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淺度潰瘍期褥瘡的中藥成膜凝膠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屬于中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淺度潰瘍期褥瘡的中藥成膜凝膠劑。
【背景技術】
[0002] 褥瘡是長期臥床患者常見的一種并發癥,由于長期臥床使局部皮膚組織血液流通 不暢,持續性缺氧、缺血,極易感染厭氧性病原菌,發病率較高。褥瘡在臨床中臨床主要表現 為微腫、紅斑,逐漸發展為潰爛、水腫,若治療不及時,可傷及患者骨骼和肌肉組織,嚴重時 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0003] 根據褥瘡的發展過程,輕重程度不同,我國常用的分期方法是分為四期:I期:淤 血紅潤期,即使解除壓迫狀態,局部組織仍持續性發紅或發展為紅斑;II期:炎性浸潤期, 真皮組織受損,出現水皰、組織糜爛及淺表性潰瘍;III期:淺度潰瘍期,受損組織深達真皮 層以下,累及皮下脂肪層;IV期:壞死潰瘍期,全層皮膚缺失;廣泛性損傷;伴有組織壞死或 肌肉、肌腱、關節囊及骨的損傷。淺度潰瘍期是褥瘡的較為嚴重階段,由于褥瘡早期失于發 現,加之以后又治不如法,致使病變局部表皮水皰逐漸擴大,以致破潰暴露出真皮。真皮極 易感染,感染后原有的黃色滲出液表面可有膿液覆蓋,并逐漸形成潰瘍,若及時采取有效的 治療措施并給予系統的護理服務,對于患者的康復和病情的有效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 義。
[0004] 對于淺度潰瘍期褥瘡應進行清創處理,以去除感染,同時促進肉芽組織形成,促進 愈合。西醫多采用常規消毒,單一抗生素或其他殺菌劑涂敷,由于這些藥物對創面有較強的 刺激,不利于肉芽組織的生長及創面愈合,病程較長;不覆蓋紗布則容易造成皮膚與床鋪等 形成擦傷,覆蓋紗布又容易導致敷料與創面粘連,再換藥時易導致機械損傷,增加患者疼痛 感,甚至會擴大創面。目前認為,在無菌條件下持續濕潤,有利于創面上皮細胞生成,加速壞 死組織脫落,顯著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和創面的愈合。
【發明內容】
[0005] 發明人有著多年的中醫治療經驗,善察病機,明病理,撮要旨,結合褥瘡的發生發 展過程,提供了一種治療淺度潰瘍期褥瘡的中藥成膜凝膠劑,其具有清熱解毒,化腐排膿, 消腫止痛之功效,使用后皮膚無異物感,藥物持久釋放,經皮吸收效果好,生物利用度高,使 用方便,提高了患者的順應性。
[0006] 為了實現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淺度潰瘍期褥瘡的中藥成膜凝膠 劑,其由白鮮皮、透骨草、魚腥草、澤蘭、紫花衛矛、陽桃葉、巖七、艾葉、三顆針、伸筋草、鳳尾 草、紅帽頂為藥用原料制成。
[0007] 本發明中藥成膜凝膠劑是發明人發掘中醫豐富臨床經驗,結合現代藥理研究及現 代處方工藝,進行大量試驗得出的,各藥用原料用量在下述重量份范圍都具有較好療效: 白鮮皮8-18份、透骨草20-30份、魚腥草5-15份、澤蘭8-13份、紫花衛矛5-15份、陽桃葉 12-20份、巖七5-25份、艾葉5-13份、三顆針10-20份、伸筋草7-17份、鳳尾草8-15份、紅 帽頂5-15份。
[0008] 優選地,一種治療淺度潰瘍期褥瘡的中藥成膜凝膠劑,由下述重量配比的藥用原 料制成:白鮮皮8-13份、透骨草25-30份、魚腥草5-9份、澤蘭8-13份、紫花衛矛7-11份、 陽桃葉12-17份、巖七9-12份、艾葉5-8份、三顆針12-17份、伸筋草7-11份、鳳尾草8-13 份、紅帽頂9-12份。
[0009] 進一步優選出的較佳方案,一種治療淺度潰瘍期褥瘡的中藥成膜凝膠劑,由下述 重量配比的藥用原料制成:白鮮皮10份、透骨草25份、魚腥草6份、澤蘭10份、紫花衛矛9 份、陽桃葉15份、巖七10份、艾葉7份、三顆針15份、伸筋草9份、鳳尾草12份、紅帽頂10 份。
