向撥軸330抵接。
[0100]第一撥動塊360的活動端設置有與主動輪421匹配的第一裝配齒361,第二撥動塊370的活動端設置有與主動輪421匹配的第二裝配齒371。
[0101]換向撥軸330設置為軸對稱結構,按照從下到上的順序,換向撥軸330的邊沿距離軸心的距離逐漸遞增或者遞減。本申請中,上下的位置順序是以輪椅著地位置為下方相對設置的。
[0102]本實施例中,換向撥軸330的邊沿距離軸心的距離逐漸遞增,這樣,當換向柄320帶動換向撥軸330轉動時,換向撥軸330的邊沿不同位置抵接到第一撥動塊360、第二撥動塊370的位置不同。由于使第一撥動塊360、第二撥動塊370抵接換向撥軸330邊沿的位置發生變化,在第一彈簧340、第二彈簧350的作用下,使得第一撥動塊360、第二撥動塊370與主動輪421嚙合的位置發生變化,從而實現對輪椅移動方向的控制。當第一撥動塊360、第二撥動塊370與主動輪421均不嚙合時,此時輪椅不隨搖擺驅動桿210轉動而呈空檔狀
??τ O
[0103]實施例6。
[0104]一種手搖康復輪椅,其它結構與實施例5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傳遞機構設置有主動輪、第一傳動齒輪、齒條、第一導輪、第二導輪和后棘輪,主動輪、第一傳動齒輪、第一導輪、第二導輪和后棘輪裝配于椅架,齒條分別與第一傳動齒輪、后棘輪嚙合,齒條裝配于第一導輪、第二導輪與第一傳動齒輪和后棘輪之間,主動輪與第一傳動齒輪同軸連接,后棘輪與后大輪的轉軸同軸連接,主動輪與傳遞離合裝配。
[0105]實施例7。
[0106]—種手搖康復輪椅,如圖17、圖18所不,設置有椅架100、動力發生機構、傳遞離合300和傳遞機構。
[0107]動力發生機構設置為搖擺驅動桿210,搖擺驅動桿210活動裝配于椅架100,搖擺驅動桿210的端部設置有具有齒牙的扇形部211。
[0108]傳遞機構設置有主動輪421、第一傳動齒輪422、齒條427、第一導輪428、第二導輪429和后棘輪426。
[0109]傳遞離合300設置有殼體310、帶有齒牙的旋轉座610、換向柄320、拉線620、換向擺桿630、換向撥軸330、第一彈簧340、第二彈簧350、第三彈簧640、第一撥動塊360和第二撥動塊370。
[0110]主動輪421與扇形部211的齒牙嚙合,齒條427分別與第一傳動齒輪422、旋轉座610的齒牙嚙合,旋轉座610活動裝配于后大輪110輪軸,后棘輪426裝配于旋轉座610并與后大輪I1輪軸同軸連接。
[0111]齒條427裝配于第一導輪428、第二導輪429與第一傳動齒輪422和旋轉座610之間,主動輪421與第一傳動齒輪422同軸連接。
[0112]旋轉座610設置有兩個限位支腳611,拉線620穿過兩個限位支腳611并與換向柄320連接,第三彈簧640套設于兩個限位支腳611之間的拉線620,換向擺桿630 —端與換向撥軸330同軸連接,換向擺桿630另一端活動連接于兩個限位支腳611之間的拉線620
并與第三彈簧640 —端抵接。
[0113]旋轉座610設置有第一裝配槽311、第二裝配槽312,第一裝配槽311、第二裝配槽312分別設置于換向撥軸330的兩側,第一撥動塊360活動設置于第一裝配槽311與換向撥軸330之間,第一彈簧340裝配于第一裝配槽311,第一撥動塊360兩端分別與第一彈簧340和換向撥軸330抵接。第二撥動塊370活動設置于第二裝配槽312與換向撥軸330之間,第二彈簧350裝配于第二裝配槽312,第二撥動塊370兩端分別與第二彈簧350和換向撥軸330抵接。
[0114]第一撥動塊360的活動端設置有與后棘輪426匹配的第一裝配齒361,第二撥動塊370的活動端設置有與后棘輪426匹配的第二裝配齒371。
[0115]換向撥軸330設置為軸對稱結構,按照從下到上的順序,換向撥軸330的邊沿距離軸心的距離逐漸遞增或者遞減。
[0116]該手搖康復輪椅,其工作原理是,當搖擺驅動桿210的扇形部211驅動主動輪421轉動,主動輪421帶動與其同軸連接的第一傳動齒輪422也進行旋轉,與第一傳動齒輪422嚙合的齒條427也進行前后移動,齒條427帶動傳遞離合300的旋轉座610也隨著進行前后轉動。齒條427的長度及第一導輪428、第二導輪429的作用,控制了傳遞離合300的旋轉座610的往復旋轉角度。此時,通過換向柄320控制傳遞離合300是朝前方運動、后方運動還是呈空檔狀態,利用拉線620和第三彈簧640輔助傳遞作用下,帶動傳遞離合300換向撥軸330的位置,改變傳遞離合300的正傳或者反轉,同步地實現帶動后大輪110進行前進行駛或者后退行駛狀態或者呈空檔狀態。
[0117]如圖19所示,當手臂朝后方拉動搖擺驅動桿210,搖擺驅動桿210的齒輪部分帶動主動輪421逆時針旋轉,與主動輪421同軸連接的第一傳動齒輪422也進行逆時針旋轉,使得齒條427朝前方移動,齒條427的后部帶動旋轉座610逆時針轉動。此時,換向柄320控制傳遞離合300是朝前方運動,換向柄320拉動拉線620,擠壓第三彈簧640,使得換向擺桿630進行旋轉,換向擺桿630帶動與其同軸連接的換向撥軸330進行轉動,使得第一撥動塊360端部的第一裝配齒與后棘輪426嚙合,輪椅的后大輪110輪軸隨著進行轉動,使得輪椅朝前方運動。
[0118]當人手帶動搖擺驅動桿210往前移動復位時,搖擺驅動桿210的齒輪部帶動主動輪421順時針旋轉,與主動輪421同軸連接的第一傳動齒輪也進行順時針旋轉,使得齒條427朝后方移動,齒條427的后部帶動旋轉座610順時針轉動。此時,第一撥動塊360端部的第一裝配齒受到后棘輪426的阻擋作用力,在第二壓縮彈簧有限的空間范圍內收縮,第二撥動塊370轉動,使得第一撥動塊360端部的第一裝配齒與后棘輪426分離,實現在后車輪保持前進的狀態下使傳遞離合300轉動復位。
[0119]圖20示意的是后退狀態的示意圖,當手臂朝前方拉動搖擺驅動桿210,搖擺驅動桿210的齒輪部帶動主動輪421順時針旋轉,與主動輪421同軸連接的第一傳動齒輪也進行順時針旋轉,使得齒條427朝后方移動,齒條427的后部帶動旋轉座610順時針轉動。此時,換向柄320控制傳遞離合300是朝后方運動,具體的,換向柄320通過拉線620使第三彈簧640伸縮,使得換向擺桿630進行旋轉,換向擺桿630帶動與其同軸連接的換向撥軸330進行轉動,使得第二撥動塊370端部的第二裝配齒與后棘輪426嚙合,輪椅的后大輪110輪軸隨著進行轉動,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