[0010] 本發明的方解是:透骨草祛風除濕,舒筋活血,散瘀,解毒,消腫止痛為君藥。白鮮 皮既清熱解毒、燥濕止癢,又能通行經隧脈絡,魚腥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三顆針清熱、燥 濕、解毒,澤蘭活血化瘀、行水消腫,紫花衛矛既散瘀止痛,又清熱解毒,五藥共助君藥清熱 解毒、散瘀消腫,活血止痛,為臣藥。陽桃葉祛風利濕、清熱解毒、拔膿生肌,巖七祛風除濕、 活血祛瘀、止痛,艾葉溫經通脈,祛濕止癢,調和氣血,鳳尾草清熱利濕、涼血止血、消腫解 毒,伸筋草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紅帽頂清熱解毒、燥濕止癢、涼血止血,六藥配伍,既能助君 臣藥清熱解毒、活血祛瘀、消腫止痛,又能涼血解毒、搜風通絡,排膿消腫,徹底排除余毒,為 佐藥。諸藥聯合配伍應用,能夠加強藥物清熱解毒,化腐排膿,消腫止痛、托腐生肌的作用, 以改善創面周圍微循環,增加局部血流,減輕炎癥水腫及局部組織缺血、缺氧、減少炎性滲 出,促進炎癥的吸收和消散。
[0011] 方中各味藥用原料的藥理藥性如下:
[0012] 白鮮皮:《中華本草》記載:為蕓香科植物白鮮和狹葉白鮮的根皮。【性味】苦;咸; 寒。【歸經】脾;肺;小腸;胃;膀胱經。【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祛風止癢;解毒。主風熱濕毒 所致的風疹;濕疹;疥癬;黃疸;濕熱痹。《本草》言其氣寒。夫咸入血,苦寒之性,有辛而合 之以入血,宜能清散血中之滯熱矣。現代研究表明其有抗菌、解熱等作用。
[0013] 透骨草:《中華本草》記載:為大戟科植物地構葉的全草。【性味】辛;性溫。【歸經】 肺;肝經。【功能主治】祛風除濕;舒筋活血;散瘀消腫;解毒止痛。主風濕痹痛;筋骨攣縮; 寒濕腳氣;腰部扭傷;癱瘓;閉經;陰囊濕疹;瘡癤腫毒。
[0014] 魚腥草:《中華本草》記載:為龍膽科川東獐牙菜的全草。【性味】苦;性涼。【歸經】 肺經。【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濕。主濕熱黃疸;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牙痛;痢疾;尿路感 染;化膿性骨髓炎;結膜炎;附件炎;盆腔炎;帶狀皰疹;疥癬瘡毒。
[0015] 澤蘭:《中國藥典》記載:為唇形科植物毛葉地瓜兒苗Lycopus lucidus Turcz. var.hirtus Regel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季莖葉茂盛時采割,曬干。【性味】苦、辛,微溫。 【歸經】歸肝、脾經。【功能主治】活血化瘀,行水消腫。用于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后瘀血 腹痛,水腫。
[0016] 紫花衛矛:《中華本草》記載:為衛矛科植物紫花衛矛的根及枝。【性味】苦;涼。【功 能主治】散癖止痛;清熱解毒。主跌打損傷;淋巴結核;療腫惡瘡。
[0017] 陽桃葉:《中華本草》記載:為藥酢衆草科植物陽桃Averrhoa carambola L.的葉。 【性味】味澀;苦;性寒。【歸經】肝;脾經。【功能主治】祛風利濕;清熱解毒;止痛。主風熱 感冒;小便不利;產后浮腫;癰疽腫毒;漆瘡;跌打腫痛。《嶺南采藥錄》:搗爛敷瘡,止痛,散 熱毒,止血,拔膿,生肌。
[0018] 巖七:《中華本草》記載:為川續斷科植物裂葉翼首花的根及全草。【性味】味辛; 苦;性溫;小毒。【功能主治】疏風清熱;活血止痛。主外感風熱;發熱頭痛;咳嗽;咽喉腫痛; 跌打損傷;骨折。《新華本草綱要》:帶根全草:有祛風除濕、活血祛瘀、止痛的功能,用于感冒 發燒,及各種傳染病所引起的熱癥。
[0019] 艾葉:《中華本草》記載:為菊科植物艾的葉。【性味】味辛;苦;性溫。【歸經】歸 肝;脾;腎經。【功能主治】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祛濕止癢。主吐血;衄血;吃力血;便血;便 血;崩漏;妊娠下血;月經不調;痛經;胎動不安;心腹冷痛;泄瀉久痢;霍亂轉筋;帶下;濕 疹;疥癬;痔瘡;癰瘍。
[0020] 三顆針:《中華本草》記載:為小檗科植物